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陈星桥:充分发掘佛教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双缘养老模式——从河北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谈起

发布时间:2024-09-13 01:30:48作者:药师经全文
陈星桥:充分发掘佛教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双缘养老模式——从河北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谈起

一、前言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加上生育成本日益增加等因素,2017年我国内地的人口出生数和出生率双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由2016年的12.95‰下降为2017年的12.43‰。据联合国人口署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预计,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型反转,在低生育率状态下加速下滑跌破10亿至6.13亿。在不到百年时间里,我国从人口大爆炸将反转为人口大坍塌。

与此同时,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从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中国具有重视孝道,尊老、恤老的悠久文化传统,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潮,如何既妥善解决老年人的赡养照顾,又尽可能地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不仅关系着老年人的健康、福祉,更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反映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制定敬老、安老、惠老的必要政策;三是兴办各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和设施。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老年人在物质保障、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改善。

不过,对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尤其在临终关怀(安宁疗护)方面,我国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相当大的落差,不是短时期所能解决的(参见《法音》2018年第2期拙著《“临终关怀”的严峻现实与佛教悠久的传统》)。养老院是离老、病、死最近的社会机构之一,世人对死亡的焦虑、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老人如果没有宗教信仰或得到宗教人士的帮助,所谓临终关怀很难有效进行。今年初,笔者看到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的关于河北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的介绍,后来又读到该院弘愿念佛堂住持、沧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宗论法师给《法音》编辑部寄来的相关稿件,发现渤海双缘安养院的许多做法和成功经验,很好地将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善导大师专一念佛的思想与养老、安老结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终关怀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突显了佛教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当代佛教中国化、走人间佛教道路的一个典型。为了慎重起见,笔者与宗论法师取得联系,并约上同样关注临终关怀事业的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周健女士,专程赴渤海双缘安养院实地考察。两天的走访、座谈,令我们耳目一新。下面笔者谨将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感受作一整理,希望能为佛教界更好地服务社会养老和临终关怀事业提供一些启示。

渤海双缘养老院

二、渤海双缘安养院的缘起与创建

渤海双缘安养院位于沧州市盐山县城郊韩桥村东,占地140亩,总建筑面积达31038平方米。我们开车从宽敞的大门进入,经过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菜地,路尽头是三尊2米高的阿弥陀佛石雕像和一塘“莲池”,池中间有一尊8米高的阿弥陀佛石雕像;路右边是一栋二层的多功能厅和两栋6层、两栋7层的老年公寓,为老人和护工们等的住所和餐厅与活动场所,四栋老年公寓通过长廊直通大门外的顺德医院;顺德医院是一座有300张病床的二甲医院,2017年底交由政府运营,成为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分院;“莲池”左边是“弘愿念佛堂”,为传统四合院建筑,常住僧众多人,其后是一栋三层楼房,供安老尼众法师居住。可见,这是一座典型的医养结合、信仰与养老结合的佛教养老院。

安养院的兴建缘于盐山县知名企业家张爱农居士的发心。据了解,张爱农居士受母亲影响,笃信佛教和净土念佛法门,先后为佛教事业捐资1.4亿元。2016年又投资1.1亿元兴建渤海双缘安养院,并于当年5月赴北京双缘敬老院考察,发现该院自2015年春引进念佛养老理念后,便一扫养老院内的暮气、怨气、死气,至今已有45位老人自在往生,或预知时至、或烧出舍利子舍利花,现种种瑞相,也使得住院老人们再无死亡恐惧,欢喜度晚年。如今一床难求,创造出了佛教信仰与养老结合的成功经验。于是他聘请北京双缘敬老院的曹晓红院长兼任渤海双缘安养院首任院长,并将北京双缘敬老院运营模式全面复制过来。

