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资源与现代文化点亮五台山
发布时间:2024-07-19 01:33:53作者:药师经全文今年6月26日,是五台山加入世界遗产大家庭三周年。盛名之下,向何处去? 首先是五台山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去年为例,朝山拜佛的国内外游客达358.5万人次,平均值为每天接待游客1万人。今年的目标是突破400万人。这样的“井喷”式增量可谓意料之中。随着“铁公鸡”空间格局形成,“2+3+1”的流量集聚水到渠成,即京原、朔黄两条铁路环绕,忻州至五台山、阳泉至五台山,繁峙至大营等三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通车,以及五台山飞机场的建设提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五台山,时间距离得到突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大约需要7天时间造访五台山的行程,被缩短到一天时间就可以实现往返。走河北阜平,从五台山到首都北京的距离已被缩短到3个多小时。每逢祈愿性节日,如每月初一、十五,五台山简直就是一个高山集市,人车稠密,已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由此,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及有识之士警醒,以游客为增量收益的增长方式和人海战术模式,是否属于剑走偏锋,舍本还末。以保护、研究为重点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呼之欲出。 其次是投入力度空前,保护建设高潮到来。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投资达百亿元的项目建设工程次第展开。这既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承诺的继续与延伸,也是作为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完善与提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将五台山列入首个综改试验区标杆项目,以着力精雕细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五台山。目前,五台山接待展示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设施已正式投入使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点青黄寺庙已开始维护修缮;台怀核心景区的功能配套和道路拓展已进入收尾阶段;投资5亿多元的清水河生态修复工程初见成效;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绿色旅游专用车直达各大景点;数个五星级酒店有的已经投入运营,有的已完成工程主体等等。五台山在 “不变”基础上的 “巨变”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五台山去年的旅游总收入已逼近30亿元。相比于有“形”的五台山建设,有 “神”的五台山建设略显滞后,呈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状。五台山作为自然和文化两种资源的结晶体,其牵引力、吸引力源出佛教文化。这种文化发散着人间佛教的万千气象,氤氲在佛国的山水空气中,是五台山之根基与血脉。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声势浩大的国际文化旅游月还是所谓艺术大展,都着意回避佛教二字,从而使得主体缺位,魂散神移,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再次是顶层设计、顶级品牌、顶端景区。省委、省政府对五台山转型跨越发展寄予厚望,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了 “五个五台山”的战略发展思路。即:国际五台山、人文五台山、风光五台山、休闲五台山和会展五台山。目前,由国内顶级的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实景剧 《印象五台山》已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之中。而刚刚从北京归来的北路梆子新编剧目 《情悟五台山》大获成功。与此同时,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在世知名书法家参与的 “翼彩五台山”楹联活动,为各大寺庙增添了一道文化风景线。五台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人们的感悟远远不止于此。具有独创意味的舞蹈 《千手观音》享誉国内外,而张继刚告给人们其原创的启发就来自五台山金阁寺。第28届北京奥运会令人喝彩的运动员服装设计,也是五台山菩萨顶后院云磬 (牌)赋予创作者灵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标志性结构,就是源出佛光寺的斗拱。 总而言之,我们应重视五台山的另一种气象,另一种海拔。通过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诠释,产生新的制高点,获得新的话语权。