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嘎玛仁波切:一谈钱,你们就两眼放光;谈解脱的资粮,为什么不积极呢?

发布时间:2024-08-04 01:33:48作者:药师经全文
嘎玛仁波切:一谈钱,你们就两眼放光;谈解脱的资粮,为什么不积极呢?

现在很多人为了工作不分上班和下班时间,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因为对工作过度投入,到了四十五岁左右,身体都垮得差不多了,过劳死的年轻人有很多。刚开始透支身体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我们要知道,人的付出总是有限的,哪怕你心里承受能力再强大,身体的承受能力却是有底限的。

暇满人身难得,好好珍惜寿命和健康这两大财富,抓紧时间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让生命自在起来。

如果拼命地工作就很高兴、很快乐,观察一下这快乐是表面假象,还是发自内心的。

很多时候,人的思想就像海面因风而起的浪花:有风,起的海浪就很高;但浪高不是海水自己跃起的,因为有风。

当风停下来时,海是很平静的,海越深越平静。

因此要常常想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而高兴?因别人赞美和奉承而快乐?

如果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快乐,这仅仅是一种因虚荣心而起的浪花罢了,不是真正的快乐。

浪花的快乐和大海的快乐,是不同的。

有的人不管多有才华,工作有多努力,就是做什么都做不好,一辈子打工的命,还是没有福报的问题。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还不如工作之余念经持咒放生,行善积德,累积福报。周末可以去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等做义工,为社会做奉献,哪怕只是做几天,慢慢地你的福报就累积起来了。

问:一天到晚谈论解脱、往生,会不会不吉利?

答:学佛就是为了解脱。一提到解脱,很多人都觉得遥远,并且感到恐惧。那些对生命不负责任走极端的人喜欢说:“死了就解脱了,我不要活了……”这给“解脱”这么庄严的词蒙上了一层阴影。随意放弃生命,无法获得解脱,只能陷入更苦的轮回。

再者,人们普遍怕死,不说“死”字,就不会死吗?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解脱的事情,已经晚了,因为你没有时间准备了。

佛教徒喜欢自在地谈论生死解脱,才会有不少人误会:“佛教徒都是修来世的。”

其实,生命的每一天,我们的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解脱——让我们从无尽的烦恼中解脱,从纷至沓来的痛苦中解脱,直到究竟成佛的解脱。

“他们一天到晚谈论解脱,说以后要去阿弥陀佛那儿,这不活得好好的吗?怎么总是说这么消极的事情呢?这会不会不吉利?”连4的谐音都敏感的人,当然对解脱心有恐惧,但你所恐惧的事情,该来还会来,为什么不放下心里的包袱,坦然做好准备呢?

就如同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谁给你发工资?当农民的如果不播种耕作,怎么可能有收成?

同样的,今天你不努力修行,去努力积德行善,忏悔罪业,好好发大愿修行,哪儿有可能以后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啊?

要解脱,要去极乐世界,是一个吉祥圆满的大愿,想去还要有资粮才可以。

你去任何一个地方旅行,手里没有钱,去得了吗?

一谈钱,你们就两眼放光;谈解脱的资粮,为什么不积极呢?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解脱的资粮却是生生世世都可以享用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有几个真正能做到一心不乱念佛?

有不少老居士,心静无杂念,对众生有强烈的慈悲心,可以清净自己的罪业,破除自己的杂念,才能顺利往生。

年轻人呢?大多做不到。嘴巴上念着经,心里一个个的念头如浪花翻滚,此起彼伏。

嘴上持咒,手上转佛珠,真正持咒的质量如何?你念的佛,到底有多少是用心的?

做不到的原因是:世俗上所谓的学问学多了,疑问就多了;疑问多,杂念就多。

可杂念多,你怎么解脱?

杂念多,现在无法从俗世的烦恼痛苦中解脱,想往生净土的时候,也会有障碍。

周围有多少诱惑啊,手机、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等,要清净身口意真的很难。

修心,不仅仅要在佛堂里,更要渗透到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

看一个人修心的质量,比他念多少言不由衷的经咒,更重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