安养院将佛教信仰与养老安老相结合,采取商业运行模式,突出公益性。星级宾馆的住宿条件,自理老人双人间,每月每床食宿费1300~1500元,最低经济四人间,每人食宿费600元,对于特困的老人,院方有特困补贴,每月300~600元。按张爱农居士的话说,建安养院的目的“不是为赚钱,就为了老人们念佛成佛,让老人们幸福,为子女尽孝、为国家分忧、为自己积德。”目前张爱农居士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沧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世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世盛管材防腐有限公司、渤海双缘安养院董事长。

据了解,渤海双缘安养院共有床位1000张,目前入住老人近500人(因许多老人包房、员工住房,入住率已达70%),护工、厨师、后勤、管理人员100余人。

目前居住的近500位老人,来自除西藏以外全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0%是信佛的老人,还有一些老人本人不信佛,因生活不能自理、家里无力照顾,或重病即将临终被信佛的家属送来。

入住老人中,需要坐轮椅、大小便、吃饭需要护理的占30%,其中重病临终送来等待往生的占10%,自理老人占70%。

除了有传染病、攻击性精神病的老人之外,任何老人均可入住。有信仰无信仰、信仰其他宗教均可,但入住均需由子女等监护人与院方签订协议,在临终、命终12小时内,不能哭闹、搬动,由院方请法师带莲友提供临终开示、助念服务。

对有其他宗教信仰的老人,安养院一律开放包容,遇其生日或其信仰的节日,法师带莲友为他们按其信仰中歌咏的音调唱佛号祝福,其乐融融。待其临终,法师同样为其安慰、开示,劝其随佛往生极乐世界,同时为其助念。

念佛

三、宗论法师与其力推的安养院“双缘模式”

渤海双缘安养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其中设立有经政府批准的正规佛教活动场所——弘愿念佛堂,以弘扬净土宗、修持善导大师专一念佛法门为核心理念,由宗论法师担任住持。僧人们承担着领导僧团、每天带老人念佛、用佛法进行心理安慰、临终关怀、命终助念、火化送行、海葬典礼等种种法事服务,同时安养院也成为了法师们修行实践、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平台,我们在两天的考察中发现,法师们与老人们亲切互动,关系融洽,成为了安养院念佛安老的精神核心。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所有为老人进行的佛事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由于弘法理念契理契机、管理有方,渤海双缘安养院及弘愿念佛堂开办以来,前来念佛修行、养老助老的法师日益增多,现在常住僧人多达40余人。

宗论法师,俗名祁胜勇,1968年生,河北沧州海兴县人。出家前曾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燕赵都市报首席记者。2004年曾在石家庄柏林禅寺净慧长老座下短期出家,学禅几年,感到解脱无望,最后学修净土,求生极乐。2006年关注机构养老,做社会调查,知老人之苦。后到全国多个净土宗道场参学、精进念佛。2011年后在石家庄、沧州等地积极参与助念、临终关怀。求法过程中遇善导大师教法,深入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欢喜踊跃,知往生决定,当报佛恩,后于五台山出家。2016年9月13日应请来到渤海双缘安养院。

从与宗论法师的接触中,感觉他为人谦和,对善导大师的持名念佛法门信仰坚定,对念佛安老事业和老人们充满了热情。据他介绍,安养院之“双缘模式”特指人缘、法缘的有机结合,以净土宗实际创立人唐代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核心理念,倡导一心持名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宗创立至今,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佛教其它宗派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大致形成了三个流派,一是重视悟解和观想念佛的东晋庐山慧远一系;二是提倡禅、教、戒、净四行并修的唐代慈愍(慧日)一系;三是专修称名念佛的道绰、善导一系。其中道绰、善导一系影响最大,使净土宗成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修行法门。该系对日本的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影响尤其巨大,它们无不尊善导大师为开宗之祖。

善导一系的净土思想,其核心是往生极乐“易”、“胜”,强调净土法门是完全他力救度的法门,容易、殊胜,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土),人人能做到,愿生即往生,这给了末法时代的罪恶凡夫,给了安养院的老人们无上的希望与欣喜:“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近代净土宗大德印光大师谓“此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善导和尚,弥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愿见闻,咸生正信,辗转劝导,功德无量。”

