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白话解一 因地如何发心
发布时间:2024-08-24 01:34:14作者:药师经全文正宗分
一因地如何发心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⒉,右绕三匝⒊,长跪叉手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⒌,因地法行⒍,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⒎,远离诸病⒏,能使未来末世众生⒐,求大乘者不堕邪见⒑。作是语已,五体投地⒒,如是三请,终而复始⒓。
[注解]
⒈ 文殊师利菩萨 意译妙首,亦云妙吉祥,亦云妙德,象征信解证智。是般若智慧的化身。
⒉ 顶礼佛足 以己最尊之顶。礼佛最卑之足。敬之至也。
⒊ 右绕三匝 右绕表示随顺觉性 三匝显佛一体三宝、三身、三德。
⒋ 长跪叉手 安危不易,信解合体,心境交参。
⒌ 本起清净 佛昔根本所起最初之法,圆照本体元无烦恼。
⒍ 因地法行 因行所依之心地,称为心地。是诸众生清净觉地,称真法之行,说名法行。
⒎ 发清净心 即发菩提心。直心,正念,便见真如,便得清净。
⒏ 远离诸病 不以幻当真,便得见如来。不以见佛喜,不以见魔惊。天魔即阴魔,阴魔即心魔。诸魔不能娆,自心得自在。
⒐ 末世众生 佛灭度后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万年。末法即为末世,离佛已远,深可悬忧。当今末法初期,能说正教的人还不算少,能证究竟的人实在不多。
⒑ 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末法时期,正解难得。其有或恣心五欲,或宗习异道,或执滞二乘者,置之言外。总有发意唯求大乘,若不闻此法门,亦堕邪见。离本心外,别有所求,见妄见真,并为邪见。
⒒ 五体投地 四肢及头到地。
⒓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若唯一度,未展虔诚。若过于三,礼烦则乱。故三周终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⒈,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⒉,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⒊及波罗密⒋,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⒌,永断无明⒍,方成佛道⒎。
[注解]
⒈ 汝今谛听 世尊告诫审谛,不要以生灭之心听实相之法。
⒉ 大陀罗尼门 陀罗尼,意译总持。总持有三种。有多字,有一字,有无字。此圆觉经是无字陀罗尼,是诸菩萨等入陀罗尼门。这是清净之门,无门之门,众妙之门。
⒊ 涅槃 意译寂灭,或称圆寂。觉性既圆,无法不寂。烦恼寂灭,无生无灭,圆明寂照,名大涅槃。
⒋ 波罗密 意译到彼岸。离生死此岸,度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从究竟说,无彼无此。彼此之间,一念之差。一念迷时,身在生死。一念悟时,即是涅槃。
⒌ 清净觉相 心不攀缘,见相非相,即时清净,正觉之相。
⒍ 永断无明 本觉既显,无明本无。毕竟不生,证得永断。
⒎ 方成佛道 三世十方诸佛,都以清净觉相、永断无明为因,证成佛道。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⒈,犹如迷人四方易处⒉,妄认四大为自身相⒊,六尘缘影为自心相⒋,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注解]
⒈ 颠倒 心识狂乱,背觉合尘。倒有所执,颠但荒狂。
⒉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如迷路人,不辨东南西北,凡夫不能正确认识世间事物,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修禅人不能了知禅中幻相,皆由自心妄想所生,从而认贼作父,执妄成真。
⒊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执为人我。地、水、火、风四大,从缘假和合有,无我、无主。毕竟是空,离我我所。凡夫种种造业,长劫轮回,只由执此四大为我。
⒋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执为法我。六尘是境,识体是心,心对根尘有缘虑相。今认缘虑谓是自心,念念随之漂沈苦海。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若执实有,亦是法执。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⒈,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⒉,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⒊,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注解]
⒈ 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譬如眼有眚翳的人,见空中有花影,捏目看月亮,见月亮有两个。空华幻月,都是妄见。
⒉ 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因前妄认身心相,烦恼生灭不停,古人死与灭同义,所以说轮转生死。所谓轮转生死,即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
⒊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说是无明,只是为说法而施设的假名,内外求之,了不可得。推其本际,元是妙明。十二缘起无明后的十一有支法,皆有所因。唯此无明,横从空起。今悟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灭。则明三界一切法无生,无生亦无灭,即到不生不灭的彼岸了。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⒈。非作故无,本性无故⒉,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⒊,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⒋。何以故?虚空性故⒌,常不动故⒍,如来藏中⒎无起灭故,无知见故⒏,如法界性⒐,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注解]
⒈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无生死之人也。谓若计有我是免轮回之者。即是未免我执。我我所忘方为解脱。即是照五蕴空。度一切厄。外遗世界内脱身心。不计身,身同虚空。不计心,心同法界。
⒉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说什么非作?当六识泯灭之后,在禅定中还有幻相出现。这些幻相不是六识所作。其实是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的藏识种子和现识结合的虚妄景象,知其虚妄,故说是无。
⒊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不是无受,是身受心不受。本生生经说:“诸行尤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是无余涅槃。”
⒋ 净觉随顺 既然非有非无,即是心言路绝。清净觉体从此显彰,但不背之合尘,即名随顺。亦非别有能顺。
⒌ 虚空性故 一切法空,不生不灭。
⒍ 常不动故 一切法寂,不来不去。
⒎ 如来藏中 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梵文阿赖耶识,意译如来藏。此如来藏,能兴造善恶诸趣众生。妄是它造,真亦它成。
⒏ 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来藏种子无覆无记,此种子无起灭,无知见。
⒐ 如法界性 唯识百法明门所说百法,即是佛法的法界。善恶诸法都从阿赖耶识出。一切修行,为的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⒈: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注解]
⒈偈言 偈有二种。一、伽陀,意译讽颂,指孤起偈。二、祇夜,意译应颂,接在长行叙述之后。或为钝根重说,或为后来之徒,或为增明前说。今此经偈,都是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