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善者戒行之居士五戒
发布时间:2024-08-24 01:32:40作者:药师经全文
在别解脱戒中,我们主要讲居士五戒。什么叫别解脱戒?“别”是分别,“解脱”是脱离六道轮回而获得永久的解脱。谁受持别解脱戒,谁就能从六道轮回中得到解脱。比如说有两个人,一个人受持了别解脱戒,一个人没有受持,受戒的人可以解脱,没有受戒的人就无法解脱。
别解脱戒是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的戒,最起码也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比如说我们受持不杀生的戒了,这不一定是别解脱戒。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不是为了脱离轮回而受持戒律,而是为了人天福报之类的种种目的,你受持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就是一般戒律,而不是别解脱戒。
杀盗淫妄酒这五条戒律,是佛陀对弟子们最起码的要求,这五条都是根本戒。与八关斋戒不同,受持居士五戒所能得到的戒体是一生一世的。
杀生
居士五戒的第一条是不杀生,这里主要指的是杀害人的生命。杀害其他众生也犯戒,也有严重的罪过,但是不犯根本戒。人与其它众生不一样,得到了人身才有解脱的机会。你断灭了他解脱的机会,这个罪过特别严重。不仅在佛法中杀人是犯根本戒的,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杀人也是很重的罪。
犯根本戒要具备四个条件:对境、思想、行动和结果。
1、对境:犯杀生根本戒的对境是人。所有的人,老人、少儿、婴儿、胎儿都包括。
2、思想:分为观念和动机。你想杀害张三,结果误杀了李四,这是观念上的错乱,虽然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然后是动机,要有故意杀害他人生命的动机,才算犯根本戒。无意当中把人吓死了,或者不小心把人打死了,这就不具备杀人的动机,所以不犯根本戒。
3、行动:不管是自己动手杀、让别人杀,还是通过念咒、神通等手段,一切杀人的方法都是行动。
4、结果:采取行动以后,他确实死亡了,才犯根本戒。如果他没有死亡,则不犯根本戒。
这四个条件是一个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才犯根本戒,所以,根本戒不是很容易能犯的。犯了根本戒,相续中的戒体就消失了,要重新受戒。如果犯了其它的支分戒或相似戒,也有罪过,但是你相续中的戒体还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受戒。
当然,杀害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不应该的。我们行善断恶,断十种恶业,首先就是断杀生。我们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杀害任何一个生命都犯根本戒,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人的生命。杀害其他生命,比如打蚊子、打苍蝇,也有罪过,也要感受恶报,但是不犯根本戒。
在别解脱戒中,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杀害人的生命。但是,大乘佛法是饶益众生的,在没有自私自利的前提下,你如果不杀害他,他就会对众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你杀害他,对众生有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杀人。小乘佛法主要强调形式和表面,而大乘佛法完全是看发心和动机。发心、动机是善,一切行为都是善行;发心、动机是恶,一切行为都是恶行,任何时候都一样。
偷盗
居士五戒的第二条是不偷盗。犯偷盗的根本戒,也要具足对境、思想、行动和结果这四个条件。
1、对境:所有权完全属于别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与他人之间没有任何纠纷的财物(饮食、日常用品等物品也包括在内),并且一次所偷的东西价值超过两元。偷两元以下的东西也有罪过,但是不犯根本戒。国家的、单位的财产也是一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拿走国家、单位的财物,或者乱花、乱用公家的财物,都是偷盗。
2、思想:分为观念和动机。观念不能有错乱,想偷的东西和实际偷到的东西要一致。想偷钱,结果拿到的是衣服,这是观念上的错乱,不犯根本戒。还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偷盗的动机,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
3、行动:采取什么方法都一样,不管是自己偷还是指使他人偷,是明着抢还是暗地里偷,是通过念咒还是用神通得到,都是偷盗的行为。
4、结果:最终得到这个东西了,心里也知道已经偷到,在相续中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犯根本戒了。
在现今社会,占用、浪费、挥霍公家和单位财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这个罪过特别严重,因为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有的人觉得这是别人的、老板的、国家的,就不知道珍惜,殊不知你有这样的机会,就是你自己积来的福报。但是众生愚痴迷惑,没有智慧,不懂这些道理,以为占了便宜,实际上是损害了自己。
珍惜财物,节约资源,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好人也能做到,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乱花乱用,比如在坛城,这些水电等等,你认为是别人的,实际上这都是十方众生供养上师三宝的财物。浪费坛城的财物,福报消耗得特别快。
福报是积累来的,我们要积福,不能消福。如果福报消尽了,以后必定要感受痛苦。我们都是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的人,别那么随随便便、糊里糊涂的,不择手段地追求享乐,根本不顾及因果,也不考虑来世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因果没有虚妄的时候,轮回也是实实在在的。
