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慈法法师:学佛寻根求源得歇心

发布时间:2025-01-21 01:31:08作者:药师经全文
慈法法师:学佛寻根求源得歇心

驳功夫成片

实际所谓的往生是让你消除你的对待,归入十方安乐中,十方安乐是真安乐,你一方安乐是个步入的点,就是一个点罢了,契入的点,就象跳水一样,你跳一次水就跟你有关系了,但你跳进去的只能是那个点,那么我往生也只能那么一个点——西方,但是十方安慰,不可片离的安慰,片刻都离不开的,这是真安慰。你离都离不开,这是真安慰。你要是认为自己还要求这个东西,还要去修这个东西时,你没有得到真安慰,最多你有相似安慰了。你说我用感恩的方法来念佛,实际这是一种相似安慰的鼓励罢了。真正的感恩在每一时、每一刻、每个因缘上,那会得到大安乐。

这安养国是照十方国,十方刹土,同摄同归。

蕅益大师讲六信(编注: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中,我们讲凡夫心智周遍与诸佛心智周遍无二无别,你这个地方能得到安慰。因为用佛之心智周遍与众生心智周遍这个心来念佛,你怎么能不安慰呢?我们用的是一片一点的心念,你当然想求功夫成片了,想达到一心不乱了,因为你亏欠这个东西。

佛心周遍,我们念佛,我们的心也周遍。这一念间就念念相续,恒古恒今,无衰无变,无增无减,无自性性就显露出来了,你怎么不安稳呢?这里面没有什么求不求的东西,只有用不用的东西,用周遍即得周遍安乐,用不周遍那你就不周遍,我们执着一点就不周遍,这还是缘起法。

很多人念佛就为了求功夫成片,他把功夫成片当成个前景了,但他对功夫成片从来没有认知过。要是认知过,认知即是!我们说手机就是手机,你认知了就结束了,对不对?还有什么?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是缘起上出问题了。你说现在哪一个人能说出一个标准的功夫成片?很多古人都讲了,这是古人自己的认知。他想学这个认知,很多人学来学去,学来学去他做一段又不相信了,做一段又不相信了。为什么?没有这个功夫成片的人来带他,他永远见不到这个功夫成片。我说你不要说你修功夫成片,你跟我说说,你见没见过功夫成片的人?你要没有见过,你就打掉你这妄想就对了。你没有缘起,你知道吗?你这缘起就是妄想,妄想你再求,还是个妄想的结果。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谁不知道啊?这是很有意思了。

这是因果关系,学半天,因果都不相信了,你还学什么佛呢?

比如一个法师给人讲:“你们要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你先一定要问问他是不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他要不是,他给你施教的东西都是骗大家的,要不然他教给你什么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他怎么教给你呢?他种的都是没有种子的果子,你拿回去种,你说我要求这个,他自己都不懂这从哪来的。传承嘛,他要有这个传承,你修吧,你一定能成就。为什么?他有这个,他有这个经历。一个人给别人讲法,讲的天昏地暗的,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那讲的什么啊?(众人笑)不是可笑,是挺严肃的事。

到处求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没问题,你就找根去,找到根就找到传承了。好比我以前学蕅益大师的持戒念佛,我就学蕅益大师的东西,学来学去,就能知道蕅益大师是怎么持戒念佛的。好比现在人传播过去祖师的教言,这个祖师提倡过一心不乱,你就去考究考究他的东西,你能得到一心不乱。但现在学舌的人,你找到他也白搭,他没这个种子,他自身没有这个种子,你怎么得?你怎么用?所以一定要考究。好比我们学“安心、起行、作业”,你一定要到善导大师那去考究他,必须把他考究出来,若不考究出来,你得不到安心。

净土法门你要是不考究阿弥陀佛,你永远不相信阿弥陀佛的愿,中间人传就把他拦截了,把他打折扣了。你看释迦文佛拉着大家的手,说:“我给你们介绍介绍,这是现在佛正在说法,你们来吧!找他!有什么烦恼,不要找我了,我要取灭了,你们找他吧!”不是吗?

但是现在人不介绍阿弥陀佛了,说:“你来我这吧,我能怎么样。”实际不怎么样,对不对?你怎么样?你也是生死之痛。但是人就不去寻根求源,法的根源在哪儿呢?

十方九界众生同念弥陀,这太清净、太平等、太真实了。颠倒了病了一样念阿弥陀佛;老老实实的一样念阿弥陀佛;圣人念阿弥陀佛;出家人念阿弥陀佛;在家人念阿弥陀佛。这多清净、多平等!非要搞点鬼花样,加了很多自己的料,结果就不是那个糖味了。

缘起!缘起!大家说是说,但到关键时候,到自己用的时候就不去溯本求源了。所以一定要寻找源头,追到那个源头上去,心一下就歇下来,不过是把你的心整合了一次。

佛心周遍,汝心周遍,如实周遍,是为念佛。

那你就相应了,OK了,你心就没事了,佛的心怎么做,我的心也怎么做,那就是念佛嘛,对不对?与佛相应了。但人不这样整合自己,说佛是佛,我是我,我要怎么做,对不对?他就没有说佛怎么做。

