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俱舍宗要义

发布时间:2022-07-23 20:46:15作者:药师经全文整理

俱舍宗要义

俱舍宗是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而俱舍宗的命名是以俱舍论来的,所以叫做俱舍宗。俱舍宗的主要经典也是俱舍论,当然也是有一些别的经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俱舍宗的要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轮回转生论

 (一)世间

众生由惑业的因而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恰似车轮的回转,永无止尽。通常佛教把迷界(世俗世界)分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二种。世界又称世间。所谓世,是迁流、破坏之义,指过去、现在、未来的变迁流动。界,是分界、界限;间,是间别、间隔,指差别的境界。有情世间,是指由五蕴假合的有情本身,为有情的正报。器世间,是指山河大地、日月光明等众生所依止的生存环境,于此又分三类,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1.欲界:欲是贪欲,主要指食欲、淫欲、睡眠等爱欲。此欲界是贪欲众生所居住之处,有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大场所。

2.色界:色有变坏或质碍的意思。色界的色,是指去除欲界秽恶之色的微妙清净之质,故称色界。

3.无色界:此界是以非色的法体而立无色之名,乃非色所属之界,即不存"色法"之处。此界虽有禅定,但已无色相,故称无色界。

在三界中,欲界虽有色,而无定;无色界有定,而无色;色界为色、定俱有。又欲界无定故,叫做散地;色、无色界有定故,叫做定地。若以得定的程度而言,无色界是定多慧少,色界是定慧均等,所以又称静虑(静为定,虑为慧)。若把无色界分为四地,则共有三界九地。

依《俱舍论》说,我人所住的世界,中央有一须弥山(又作苏迷卢山,意译为妙高山、妙光山),耸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形成一个须弥世界。九山是:须弥山、持双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象鼻山、持边山、铁围山。内部的七海都为八功德水所成,而外边的海为咸水所成。第八持边山和第九铁围山之间的海洋,四方有四大洲,名为须弥四洲,东边是东胜神洲,南边是南赡部洲,西边是西牛贺洲,北边是北俱卢洲。地球位于南赡部洲--阎浮提,有日月星辰悬挂于空中,回绕于须弥山周围。

宇宙世界是由无数个世界构成:一千个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宇宙间有无量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存在于上下四方。因此,佛教谈到世界,则以无量、无边来形容。

(二)成、住、坏、空

一切诸法皆依生、住、异、灭四相,剎那生灭变化。世间的形成及败坏,其间也经历了成、住、坏、空四期(又称四劫)。成劫,世界的成立;住劫,安住期间;坏劫,败坏时期;空劫,虚无期间。此四期各有二十小劫,合计为八十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合为一大劫,这是一期世界的始末。

劫,是梵语劫波( kalpa)的简称,译为长时、时分、大时等。佛教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劫又分为多种,从人寿无量岁中,每一百年减一岁,如此减至十岁,叫做减劫。再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增一岁,如此增至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此一减、一增,合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成、住、坏、空,各分别为一中劫,总合四中劫为一大劫。又一中劫的时间,为三亿一千九百九十六万年,一大劫的时间则为十二亿七千九百八十四万年。此四劫成立的情况如下:

1.成劫:为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生成时期。由有情的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渐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其时,诸有情渐次下生,从色界第二禅极光天降生到大梵天,经六欲、人趣......渐次降生,最终之时一切有情生于无间地狱。

2.住劫:又名续成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的安稳、持续时期。于此期间,世界已成,人寿由无量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为住劫中的第一小劫。此后十八小劫亦皆一增一减,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最后一小劫(第二十小劫)为增劫,即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在减劫末期,有饥馑、疾疫和刀兵三灾。人寿减至三十岁时,由于众生行恶,饥荒灾起,人多饿死。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人多病死。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各起杀害之心,互相残害,横死无数,又名小三灾。

3.坏劫:为世界坏灭时期。分为二大阶段,初十九劫是坏有情世间,名为趣坏;最后一劫是坏器世间,名为界坏。此劫之初,地狱众生命终之后,不复更生。之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众生亦渐次坏灭。此时,世界出现七个日轮,燃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烧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刮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尽。

4.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它全入于长期的虚空中。空劫的二十劫之后,再进入成劫,世间即如此不停的在生灭相续。

俱舍宗要义

 (三)六道

六道,又称六趣,指地狱、饿鬼、傍生、阿修罗、人间、天上等六种世界。

1.地狱:梵语音译作那落迦或泥黎,意译为受苦处,位于阎浮提地下五千由旬至二万由旬之间,故名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等多种地狱。若以受苦的轻重而论,根本地狱最重,近边次之,孤独较轻。以其业报不同,其苦报及寿命也各有不同。

2.饿鬼:梵语音译作薜荔多、闭戾多。这是经常不得食物、受饥的众生。其种类繁多,情形最为复杂,有多财鬼、少财鬼、针咽鬼、焰口鬼......等,位于地下五百由旬的阎魔王国。此外,又有杂居于地狱、阿修罗、人间、四天王天、忉利天等处者。

3.傍生:梵语音译为底栗车。旧译畜生。以其身体皆为横行傍行,叫做傍生。为性恶愚痴者堕落的境界,杂居于海上、陆地、空中等处。

4.阿修罗:梵语 Asura。意译为非天。因其福报似天,而瞋恚心重,性好战斗,而无天人之德。其身分不定,可生在天道、人道、畜生道或鬼道。种类极多,所谓"天龙八部"多属此趣。