能够得到人身,这是一种福报。在人天以下,还有地狱、饿鬼、傍生道呢,得人身是最难的,下地狱是最容易的。我有时候说,“不能这样啊,这样会下地狱的!”都不相信,“哪有啊?大家都这样就都下地狱了?那谁也不能托生人了?”是这样的!下地狱的众生特别多,托生人的特别少。地狱的痛苦我们讲过,那是无法忍受的,而当果报现前之时,又只能去忍受。
“我有机会拿国家的、单位的财物了,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拿一些。
”这都是造业呀!如果你这么做能得到幸福快乐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的福报很快就会消尽。现在的富有只是几年、几十年的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与无始无终的轮回比起来,这几年的时间算什么?只是一瞬间。现在我们偶尔饿了一天、冻了一宿都觉得很难熬,这与地狱、饿鬼的痛苦比起来又算什么呢?已经到末法时期了,哪有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的人?真的相信了,解脱、成佛就容易了。现在的人为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原因就是不肯相信因果和轮回。我经常说,“好好学、好好修,解脱容易,成佛也容易。”但是都不相信,总是怀疑,“我行吗?我罪孽深重,我烦恼多、习气重。”这算什么呢?只要真正去修行,无论多么深重的业障、烦恼和习气,都可以立即消尽,就像再浓重、再长久的黑暗,都会刹那消失在阳光的照耀中。
持不杀生、不偷盗的戒律,实际上一点点也不难。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只需要发一个好心,为了众生怎么都行,为了自己怎么都不行,连吃饭、穿衣服、休息都不行,都是贪吃、贪穿、贪睡!
邪淫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但是详细地讲起来有很多。
1、非人。与家族七代之内的亲属有不净行为都是邪淫;与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于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这是在对境上的要求。
2、非处。在密处以外的地方,比如在口腔、肛门有不净的行为(包括用手)也是邪淫。
3、非境。在父母、老师、上师、僧众附近(能听见、能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物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身上戴着佛像(包括在佩戴系解脱、加持品)做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在人群当中(众人聚集处),或在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这都是在环境上的要求。
4、非时。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包括佛菩萨的圣诞、成道、涅槃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5、非法。通过殴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6、非量。一夜之内做超过五次以上的不净行为也是邪淫。
以前我们可能不是很清楚,现在知道了,以后要多注意,不要随便地犯这些戒。如果在实在不方便的情况下,也可以忏悔。
犯邪淫的根本戒,要具足四个条件:对境上、思想上、行为上、结果上都有要求,没有结果不会犯根本戒。邪淫戒跟其它戒不一样,其它的戒主要是思想、观念上不能有错乱,动机也得有,但是这条戒里就没有要求了。观念错没错都一样,动机有没有都一样,只要有结果就犯戒了。
在汉地,如果要求你们完全按照这些要求来做,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夫妻之间一方信佛、一方不信佛的情况特别多,有些人不仅不信还反对、诽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随他的意,这并不是你自己想造这些恶业,所以不会有罪过,不会犯戒。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大乘里只讲心,不讲行为和形式,没有表面上的善恶,如果你的发心动机是善的,一切都是善的。小乘里讲发心动机,但是也讲行为,也讲表面和形式上的善恶。小乘佛法强调不伤害众生,但是不强调饶益众生,它最终是为自己解脱。大乘佛法不但不伤害众生,而且要饶益众生,最终是为了众生解脱。所以,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们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完全看发心,这有什么可难的?不懂佛理的人,学佛难、修行难、解脱难、成佛难,真难,怎么都不行!如果你把念头转过来了,怎么都行!有智慧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是行的,什么都是好的;没有智慧没有方便的人,怎么都是不行的,什么都是不好的。你自己认为是好的,实际上都是不好的,对你有很大的伤害。在知道应该怎样做的前提下调整好心态,只要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恒顺众生,不会有任何的罪过,不会犯戒。如果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肯定有罪过,肯定犯戒。
我为什么在这里讲戒律?就是为了让大家懂得这些详细的内容,懂了以后再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就尽量去做,做错了最起码也要会忏悔。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你连忏悔的方法都没有,那样造起业来就更严重了。只要你会调整心,就不会犯戒。如果你没有做到,犯戒了,但是忏悔就行了,忏悔没有什么可难的。佛说过,有两种人可以成就,一种是不犯戒的人,一种是犯戒以后会忏悔的人。如果犯戒了还不忏悔,那你是相信因果的人吗?是相信轮回的人吗?是想解脱的人吗?