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出生于五台山下的净土宗初祖慧远,将传统文化中的因果关系融入佛教,在草根阶层弘法布道,由此形成了一个我国最大的佛教流派。另一位是唐代的澄观国师,在 “华严经”注释中开创性的文化转换,奠定了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儒、道、释三种文化,构成了我们的文化源流和文化根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应萃取其精华,彰显其魅力,建设更高品位和品格的心灵家园。站在这个方位,叫响五台山,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魂魄所在。一、为五台山画像:呼唤点睛之笔 金元之际大诗人元好问有诗云: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其气象万千,意旨所在,不言而喻。对“妙高峰”的千年解读,则缺少点睛之笔。让我们回到佛教中国化的原点,即所谓有争议的东汉永平11年,两位姓释的印度僧人摩腾、竺法兰,以天眼看到了五台山的形胜,即山如灵鹫,遗有佛迹(塔),因之奏请汉明帝开山建造大孚灵鹫寺。作为西方佛教源头所对应的东方佛教源头,无论你信与不信,一个已几近于式微;一个已成佛教世界最大的道场。我们看到的五台山是汹涌的观光客潮水,不过以百万计,而历朝历代五台山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流布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直至西北高地广阔的汉、满、藏、蒙地区信众。一个寺庙连接着一方水土;一个流派影响着一片天地,到今天信众和居士逾千万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0年前,在一片瓦砾上重建的凤林寺,依靠一位苦行僧的韧性布道,不但建起了宏伟的寺庙群,而且吸引了数十万信众,在广东潮汕一带影响深远。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至少有“西游记”、“水浒传”两部结缘五台山。特别是“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后,出走代州雁门县,200多字的精彩描写,活化了边塞集贸重镇风彩。这位率性的大汉,面对五台山,酣畅地喊出了对五台山的感受:好大座山,好大座寺。小说还揭示了雁门关与五台山的对应关系,鲁智深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精神皈依。 所谓康乾盛世,五台山有了自己的崇隆地位。与说不清的一系列线索和故事相连接,康熙皇帝对五台山似乎情有独钟,曾多达五六次拜谒,这位多情的皇帝留下了许多墨迹。相比于大量的赐诗,能够留下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两句话。即“佛教圣地”和“清凉胜境”。这是对于五台山自然与文化双重价值的肯定。直到今天,依然无人能够超越。 五台山钟灵毓秀,造化神奇。有人看到普化寺背后3000多米山瘠,形若天然仰佛,特别是沐浴晨光时栩栩如生。于是,出现了一首歌,歌中的五台山有这么两句:佛是一座座山,山是一座座佛。人们感念于大乘佛教的生生不息,却无意以此为佛国“加冕”。多元佛教文化构成的多样性,使五台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除青黄两庙各自为阵外,还有多达20多个宗派,他们相互尊重,诵经修行。千年以来,五台山海纳百川,襟怀浩荡,广泛接纳韩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尼泊尔等国僧人求道问法。是佛教界访问学者最多的道场,梵宇伽蓝之内走出了一代代高僧大德。至今,比丘尼佛学院仍是亚洲戒律最严、规模最大、学养最深的学府。她们所崇尚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似可诠释五台山的净土境界。多年以来,专家学者一直推崇五台山学研究,其核心价值体系为文殊学。在佛教位格中,作为佛祖左肋侍的文殊,尽管还有多重身份,但其“上承佛道,下化众生”的枢纽性作用不可替代。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中,就驻守着四位这样的菩萨,以“悲、行、愿、智”鸣世。而代表智慧的就是文殊。有关于佛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是由文殊演说。多部佛经记载,庄严的法会上,佛陀与文殊不吝扮演论辩双方,精彩对决,启悟众生。五台山佛教在长期的历史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两个清晰的流向。一路被指认为“民俗化宗教”或佛教凡俗化,教化众生,直指人心。如五爷庙祈愿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普通百姓服膺其“心诚则灵,有求必应”。而且在凡间,也有着“上台下台,都拜五台”的说法。五台山信众的风起云涌,较为少见的“回头客”浪潮,即肇始于此。由之,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现象,广播福田,滋润心田。以此为锲子,形象表述为:因佛得福,因缘如愿,比较妥帖。一路则是“继绝学,达正悟”的问道之路。以五台山为载体,以文殊学说为文本,孜孜以求,穷究天理。