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新白话版8
发布时间:2024-03-18 01:30:17作者:药师经全文
唐僧炫(启芳、圆果)
僧炫,是并州人。他的本性和学业是相通的,悟解与行持是相符的,九十六岁时,见到道绰禅师著写的《安乐集》,讲解的《观经》,才回心转意念佛。恐怕寿命将要终结,日夜不停地礼佛一千拜,念佛八九万声,在五年间,一心一意没有懈怠。后来有病态,告诉弟子说:“阿弥陀佛来了,授我香衣,观音势至二菩萨,排列在前面,化佛遍满虚空,我要走了。”说完就往生了,七天异常的香味不散。当时有启芳、圆果二位法师,亲眼看见这事,就在蓝田县悟真寺,约定一夏天为期限,念阿弥陀佛。共折一杨枝,放在观音像手中,祝愿说:“如果能往生净土,愿七天不枯萎。”七天后,更加鲜翠,启芳、圆果感到欢庆,昼夜观念不断。经过五个月,在观想中,觉得自身亲临极乐世界七宝池,见观音势至二菩萨,坐在二大宝莲华上,有千万莲华,充满其中。阿弥陀佛从西来,坐一最大莲华,光明映照。启芳、圆果行礼,问道:“阎浮提众生,依经念佛,能往生到这里吗?”佛说:“不用怀疑,一定生到我国啊。”又听到释迦世尊,与文殊菩萨,赞叹《法华经》。那前面有三道宝阶,一级是在家人;二级是僧人在家人各半;三级只是僧人。据说都是念佛人,生到这里了。启芳、圆果出定后,与弟子细说了这些见闻。(《宋高僧传》)
唐普明
普明,姓卫,是蒲州安邑人。十三岁出家,周游各讲堂讲坛。大业四年,被召进大禅定道场。武德元年,住在蒲州仁寿寺,每天常诵念戒本一遍,《金刚般若经》二十遍,六个时辰礼忏。所有善根,都回向净土,这样直到终身。共造佛像数十龛,抄写《金刚般若经》一千多部,讲《涅槃经》八十多遍,摄论,胜鬘等各种经论,不计其数。享年八十六岁,在他住的寺院往生了。(《续高僧传》)
唐德美
德美,姓王,是清河临清人。十六岁出家,十九岁剃发。隋朝开皇年间,游览京城,受持戒律,每天以礼忏为主,常常诵念一万五千声佛名号。大业年间,住在京城慧灵寺,大修福业,多有感应。唐朝武德初年,住在会昌寺,在院西边建造忏悔堂,修行般舟三昧,整整一夏天行立不坐;或防止口过,三年不说话;或效仿常不轻菩萨,礼拜所有七众弟子。断绝世间的念想,专念西方净土,持佛名号,终身不止。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忽然合掌念佛往生了,享年六十三岁。(《续高僧传》)
唐慧满
慧满,姓梁,是雍州长安人。七岁出家,很注意威仪,常游走四方讲解。贞观年间,奉朝庭旨意住持宏济寺,专门宏扬律宗,勉励劝化僧徒。曾发愿往生安养国,把沐浴僧人作为主要功德。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日,微现病态,自己知道将要命终,拿出所有物品,全归常住,正坐绳床上,召集寺院众人诀别就往生了,享年七十五岁。(《续高僧传》)
唐神素
神素,姓王,是安邑鸣条人。少年时与道杰齐名,常常相伴一起求佛法,游学讲堂。大业四年,道杰停止讲法,神素继续讲《阿毗昙经》,《成实论》,共六十多次。贞观二年,神素主持栖岩寺,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在山上往生,享年七十二岁。神素一生的行持,专想西方净土,临终时,召集大众告别,盘腿正坐,要求众人读《观音经》两遍,自己一心静听,自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五六声,又叫一人唱,其他人和唱,到夜里,端坐庄严,细看他已经往生了。当晚,仁寿寺的智宽法师夜里禅坐,见神素来告别,嘱咐他护持正法,报如来恩。天亮后,才知道神素往生了。(《续高僧传》)
唐明瞻