我们一定要对戒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果理解错了,受戒持戒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正确地理解了,然后要认真地取舍。有时候你受了这个戒,但同时可能又犯了那个戒,因为你受的是别解脱戒,这上面还有菩萨戒,菩萨戒里主要讲的是饶益众生、恒顺众生。如果你受戒持戒、学佛修行太自私了,就会犯菩萨戒,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自私自利,包括学佛修行、包括受戒持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不能伤害他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受戒持戒。现在很多修行人为了自己持戒,总是伤害周围的人,伤害与自己最有缘份的众生,让他们起烦恼,让他们造业。这样持戒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你为了自己持戒而伤害对方,这对自己的修行是一种障碍,对他人也是一种障碍。
如果我们的学佛修行、守戒持戒都变成一种痛苦了,那我们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守戒持戒了。真正的学佛修行是一种解脱,真正的守戒持戒是一种放松。守戒持戒了,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完全放松下来。要饶益众生、恒顺众生,你这么做不会有罪过,也不会犯戒。我们现在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自私自利怎么都不行,为了众生、为了他人怎么都行。把自私自利的心去掉,真心地善待周围的人,善待一切众生;用一颗真诚心、慈悲心来感化周围的人、感化一切众生。想改变他人,先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他人自然而然就会改变。连自己都改变不了,能改变别人吗?
妄语
居士五戒的第四条是不妄语。妄语可分为普通妄语、大妄语、圣人法妄语(上人法妄语)。圣人法妄语不属于一般凡夫人的境界,比如说“我看见天堂了”,“我去地狱了”,“我看见佛了”,“我看见魔了”这些,超越了凡夫的思想境界,打这样的妄语才是犯根本戒。打一般的妄语也有罪过,但是不犯根本戒。
妄语的根本戒在对境、思想、行为、结果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妄语的对境一定是人,其它的非人或者动物都不算。如果这个人的精神有问题的话也不犯根本戒。精神正常的人,你跟他说谎话,他能听懂你的意思,这算犯根本戒。
然后是思想,分为动机和观念。动机是为了欺骗他人而说的,没有神通说有神通,没有看见佛说看见佛了,没有看见魔说看见魔了,就犯戒。自己真正有神通了,无意当中说了这些不犯戒。然后是观念,你想说的是“我看见佛了”,但说出来的是“我看见魔了”,这是观念上的错乱,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
行动是采取某种方法让他人知道。是亲自说、通过别人说,还是打电话、发信息说,都一样犯戒。
结果是对方听到了、听懂了。对方相不相信都没有关系,只要对方听见了而且听懂了你的意思,就犯根本戒。如果对方没有听见或没有听懂,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其实打任何的妄语都有罪过,都会犯戒,但是犯根本戒必须具足这四个条件。
饮酒
第五条是不饮酒。在对境上,任何酒都一样(只要具备使人喝醉的能力的饮品就是酒),只要喝了就犯戒。在思想上,动机、观念都要有。在行为和结果上,喝了并且咽下去了,就犯根本戒。如果只是漱漱口、消消毒,这不犯根本戒。
人喝酒以后很容易丧失意志,很容易放逸,通过饮酒还会犯其它的戒,所以佛对酒的要求特别严。作为佛弟子,任何时候都不允许饮酒。但是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人,要看发心,只要是为了众生、为了三宝,怎么做都行。
我们这里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出于业务上的需要,经常会有应酬,这就要观察自己的发心与动机。你是为了什么做生意赚钱的?如果发心动机完全是善,是为了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是为了对社会做贡献而做生意赚钱的,这就是大乘修行者、大菩萨的行为,你饮酒不会有罪过,不会犯戒。如果完全是自私自利,不可能有允许饮酒的时候。
