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学佛人要警惕15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4-10-27 01:31:38作者:药师经全文
学佛人要警惕15个问题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明心见性。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所以,一心想求得最高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的人甚至把修法当做消遣之事,无关痛痒,结果毕竟是毫不相干,一事无成。

第八、不明“法无定法”之意。法法各有立场,不可强同,不依规矩而自生法见,妄自改基,以致修持不如法,而不得成就。

第九、以修行人善,为学佛之极致,不知究竟了义。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学佛唯一的成就,却不明白如何往生之义,以致修到中途不能再进。

第十、纵然遇到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第十一、喜欢妄测他人的意境.而自成妄。如说:某人开悟了,某人没有开悟,却不晓得你要分别人家开悟与否,你自己须先开悟。你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断定人家是否开悟呢?人云亦云,妄自猜测,实在无意义,反而自心不清净。

第十二、由于贡高我慢,对他人生疑生嫉,且耻于下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肯或不好意思去问,更或轻慢初学,而不知自障其道。

第十三、先入为主,于法不知圆通变化,真性现前,不敢承当。

第十四、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

第十五、当行住坐卧、人事往来、种种习气发生之时,一点也不自觉,任其流连往返,决不回顾自心。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但却不得受用。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切实精进修行,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自性的显现,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这就是见性!再经过除习的锻炼,就是保养圣胎,让它发扬光大,即能圆证菩提,倘若对境心有粘着,更或念念不舍,那就不能自诩见性。要知道妄自尊大,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要下地狱、遭恶报的!不管是念佛、参禅,或者修密,均须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

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连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证悟!开悟后对境才有力量,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否则,说食不饱,遇境即失,不得真实受用。

所以,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对境是否心还粘着?是否真的识得本来?假如对境为妄想所左右,产生爱憎取舍之心,那就生死不了,就须深自惭愧内疚,痛下苦功,好好地修行。(元音老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