近十几年来国内佛教界的大德创建了几百家安养院,但成功的不多,入住率甚至比社会上普通养老院还低。宗论法师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法不应机,比如同样是念佛养老院,许多都是要诵经、每天很早起来,礼佛上千拜,虽然念佛,但要求很高,比如要念到一心不乱、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要修出清净心才能往生,要消除了业障才能往生……正如印光大师说,致使易行道成为险途。

净土宗的三个流派各有特点,各摄一类根机,但就当代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善导一系的修持理念与方法更契机一些。因此,渤海双缘安养院的临终关怀、助念全部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指导,行法专一,持名念佛,不会执着诵经、放生等功德,不夹杂其他经咒。

宗论法师认为,到渤海双缘安养院求往生的老人、病危者个个都获得了往生,其中奥妙就是一个“专”字,这里老人平时的修学、功课、助念,就是专一复专一地念佛。因为传承善导大师专复专的念佛,这里成为极乐世界的接引站、往生成佛的保险箱。每一位往生“菩萨”,都是大家熟悉的邻居、莲友,如一尊尊亲切的化佛,演说着阿弥陀佛无条件救度的真实不虚。

四、渤海双缘安养院的创新做法与成功经验

为营造良好的阿弥陀佛净土信仰的氛围,贯彻善导大师专一念佛的理念,有效帮助临终老人坚定信心、念佛往生,我们发现,渤海双缘安养院创造了如下一些条件和做法:

食堂用餐

(一)将持名念佛体现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之中。

1.老人公寓内处处可见庄严的阿弥陀佛画像,这里的领导、法师、护工、各部门工作人员见面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每天早六点、下午四点,老人们到弘愿念佛堂念佛一小时,功课非常简单,由法师们带领,赞佛偈后直接念佛,有喜欢念佛的老人每天上午、下午再由法师带领加两堂念佛。除弘愿念佛堂外,各栋公寓内也设有小型念佛活动场所,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参与集体念佛。

2.多功能厅一层为可容纳700人同时就餐的大型素餐厅,还有一个可容纳150人的荤食餐厅,由老人们自由选择,但入住一段时间后,由于佛法的滋润、环境的影响,现在90%的老人选择到素餐厅就餐。因为人数多,又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餐厅效仿寺院的传统供餐形式——过堂,每次餐前大家共诵“仰蒙弥陀恩,惠赐此佳肴,谨以感恩心,恭敬欢喜受”,然后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秩序井然。

3.每天上午8点半集体跳佛教健身广场舞“念佛拍手操”一小时,坐在轮椅上也可以做,后半个小时,互相拍打后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佛教健身运动,佛号声声,消除业障,动静相宜,身心愉悦。

4. 多功能厅二层是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前面有个小舞台,每晚六点半,由法师带领大家学习佛法,讲因果轮回、念佛感应、往生案例,讲净土三经等正依经典以及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5.在大礼堂每月举办一次老人和员工们自编自导的文艺联欢会。我们正好赶上了一场,其中有合唱、独唱、舞蹈、诗朗诵、京韵大鼓、弹奏……,节目内容大多与净土信仰和感恩有关,也有对往生、善终的祝福与期待。有年迈坐轮椅带助听器的,有身段灵活硬朗耳聪目明的,他们紧紧挨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台上台下传递着友爱与感恩之情,这里没有迟暮之年的焦虑、寂寞、怨气、死气和暮气。

(二)临终关怀 集体助念

老人和临终者来安养院后,法师会及时登门探望、安慰,为他们讲解六道轮回之苦,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无条件救度的慈悲,告诉他们不要恐惧,念佛必蒙佛迎,必得往生极乐,脱离六道轮回苦海,如《观无量寿佛经》说,“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助念

