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愿行

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吾人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愿要切,深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深信切愿,尤被强调为念佛往生的前提和关键。藕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法师讲解的信愿行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法师讲解的信愿行。因为关于信愿行的理解,历代的祖师都是不同的,可能诸位师兄发现对于信愿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诸同学,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密法道理,更不可说。今以大家再三启请,又因各位修持有年,对本法已有认识,姑且随缘,方便说之,不过使大家知道的过程,以作修特之策进。望大家净心谛听,勿起分别;一起分别,便生知见。

‘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处,都离他不开,以一切唯心故。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学人往往随便看过,未加审思。须知此此三字中,每一字都有其过程与差别,在座诸同学也有知教理的,也有初发心的,我且把信、愿、行三字的过程与差别,略略解释如下: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于佛法,是不信的;以后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疑信。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故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侍,此乃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于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远足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恬帅、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若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白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法师讲解的信愿行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曰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照上述‘信’字过程看来,分析似乎嫌多。其实非将此等差别分析清楚,不能发生真信。如何能真?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紧、最直截的工夫。然去妄又谈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从语言上下手;‘信’字从人从言,即示人以下手方法。大家必以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实之信,与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须知佛法不离世法,言从心生,人以信立,慧明以前要大家守心口如一的戒,其用意即在此。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佛要比丘自陈过失,即征信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信’字的基础。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老商店,他们的货物,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历久不衰。别家的货比较便宜,人反不相信,此何以故?因为一则是真‘一言堂’,货真价实;一则喊价齐天,还价齐地,有欺妄故。即此一点,已可证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见‘信’字的好处。世法上说:‘民无信不立。’佛法上说:‘信为功德母。’足见‘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希望诸同学,时时审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开河,轻诺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何能谈得上学佛?

复次‘愿’字,凡作一事,必先有愿,无愿绝对不成,所以名曰愿力。因要有一种愿望,才能发生一种力量;有力量,才能向前推进。故信心已具,即当立愿。但,愿有小愿、空愿、真愿、大愿之分。

云何为小愿?初学佛者,多半只求自利,其愿力小。小愿略说三种:一者、求现世荣乐,即求名利福寿,乃至妻财子禄等。二者、求来世福报,即求来世生人生天,得大富贵,享受快乐。三者、为求自了,著于涅槃。殊不知名利恭敬、妻财子禄,皆吾人往劫有漏善因所致,本不待求;即求得矣,而人生如梦,转眼皆空。生人生天,富贵快乐,总在轮回之中,难逃生老病死之苦。故六祖曰:‘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凡此皆是小愿。而妄求涅槃者,只图自了,不知如来应世为的是救世度生,苟只知自了,而不知利他,是执顽空,亦是小愿。

云何为空愿?空愿如空头支票,不能兑现。即学佛人虽具信心,而业识之障蔽仍深,偶尔激于情感,一时兴奋,轻立誓愿,心口仍不相应,一愿出口,转身便忘;或但逞口说,借博虚名,如此立愿,不但易堕妄语,且增违背誓愿之大罪。

云何为真愿?即真实不虚之愿。无论愿之大小,均出至诚,详加审思,愿心一发,存心动念,不敢随便,任凭景况如何,始终如一,绝不违背。譬如发愿对同参互相亲爱,便隐恶扬善,遇事恒顺;发愿不动嗔恨,便事事和霭,烦恼不生,渐渐做到冤亲平等。但其愿真而不大,虽有受用,仍非究竟。

云何为大愿?学佛到了因缘成熟,得遇善知识,彻底明了佛法真义,深知佛恩难报,发至诚不二之心,立利他无我、弘法利生、众生不尽我誓不尽之大愿;至于为法捐躯,倾财尽命,犹属其次,此所谓宏誓大愿。

大家当知愿心即是因心,有因心才有果觉。因大果大,因真果真。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不但学佛要立愿心,才能由因生果,即一种政策主张,或一种技术创造,亦必先具真确的见解;具了真确的见解,还须具有坚定的愿望,艰险不避,百折不回,然后才可达到目的。若胸无定见,固不能成功;而愿力不坚,必至精神涣散,还是失败。这种事例很多,不必细举。学佛人在自利方面,为明心见性;在利他方面,为济世度生。济世度生,固是难事;而明心见性,亦非近功,所以更非立真实的大愿不可。吾人发愿与发誓同,故名誓愿。凡违背者,必受严重谴报。