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僧人们坚持的低碳生活,简明进取的生活方式,佛家所具有的自觉觉人,利乐众生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有弥足珍贵的镜鉴作用。其众生平等的理念,包容和谐的气象,卓尔不凡。为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钩沉提纲,殊为易事。笔者以为,用“正觉正悟,见素抱朴,”描述,似嫌生涩,可期引玉。如借用著名作家王朔一句话:人生就是修行。可续一句,“修行必是五台。”上百年来,人们对名山与佛寺还有这样口口相传的说法,即:天下名山僧占多,台山归来不看庙。也有一些学者在做五台山文化塑形时,以物寓意。有如下意蕴:年年无量寿,月月琉璃光,日日观自在,时时妙吉祥。 着力建设 “世界驰名,中国顶级”旅游景区,是五台山的远大目标。文化提升是第一大课题。用一句话提炼五台山佛教文化精髓,擦亮五台山形象名片。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广开言路,广泛征集。前不久,忻州市旅游局专门邀请专家学者虚心纳谏,采集到一些形象广告语。兹列如下,请方家鉴赏。1、五福忻州,五台灵境。2、二千年佛国圣境,五百里梵宇伽蓝。3、天下壮观,人间净土。4、云是妙吉祥,山是佛世界。其中较有气势的是:一册山河,东方佛都。笔者较为中意,却不算如意。文化创意与艺术创作有其特殊规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仔细推敲,不得要领,有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还有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历史上确实有一首诗造就了寒山寺、鹳雀楼的佳话,也有一篇文章创造了滕王阁、桃花源的传奇。但五台山过于博大精深,文化画象能否形精兼备,独出境界,流传久远,尚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不断推陈出新的工程。所谓画龙点睛,睛为天日。二、实至名归,形而象之,探索的道路 对于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形象品味,我省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捶打,直至今年才推出有特色的地域形象名片。“晋善晋美”四个字取自一个成语的谐音,嵌入了省的简称。尽管还存在很多争议,但这句容易记熟的广告语,让山西的旅游业火了起来。表里山河所拥有的根祖文化、大院文化、佛教文化、忠孝文化、边塞文化体现在善与美上。海内外主流媒体上的覆盖式轰炸,收到花钱赚吆喝的效果。像挖煤一样挖文化,山西的黑绿两张名片,既赢得了经济实力,也赢得了知名度与美誉度。 忻州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形象促销一度时间还走在全省前面。10年前,他们就为三次产业作了一个定位,即林草牧,煤电铝,山水关。这九个字可谓深入人心。其中山水关是为诠释旅游文化产业的。如果把三者分散开来,似乎并不出众,但组合造像,就显得厚重博大,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有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勇者乐关之说,另一种人格化的解读就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山水关的说法出之有据,叫之响亮,可惜只是半句话。之后,人们拓展了内容,变成山水关城居,似不合适。又在忻州山水关后面加上 “京津后花园”,则显得雷同。探索不止于此,第二波旅游形象广告语推出的是,五福忻州,五台圣境。所谓五福取自传统文化符号金木水火土,释义为金色五台、绿色芦芽、奇村顿村等四大温泉、烽烟三关,黄土黄河文化五大资源板块,由此比附福禄寿康宁。叫出来以后,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在一次忻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形象促销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了:境内五大旅游色块,可直呼其景观,像画轴一样展示后,概括成一句广告词:行,止于忻州。这段时间,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各县市热情极高。神池的广告语是: “天上有瑶池,地下有神池。”五寨县的促销词是“南有九寨沟,北有五寨沟。”拥有雁门关优势的代县则力求叫响 “三名”,即:名关、名城、名将。然而,作为山西旅游业龙头的五台山,始终没有一个属意于自己的名字。 纵观同时期的国内外,旅游争夺战如火如荼。以山东省为例,历史上人们概括其文化资源为 “一山一水一圣人”。近年来,他们借重孔孟之道,打出了“好客山东”的形象广告,让人感到既有深厚文化渊源,又有亲和力和感召力。众所周知,孔子为山东曲阜人,倾其一生建立了儒家学说,曾历时14年周游列国,推销仁义礼智信。由其弟子编撰结集的《论语》,有“半部可治天下”之说。而论语的第一篇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可以说是山东人的文化资源属性及文化人格。而在彩云之南,属于亚热带,多民族聚居区,那里四季如春,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的特点。