顺利往生

顺利往生

挑拣舍利

渤海双缘安养院开办一年多来往生了100多位,临终与丧事过程中没有哭泣、只有欢喜,每次遇到有往生的,办公室的大喇叭喊: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某某室某某老菩萨往生了,请大家排班助念。于是老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报名为他(她)助念送行。在这里,濒死者有极乐可期,有弥陀佛(像)守候,有法师莲友相伴,当即心中有了“不死”的希望,有了极乐的光明,一颗极度恐惧、焦虑、贪恋的心顿时有了依靠,佛号声声,在法师莲友的精心呵护、助念后,个个肢体柔软可盘坐,面带微笑,火化后个个烧出舍利子或舍利花。助念往生后,其它老人们纷纷来参观,摸其柔软的四肢、看他的笑脸,一起送火化场,回来一起捡舍利,这样的积极参与,使人人信心坚定。莲友们在助念过程中也结下深厚的人缘、法缘,大家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

医院

(三)避免临终无效抢救 树海葬新风

在渤海双缘安养院有一句口号:小病看医生,大病求往生。因为念佛,业障消除,满心欢喜,自然少病少恼,在这里有许多奇迹发生:有六十年牛皮癣来此念佛三个月痊愈的;有坐着轮椅来,自己现在能走路的;有因癌症疼痛在医院打杜冷丁不管用,念佛疼痛消失的;有重病来住重新恢复健康回家工作的……

弘一大师有言:阿伽陀药(在佛教中又称不死药,这里特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无上医王,舍此不服,是为痴狂。

社会上普通的老人临终,多是到医院抢救,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与家庭、社会财富,但往往徒劳无益,种种的插管、电击、抢救只会给老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临终期要不要抢救,是一个交织着伦理、情感、利益等多重因素的社会问题。从理性角度来讲,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的临终期抢救属于无效医疗。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个人一生的医疗费有近三分之一用在了临终前1-2周的无效治疗中。

而佛教的念佛,给老人永生的希望,不做无益的治疗抢救,也让子女从痛苦遗憾中解脱出来,老人在法师、莲友的临终关怀、助念中,安详自在辞世往生,也给家属极大的安慰,哪怕这些家属是没有信仰的。

因为老人走得安详,往生极乐,家属了无遗憾,安养院积极引导家属丧事从简,移风易俗。除当地几例老人经助念往生后,家属将遗体拉回家土葬的,其他大部分就地火化,其中50位进行了海葬。

在盐山当地,火化费用只有500元,海葬也只有租车、乘船、购买鲜花的费用,加起来每位亡者的丧葬费不到3000元。而社会上的丧葬,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大操大办,浪费攀比、封建迷信等弊端多多,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也成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政府有关部门多年来大力推行殡葬改革,但传统陋习沿袭已久,难以奏效。

因为亡者往生极乐,家属往往欣然接受海葬这一方式。将舍利子舍利花捡出,请回家供奉留念。按佛教仪轨,先将往生者骨灰与香油、面粉合成“光明丸”,由家属和莲友们带着一起乘船入海,在声声佛号中,法师带家属、老人将“光明丸”撒进渤海,与水族众生结极乐净土之缘。

渤海双缘安养院的海葬移风易俗,不仅倡导了文明新风,也节省了大量丧葬费用、土地资源,其净化民风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可称计。

五、渤海双缘安养院的成功效应

老人脱离亲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来到养老机构,其本人和子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他们生理机能、社会价值和精神支撑不断衰减,性情容易恶化,有的甚至失智失能;养老机构多数笼罩着暮气、病气、死气,普遍存在管理难度大,责任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供不应求,流动性大等问题;以至有的养老机构存在护工殴打、虐待老人的情况,或封闭式管理,办得像监狱,以防范老人抑郁出逃、自杀。同时,各地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存在公立和民营、城市和农村及地区的极大差异,一方面养老市场需求大、要求高,另一方面不少养老机构要么贵得出奇,要么入住率偏低,难以为继。

而渤海双缘安养院仅运营一年半,即已在业界声名鹊起,入住率已达70%以上,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进入了良性循环,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养老院”,成为老年人特别是有着佛教信仰的老年人向往的养老、往生圣地。何以如此?我想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因素:

