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8.临危自在

发布时间:2024-07-15 01:34:58作者:药师经全文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8.临危自在

(一)公案本文

僧问慧宗禅师曰:「前是万丈洪崖,後是虎狼狮子,正当恁麽时如何?」

(缘起於现象界,行者若在前无去路,後有追兵,因缘际会,妄念纷飞,无处宣 时,当何以自处?)

慧宗禅师曰:「自在!」

(万法均是幻有,守住本性,自当如如,不被物谩,当得自在。)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一个开悟行者是登地菩萨,依经论言,当修学空、无相、无愿等叁叁昧,始能得真正解脱知见。但刚开悟行者因心的灵知灵觉,常感召诸多业缘,甚至招来诸多冤亲债主,扰乱行者身与心,使身不能自主,心常慌乱不定,行者面对此困境,如何打出一条血路出来,获得身心的自在,当是开悟行者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反之,有些无正知见行者,妄执一些异能魔相或鬼通等,因不明就里,误以为是神通,妄执诸有境为真,常分辨体知之事为真,反而会被诸魔、魑魅、魍魉等所迷,而迷失在魔道中。

在修行过程之间常会遇到障碍,其实面对种种业缘,也就是说有的人因心不清净故,面对一个境界就会胡思乱想,那是习气、心病还没有断尽;有的是冤亲债主来要债,或来讨行者修行功德,从各方面来的因缘是无量无边的,在那麽多的境界之间,要怎麽样来自处呢?

其实讲那麽多佛法,最主要还是面境时要以「空无」的心来面对,不管顺、逆、好、坏境界都能够把它空掉,离念、无住,这样的话就能够自在。反之,有所祈求、有所逃避,都不能让你的心安宁,所以逃避也不对,因还是怕事的执着;执取也不对,因为有一个念头起,就产生另一不清净法,那就永远没有办法得到自在。所以说在境界上不怕死、不怕不如意,也不怕事情坏到何境况,反正有了最坏的打算,就能心安理得。行者若做了最坏打算的话,心就会踏实、安宁了,因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或可执取的,就不会被拿去做文章,这样你就自在了。就怕你有所祈望,那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也会变成一种对法的执着而放不开,抱着一个希望,那这个心就会被抓住、利用来烦您。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当修行层次越来越高时,不是有一更高明的法来用,反而只要把心放下,心放下就是一条活路,而不是去学一法来对治一法。像「心中心法」一样,第二个心是表示佛性空的心,第一个心是由空性而起的念,是真实的法尔心念。不管你修得种种的法门,最後还是要回到「空无」的体,回到空无的体也才能自在,不去执着一切法,不去生起一切法。佛法解脱道讲的是无生法忍,对一切顺、逆、善、恶境界都不生起一法相应的话,这才是空无的体,那怕你修的是那一种法都是一样的,到最後一定要化空回到空空洞洞,但有一了了知觉的佛性,如此就能不执一法,这样的境界就自在了。

刚刚所讲的现象不去执着,不去有所祈望,不去执有种种丝毫的利益,那你坦荡荡的心反而能够渡过一切的危难,因为一切法不可执着。最近有位同学比较散乱,常常执着说有人要害他,这是无中生有的一种害怕心理,你自己觉得我的感觉是真的、是对的,好像有这麽回事,那你就完蛋了!抱着说有人要害我,那就给他害吧!如果是欠人的,那就还人吧!

但是一般人没有那麽豁达,总是爱惜生命,也就是这个念头让我们放不开,所以会疑神疑鬼的说有人要害我,如果抱着一个必死的心,不怕死的心,好了!既然你要害我,那我就给你害死算了,结果是不会死的!这就是说我们面临危难的时候,你如何能自在?不执一法就能自在。讲得很简单,无生法忍证得就自在了,一法不执就自在了,问题是认知後要如何做到。所以,佛法这麽讲也是,那麽讲也是,不管从那个角度去讲,都一样的法门,最主要的是要你放下,放下後就自在了。

2.释题

本公案名为「临危自在」,此处的「危」字代表诸多的法意,有的把丢掉大笔钱财当做临危,有的把重病看成临危,有的把心乱看成临危,有的把生活的不如意当成临危等等,当诸境对您身心产生威胁的时候,就是所谓的临危。「临危自在」,那临危要如何自在,这才是公案里的重点。「自在」是代表一修行的结果,就是因为临危时,不知如何去对付,才来请问,但禅师却只回答自在;也许您会说禅师只回答一半,也不是这样。一个开悟的行者,智慧锐利,只要有人提醒,即能知道如何来使自心自在。故公案中涉及开悟者部份,不管问题多复杂,答案都是简洁一句,不会拖泥带水。一者开悟行者智慧力高,解悟能力强,一言半句就能使狂心不黏或使狂心歇止下来。