复次‘行’字。学佛人开始就要行,所谓依法奉行,但行是根于愿来的,真实心愿已发,即当照愿实行,若有愿无行,或行之不力,即同口说玉膳,不得一饱。所以无论愿之大小,或自修,或利他,必须难行要行、难忍要忍,粉身碎骨,在所不计,行不达愿,终不移改。但‘行’字范围甚广,简单说,就是要行菩萨道。菩萨道即是六度万行,然万行不离六度。依佛说,以布施度悭贪,以持戒度毁犯,以忍辱度嗔恨,以精进度懈怠,以禅定度散乱,以般若度愚痴,此六度均含有度己度人、同登彼岸之意,亦即‘行’字之义。然则度人度己,二者何先?须知人我一体,自他两利,何有后先?盖度人即是度己,度己正为度人。大乘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故只知利他;惟其只知利他,结果众生未尽,而自己先度。小乘菩萨著于我相人相,只知自利;惟其只知自利,故我执难破,结果不易自度。即此可知,自利不利,尚在此岸;利他无我,才是彼岸。

总之信、愿、行三字,皆由心发,大家现学心地法门,更当时时在心上用功。故六祖教人,一则曰:‘此项心行。’再则曰:‘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曰:‘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望大家依心起信,依心立愿,依心力行。心是真如,真如是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之义;念念能依如是之心,则成真信、真愿、真行。心本无量,体大无外,处处能依如是之心,则成大信、大愿、大行,既真且大,自然心佛同体,感应道交。

慧明所说的话,都很粗俗,但话虽粗俗,亦不无理由。禅宗古德,谁不懂教?谁不是以粗俗的话来开示学人?其所以如此者,乃恐学人离开自心自性,专在经教文字相上枉用工夫,徒增理障故。

法师讲解的信愿行

上面就是对法师开示的信愿行的讲解了。当然我们平时修行佛法除了念诵佛经之外,我们也是可以去参加法会,或者是去进行放生的,这些都是功德无量的。

...查看更多

藕益大师:什么是信愿行?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在我们传统的净土宗修行的理论“信愿行”,这一种提法是在信了后发愿再持名。但是很多人初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藕益大师开示的内容。

此经以信愿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能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学者须从者里死尽偷心。不可草草)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昬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

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以心性為自)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誑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以教為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以念佛為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叁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以己生者為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佛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以境為事)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卽理。全妄卽真。

藕益大师:什么是信愿行?

全修卽性。全他卽自。我心徧(bian)故。佛心亦徧。一切眾生心性亦徧。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徧。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以法界為理)。如此信已。(此下明愿)则娑婆卽自心所感之薉。(此卽理之事)而自心薉。理应厌离。极乐卽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此卽事之理)厌薉须捨至究竟。方无可捨。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捨若极。与不取捨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卽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信)全事卽理。则取(愿)亦卽理。捨亦卽理。

一取一捨。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信则便信拟议则不堪)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行经)第一方便。了义中(教经)无上了义。

圆顿中(理经)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古人圆极语)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為经正宗。其四种凈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藕益大师:什么是信愿行?

上面就是藕益大师开示的什么是信愿行了。现在很多的法师都推荐人们修行佛法的,多多的修行佛法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业障,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功德的。

...查看更多

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在我们传统的净土宗修行的理论“信愿行”,这一种提法是在信了后发愿再持名。我们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总结的宗旨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成了“信行愿”。这两者有什么含义和区别?

