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58
发布时间:2024-08-22 01:31:07作者:药师经全文正文:散弃五谷(138),劳扰众生
译文:有的人生活奢侈,随意浪费抛弃粮食,平时如牛马般地驱使下属,从事劳累和无意义的工作,以供其享乐,他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高贵的身份。
分析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近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大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里生活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人,抛弃粮食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买了饭菜,不顺口就抛弃,令贫困学生心痛不已。就一碗米饭来说,从一粒种子到长成禾苗,收割、去壳、运输,再做成米饭,其间有许多劳动者的汗水,要耗费很多自然资源才能端在手里,送到口中。所以,随意浪费粮食肯定是会折福的,事实上,因果丝毫不会空耗,浪费五欲是损减自己的福报。
就人的死亡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寿尽死亡;二是福尽死亡;三是未舍不平等死亡。就福尽死来说,虽然没有耗尽寿量,但福报减损尽了,死亡就会来临了。五谷乃天地之所生,农夫勤苦之所成。如果不珍惜爱重,就不是惜福的行为。浪费自己的福报,与自己减损自己的寿命无异,这是愚痴的行为。浪费粮食是亵渎上天,果报是十分严重的。有智慧的人总是珍惜自己的福报的,并将自己的福报舍给别人,他们若务农,定会颗粒归仓。即使是富有,也会选择简朴的生活,用自己的钱财救济贫苦之人。古人说:“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要以为丢弃的只是一点粮食,不值几角钱,不予重视。老年人都知道,在上个世纪五十年末,天灾人祸中粒米难寻,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当时即使有金子,也换不来米呀!有时应思无时,富有的人,应念及贫困者,将自己的福报布施出去,不更有意义吗?
事例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
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儿子现在在中国外交部工作,母亲前些年作古了,不过,她是在北京城里逝世的。
再析
六道众生没有一个不想得到安乐和幸福的,何况是人呢?那么居上位者,为了自己的贪欲,或者让下属做无益的工作,来显示自己的权力地位,却造下了劳民伤财的恶业。或者为了自己利润增长,获得快乐幸福,狠心地驱使员工或者农民工,无限地延长工作时间,尽量压低报酬,将百姓视同牛马一般不知道爱惜,这是非常不仁慈的行为。
有智慧的人处处为民着想,即要提高百姓的经济收入,又要百姓休养生息,不忍其过分劳碌。有的人却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个人捞钱或者升职,大搞样板工程,结果做出来的,有的是豆腐渣工程,如修的堤坝,小洪水即冲垮。盖的大楼倒塌。他要求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建立的工厂不切合实际,建成即倒闭等等。如此行为的人,没有不受到恶报的。
事例二
某地的第一个大广场——XX广场要拆,因为是有地铁线从这里通过。报道说将广场全部拆掉,统一先建地铁站和开发这一片的地下空间,之后再恢复一个“比现在更漂亮的XX广场”。但是这个广场兴建于1992年,当时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广场,2000年总体改造完成,到现在才八年的时间,总占地10.8万平方米。从东至西分为三部分:即XX纪念广场、下沉式广场和音乐喷泉休闲广场,建设费用很高,是标准的形象工程,如今这里已是景色秀丽,绿草茵茵。投资巨大,好端端的XX广场改造才8年就要被拆掉,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规划的。
事例三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2005年的一天,河南省XX市委书记等领导微笑着向1600多名受阅的警察和巡防队员挥手致意,而这场耗资50万元的大阅兵却引起当地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2005年1月17日,OO市召开“巡防队成立点验誓师大会”。当日早晨,穿过XX市的省级公路和县城的主要街道被交通管制,所有车辆不得通行,省道被堵车辆绵延达两公里多。
在阅兵式上,XX市党政主要领导现场检阅了由1600多名公安干警和巡防队员组成的22个方队。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路过主席台时,向台上的领导们敬礼致意。市委书记高喊一声“同志们好!”,并向方队挥手。受阅方队则高声回应:“首长好!”。此后,方队一个接一个通过,口号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
阅兵式大约进行了1个小时。随后,50多辆警用摩托车开道。在警笛声中,100多辆各种警车在实行交通管制的XX市大街上,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游行巡视,一直持续到中午近12点。据XX市一位部门领导介绍,筹备这次活动共用了半个月时间,财政拨款50万元,由各乡镇组织人员参加。本来训练队列时,没有计划喊口号,但考虑到领导们没有阅过兵,为了让领导们高兴高兴,临时决定喊口号,没想到效果很好,领导们对此也很满意。
据了解,XX市是某市所辖的县级市,扶贫攻坚任务还很重,尚有两个扶贫开发重点乡,仅尖山乡仍有贫困户2353户、9349人。当地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也不能正常保证。
XX市斥巨资搞这次阅兵活动引起当地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事发生在正值郑州市人大、政协会议召开之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反应强烈,认为在党中央号召大兴求真务实作风的今天,出现这样劳民伤财的荒唐事,实在不可思议,纷纷要求严肃查处。
据悉,18日下午,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已经派出工作组前往XX市调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