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宗舜法师:出家人叫师父还是师傅

发布时间:2022-10-09 08:56:04作者:药师经全文

出家人叫师父还是师傅?

  问:究竟应该叫出家人“师父”还是“师傅”?

  答:叫“师父”比较好,但是,用“师傅”其实也没有错。这个话题,最近看到有法师写文章澄清,也有一些居士进行说明,强调一定要用“师父”不能用“师傅”,本意都很好。但是,他们对于“师傅”一词多少有些误解。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

  二师傅又是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

\

  《史记·儒林列传》:“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汉书·疏广传》:“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而今天较多使用的“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这个义项,出现的时间稍晚。

  从历史上考察,佛经翻译两晋时代就用“师父”,而到了唐代,又开始使用“师傅”。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四说:“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

  再如唐玄奘译《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七说:“在家菩萨为王师傅,以威势力恐怖众生,致有缘务祈请威福,若为成办如是事者重相酬谢。”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说:“少年,汝等应当求如是师傅,学斯技术。”

  唐玄奘弟子窥基撰《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九说:“天授良缘乃释迦之师傅,余虽显胜德,非佛自事故,不以为品名。”

  唐慧琳所撰《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专门解释《大宝积经》此词说:“师傅,府务反。顾野王云:傅,附也。相附近也。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曰傅。”

  而解释《华严经》时,采用的则是师傅古义中的“三傅”加以引申。

  慧琳说:“善知识者是我师傅(傅府遇反。师傅者,《尚书·周官》有三公三孤。言三公者,谓太师太傅太保。师谓天子所师,傅谓傅相天子,保谓保安天子于德义。此公之位,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有德行者乃堪也。三孤,谓少师少傅少保。孤,特也。言卑于三公,尊于六卿。特置此三人也。《玉篇》曰:傅犹于附,如以脂粉涂附于面,益乎姿质也。今案,所喻虽举师傅义通于保,谓求道者,得善友益已,犹天子有三公三孤佐弼之)。”

  这样看来,唐代忽然在译经时流行用“师傅”,跟玄奘法师他们译经习惯有关,怎么看都觉得有点追求“高古”、“文雅”甚至关乎政治的意味在里面。

  如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卷第五说:“在佛树下,己身已度当度余人,已越三界当脱他人,己身已安当安一切,己身寂灭灭度他人,处在闲居护诸恶趣令无有余,为天世人一切师父。”

  这里师父指的是佛。

  竺法护译《光赞经》卷第七又云:“何谓菩萨受尊长教?其有出家,若见师父,视之如佛。”

  这里师父指的是尊长,如和尚、阿阇梨等。

  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四中谓:“时彼剃治须发师父,数至彼苑,与诸比丘剃除须发。”

  这里称剃头匠为“师父”,已经和今天称“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为师傅意思一样了。

  发现此例的意义在于,今天此义的举证都比较晚。

  《汉语大词典》举首例为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佛本行集经》大约译于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一年(587~591),则用阇那崛多之例可以提早书证三百余年。

  宋道诚著《释氏要览》卷上说:“律云:和尚于弟子,当生儿想。弟子于和尚,当如父想。又称师父(《白虎通》云:父,矩也。以法教子故)。”

  明末弘赞著《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下略疏》卷四亦谓:“师长,为人之长,训物之规,名为师长。或云师父。父,矩也。以规矩法则。教弟子故也。”

  按照道诚的解释,师徒如父子,则称师父更加形象。

  弘赞之《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卷下进而说:“律云,弟子看和尚,当具四心:一亲爱。二敬顺。三畏难。四尊重。侍养承接,如臣子之事君父。如是展转相敬重瞻视,能令正法久住,增益广大也。”

  总而言之,称出家人“师父”或者“师傅”皆可,而以“师父”更加贴切和亲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