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苦谛和集谛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2-05-18 10:36:01作者:药师经全文整理

佛法四圣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苦谛指一切世间生命感受的种种苦:生、老、病、死、怨恨相遇、亲爱别离、所求不得、身心受苦八种苦;世事变化无常、心不满足、肉身一次次更换、一次次投生、贫富贵贱变化无常、生死路上无人陪伴之苦。

苦谛和集谛的联系

苦中苦是指任何人都能感觉的痛苦,如饥饿、病痛、恐惧、悲伤之类;变化苦指表面上是乐而实际是苦,如爱变恨,享乐过度的苦恼,青春之乐潜伏的衰老和疾病的危机,美味佳肴食用过度导致生病,钱财带来的杀身之祸,名利地位引起更多的麻烦等;感受本苦是指生命的感受,不但快乐的感受可以变成厌烦苦感,非苦非乐的中性感受本质上也是苦,比如生活会变得空虚、寂寞、单调乏味。如三禅天的快感在四禅天感到是苦而追求无乐之中性感受,无色界禅则进一步追求无任何意识活动和感受的虚空禅境。因此龙树说:“意识就是苦。”

苦谛和集谛的联系

集谛的“集”指苦的集因,即产生苦的种种原因。产生苦恼的原因就是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意识支配的善恶思想言行---业。业是动机和行为结果的综合名称,其中动机是主要的。善恶业的区别主要是动机。如为了众生的利益,开杀戒对恶人进行惩罚,是善行;为了个人利益名利地位的,念经拜佛,举办慈善事业,形似善行而实为贪心的表现,不能算作真善。真善是不能有私心的。恶行中最典型的是十恶行为。十恶指杀害生灵、偷盗钱财、奸淫、欺骗撒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引起是非的言论、对别人的钱财起贪心、产生害人和报复的念头、不相信善恶报应的邪见等等类似恶意恶行。戒除十恶,便是十善。

苦谛和集谛的联系

十善戒是佛教三乘戒律的根本,也是区别真假佛教徒的根本标志。违犯十善戒者,重者必堕三恶道,轻者也会受到相应的报应;行十善者今生乐享天年,来世投生三善道,享受人天之乐;灭谛的“灭”指从根本上消除烦恼、苦感,得到清静自在的超脱境界。有非终极涅槃(如声闻、缘觉涅槃)和终极涅槃(成佛涅槃)。前者仅仅是脱离烦恼,后者才是智不处世、悲不弃世的无上涅槃;道谛的“道”指脱离苦及苦因,获得永恒快乐涅槃的道路和方法。苦、集二谛是世间因果。灭、道二谛是超世因果。但道不是纯粹超世的,正道中的资粮、加行二道属于世间道,见、修、佛三道属于超世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