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十大功德及放生功德说!
发布时间:2024-03-21 01:33:46作者:药师经全文出缸肉身不坏的清严法师,他在世时,有次感染重病,沉病缠绵,起居不便,虽服药石,诵经礼忏,试种种法,效果不彰,乃发愿放生,不久重病即得痊愈,是故放生者,乃消灾解厄之最后法宝也。
故最根本消业之道,乃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犹如把业障大石从船丢出,船身自可渐轻,然众生业重,丢石入海,费时犹多。
放生功德广大无边,不可胜数:
2、解怨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恼。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吾人一发慈悲之心,则喜气集于其身,此感应必然之理。
4、多子宜男,所求顺遂。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故获宜男之庆。
6、官禄亨盛,一帆风顺。古圣先贤,莫不以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是如凡为人者,要当以仁存心。
8、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人惟愿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10、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放而不杀,与物无冤,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于四王天,享无边之福。若兼修净土者,直可往生于西方极乐国土,其功德实无涯矣。
放生就是我们见物命众生受擒受抓,失去自由,行将被砍被杀之际,一如见到自己父母手足妻女般,不忍见其苦难,遭受杀戮,发起慈悲心,予以救赎,还其自由,放其生命。而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们,他们感激最深,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二、放生就是还债
三、放生就是救急
四、放生就是慈悲
五、放生就是觉悟
六、放生就是实践
七、放生就是积极
八、放生就是方便
九、放生就是改命
十、放生就是解冤
十一、放生就是消灾
十二、放生就是治病
十三、放生就是救亲
每一个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都曾与我们互为父母、子女、手足、亲眷,只因彼此业缘不同,今朝我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我们累劫以来的亲友眷属,使其重拾生机,安享天年!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同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这是因果必然不变的真理。
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
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放生最容易消业障,但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若无财者,其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出家以来,每年力行放生,本会乃以莲池放生会为名,当以佛教慈悲,儒宗恻隐,而作护生运动,实为天下无上吉祥善事。—圆瑛大师
◎希望社会诸君,勉力行之,即遇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圆瑛大师
◎我们自己赶快去放生,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我们的愿望,短短的时间内,马上会得到成效。
◎戒杀放生,长养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终身力行之事。
◎放生可长养自己的慈悲心肠,悲悯众生,视万物生命如己出。
◎一个是全部命丧黄泉,一个是万千中一二不幸死亡,一个是锅鼎中挣扎,痛苦含冤而死,一个是有众多法师居士为其恳切念佛,超渡脱生,其间的差异,有如天渊之别,实不可相提并论。
◎在放生的仪式中,我们自己也跟着物命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激发了自己本具的菩提种子与慈悲心,更为自己无形中创造了无数的福德因缘,藉此功德,正好作为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阻挠批评人家放生,其罪过就等于杀生。
◎圆瑛大师云:吾人当学佛之大慈大悲,实行戒杀放生,才是学佛之行。是以学佛者,不仅持律戒杀,尤当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放生就是给物命众生一个机会。一个重获自由,重拾生机的机会;一个皈依三宝,听闻念佛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任何的毁谤阻挠,让受苦受难的物命,一点机会都没有。
◎虽有许多批评阻挠,我们更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承担去放生,坚定放生,信愿放生,用一辈子去放生。
◎但愿所有世人,力行放生;更愿所有念佛人,常行放生,因为放生功德,最为第一,舍此不行,是谓痴狂!
◎我们在放生的过程中,事实上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因为在放生的行为中,自己不仅偿还了宿世的杀债,而且物类感恩,龙天护持,诸佛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