1.自然环境与物质条件比较好,空间大,老人公寓宽敞明亮,集养老、医护、临终关怀于一体,而收费较低。除了处处设置有人性化的各种方便老人的扶手等设施外,没有任何防范、限制老人的设施。

2.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集体餐饮、健身、文娱、学习和宗教活动。同时根据老人身体状态,分为五级护理,管理人员、护工和入住老人几乎都接受佛教净土信仰,懂得感恩、惜福、行善,共建共管,彼此关系融洽,老人家属也比较放心,与院方积极配合。

3.佛教净土文化氛围浓厚,临终关怀、丧事办理(亡后助念、火化、海葬等)做得十分到位,院方、临终老人及其家属皆大欢喜,这是一般社会养老机构无法比拟的。从佛教来说,严格按照善导大师倡导的专一持名念佛法门修行的“双缘念佛安老模式”,则成为渤海双缘安养院成功的关键。

4.得益于沧州市、盐山县政府主管部门和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一是盐山县政府批准设立了弘愿念佛堂,二是根据国家扶持养老事业的相关政策,给予了渤海双缘安养院多方面的支持。三是沧州佛协不惜余力打造渤海双缘安养院这一慈善项目,除张爱农常务副会长、宗论副会长外,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果宝明兼任了渤海双缘安养院的院长,副秘书长宗昭法师也为安老法师骨干。沧州佛教协会和弘愿念佛堂法师们的指导、参与成为渤海双缘安养院获得成功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与老人们走访和座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各有自己感人的因缘故事,来自江苏镇江市的82岁鲍善平老人的经历和看法颇有代表性。他2017年国庆节来到渤海双缘安养院考察体验生活十天。经历了一尊菩萨往生、火化、海葬临终关怀的全过程,受到极大的震撼。他说,人临终时可悲可怕的场景,在这里竟然像春天一样温暖,走得无痛苦、有尊严,体软盘坐,满面笑容,和蔼可亲。全院领导、法师、莲友以最炽烈、真诚的心情为其送行,为亲属减去了沉重压力和负担。于是第二天他和老伴陈式安就迫不及待地选定了房间。作为一位曾经的军人和企业厂长,他为自己的选择还提出5点理由:首先我要做到健康,免遭医学在我身上“造假”、埋管子、切填身体、输送“毒液”而被“千刀万剐”,从而耗费昂贵的医药资源,为国家节省经费;二可减少晚辈的宝贵精力,让他们集中精力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三是防止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重返贫困;四是助念,送人西行成佛,这也是为人民服务,而常去食堂做做义工,那更是直接地为人民服务;五是实行海葬,不同后人争地,又环保,也是为建立美丽中国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北京同仁医院的周健大夫最好奇的是老人们会怎样对待临终和死亡,她认为,即便是再长寿,死亡仍然是人们最难以接受和面对的现实,不论学识官阶如何,临终时的死亡恐惧是难免的,作为医生,我们可以尽力减轻患者的躯体痛苦,提供社会帮助,给予心理疏导,但对于他们面对生命即将结束的绝望和恐惧却无可奈何,任何的安慰不过是流于表面罢了,说的人和听的人心里都明白,这是我们安宁疗护工作的难点之一。一来到这里,她即向宗论法师提出了这个问题。

经过两天的走访接触,我们发现老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本是佛教徒,有的不是,但念佛让他们心里不再空空的,变得更踏实、有希望和会感恩,在志同道合的群体中还有归属感,情绪变得舒畅平和,对人更友善,连身体的病痛也减轻了,感觉有了活力。人们常把逐渐衰老的日子比喻为“天慢慢黑了”,医生也把照顾临终患者称为“幽谷伴行”,但和这里的老人们接触时,我们吃惊地发现,他们都自带阳光,既照亮了自己,也感染温暖着旁人。特别是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死亡”话题,在他们中间却可以被非常轻松地随时谈起,甚至带着一种喜悦,老人们说如果有哪位老伙伴要往生了,法师一通知大家,都会争相报名去身边助念,祈祷他往生极乐,还会跟法师一起去参加往生老人的海葬仪式。