明瞻,姓杜,是恒州石邑人。少年就有超离世间的志向,十七岁时,州县推举为进士,他不愿意接受,投奔飞龙山的应觉寺出家。隋朝初年,住在京城,屡次主持讲法。唐朝贞观初年,被皇上召请进入皇宫内殿,坐在御床上,用完饭,大讲圣明君主治理世间的道理,以仁慈爱护为根本宗旨。皇上很高兴,下旨每年三个月(一、五、九)每月六斋日(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月底两天),普遍禁止屠杀,并在军队所在地,广建佛寺。明瞻把自己得到的供养财物,用作上千僧人的斋饭,书写大乘经论,后来到太乙山智炬寺隐居。晚年,坚定志心安养国,有人讥笑他年老来不及,明瞻说:“十念功成,还能见佛,我担心什么呢?”贞观二年冬天,现病态,自知时间到了,就在京城的兴善寺,设斋饭告别众人。当时仆射(官名)房玄龄、杜如晦,都到场了。明瞻当天回到智炬寺,观想西方净土,竭尽诚心不变。十月二十七日,忽然告诉侍者说:“佛来了。”须臾间又说:“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也来了。我因为《观经》,成就了第十二观(作往生莲花的观想),其余没有完成。现在见到善相,应当走了。”说完很喜悦地合掌往生了,享年七十岁。(《续高僧传》,《佛祖统纪》。)
唐元会
元会,字怀默,姓席,是京兆樊川人。十二岁时,愿意放弃世俗,在海觉寺出家,成为总法师的弟子。落发后,元会听讲课,专研《涅槃经》,注解全文,著有《涅槃义章》四卷。当时新建慈悲寺,请元会当寺主,宣扬经教,接引后学。贞观八年,朝庭安排元会住宏福寺,就停止讲法,专修禅定,梦到无量寿佛用手托起他,于是造阿弥陀佛像,一心观想,常坐不卧。贞观十四年五月,现病态,返回慈悲寺,见佛来迎接,遂后往生,享年五十九岁。(《续高僧传》)
唐慧璇
慧璇,姓董,少年时在襄州出家。周武帝灭佛法后,去江南的茅山,又经过栖霞,前往安州,听讲经论,并契悟到佛法深意。晚年回到襄州,住在光福寺。寺院在山顶,打水辛苦,想要移到别的寺院。夜里见神人穿紫袍,身高一丈,向慧璇顶礼说:“敬请住下来,常讲大乘佛法,不要在意小乘法。那小乘法,也如高山没有水,不能利益他人。大乘经典,犹如大海,如果有一人讲说,能使他住的地方,珍宝光明,眷属荣耀殊胜,饮食富饶。如果在意小乘法,前功尽弃了。但愿继续宏扬大乘,不要辜负了众生的期望。法师须要水,这很容易了,下月八日,一定能得到。我亲自去剑南慈母大泉,请一龙王。”说完就不见了。到下月七日的初夜,大风突然刮起,从西南边来,雷雨交加,整夜不断,到天亮才止住。只见寺北的低洼处,有清泉香美,全寺欢庆。慧璇慈心为怀,脸上常带笑容,在山上住久了,信徒都仰慕恭敬。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八日,夜里见山神告诉说:“法师不久,就要往生西方净土。”到七月十四日,慧璇讲完《盂兰盆经》后,合掌说:“在生受到的供养,今天必须都散施出去。一丝一毫,都舍与十方众僧,以及穷苦孤独乞丐等人,包括外道。”说完,在法座上往生,享年七十九岁。(《续高僧传》)
唐明浚
明浚,姓孙,是齐人。常诵《金刚般若经》作为主课。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突然死了,心还是暖的,经过一天一夜醒来,说:“最初见二青衣童子,将我带到王者那里,问:‘一生主要作什么?’回答说:‘只诵《金刚般若经》。
’王说:‘功德大得不可说。法师若再诵满十万遍,明年必定往生净土,弟子见不到法师了。”吩咐二青衣送回寺庙。明浚从此精勤加倍,到二年三月往生了,寺院众人都闻到异香。(《续高僧传》)唐善导(莲宗二祖)
善导,不清楚他的来历。贞观年间,见到西河绰禅师的净土九品道场,欢喜说:“这真是入佛的要道。修其它法门,迂回僻偏难成。唯有这个法门,快速超脱生死。”于是勤恳精进,昼夜礼诵,不久到京城,激发四众弟子。每当在室内,长跪唱佛,不到力气用尽不休止,出外就演说净土法门。三十多年,没有睡眠过,护持戒品,丝毫不犯,好的食物供给众人,粗恶的食物留给自己,所有供养,用来写《阿弥陀经》十万多卷,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处墙壁,修造塔寺,燃佛法的灯火续佛法的光明。出家在家信徒被他教化的众多,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的,有一天课诵佛名号一万至十万的。