首先我们学习传统的“信愿行”。

这一提法,古代很多祖师都曾经有过专业的著作,我们就挑选一部很多人都熟悉的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这部《要解》是蕅益大师对于“信愿行”三法的解释。

“信”是六信,“愿”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信”是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首先“信自”: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

可见“信自”是信自己的佛性,真如理体。

这对于我们大多数念佛的莲友来说,是不容易的。

“信他”: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

“信他”就是信佛,但佛讲经那么多,我们信的落足点在哪里?弥陀的愿那么多,我们要信哪一愿?这里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出来。可见这个“信他”显得有些虚泛。

“信因”: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就是以一心不乱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信心要建立在功夫上,也是很难得到的。

“信果”: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

“信果”是从念佛三昧工夫达到极乐净土,又让我们感觉像一堵墙,一提及“念佛三昧”大家是可望而不可及。

“信事”: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

是说在事相上极乐世界在十万亿土之外。

这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勉勉强强相信得来。因为有很多往生的瑞相,或者是一些已经去极乐世界往生的人回来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样子,这个我们还能信。

最后“信理”: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

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

“信理”,又是说的佛性,话很有分量,可是我们凡夫也是很难契入的。

再来说 “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怎么样厌离呢?

彻悟大师曾经讲:“如狱囚之冀出牢狱,如穷子之思归故乡”。

自己就像监狱的罪犯,时时刻刻都想获得出离。可凡夫的贪恋心是最难断的,要我们一下子达到这个水平,这个愿生心也是难发出来的。

最后对“行”的解释,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显然要求的又是自己的功夫。

这样的解释,多站在佛性的角度,对于凡夫而言,很难契入,以这样的解释,往生极乐对我们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蕅益大师尚且如此,他宗他派的更不要谈,直接就把往生极乐世界的对象给限制了,说凡夫没有份,必须是已经证果的人,就像“摄论派”说,上品上生是四地到七地的菩萨,凡夫根本没有份。

这种“信愿行”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再看我们善导大师思想总结为“信行愿”,这有什么含义呢?

我总结了十几点,依次来稍作解释。

首先,我们善导思想的宗旨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

前二句显示出信受的对象是“专称弥陀佛名”,先要相信阿弥陀佛是来救我的,不是来教我们如何修行,怎样达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怎样发菩提心。

再者,我们要“接受”,接受弥陀的救度。

弥陀拿什么来救我们?就是拿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行得来的佛果,同时也是我们十方众生往生的正因,正象印光大师所讲:“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这两句合在一起,信受的对象就是专称弥陀佛名。阿弥陀佛五大劫的思维,选择的本愿就是称名,以称名号来救度十方众生。我们相信这一点然后接受下来,我们当下称念名号就接受阿弥陀佛以名号来救度我们,这是一体的。

这样的信受就和传统的区别开来,传统的信愿行我们做不来,接受不容易。

第二点,显示出救度的工具就是佛的名号,弥陀以这句名号来救我们,而不是以别的东西来救我们。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浓缩在一句六字名号当中,这句名号就是名体不二,名体一如,名号和本体是合一的,所以,昙鸾大师称之为:“实相身、为物身”。

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全在这句名号之中,佛全部的功德也在名号中,阿弥陀佛救我们,就是以这句号的功德普施一切众生,所以蕅益大师说:“行者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己功德”。你当下称念名号,当下就把佛的功德拿到了。弥陀就是以万德洪名来救我们,显示出救度的工具就是名号。既然救度的工具是佛名号,所以“信受弥陀救度”后面紧接着“专称弥陀佛名”,这是一体的,信行一体。

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

上面就是宗柱法师开示的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了。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能够认真的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念佛讲的是“信愿行”,怎样做到深信切愿呢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但是每个人对于信愿行的理解并不是相同的,特别是净土宗“信愿行”...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07.html

当你以为懂了“信愿行”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懂!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会融会贯通,念佛法门是信愿行,关键是愿,信是入...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08.html

信愿行,关键是愿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这是净土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09.html

净土宗的“信愿行”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这是净土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10.html

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不过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信愿行的,慧净法师开示过信愿行的,慧...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11.html

藕益大师:什么是信愿行?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信愿行的,信愿行就是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淤泥生:有人...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12.html

法师讲解的信愿行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信愿行的,其实信愿行就是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不过很多...
https://m.hbcsjtw.com/topicl/xyxk/48213.html

结语

信愿行的意思分别是:信,谓深信依佛言念佛求生西方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信阿弥陀佛实有),信因信果等义;愿,谓发愿命终往生净土,至彼国得不退转回入此界度化众生;行,分正行与助行。正行指修念佛,助行指兼修礼诵供养、六度万行等。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