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正的兴盛和衰败,却只在这一个朝代之内
发布时间:2024-01-12 11:33:54作者:药师经全文唐代是中国佛教最为鼎盛的时期,唐朝皇帝们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尊崇道教,但实际上采取道佛并行的政策。唐代继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
唐高祖武德二年,在京师聚集了很多的高僧,立十大德,让其管理一般僧尼。唐太宗继位之后,开始重兴译经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全国“交兵之外”建立寺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建了大规模的译场,他以深厚的学养,作精确的译撰,给予当时的佛教界极大的影响力。
唐高宗继位以后,在帝都和各州设立了官寺,来祈愿国家安泰;武则天利用《天坛经》,为其夺取政权制造依据,随后在全国各州建造大云寺,又造白马寺坂的大铜佛像。玄宗时,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密教,得到了玄宗的信任。中唐时,佛教僧人们备受礼遇,赏赐有加。武则天曾封沙门法朗等为县公,又授怀义为行军总管等;不空和尚曾在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随意初入宫门,并封为肃国公。
不空和尚圆寂后,代宗还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看来佛教在唐朝皇室中的地位真是越来越重要了。当时的佛教不只是在君王皇室内传播信仰,它的信仰在民间逐渐深入了。除了通过各宗派教义传教外,还有直接与群众生活联系的传教活动,如岁时节日在寺院里举行的俗讲,用通俗的语言或结合故事来讲解佛经,所讲的经有《华严经》、《法华经》、《维摩》、《涅架》等,这些讲经材料大都写成讲经文或变文。又有化俗法师游行村落,向民众说教。有时也由寺院发起组织社邑,定期斋会诵经。而使社僧为大众说法。有些寺院平素培植花木,遇到节日就向外开放,用来供群众们观赏,或约集庙会,这都起了间接传教的功效。
不过中唐以后,佛教开始走向了下滑路线,国家就开始经历内战,徭役日重,很多人民借寺院让其成为逃避之所,寺院又趁均田制度之破坏,扩充庄园,避免赋税,在经济上与国家利益矛盾日益加深,故从敬宗、文宗以来,政府渐渐有了毁掉佛门的意图。
会昌五年,武宗下令大规模禁断佛教,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淘汰沙门,勒令僧尼还俗,据《唐会要》记载,当时拆毁的寺院有四千六百余座,招提、蓝诺等佛教建筑四万余所,没收寺产,并强迫僧尼还俗,人数达二十六万零五百人,佛教在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就此败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