药师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

发布时间:2024-05-24 01:34:45作者:药师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

慧能大师怎么会认识的?他的根很利,上上根,一听就懂了。偶尔,这《坛经》上记得清楚,这个缘由,他卖柴卖到一个客栈,客栈就是小旅馆,柴卖掉了,拿着钱出去,偶尔听到有一个人在房间里头念经,他就停下来听听,念的《金刚经》,他又不知道是什么经,他反正听,听得很有味道。那个人念完之后,他就进去敲门,敲门问他,你刚才念的是什么。那是个老居士,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他说好,你念得很好。他就把听的意思讲给他听,这个老居士大吃一惊,他怎么这么了解,就断定他的根性太利了。一问他,他是个樵夫,24岁,家里很贫穷,每一天靠劳力生活,早晨上山砍柴,挑到城里来卖,卖掉的时候买一点米、买一点菜回家养老母亲,24岁,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发现这个人是人才,当机立断就劝他到黄梅去亲近五祖,把他介绍给五祖。那家里怎么办呢?家里他来养,养他的家;给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可以开个小店了,那很多了。他卖柴火,一担柴几个铜板,银子恐怕手都没有摸过,十两银子对他可不得了,给他做安家费;找了几个学佛的朋友照顾他的老母亲,你安心,你去学,你的家,我们负责替你照管,这个缘多殊胜!碰到这么个好人,影响六祖一生,这个缘影响他一生。

到黄梅,在黄梅八个月,实际上跟五祖只见过三次面,时间都不长。第一次去拜见,五祖问他从哪里来的,从南方来的,南方是没有文化的地区,这大家都笑他,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我要来作佛,大概五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一个人,他要来作佛的,这个就不简单。问了几句话之后,打发他到这个碓房,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还是干他的老本行,等于是做义工,把他放在那里。黄梅这个道场有讲堂,他没有进去过;有禅堂,他也没进去过。他在那里八个月修行修什么?舂米、破柴就是修行。别人不知道,只有五祖跟他晓得,他们两个心心相印。住了八个月,五祖年岁老了要传法,叫大众这些学生,每一个人作一首偈来拿给我看,真的明心见性了,衣钵就传给他,他就是第六代祖。这个话传下去之后,每一个人都认为第六代祖是神秀,没有人作偈子,三天都没有回应。神秀着急,知道大家不作偈子是因为他。他跟老和尚二、三十年了,是老和尚的得意门生,老和尚每一天应酬人多,大概多数的人不是重要的,都由神秀接见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就解决了,真正重要的老和尚接见,所以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他逼得没有办法才写一首偈,写出来之后没有把握,想送又不敢送,最后贴在墙壁上好了,让大家看,如果老和尚看,不错,我就承认是我写的;如果老和尚说这不行,就算了,就不吭气了。这就是没有见性,见性哪有这种疑惑!自己没把握,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贴出去了,第二天人看到了,大家都赞叹,都在欣赏,老和尚看了一看,不错,没有说怎么样,大众依照这个偈子修行有好处。

传到柴房,惠能听到了,他一听没见性,就找这个同僚带他到偈子那边去,他说我要去拜拜,他听到了人念这个偈子,我要去拜一拜,种种善根。把他带去之后,拜了之后,他说我也有一首偈子,旁边人都吓呆了:他怎么能作偈?所以他就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下下根人说不定也有上上智慧。那人听他讲得有道理,好吧,你的偈子念给我听,念的时候他就把它写下来,把神秀的盖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一贴上去,整个寺庙轰动了,老和尚来了一看,跟大家说,没有见性,不要奇怪,拿起草鞋擦掉了,大家就平了,老和尚怕人害他。接着这个同一天,巡寮,巡寮就是整个寺庙到处去看一遍。那个巡寮实际上就是去看惠能,到碓房里面去问他,他在舂米,问他米舂熟了没有?这是禅机,旁边人听了不懂,那问的人就是说:你有功夫是不是成熟了,也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成熟了?他说我早已熟了,就是欠筛,还没有筛。“筛”是什么,求证,让老和尚给他证明。说这些话人听不懂,老和尚听了之后,用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这就是告诉他,今天晚上三更到方丈室来。没人懂,他懂。所以巡寮是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就是当天晚上,在方丈室,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说出这五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老和尚后头不讲了,行了,衣钵就给他;船预备好了,送他上船,赶紧离开。说我到哪里去?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为什么,怕人陷害他,这嫉妒障碍多厉害!老和尚送他走了之后回去睡大觉,三天没有开房门,三天他走远了,追不上。

走远了,才开门跟大家见面。大家来问好,老和尚说衣钵已经不在我手上了,大家才晓得惠能找不到了、不见了,老和尚说衣钵没有了,就知道了。分头去找,真的给惠明找到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