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7-38)

发布时间:2024-10-26 01:32:40作者:药师经全文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7-38)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7-38)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宣化上人主讲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这个庙上出家,佛不在庙上,到外边去了。这一切的阿罗汉一看,这个老人大约有八十多岁了,也鸡皮鹤发,行步龙钟的这么样子。

凡是来出家的人,这一切大阿罗汉,都要查一查他的前因后果。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他也没有做过,于是乎,这些个大阿罗汉说:“你不能出家的,你因为没有种善根。”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你不要以为很容易就出家了,要生生世世都种菩提的善根,才能出家的。那么阿罗汉对这个老人说,现在你虽想要出家,但是你没有善根,所以不能收你出家,你还是走吧!

这个老年人一听,他没有善根不能出家,于是乎就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就走了。走了一想,自己这个命运也不好,这么大年纪想要出家,佛的弟子也不收。于是乎就想:“我自杀去好了,或者上吊,或者跳河,不要活着了!”他这一念的诚啊,感动释迦牟尼佛回来了,佛就问他说:“你哭什么?”

他说:“我啊!想去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佛没有在庙上,佛的弟子说,我在八万大劫以内,都没有种过善根,一点好事都没做过,所以就不收我出家。因为这个,我想活着也没有兴趣了,莫如死了好。所以我就很悲哀的。”

释迦牟尼佛说:“哦!那你不要哭了,我许可你出家,我帮忙你出家。你回来吧!”于是乎这个老年人就跟着佛回来,佛就许可他出家了。

这一切的弟子就生了怀疑了,说:“这很奇怪的,佛收弟子都要有善根的,这个老年人,他根本就没有善根,佛怎么收他呢?”就请问佛为什么收他出家。

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这一切的弟子说:“你们这些阿罗汉,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你们就都不知道了。这个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外,是一个到山上去斩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只老虎,看见老虎,他就跑到树上去了,老虎就咬这棵树,要把树咬断好吃他。正在这棵树要断的时候,他着急了,就念了一声‘南无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树了。于是等老虎走远了,他就下来回家去,没有被这虎吃了。所以他现在出家,就是在八万大劫以外,他念这一声‘南无佛’的善根种子,现在应该发芽结果了,所以他就来出家修道了。”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说,这一切的弟子才解除了这个疑惑。

所以前边那个修定的人说,“一切物象,皆本无因”,就因为他不知道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由于这么的想,他亡失正遍知这种的知见。“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会堕落到外道,对菩提性就不明白了。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这个就是第一种的外道,“立无因论”:他所立的是无因论,他说,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个来源。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阿难,是三摩中”:阿难,在这个定中,修定力的“诸善男子”:一切的善男子,“凝明正心”:他这种由定而生出一种智慧的正心。“魔不得便”:现在魔王没有法术可以扰乱他的定力了。可是他在自己这个行阴里头,有的时候就生出来一种变化,就会堕入一种邪知邪见里边去。这是所谓自心魔—由自心生出来的这种魔。

“穷生类本”:他穷尽众生种类的根本,“观彼幽清”:他观察这一切众生最幽清这种根本的性,“常扰动元”:在这种清幽,它也有一种常扰动相——这微细的动相。“于圆常中”:在这个微细动相、这个圆常的里边,“起计度者”:他就生出一种邪见,一种妄度。“是人坠入”:这个人就会坠入“四遍常论”:四种好遍常的知见、遍常的论议里边。这四种的遍常论议是什么呢?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一者是人”:第一种,他这个人生出来一种邪知邪见,他就“穷心境性”:他研究穷尽了心和境这两种的性。“二处无因”:这两处都没有一个根本,没有什么来源,也没有一个种子。

“修习能知”:由修习这个定力他能知道,“二万劫中”:能知道两万劫里边的“十方众生所有生灭”:这十方所有一切众生的生灭,他都知道。“咸皆循环”:都是这么循环无端的,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都是循环的。“不曾散失”:在这个循环的时候,也没有散失过。

“计以为常”:因为没有散失,所以他就说:“哦!这是常的,这是不会改变的。”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二者是人”:第二种的道理是什么呢?这个人“穷四大元”:他研究穷尽地、水、火、风这四大的根元。“四性常住”:他说地、水、火、风这四种的性,都常住不坏的。实际上,这地、水、火、风都是由众生的妄想造成的,它没有体性。那么,没有体性,它怎么会常住的呢?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修习能知”:他因为修习,能知道“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他说这个生灭的体性是常恒的,是不变的,没有散失过。

“计以为常

”:所以他说:“哦!这是恒常不变的了。”这是第二种。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三者是人”:第三种,这个人“穷尽六根”:他研究穷尽这六根,六根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根这个意识。“末那、执受”:和这个末那识,末那识在前边提到,叫染污,就是那个染污识。“心意识中”:在这个心意识的里边,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个里边,“本元由处性常恒故”:本来元由的那个处所,它的本性是常恒不变的。