那未悟之人如何学习自在?面对心有所执或慌乱时,行者当能以呼口号的法门来疏导自心让其自在。当心在妄执某境,或因某事不安时,当记起佛经中所学者来安慰自心,就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就不应去执为真实,连痛苦的心也是假的。

或以「放下」两个简单的字句,叫自心放下一切,不要执着而导致成心乱。「放下」法门源自世尊教导一外道,话说有一外道双手各捧一花,欲前来供养世尊,世尊在远处即叫他「放下」,此外道听後即将一手中花放下。之後世尊又叫一声「放下」,外道听後,又将另一手中花放下。但世尊在此时却又叫一声「放下」,此时外道不知所措,两手所拿的花都已放下,现在还要放下什麽?连忙问说:该放下的都放下了,还要放下什麽?世尊即跟他开示:将您的所有心都放下,就是连要供养我的心也放下,放下一切後当得自在。

未悟行者有时也可用疏导的法门,譬如说您掉了十万元,造成心有不宁,久久不能释怀。您可提醒自己,还好只掉十万元,还没掉百万,我该庆幸;或安慰自己,钱有人用就好了,也许捡到的人更需要此钱,这样也算是功德一件。

说到「临危自在」,有时人会想一定是很严重的心病,其实行者犯五戒十善都是临危之境,因犯诸业都有果报。就以时下有居士行者虽自说开悟,却无智慧对世间事脱黏,当有所见、有所闻时心生执着,而不能自在,或以文章或以出书毁谤出家众或居士身等,此种造恶口业而不自知,除引来人心慌乱,更使无智学子无所适从,这也可说是临危而不能自在之一例证。

悟者心中不能有对错想,不能有自认己对而他非想。若要深究法门、境界,熟有是非?法门八万四千,何者对?何者错?应无对错,适者即对;境界有善行、人天道,有四禅、八定,有声闻、独觉道,有菩萨道,有佛地智等,神通有世间神通,有佛地智通,每人所修所证各不同,何有对错可言? 在显示其境界而已。

那应如何来研判行者修证优劣?同学当知应从其戒行、德性来研判他是否真修行者,若光会讲佛法名相,不懂的学子看他满像有修有证的,但有智者观其所做所为,均是在教人家起分别、对立,毁谤他人,自我标榜,造口意业而不自知者,这种人非真佛子,有时还会令人怀疑他是否着魔了。

《宝藏经》云:「无怨恨之教,是为佛教。无诤讼之教,是为佛教。无诽谤之教,是为佛教。」又如《佛地经》云:「慎莫自赞,莫见他过。」「须断己谤,莫使他谤。」「於诸佛教,遮护过恶,於师僧中,如父母想。」「於佛法要护如己命,乃至良贱莫存二心。」另世尊也说过,末法时期只要有一僧守清净戒,佛法就不会灭亡。世尊并没说,能弘扬无上佛法、高深佛法,佛法就会长存不灭,为什麽世尊如是说?因魔也有不思议的法门,就是戒律、德行无法圆满,故其法门、境界不真。

上述在在显示世尊提示德行、戒律的重要性。故「法无良窳,戒律为上」,若光会说佛法如何如何,但不守五戒、十善者,或到处乱骂人、咬人,是在造无量口业,此等不守戒律者与魔有何不同?说了那麽多,主要是在提醒各位一句,临危要自在,守清净戒更能自在无碍。这是对外境诱惑的免疫剂,能使未悟行者莲品增上,使已悟行者不会着魔道而迷失。

3.语体文解

有一僧问慧宗禅师说:「前是万丈洪崖,後是虎狼狮子,正当恁麽时如何?」前面是万丈深渊,走头无路了,後面又有追兵,如虎狼、狮子在追赶,逼得行者走头无路的时候,该怎麽办呢?

