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忍辱修行,分五个层次,看你修到哪一层?

发布时间:2025-01-18 01:31:32作者:药师经全文
忍辱修行,分五个层次,看你修到哪一层?

在宗教文化中,有讲到忍辱。那忍辱有什么好处呢?圣严法师曾说:“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衷共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能让自己心平,不动气,不动心,自己也能得以安乐。那么在佛教文化中,就有说到忍辱,并且佛家把忍辱修行分为五个层次,看你修到哪一层次了?

佛教把教导人们开悟、开慧的方法叫做法门,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佛学的教育,就如佛家六度之中排第三的忍辱。大茶经之前曾写过忍气吞声也算是一种修行,那么人们可曾想过忍辱也分层次,我们就依佛家本源法师的般若文字,来探讨忍辱是哪五层次,每一个层次都什么意思?

第一:“生忍”

“生忍”可以说是一种极高的忍辱境界,当辱境现前时,又无法回避,又不能抵抗时,只能让自己强忍过去,似如被人逼供,挨打一般,但却无法逃避,这种忍耐让人心如刀绞,痛苦万分,故叫做“生忍”。

第二:“力忍”

“力忍”与“生忍”又不同,如当辱境现前时,我们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借助各种办法,用尽全力,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将其压下去。古语有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故当逆境现前时,仰仗佛力加持,让自己的忿恨之心缓解,安定下来。这种忍辱必须常令佛号,佛号若断则嗔心易起,故叫做“力忍”。

第三:“缘忍”

“缘忍”即是当辱境到眼前时,以智慧来反观当下,懂得因缘观果,反思为何无故受辱,辨晓其中缘由。若无缘无故受其侮辱,或许是业力照的果,如今随业受报;若非业障因缘所报,按佛家的意思就是外力所造。若能够作受报想、还债想,从忍辱精进中中领悟修行的真谛,自然就能做到逆来顺受,不生嗔恨心,故叫做“缘忍”。

第四:“观忍”

“观忍”就是辱境现前的时候,用般若智慧来观照身心世界,既然佛家以一切诸法本来无相、无我相,哪里还有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既然空之我相与所空之辱境,要知二者皆空,则中间的辱相也了不可得。因此,若能以般若智慧来观空性,万恶的嗔恚心即不复存在,这就为“观忍”。

第五:“慈忍”

“慈忍”的意思就是当辱境现前时,不但不生起嗔恨心,反而生起大慈悲心,哀怜悯念:“此人实在愚痴可怜,无理取闹,妄生枝节。现在对我毁辱,我则忍受以德报怨。如若对他人任意毁辱,定受因缘果报,种下毁辱的恶因,更严重的甚至发生人命伤残,要受到法律制裁,将来亦遭因缘果报。”因此,菩萨能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方便教化,能令其觉悟,断恶修善,懂得知过必改、重新作人,故称为“慈忍”,受忍辱,故能以大慈悲心去感化他人。

以上的第三点的“缘忍”,第四点的“观忍”和第五点的“慈忍”统称为“理忍”;而第一的“生忍”和第二的“力忍”则属于“事忍”。就如我们“不发火,但是还是说被气晕了”,这就是采用事忍中的生忍在修忍辱,这种忍辱力较为有限,才会造成气晕的结果。所以贤者告诉我们,要精进学以致用,用佛法的智慧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辱境,方得身心大自在。

卓越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曾在《忍字高》上有云:“文明礼貌为美,粗暴蛮横最丑,忍得一时之怒,免得百日之忧。”佛家的经典《遗教经》佛陀有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可见,能得忍辱精进修行者,也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佛家的五个忍辱层次,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做到你几层呢?欢迎共同探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