心胸一定要打开,心量要大,目光要放远,不能太短浅。搞那么大的企业,做那么大的生意,自己能吃多少,能穿多少?最后还是别人的。“我想给儿女积点财”,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样做也不一定能帮到他们。如果他们有这个福报的话,你不用给他们积福,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如果他们没有这个福报,你给他积多少都没有用,该失去的时候肯定会失去,该有困难的时候肯定有困难。
弘扬佛法就是帮助众生。把佛法弘扬起来了,社会自然而然就安定,众生自然而然就快乐。如果我们有钱财,就可以通过财力把佛法弘扬起来;如果我们有智慧,就可以通过智慧把佛法弘扬起来;如果我们有其他的能力,就可以通过其他的能力把佛法弘扬起来。只要我们尽心尽力。
有些学佛人太自私了,只顾自己学,一点点也不考虑他人。我们学佛是为了解脱,那些众生要不要解脱呢?你一定要多考虑一些。对自己的父母和儿女,你要感化他们,为他们好好地表法,不要跟他们吵。“我自己修成了就行了,他们也不学,我不管他们了。”不能那么想。他们是与你最有缘份的众生,你明明知道只有通过学佛修行才能解脱,你却不告诉他们学佛的方法,不带着他们一起修行,你这样太对不起众生了!
慢慢来,你给他们种善根,与他们结善缘,替他们消业,帮他们积福,同时也别让他们起烦恼,别让他们痛苦,恒顺他们,慢慢地让他们转变过来,这样才对。你应该慈悲他们,善待他们,不要生他们的气,更不能恨他们。你看他们多可怜、多愚痴、多颠倒啊!难道你连这点慈悲心都没有吗?你这样还谈得上是佛,还谈得上是菩萨吗?
要用一颗真诚心、慈悲心来对待所有的众生。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在他们面前好好地表法,他们不可能不感动,那个时候他们会从内心里佩服你。之前你劝也劝不动,因为自己都没有做到,别人能听你的劝么?如果现在不行,就慢慢来,他们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就给他们讲几句;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就随他们的意,不要太较劲。这样你才能慢慢感化他们、转变他们、救度他们。
佛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喝酒。让大家这么做肯定有一定的困难,那我们就发心,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善事。如果不发心,连吃饭都有罪过;如果发心了,连吃饭都有功德。发什么心?发慈悲心,发菩提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一般的人也能发。胜义菩提心刚开始肯定发不出来,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为什么叫世俗菩提心?就是世间的凡夫也能做到的。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是从自私自利和我执我爱里来的,多多地发慈悲心、菩提心,我们的自私自利和我执我爱才会逐渐斩除。没有人让你烦恼,烦恼是自找的;没有人让你痛苦,痛苦是自找的。这两句话说起来简单容易,但是真要明白真要做到就难了。逐渐去弄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修行;真正弄明白了,真正能做到了,你就成就了。
都好好地学一学,学明白了,考虑好了再来受戒。受戒的时候,受一条戒也行,因为你是居士啊,不受居士戒怎么当居士?当居士就应该受持居士戒。酒戒是所有戒的基础,如果不受酒戒,受其他的戒也不能成为完整的戒。酒戒是必须要受的,受这一条戒叫一戒居士,在此基础上,受二、三、四条戒叫二戒居士、三戒居士、四戒居士,这都是多戒居士。能受五条戒是最好的,这是圆满居士。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修行程度受这些戒。
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下在心地上。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但是小乘佛法不完全这么讲。很多人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没有分清楚。小乘佛法讲的道理拿到大乘佛法里去了,大乘佛法讲的道理拿到小乘佛法里去了,这样就永远有矛盾和冲突。
一定要分清楚,什么叫大乘佛法,什么叫小乘佛法;什么叫世间法,什么叫出世间法;什么叫显宗,什么叫密宗。这些都分清楚了才能真正地修行,才不会有任何的矛盾与冲突。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救度众生的方法,如果你认为有矛盾、有冲突、有怀疑的话,那你还是没有精通,还需要好好地学一学,好好地修一修,好好地调整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