已开悟行者面对外境或自心所现的某些境界,会认为前无去路,後有追兵之势,其实这都是自己六、七意识的妄执,若能了知一放下,就没有境界了。前面的万丈深渊,後面的追兵,都是行者执着後,才有这麽回事情,一执有,当然就有了;你能不执着诸境,就没有那回事情,那什麽也就没有了!故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在吓自己的。

经云:「心是工画师,画作夜叉相,己画己自怖。」自己画的心境自己来害怕,从轮回的根本来讲也是一样,第七意识妄执阿赖耶识中法尘那个境为真,然後放不开,就随缘而转,该出生就去受生,该怎麽样就怎麽样,所以如果你能超越了阿赖耶识根本所具有的执藏的话,你就能超然,可以平常心看一切境,但不被一切境所转,让阿赖耶识现出那个境,但不执着那个境为真。就如在你修心中心法一样,打坐打得好的话,或者在你睡眠之间会起种种幻相,不管好的或坏的都一样,不要去当真执境。

在修法之间、或定中所现的相,所闪过的念头或影像,您可以读它,但不可以去抓它,它会一闪就没有了,你可了解里面是什麽意思,如此那就好了,不要一直再追究这个是真的吗?是假的吧!这样的话就是自寻烦恼,放不下一切法,就会有前无去路,後有追兵之感。阿赖耶识所藏的种子,它偶尔会现出来,那是没话讲的,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因缘成熟的话,种子就会成为果报,在这个果报还没来以前,你读它,但不要起一法相应,要能一法不执。

为什麽心会画作夜叉相呢?这是从第二个念来的,面境时,了知第一法後,一有第二念、第叁念、第四念、..,无数的念,在那里一直起妄想,就会有您的习气、毛病与它相应。如果内心起法相,又不去抓它,闪一下就没有了,那就没事了。

我们按语说:「缘起於现象界,行者若在前无去路,後有追兵,因缘际会,妄念纷飞,无处宣 时,当何以自处?」前有万丈深渊,後有虎狼、狮子在追,心里很热闹,这时候该怎麽办呢?这事情缘起於现象界的一种,因缘际会,妄念纷飞,本身因为刚开悟的时候,心还不清净,所以很容易攀缘。我讲过:开悟时,就像中阴身现起一样,感召的心很敏锐,所以会感召一些恩恩怨怨的人物来,发生一些恩怨的事情,所以就非常的热闹,这个时候您该要怎麽办呢?怎麽来自处呢?

慧宗禅师说:「自在!」不要用一法去对治一法,也不要这边找、那边找谁来帮你,其结果都一样的没用,因为能救自己的还是你自己,尤其是面对一些障碍的时候,你只要能坦荡荡的面对那个境,那才是最真实法门。别人帮你,也只是一下子而已,不可能天天或永远在你身旁帮你,所以只要你有能力站得住脚跟的话,外在的逆境根本就不能得逞。

那做不到「自在」,怎麽办呢?慧宗禅师简单的说:要「自在」,自在!?怎麽自在法呢?行者若能从理地去观诸法,万法均是幻有,一切法虚虚实实,但不要把它当真,要看成都是幻有。我们的自性本空,能守住本性空寂,不起妄心相应,这样就不会被物谩,这里的「物」是指「非人」、鬼神,或是天神、阿修罗、..等等,你只要守住自己就不会被物谩,不被这些非人来污辱,这样的话,你就能自在。

而自在的先决条件是「放下」,让有为心进入空体的无心,当然这个要你不怕死,不希望这样、那样子,就能放下,入空无境界。公务人员最贴切的问题就是升官,生意人注重发财,或是行者生病或面临死亡等,都能放下的话,那还有什麽放不下的?升官,我不升可以吧!发财,我没有财可以发,也好;如果是破财,那就破财罢,破多少就多少;生病!我就病给你看,有什麽关系!死!我就等待死亡!抱着必死的心。若也能如此潇 ,那敌人就没有一个文章可以给做了,因为你的题目都答得很绝,他要做什麽文章,做不起来了。我们心都放不下这些,所以才常常会被利用来制造烦恼,在修行过程之间,这种事是很多的,你要有智慧看得开。

当然如果是因为自己修行才打开本来的话,就应有很大的智慧,虽然我们不清净的心,或者还有祈求避重就轻的心会起,但起了要马上警觉而化掉,之後当又回到原来寂静,心不住一法的境界。有这样境界的话,会被拿去做文章的根能拿掉,那遇境时心就起不来了, 留有 照的份。所以学佛法是很真实的,在内心很真实地在战斗,不是光说理论。这些妄执心、习气、心病不拿掉的话,那有个境界来,你都考不通过,怎麽能悟得解脱。

所以行者不管未开悟或已开悟者,只要什麽都能放得下、看得开,无论是夫妻、父母、儿女、名利、病痛、死亡等等,都要能看得开、放得下,才能自在,越看得开的,越能自在,这些冤亲债主都没有你的办法。所以临危要自在,现在的问题是怎麽个自在法?放下一切就自在了。有时候祖师大德一句话很简单,但确实做到,要有相当的磨练始得。

( 86年8月19日 讲於 龙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