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念头一转,就快乐无边

发布时间:2024-05-25 01:34:27作者:药师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念头一转,就快乐无边

这个修行在总纲领上讲,无非是破二执、断烦恼而已。小乘人用的方法很笨拙,他就我执上去破我执,这是以很深的定功把烦恼、执着伏住。因为他定功深,所以烦恼不起现行,用这个方法出三界。这是经上常讲的,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这是证得初果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要这么长的时间,人间的时间短,天的寿命长。这个大乘方法就非常的巧妙,大乘教你要发菩提心,转烦恼成菩提,大乘方法用的是转变。而实实在在说,烦恼是不能断的,因为烦恼是自性的起用,烦恼要断了那自性不就断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自性起用,觉悟的时候叫菩提,迷了的时候叫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就在迷悟。所以大乘法,修行的方法,是转迷为悟,能够转迷为悟,就转烦恼成菩提了,转生死成涅槃了。大乘是用转变的方法,这是决定正确的,于理于事都相应,这就说明大乘人比小乘人高明太多!小乘人没有智慧,硬是要压;大乘人有智慧,把它转过来就是了。大乘修学的榜样,《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世出世间都是修菩萨行。不但修菩萨行,而且修的是高级的菩萨行,修的是普贤行。我们有没有学会?我们一天到晚生活,从早到晚,我们是不是修的菩萨行、是不是修的普贤行?如果是的,成佛有指望;如果不是的,还要搞生死轮回,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至于怎么修,我们过去在讲经当中,也曾经讲过很多遍,听是听了,听了他不会做,离开讲堂就没有了,这不行。从要领上讲,就是怎样将六度应用在生活当中,你的生活是六度你就是菩萨,你的生活是十愿你就是普贤菩萨。但是大乘的根本是在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谜开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怎样去做?那个六度就是做的方法。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是修六度,六度就是菩萨道,十愿就是菩萨道,是普贤菩萨道。你们念《无量寿经.德遵普贤》,那就是修十大愿王。善财童子的参访就是在各种不同身分的人、各种不同行业的人,如何将六度十愿落实在他的生活、事业之中,这要知道。布施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牺牲奉献,自己肯牺牲,肯奉献给大众、肯奉献给团体。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忍辱就是耐心,做事情要忍耐,特别在人事上,人事、众生,都是无量劫以来积习的烦恼,恩怨不平,时时刻刻会遇到,要能忍,人事上能忍,工作上有耐心,对于自然环境要能忍。

...如何在生活当中觉而不迷,把六度十愿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那你就快乐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修菩萨行,都是在行菩萨道,一个行菩萨道的人法喜充满,这个真的把烦恼转成菩提,把迷转成觉。世间凡人这繁重的工作,累的时候好像不平,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那是世间法,那是凡夫,那就搞六道轮回。

所以大乘菩萨法高明,转过来之后,就是菩萨,就法喜充满,就离苦得乐。知道勤苦的工作给一切众生结法缘,成就自己的布施波罗蜜。所以念头一转,就快乐无边,这个幸福快乐,这是离苦得乐马上就得到。所以佛菩萨为什么那么快乐?他的看法、想法跟人不一样,人家工作好苦,他工作好快乐,道理就在此地。所以大家要能够转,转变过来了六和敬,有什么难处?六和敬正常的,一转过来就圆融、就自在无碍了。如果自己觉得我跟大众还有隔膜、还有格格不和的,那你是生烦恼,你是凡夫,你并没有在学佛,我说的这是事实,没在学佛。学佛就是把这些枝枝叶叶,如何圆融起来,如何把它化解掉,这不是从外面境界化掉,是从自己内心去化解。这佛法叫内学,佛法不是求人,佛法是求自己,人人都能向内开发自性,这个团体才叫僧团。所以佛法的戒律,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这是极高明的做法,戒律是戒自己,绝对不戒别人。不像世间法制定的东西,是约束大众的,佛法这个戒律是约束自己。

所以要学六祖惠能大师,要常常见到自己过,不见世间过,这就是你的心真的转了,向内观照。我们今天这大病他不见自己过,专见别人过,这个专见别人过就会增长烦恼,没有办法消灭烦恼。

外面环境诱惑了里面贪瞋痴慢,里应外合这还得了吗?只顾内,不顾外,往内照,外面与我不相干,舍弃掉了,专内照,这个照是智慧,智慧能够把烦恼习气化解掉。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所以会用功的人道业增长,不会用功的人没有法子。像《坛经》里面记载的,你就能觉察到,不会用功的人,天天在禅堂里面打坐参禅,不开悟,烦恼习气一大堆。会用功的人,六祖大师在碓房里面,碓房是做苦工地方,在那里舂米,在那里破柴,他开悟。为什么?他那个舂米、破柴六度十愿都具足,他就修的这个,他会修,舂米破柴六度全修,六度十愿都落实。你们会不会?你们要会的时候洗碗擦桌子,六度十愿全部具足,你怎么不欢喜!不会的人,这工作好苦,人家在那里听经、在那里用功,那才叫学佛,错了,那哪里是?所以那个转境界是什么?转境就是转心,转心理、转思惟,从这上转。这个过去我在讲经的时候,都曾经讲过很多遍,听了,听了都忘了,没用处。那个会修行、不会修行就在这个地方。

你看倓虚法师讲的青岛湛山寺,在《念佛论》后面讲的张氏,她修的什么行?每个星期天湛山寺念佛会,她到厨房去洗碗,因为她先生是拉黄包车的,是苦力,没人瞧得起她,她在厨房里面洗碗就是修六度十愿。所以她往生能够坐着往生,能预知时至坐着往生,她要不是这样修行的话,她怎么能有这样成就?真正修行的人,只有修行人才能看得出,世间人看不出。世间人看她不识字没有念过书,听经也听不懂,到厨房做苦工去,殊不知那个人叫真修行。听经、参禅、打坐假修行,没成就。所以一定要学到真修,要明理、要真修,把佛的这些修行纲领原则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可以了。

一九九五年早餐开示 (第九集) 1995/1/25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20-020-000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