其中得三昧往生净土的,多得不可说。有人问:“念佛往生净土吗?”善导说:“如你所念,遂你所愿。”他自己念一声,有一道光明从他口中冒出,十声到百声,光也一样冒出。他的劝世偈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有人问:“为什么不教人作观想,只是叫人专称名号呢?”回答:“众生的业障重,圣境细凡心粗,意识轻飘神思飞动,观想很难成就。所以大圣(佛)悲怜,只劝专称名号。正是由于称名容易的缘故,连续不断就能往生。如果能念念相续,直到命终,十个念佛就十个往生,百个念佛就百个往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外面的杂缘干扰,能得正念;因为与佛的本愿相应;因为不违逆佛的教导;因为顺从佛的话。如果舍弃专念,修其它法门,一百个里面难得一二个成就,一千个里面难得三四个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杂缘乱动,失掉正念;因为与佛的本愿不相应;因为与佛的教导相违逆;因为不顺从佛的话;因为系念佛号不相续;因为心不牢记报答佛恩;因为虽然修行,却常与名利相应;因为乐意接近杂缘,障碍自己障碍他人往生的正行。看现前各方信徒就知道,解行不同,专杂有异,只要是专意念佛的,有十个就十个往生,修杂行不专心的,一千个里面没有一个能成。愿一切人等,好好想想,行住坐卧,必须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昼夜不要废驰,直到命终。前一念命终,后一念就是往生,在长久永劫中,受用无为的法乐,直至成佛,难道不快意吗?”又作《临终正念文》说:“凡人临终想要往生净土的,必须是不能怕死。常常想到这个身体多苦,不洁净的恶缘,在种种纠缠。如果能舍掉这个污秽的身体,超生净土,受用无量的快乐,解脱生死的苦趣,那真是称心如意的事。如同脱掉破衣服,能换珍贵的衣服,放下身心,莫要生出贪恋执著。一旦有病,就想到无常,一心待死。必须嘱咐家人,以及来问候的人,来我面前,为我念佛;不能说眼前闲杂的话,家长里短的事;也不须要软语安慰,祝愿安乐,这都是虚华没有意义的。如果病重将要临终,亲属不能流泪哭泣,以及发出叹息懊恨的声音,惑乱我的心神,失掉我的正念。只教我记取阿弥陀佛,坚持到气尽。如果能有明白了解净土的人,频繁来鞭策鼓励,是极为大幸的。用这样的法,决定往生,没有疑虑啊。生死的事很大,须要自家用力才行,一念的差错,就是历劫受苦,谁人能代替呢?想想吧想想吧。”善导有一天忽然对别人说:“这个身体太讨厌,我要回归西方净土了。”于是登上寺前柳树,向西方祝愿说:“愿佛来接我,菩萨来助我,让我不失掉正念,能生安养国。”说完,从树上跳下去往生了。唐高宗知道他的神异,赐给寺院匾额名叫光明寺等等。(《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唐怀感
怀感,不清楚他的出身。秉性刚强坚毅,精苦力学,听经上说念佛很少,也能生安养国,有疑情不能坚定信愿,去请问善导大师。善导说:“念佛往生,是佛的真实话。你能深信,至心念佛,就会有验证。”于是入道场二十一天,没有见到灵瑞,恨自己业障深重,想绝食结束生命。善导不允许,劝他更加精进。三年后,感应佛化金色的光芒,看到佛眉间的白毫相,证到念佛三昧,著写有《决疑论》七卷。临终时,见化佛来迎接,面向西方往生了。(《宋高僧传》)
唐法祥
法祥,是同州人。少年出家,到处周游寻访佛道,清贫寡欲,居住没有定处。后来住在扬州大兴国寺,三十多年。立身行事凝重严肃,常常坐卧在一间大房子里,开通前后,当风而住。把读经作为主课,信徒有来问讯的,经没读完就不理睬。把安养国作为期盼,凡有功德的事,必定回向净土。后来病重,侍者在旁边,听到法祥连连说佛像,侍者回头看去,就看见弥陀佛现形,伫立在西墙上,光明像镜子一样,须臾间消失了。不久香乐满天空,又见白鹤从西边来,绕屋飞三圈,又回向西去,稍过片刻法祥往生了。(《续高僧传》,《佛祖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