佛心周遍,我等心也周遍。佛心,他有那么多愿,我们也那么愿,这就整合了。这一个整合,你就相应了。

缘起法,缘起太重要了。

古人真都讲到了。可是为什么人安稳一段,他又要去找、要修功夫成片,说不行,我还得修修什么。为什么?他就又回到自己原来的状态,就是一小点,而不是周遍心。

功夫,再大的功夫,只要有我执,就是小小的,他没有周遍性。说菩萨未证周遍,不名为佛,就是不圆满的意思。你怎么得圆满安住?念佛!念佛忆佛,远离戏论!攀缘于佛故。

人不相信这个。佛是已经周遍之亲证者,你攀缘于他,你周遍的心智就会整合在这个里面。实际就是一杯水、一点水,再多的水,倒大海里了,咸同大海,这决定是一味的。就是此周遍,我亦周遍;此拥有,我亦拥有。这个地方安心了,你再来该做什么去做什么,但是以无为心智而行有为法则,以无所得而行种种有为法。因为你已经整合过了,整合过了你就不需要这些东西了。

安心!人就是不去整合这个无上心,总去整合一个小鬼名堂,小鬼名堂当缘起了,那就影响他一生、半生、多生。

所以那四句偈子“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常无性就是周遍,这不是契合点嘛?“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还是让我们整合自己。

居士问:比如信顺的人、听话的人他得来的容易,和那些得来不容易的人(比如那个老和尚,笨笨的,下了那么多功夫)相比,这两种人相比……

师父:后者感恩心更强一些,易得的人若是知道这个易得中含着不易得的成分,也会很感恩。

念佛人的缘起一定是清净平等的缘起,平等缘起之下,人的心稍微一不平衡,稍一有偏颇,稍有一些造作,你马上能觉知,这是真的。眼睛利了,心根也利了,感知力也利了,如此而已。但这绝对不是轻贱、不尊重别人的地方,这恰恰是我们喜悦踊跃的地方、安稳的地方、觉悟的地方。

所以你真正有个清净平等缘起了,你遇事安详,这是真实的。我们说就有福报了,你遇事就会觉悟。因为别人有一刹那的错失与过激,你马上就能体验到,你这感觉太直接了。你只要用清净平等的缘起习惯了,你习惯于这个作为了,不管他多大的人物,不管他多圣多凡,这是很厉害的,这太利了,你就觉悟的机会多,而不是自慢,也不是自卑,觉悟的机会多了,你遇事容易安详。

觉悟就是慧,我们安详就是福,福慧具足,两足尊。两足尊就是念佛人,念佛人就能得到清净的缘起、平等的缘起。平等缘起一定会遇事安详,遇事安详一定会有一个悟处,遇事就会明了,遇事明了就是你的慧,所以福慧就会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所以念佛人就是福慧具足。

这没有问题,这是逻辑推导,一加一等于二。

教法的缘起问题。释迦文佛在说弥陀这个教法中,不管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他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清净平等这个缘起。所有的教典归结到十方众生也好,凡圣也好,都要往生彼国,往生彼国同得阿毗跋致,这是一个结果。十方众生、凡圣,这往生是同等的,利益是同等的,但身份绝对是千差万别的,来自的国土千差万别,身份千差万别,修与不修千差万别,但往生彼国同得阿毗跋致,所以给他一个名称:同志。

就是平等缘起,广大清净平等缘起,广大者无所不摄,同一回归,同得阿毗跋致,同证三不退,这个“同”就是清净平等。

这个缘起是真实的、广大的,是如实的面对一切众生的,所以这是“福慧两足尊”。很多经典说念佛人能受世间人的礼敬,天人的礼敬供养,实际这话猛一听你感觉是不是有点(过份)?不是!他是很如实的。因为你只要在清净平等缘起下你有一个运用了,你必然遇事安稳,你遇事必然明了。因为你用不动的心智、平等的心智来审观任何事情,有一点动静你马上能觉察。

我们要说“诸法因缘生”,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没有爱憎,也没有凡圣,分别心都很淡。但要假设人一张嘴好坏、高低、功德大小,你马上就知道这个人偏颇在某个地方了,你瞬间就可以体察到,再大的人物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就在这个清净平等的镜子下,你一照就了知了,这是佛给我们一个眼睛——天眼、佛眼、法眼、慧眼,给了我们一个肉眼、简洁的肉眼,让我们看什么呢?用平等清净来衡量世间,这就是一个广大真实的缘起,其他的再变再化,万变不离其宗,你还变什么呢?你就安稳下来了。万变不离其宗,你就清晰了知它在变化的过程。

这个法就是大海,世尊在《无量寿经》讲此法如大海,就是百川必归。印光法师一讲就是“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他说这话一点都没有问题的。那我们能不能审视这个东西呢?你要审视习惯了,那我们就可以修一切法了。你学什么法都没有问题,不妨碍了。因为其本在这搁着,缘起在这搁着呢。

阿弥陀佛世尊在这立了三个愿,说以无诤为本,密行、密护、密证三乘。是这样一个概念。誓愿真实,虽是密,但这实际的内容在这儿呢。我们一般说表相的东西说显,内容说密,要是知道内容那就不叫密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清净平等觉念佛后面的内容,那也就没有什么可密的了。

你要是不知道内容,你说一句佛号念到底,一个经本读到底,那行不行?很多人都这么说,你问问他是不是读到底的人?他是不是佛号念到底的人?不要开玩笑。要是教导者做不到,那下边的人怎么做得到呢?我们不是在以讹传讹吗?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象银行给人贷款,你得有这笔款子,你给人家空头承诺:“来吧,我给你贷款”,人家到你那,你给人一张白纸让人走了,那行吗?你得有实质的意义与教法,要不然就太残酷了,这可是个大问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