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学诚法师:佛法是让我们没有是非之心

发布时间:2024-11-02 01:33:50作者:药师经全文
学诚法师:佛法是让我们没有是非之心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论“是非”的时候,其实已经远离了事情本身,而成为了烦恼的混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你所见的“事实”并不一定等于对方所见的“事实”,而双方都非要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就是争论的根源。

众生平等,不等于“众生相等”,众生在究竟意义上是平等的,但缘起、事相上的差别是不可泯没的。若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无差别无秩序,那不就成了一团无明了吗?如果众生平等就是这么简单,那么蚂蚁看所有人都无区别,就是智慧吗?

我们通常的“分别”是“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内心时时刻刻与人攀比高低;或者时时计算琢磨如何能够得到名利、凸显自己,有利时唯恐落后,麻烦时唯恐沾染;或为人处事分亲疏远近,世俗心态……这些“分别”是不应该的。但善恶是非、如法非法,这些分别是应该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圣者、贤者的教导和榜样的说法,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佛法说人要造善业,不能造恶业,要多亲近能够帮助自己增长善业的朋友,远离会让自己增长烦恼恶业的朋友。

人走到一定的境界,都是自己把自己障碍了,计较太多得失、人我是非,人就过不去。要有无穷的发心,才能一直往下做,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认真,随缘。有机会做事就好好做,其心平正;没有机会发挥能力时就含藏、学习,少参与是非。不要着急。

“心中没有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那修行岂不是越修越糊涂了吗?我们要清清楚楚地了解何者应行,何者应止,才能够断恶修善。“是非”一词有多种涵义,此句 “心中不要有是非”中,意指“搬弄口舌、嫌怨挑拨”。指出对方的问题,有人是抱怨发泄,有人是善意相劝,发心不同,善恶悬殊。

人要学习“善持善忘”。理想信念、良言善谏、他人之恩,要常常忆持;是非长短、流言蜚语、过失伤害,要忘记、放下,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把善法装在心里,就会充满力量与快乐;把烦恼装在心里,就会沉重痛苦,郁郁寡欢。我们都喜欢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何总往心里装垃圾呢?

你说妄语欺骗他人,他人也会如此待你,永远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循环,实际上也没有讨到多少好处。学佛的人都是从很长远的时间来看待是非得失,看待正确与错误,不是从眼前来看的。

判断心中所思身体所做是否正确,要根据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抉择。佛法中的善恶是非,是根据业果法则来衡量的,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以他人的利益为重;在眼前和长远之间,以未来的果报为重;在面临两难抉择之时,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事情上不清楚的地方,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说清楚;但人内心的误解和怀疑,是解释不清的,自己内心也无需为此纠结。

修行人“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指自己内心的自在坦荡、不挂碍、无起伏,而不是表面沉默、造成沟通不畅。只有内心不受情绪打扰,才是真正的良好沟通,否则都是发泄情绪。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没有人故意去做“非”的事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经验、能力、立场、条件等情况下做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你的“非”,或许是他的“是”。有何可辩?如何辩之?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若眼不睡,诸梦自除。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烦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