座谈会

在与法师、老人、护工座谈中,宗论法师当众问大家:你们怕不怕死?想不想早点死?相不相信自己能往生极乐?结果大家异口同声地笑着回答:我们不怕死,愿早点死,我们一定能往生极乐。宗论法师回应说,有人祝福这里老人长命百岁,他们还不太乐意,因为他们太想往生极乐了。不过大家越不怕死,越不容易死,不少人来院后身体反而更健康了。

事实上,我们发现入住这里的老人既不回避自己的死亡,也不忌讳他人的死亡和尸体,这缘于他们对佛教死亡观的接纳,听到、看到的许多莲友经助念往生的事迹,使他们坚信自己临终一定能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也因此,他们把陪伴、助念临终莲友当作修行净土、增强信心的必修功课,把死亡的莲友当作往生的菩萨甚至佛,此时大家没有忌讳、害怕,只有亲近、喜悦。

当代高僧圣严法师开示弟子说,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可以说,渤海双缘安养院的法师和老人们的成功实践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

六、渤海双缘安养院的影响

渤海双缘安养院的“双缘念佛安老模式”脱胎于北京双缘敬老院,又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走出了一条当代佛教中国化、服务社会、光大佛法的人间佛教之路,在佛教界和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的老人和亲属亲眼目睹和感受念佛的功德利益后,无不义务向亲朋好友宣传介绍“双缘念佛安老模式”和佛教净土法门,一扫这些人心中对佛教的负面印象,不少人由此归依佛教。同时,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一些大众媒体和专家学者由此对佛教界参与养老事业给予高度关注和很好评价。据悉,自2017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燕赵都市报、长城网、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等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渤海双缘的临终关怀与海葬公益项目,影响海内外。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山东省德州市民宗局、德州市武城县民宗局,黄骅市人民政府,海兴县人民政府,河北省张家口市佛协,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民宗局,桂林市民宗局和佛教协会,邯郸市大名县佛教协会,邢台市平乡县佛教协会等地领导以及山东省民政厅、厦门市人大、北京市政协有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来沧州市佛协、渤海双缘安养院、盐山县净土宗弘愿念佛堂参观考察,多个地方的民宗局、佛协领导表示回去后准备在当地推动佛教安老事业。

念佛堂

德州市民宗局领导考察了渤海双缘安养院的做法后,已在武城县李家户镇康寿颐养中心批准设立武城县弘愿念佛堂,与渤海双缘通力合作,建成“双缘僧众安养院”并内设“德州双缘临终生命关怀中心”,并礼请沧州市佛协为其派驻了有安老公益经验的法师住持。

2017年6月,CCTV发现之旅《筑梦中国》栏目组制片主任黄炳锋率领栏目组一行5人来到渤海双缘安养院,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纪实拍摄。当看到老人们在这里幸福安详地生活,整个安养院充满喜乐、光明、希望,没有暮气、死气、怨气,一片祥和、其乐融融,几位电视媒体人赞不绝口。黄炳锋说,如果不实地采访,我们很难想象这里的一切,老人们这样幸福快乐!

说实话,我在渤海双缘安养院两天的参访,也有同感。最近,我又专门走访了北京双缘敬老院曹晓红院长和部分入住老人,她们也为我介绍了实行念佛安老模式后产生的许多不可思议的变化。我认为,渤海双缘安养院及其“双缘念佛安老模式”的成功,充分说明佛教界在助老养老和临终关怀方面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彰显了佛教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核。

各地应当努力发掘佛教这些优势资源,借鉴、创新发展双缘养老模式,推动佛教界全面参与社会养老事业,这不仅有利于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必能为缩小我国在临终关怀方面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差距作出积极的贡献。(文:陈星桥 作者为原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副主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