“修习能知”:他因为用功,用这个反闻闻自性修行的功夫,他能知道“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这么循环轮回,来回来回的,生了死,死了生,不曾散失,本来是常住不变的。“穷不失性”:他研究这个不失的本性,“计以为常”:他说这是恒常不变的。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8)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宣化上人主讲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四者是人”:第四种,这个人“既尽想元”:他这个想阴破了,“生理更无”:他在想阴破了的时候,生妄想这种的理也没有了,这个念头也有定力了,也凝明正心了,没有再生妄想的这种情形了。

“流止运转”:在他这个行阴流止运转的时候,“生灭想心,今已永灭”:这个生灭的想心,现在已经灭了,不打妄想了。“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在这个理论里边,自然就成了一个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因为这样子用心来度量,也就认为是恒常不变的。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因为他计度这四种的遍常论,所以就失去正遍知这种的智慧,堕落到外道的理论里去了。他因为跑到这个外道的理论上去,所以对于菩提性,他也就不明白了,就生出一种迷惑。

“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这个名字就叫第二种的外道,他所立的是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这个定里边,这一切修行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因为坚固他的定力,而得到这种正心,所以魔就不能有机会来障碍他,但是他自己会生出来自心的魔。

“穷生类本”:他研究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彼幽清”:观察这种幽隐清净的根性,“常扰动元”:在这时候,修到这个程度上,就是行阴有一种微细的动相。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在这个自他里边,生出来一种计度,“是人坠入,四颠倒见”:这个人生这种的妄想,发这种的自心魔,就会堕落四种的颠倒见里边。这四种颠倒见就是又说是常,又说是无常;又说亦生亦灭,亦常亦无常,亦动亦静,亦垢亦净,亦生亦死。他这都是说两边的话,这么来回,没有决定辞,都是两头堵,这么样也好,那么样也好,没有决定辞。“一分无常,一分常论”:或者他说这是无常,又说是有常,这样子颠倒,来回没有一定,把人都搞乱了。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一者是人”:第一种的理论,他说什么呢?这个修道的人“观妙明心”:观看他这个妙明心,“遍十方界”:这个心遍满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他以为这个湛然清净,是究竟的一个神我。

“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因为他看见自己这个心遍十方界,他以为是个神我,从这儿他就计度,他说我这个心遍满十方,“凝明不动”:在那儿如如不动,又有定力,又有智慧,这个定慧圆明,定慧都不动了。

“一切众生”:所有十方一切众生“于我心中”:因为我这个心遍满十方,所以这一切众生都在我的心里头。“自生自死”:啊!这个众生在我心里,又生了,又死了,死了又生。

“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可是我这个心性是不生灭的,遍满十方界,所以这就是一个常,我这个心性是个常的。“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众生在他心里又生又死,又死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一种接连不断,不断接连的性质是无常性。因为他又生又死,又死又生,这是无常的;我这个心是个常,我这个心遍满十方,这是常住不变的。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二者是人”:第二种,这个人“不观其心”:他不向心里头观。前边他是看自己的心遍满十方,现在他“遍观十方,恒沙国土”:他看外边这恒沙国土,“见劫坏处”:他看见某一个国土上,这个劫够了。成、住、坏、空,这个劫到坏的时候了,“名为究竟无常种性”:说这个究竟是无常的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他看那个劫没有坏的地方,就说这是究竟常,这是一个常。所以有一个无常,有一个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三者是人”:第三种颠倒的论,就是这个人“别观我心”:他分别来观察自己的心。“精细微密”:精,精而又精;细,很仔细的;微,很微妙的那个地方;密,觉察不到的地方。这个精微细密,都是行阴的样子。“犹如微尘,流转十方”:这一些个好像微细波浪的这种尘境,就好像微尘一样,流转到十方。“性无移改”:这种的流转性没有移改,不会变的。“能令此身,即生即灭”:能使令这个身,又生又灭,又灭又生。

“其不坏性,名我性常”:这一种流动性不坏。这个不坏的性,是我自性的一个常性。“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这个又死又生,又生又死,一切的死生从我这个常性流出,这个叫无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第四种,这个人修行,他知道想阴已经尽了,觉察到行阴这个细流了。“行阴常流”:现在行阴这个微细的流,好像波浪的流似的,“计为常性”:他因为现在看它没有改变,就说:“哦!这是个常的,是个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前边那个色阴、受阴、想阴等,现在已经没有了,“名无常性”:没有了,所以这是无常性,他这样想。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由前边这四种不正确的理论来计度,他说这一分就是无常,那一分就是有常。“堕落外道”:因为这个颠倒的论议,他自己已经对这个理论不清楚了,所以就堕落变成外道的知见,外道的思想,外道这种理论。“惑菩提性”:所以就迷惑这菩提的正性了。“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这个名字就是第三种颠倒论议的外道,一分常论,一分无常论。

【佛陀正法网大回向文】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一切贤圣僧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护持正法,感恩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

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

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惭愧后不更做

至诚祈愿尽虚空法界一切正觉

慈悲威力加持万源苦众清净自性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