不但在国内首次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更是打出了“七彩云南”的广告语。七彩者,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具有原生态的自然品格和文化品位珠联璧合,使云南具备了神奇魅力。当西北高地、三江源头亮出 “大美青海”的招牌时,许多人会感到诧异,那里天寒地冻,地广人稀,何大之有?何美之有?但这句话却有着极强的地域文化穿透力。只有500多万人的青海省,大部分人群信奉伊斯兰教,被作家张承志称之为“回民的黄土高原”。“一片黄色翰海”和“一处处黄泥小屋”。再从审美的意象去看“青海长云暗雪山”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难道不是一种大美气象吗?在众多的旅游促销广告中,“一品黄山”使人印象深刻,“休闲成都”透露了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而山西周边地市旅游攻略做得风生水起,令人刮目。如邻近晋城的“云台山”,邻近阳泉的“野山坡”。往北走的大同市,也在浓墨重彩打造“天下大同”。三、叫响五台山:破题与破壁 五台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国内外具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他不但见证了佛教中国化到中国化人间佛教的全过程,而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形和无形的精髓部分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笔者所知,在韩国和加拿大都有名为五台山的寺院建筑。在祖国各地,以五台山命名的地名、道路、建筑更是众多。叫响五台山,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却是一部煌煌经典巨著的破题之作。佛家主张以 “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佛眼、法眼)为五个层面看待世界,我们所知悟的还远远不够。比如他宏大的气象和独一无二的形胜,就被忽略了。这片养育了本土佛教的大地,衍生于三大地理版块,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同时交织着两种文明(即草原与中原文明)的气韵。源出北台狼儿涧沟的滹沱河,以500多里河流的蜿蜒织起一条谜一样的“哈达”,环绕在莲花似的五座台顶周边,为文殊说法布道营造了极好的道场与气场。比之于古老的五台山,喜马拉雅山是年轻的。当珠穆朗玛峰逐年降低之时,五台山却在悄悄长高。五台山正在开始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将在专家学者的精心解读中,会发现出更多的秘密。作为自然的五台山和佛教文化的五台山,我们所知道的还不够全面。而以建设的名义破坏,则留下了过多的教训,让人们心痛不已。菩萨顶滴水殿的维修让我们目睹了一个奇迹的消失,显通寺的无量殿和铜殿被装修后,再也无法复原。而与天地相呼应的五个台顶,我们早已无法见识昨日的容颜。 故宫之所以是故宫,是因为博物院里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的钻研探求,敦煌之所以是敦煌,是由于研究院里张大千、常书鸿那样的大家学人代代相守。作为普通信众的心灵家园,作为文化艺术的璀璨博物馆,上世纪30年代末探访的梁思成、林徽音夫妇仅仅走进了佛光寺东大殿,就感叹国之四绝,容于一隅。其建筑、造像、绘画、佛塔无一不是瑰宝。五台山往前走的拐点,其实正在出现,以“人海战术”为增长的方式显然已经落伍。条条大路通台山,未必就是好事。佛国里容纳不了太多的喧嚣。令人遗憾的是,与庞大行政架构对垒的除了寺宇,就是僧尼。作为世界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并能为这块世界级的品牌做一点功德。五台山学的根基也会夯实。学术需要创新,文化却需要涵养。假如五台山有一个研究院,聚集了众多大德高僧,有识之士。可以分教内、教外共修为,可以分自然和佛教文化同求索。使得佛门常见龙门客,禅林时有儒林人。那么,佛教文化的根基将更加扎实,学术创新气氛将更加活跃。30年前,植物学家陈庚锁走遍山寺峰巅,发掘了600多种佛国植物标本,在苗圃内人工驯化了迎红杜鹃,到现在这种花卉依然是当地最早开放、最受欢迎的。而五台山最著名的古建专家、石雕专家、木雕专家,无不受益于佛家艺术滋养,名满业内,收获得盆满钵满。五台山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可掘的“井”很多;五台山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标杆项目,必须通过做成事,才能得以证明。 不久前,笔者读到一则短信,说美国是靠“三片”来骗中国人的。所谓三片,即薯片、大片、芯片。分别代表饮食、文化、技术。笔者眼前,是那个戴礼帽、留胡子,叫肯德基的美国大叔;那位执导过“阿凡达”与“泰坦尼克号”的离婚的落拓男人,还有用一只苹果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这就是文化的引力,形象的魅力。叫响五台山之前,笔者以为先要叫醒五台山。再不能走 “粗放式增长的老路了;再不能玩“人越多越好”的游戏了。必须要转变观念,让文化优先、坐上头把交椅,形象凸显,烙在人们心头。那样,“一册山河”就会百读不厌;“东方佛都”就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