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云南南传佛教

发布时间:2022-06-23 11:22:10作者:药师经全文整理

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并不仅仅在于严持戒律,持戒严谨只是上座部佛教的表相而已。上座部佛教至今仍传承着完整系统的止观禅修次第,禅修者能够依照止观禅修,亦即在戒清净的基础上修习止,培育定力之后再修观,乃至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现证涅槃。南传佛教认为,包括祭祀、祈祷、火供、念咒等的仪式,以及断食、烧身、自残一类的苦行,皆属于“戒禁取”,并不能断除烦恼,也不能解脱生死。因此,佛陀在世时,僧团并不注重仪式,也没有诸如唱诵、念咒之类的修行方法。

南传佛教:禅修方法

最接近于仪式的行为,也许应该是比库僧团所举行的甘马了。然而,凡是学过律者都知道甘马并不是仪式,它只是僧团内部的一种民主表决会议。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是传承佛法、守护戒律、保持正念、修习禅定以及培育观智。当然,在现今南传上座部教区内,也有诸如祝圣水、祝护符、繋圣线之类的仪式,但那只是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古婆罗门教残余风俗、当地民间信仰及鬼神崇拜等因素影响的产物,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严格依照戒定慧的路线开展禅修。

戒对于在家人是五戒、八戒、十戒,对于出家人是227戒。

南传佛教:禅修方法

总共有四十种止业处,即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此中的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为十遍。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为十不净。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入出息随念、寂静随念为十随念。慈、悲、喜、舍为四梵住。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无色。食厌想为一想。四界差别为一差别。

南传佛教:禅修方法

一位禅修者从修习世间慧到出世间慧,次第成就的观智有十六种,称为十六观智,即:名色识别智、缘摄受智、思惟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现起智、过患随观智、厌离随观智、欲解脱智、审察随观智、行舍智、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其中,能够断除烦恼的是道智。道智生起后即证悟相应的圣果。道智与果智两种属于出世间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