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的标准

发布时间:2024-05-25 01:34:26作者:药师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的标准

下面一句是清净,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者,身口意三业,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染之谓」。这是总说什么叫清净。身,身的造作,口的言语,意的念头,这叫三业。离一切恶行,没有恶的行为,这个恶标准就是十善的反面,叫十恶。那我们就懂得,身离杀盗淫,口离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念离贪瞋痴,不贪、不瞋、不痴,那你叫修十善。真正修十善的人就是菩萨。这是恶行。第二种烦恼,烦恼通常指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在《华严》里面讲是执着,尘沙烦恼是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不再执着,你得清净心。心为什么不清净?离不开执着;心为什么不平等?离不开分别。我们就知道,放下执着,清净心现前;放下分别,平等心现前,我们要在这上努力,不要过分的执着,无论什么事情,能过去,行了,很好。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头,处事待人接物,达到一个标准。所以中国人讲礼节,什么是礼?有节度,有个标准,到这个标准就行了,不要超过,也不要不及,这样就很好。在这些地方,处事待人接物、工作生活里面,学清净心,修平等心,也就是说尽量的放下分别执着。末后一个讲垢染,垢染这是讲染污,染污是指什么?七情五欲要淡化。我们这个世界叫秽土,西方极乐世界叫净土,净土就是没有染污的。染污里最严重的是情执,真重。贪瞋痴慢是染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东西染污自性,这个东西都要把它离开。

「《探玄记》云:三业无过云清净」,三业就是身口意,底下讲「盖谓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也」。这是菩萨,最低的阶位阿罗汉,阿罗汉真的做到了。「又清净土,指净土。清净身,指佛身。清净人,指如来」。这是讲清净,标准就是三业无过失。三业无过失是人,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佛,清净身是佛身。这个佛,天台大师给我们讲六种佛,理即佛,这是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跟我们中国人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很接近的,人性本善,这是自性。变成不善是习性,不是你的本性。所以佛菩萨看人,心地永远清净,为什么?他看人的本性,他不看习性。为什么?本性是真的,永恒不变。你现在虽然不善,不善将来你会变善,你为什么不善?你迷了,总有一天你觉悟,你觉悟了,你的一些不善都放下了,所以善是真的,不善是假的。

就好像我们看一个人,人很好,好人,喝酒喝醉了,发酒疯,你知道这个人很好,他酒醒过来之后不就没事了,何必去计较?今天我们看人造极重的罪业,都不要放在心上,就像我们看一个人,很好的好人,酒醉之后在发酒疯,等他醒过来就没事了。佛菩萨看这一切作恶的众生就是这个看法,所以永远慈悲,没有把这些恶人、恶事、恶行放在心上,绝定没有。他要放在心上,他的心被染污了。

只有迷失自性的人,才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不值得!自己怎么样?自己的心、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筒,你说这聪明吗?自己的良心、善心去装别人的垃圾,装别人的染污,这错了。所以我们学佛,要学佛怎样看一切众生。佛眼看一切众生全是佛,看一切事都是好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作恶也是好事,为什么?好坏二边都不可得。哪一个法身菩萨不是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二边都离了,中道也没有,真正清净心现前。所以从阿罗汉以上三业都清净了,愈往上面去,那个清净的程度就愈深。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八集)2010/7/13 檔名:02-039-007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