5.人间:梵语音译为摩努余,即人类的总称。居于须弥山周围的四洲,因四洲的果报各各不同,因此所受的苦乐也不相同。

6.天上:梵语音译为提婆,意译为天,胜妙的意思。天在六趣中果报最胜,有六欲天、色界四禅天、无色界四天三种。色界四禅天的初三禅天各有三天,第四禅天有九天。六欲天和四天王天居于须弥山腰,忉利天居于山顶,其它的四欲天及色界诸天,即分层遥居于须弥山顶的空中;无色界诸天因无色体,故无住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叫做地居天,以上的诸天叫做空居天。大致说来,天道众生,寿命长久,有乐无苦。但同为天道,亦以其业力差别,而有福报厚薄之分。

六趣的寿命如下:

1.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天一昼夜(四天王天寿命五百岁)。

四天王天五百岁为等活地狱一昼夜(等活地狱寿命五百岁)。

2.人间百岁为忉利天一昼夜(忉利天寿命千岁)。

忉利天千岁为黑绳地狱一昼夜(黑绳地狱寿命千岁)。

3.人间二百岁为夜摩天一昼夜(夜摩天寿命二千岁)。

夜摩天二千岁为众合地狱一昼夜(众合地狱寿命二千岁)。

4.人间四百岁为兜率天一昼夜(兜率天寿命四千岁)。

兜率天四千岁为号叫地狱一昼夜(号叫地狱寿命四千岁)。

5.人间八百岁为化乐天一昼夜(化乐天寿命八千岁)。

化乐天八千岁为大号叫地狱一昼夜(大号叫地狱寿命八千岁)。

6.人间一千六百岁为他化自在天一昼夜(他化自在天寿命一万六千岁)。

他化自在天一万六千岁为炎热地狱一昼夜(炎热地狱寿命一万六千岁)。

7.极热地狱寿命半中劫,等于无间地狱寿命一中劫。

以此推算等活地狱,若以人寿计算即为一兆六千六百五十三亿一千二百五十万岁,其受苦时间的长久,由此可知。

 (四)四生四有

有情众生因业力而轮回生死,在转生的过程中,计有四种情况,叫做四有,即:中有、生有、本有、死有。(有,是存在不亡,说明有情流转的因果展转相续,不灭亡的意思)。

1.中有:有情的寿命已终,即将移至次生期间,为死有和生有的中间位,又叫中阴。据《俱舍论》载,其体由极微细的物质构成,身形与其所趣本有的形状相似,欲界中有的形量如五、六岁小儿,但诸根明利,色界中有的形量则圆满如本有。又欲界中有以香为食,故又名健达缚。

2.生有:是生缘成熟,脱离中有而托生于母胎的最初剎那。

3.本有:是生有以后渐渐长大,由出离母胎而婴儿、童子、少年、壮年、老年,乃至寿命将尽,接近死有的全部生命过程。

4.死有:是最后临终的一剎那。

有情众生由死有入中有,自中有至生有,再由生有转本有,如此次第展转,轮回生死。其轮回转生复有四种形式,即:胎、卵、湿、化等四生。胎生又作腹生,是从母胎而生的有情众生,如:人、马、牛等。卵生,是由卵孵出的有情,如:鸡、鸭等。湿生,是由湿气而生的有情,如:霉菌、蚊虫等。化生,是无所托而忽有的,如:地狱、诸天的有情。中有的有情,皆由过去的业力而化生。

(五)十二因缘

把有情流转生死的状况,附于因果关系而加以说明,即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支或十二有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

1.无明:为宿惑位,起自"过去烦恼"而至"中有"的最后念。其烦恼虽有种种类别,然皆与无明相应,缺乏智明。

2.行:即业力,造作、行为之义。由于无明(惑),造作善恶诸业。行与无明为过去的二因。

3.识:为统一心、身的认识作用。由无明结合行、心识,而托生于母胎的初念之位,也就是四有中的生有。

4.名色:名是心识,色是形体,是托生入母胎后第二念生起以后的四周间。

5.六处: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胎内渐次完备六根的第五位。

6.触:出母胎后,心识接触外境之位。为出胎后至两、三岁之间,只有单纯的知觉作用。这是因为此期间心识尚未发达,不知苦、乐、舍三受的原因。

7受:对于违、顺、中之境,起领纳(感觉分别)作用。在四、五岁至十二、三岁期间,心识已经逐渐发达,对境虽能领纳、分别,但尚未生起强烈的贪欲,故只名为受。

8.爱:十四、五岁以后,贪爱之心渐次旺盛,于财、色起贪爱执着。

9.取:青年期以后,对于贪爱之念更加增长,执取之情坚固强烈,往往不辞任何辛苦,日夜驰驱,执取不休。此爱与取,相当于过去的无明。

10.有:有即是业,指被爱、取的烦恼所驱而造下的善、恶、无记业,由之而招感未来果报。以上爱、取、有,为现在的三因。

11.生:以现在的爱、取、有,而生未来果报的现生"识"位。

12.老死:为来生至后死之间,相当于现在位的名色、六处、触、受四位。

以上十二因缘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名为三世二重因果。无明、行是过去因,衍生现在果。识、名色、六处、触、受为现在果,是由过去因所生。爱、取、有为现在因,能生未来果。生、老死则为未来的果,为现在因所生。若再配以惑、业、苦来说,无明是为过去惑;行为过去业;识、名色、六处、触、受即为现在果。爱、取为现在惑;有为现在业;生、老死为未来的苦果。如此,有情依于过去惑业的因,而招感现在的苦果,又依现在惑业的因,招感未来苦果。由此惑、业、苦,而在生死海中轮回不已。

俱舍宗要义

上面就是关于俱舍宗的要义介绍了。我们平时多多的了解佛教的相关知识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若是自己学习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困难的,我们最好是和师兄一起修行学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