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岭南记·国恩寺

发布时间:2024-12-24 01:34:17作者:药师经全文
岭南记·国恩寺

冬青树正在褪着老叶子,枝头鼓起了嫩芽,使这棵树看起来有点疲惫。高大的木棉树正在开花,硕大艳丽的花朵“嗒”地一声落下来。同行的海燕说,岭南人会捡拾木棉花,阴干后用来煲汤喝。木棉清心败火,这是三月底的岭南,空气湿漉漉的,还看不到繁茂的重生一样的花朵,我第一次觉得南方天气的沉闷。三年未见友人,偶尔会在微信上问候,总是微笑不语,知道我四下访寺,遂让车带我们去云浮的新兴看国恩寺:“六祖生于斯,圆寂于斯,难得看的。”你叮咛着,不停地给我挟菜,好像我是个小孩子一样,可自己并没有吃什么,只是好脾气地呵呵笑着,我像个得宠的孩子一样向你要书法。写什么呢,你看定我问道。“妙法莲花吧。”去国恩寺路上,司机交给我你的书法,还散着好闻的墨香味儿,一幅“妙法莲花”,一幅“出尘”。

我一路想着云浮两个字,觉得奇异,一个天才诞生决不是悄无声息的吧,六祖出生的地方,名字就很虚幻。云浮,青空下的云朵,载浮载沉,来去自由。就像他在《坛经》上讲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畅通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为无念。”窗外岭南的春天一片单调翠绿,不似中原的田野喷花吐玉,蒸腾起一片浓郁得化不开的色彩。正在遗憾间,国恩寺到了。走过曲折的放生池,国恩寺不像别的寺院如宫殿一样,山门、伽蓝殿、大雄宝殿一路排列下去,我们是从侧边台阶拾级而上,几丛三角梅慵懒地开着花。小小的山门就像六祖贫寒的出身不给人来势汹汹的压迫,亲切如回家门。进天王殿,抬头看门匾,却是武则天的手书“敕赐国恩寺”。吝写书法的武则天为何给国恩寺亲题匾额?来过此寺的艾云姐告诉我说,因当时国师神秀经常在她面前提起惠能,讲他比自己悟高一筹,笃信佛教的她在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下诏书奉请六祖进京弘扬顿悟禅法,其诏书对惠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与唐中宗又遣内侍薛简携带诏书抵宝林寺,召六祖进京供养。六祖以年迈足疾婉辞,并托薛简将祖传信衣袈裟呈送皇帝。武则天大喜,赐六祖故居寺匾额“国恩寺”。

六祖在宗教史上是个奇特的人物,几乎是个天才。在英国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孔子、老子和惠能,被称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与孔子与老子不同,人家是学者,他是个不识字的砍柴人,三岁丧父,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天听人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心有所悟。之后经人介绍往湖北参学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通过与他的对答看出他是法门龙象,为了保任他,让他到厨房舂米,后因要选继承人,五祖要求每个弟子都写一首偈语。当时神秀是教授师,大家都认为只有他才能有资格继承五祖的衣钵。故神秀只好写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后来惠能也在神秀的偈旁边请人帮他写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独具顶门正眼,传衣付法于惠能,造就了佛教历史上的一桩奇闻佳话。

所有佛经里,《坛经》最具情节心理描写,使人不觉得是读佛经,而更像是看一部电影,人物性格鲜明,两面感强烈,心理刻画富于张力,悬念重重。《坛经》写神秀与惠能出偈及弘忍传钵于惠能的经过生动细腻,动作心理曲折委婉,犹如小说情节,每每读来,总是破颜。等到南宗大势已定,《坛经》又像长篇随笔,言辞优美,佛理清澈,行云流水,读之忘机。我把这感觉告诉海燕和艾云,她两个瞪着美丽的眼睛,同时轻声叹息。天王殿与大雄宝殿的院子里,花影婆娑,三人又被天王殿的对联吸引:“花飞净界香成雨,月照禅心色是空。鸟纵忘机知客到,云如有意带僧归。壁立无尘云匝地,窗依有影月移林。”我们被楹联风花雪月里的禅机所迷住,久久不愿移步。举目看到长椅上一黄白相间的猫在阳光下睡得香甜,好像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风声、梵呗、鸟鸣、人影幢幢,都是不存在的,它伸展四肢,小脑袋舒服地歪着,一只尖尖的牙齿露在粉红的嘴唇外,好像在说“我的牙齿只是个装饰”,萌态可掬。我蹲下来,忍不住轻抚,它动了一下眼皮,似看非看,然后又闭目睡去。难不成这猫也听了六祖的开示,深深明白: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后院有高高的报恩塔,开始登塔时,微风不动,登到五层时,突然起风,塔角铃铎叮叮作响,犹如梵乐入耳,身体里的百节百窍都开了缝隙,我在这风里一浪一浪的梵铃声里想起惠能对门下弟子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这铃声也似在不停地说:“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据说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六祖知晓自己还有一年的阳寿,他命弟子速回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建塔的目的就是要归藏佛舍利。报恩塔如期于次年夏落成。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初三,六祖召集寺(宝林寺)中徒众:今年八月,我就要离开人世间……

到了初八,六祖又吩咐门徒说:赶快办理船只,我要回到故乡新州(新兴)。宝林寺的人们,都哀求挽留。六祖说:有来必有去,这是事理之常;我这副躯体,终于要有所归宿。

众人又问:正法眼藏,传付何人?

六祖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八月初三,六祖在国恩寺,刚吃过饭,便叫众徒们说:你们静坐下来,我就要离别你们了。后世迷人,假若识得众人,即是佛性,若不识得众生,万劫见佛难逢!

六祖一再嘱咐门徒后,便端端正正坐在蒲团上,没过多久,忽然叫了一声:我去了啦!

门徒循声走近一看,只看六祖眼睛闭上了,用手探一鼻息:六祖圆寂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