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球多灾多难,中国纵然有灾难是小灾小难
发布时间:2023-11-19 01:33:59作者:药师经全文
【解】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观一切法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为什么?生灭划等号,等于同时。你想想看,一秒钟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灭,你能知道那一个生灭吗?现在的电视,你天天看的,屏幕上显示的,这个画面一秒钟多少次?这个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次。你能够看到其中的一次吗?看不到。十分之一秒我们没办法看到,十分之一秒是十次,一秒钟十次,画面我们都看不到,这眼睛不行。我们可以做实验,在幻灯、幻灯片,从前电影(我们这个地方有这个电影的,这是电影的底片)在放映机里面播放的时候,它的频率(这就是动画),它的频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镜头开关二十四次,每一次这个画面打到荧光幕都是完整的、都是圆满的,我们看到好像很逼真,实际上它是动画,一秒钟二十四张。如果我们把它做实验,我们将它,把二十四张里面二十三张都把它抹黑,只留一张,在电影机里面播放,那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会看到个什么?会看到是光闪一下,光里面有什么东西完全不知道、完全没有看到,只看到光亮了一下,很快就没有了。你再想去看的时候,东西没有了,光没有了。
二十四分之一秒就看不到了。现在把你提升到百分之一秒,你当然更看不见了。
我们现实的环境,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单位是“兆”,所以真的是假的,佛说的没错。佛是怎么会知道的?今天量子力学家对于佛陀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没有科学、没有这些仪器,他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个频率,他们没有说出来,他们说非常快,高频率,我们无法想象的,弥勒菩萨能说出来,科学家还没说出来。佛是怎么知道的?佛是三昧常寂看到的。佛的心不动,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森罗万象他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心动了,前念灭,后念生。这个生灭就是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这么高的频率,我们生活在这里头,事实真相完全不知道。过去读佛经,有个笼统的概念,半信半疑。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证明了,我们不怀疑了,我们相信了,可是不是我们自己证得的,那就是什么?不得受用。受用是什么,受用是智慧,是般若智慧;受用是福德,这个福德就是我们常讲的神通广大。你看,你能看到宇宙万法的真相,是在波动。什么波动?我们还不知道,佛经上讲的,真心自性起了波动,叫“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个波动。这么快,那个“一念不觉”谁知道?就是自性里头起了这么一个波动,这叫“一念不觉”。那个“一念”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这样高的频率动了一下,这叫“无始无明”。“无始”什么意思?它没有开始,无明起来了。没有开始说明什么?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终,是真的了。无始无终,你找它的开始找不到,你找它的终结也找不到,它的生灭等于划平等的等号,生灭了不可得。谁见到了?大乘经上讲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萨都见到,不是佛一个人见到,那就是说五个人: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佛),这个五个位置都能看到。七地以前都没有亲自看到,听佛所说,没见到。我们今天也是刚刚听到佛所说,所以常常有这样的看法,你的心就清净了、心就平了,跟三昧越来越接近了,这叫“功夫”。这个功夫到极乐世界是往生品味,这真功夫。
所以我们最低限度,要把这个世界看成什么?天天看电视,跟电视画面一样,电视在这里播放,实际上呢?实际上它已经消失了,那个影像已经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留下这点痕迹给你回味一下,这个重要。
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解释底下这一句:
【解】“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
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为我们介绍,第四句他说,“何其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没有动过,没有摇晃过。那就是“常”,“常寂”。“常寂”就是本定,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定的,没动过,所以一定要修订,才能回归自性。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教你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大圆满了,为什么?
自性“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你见了性,整个宇宙、全宇宙,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里头,你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你找到“能生”了,“所生”全明白了,就这么回事。
所以我们要相信,中国老人教给我们的有一桩事情——“无师自通”。你要相信这句话是真的,惠能大师是无师自通的。他的佛法跟谁学的?完全是自通。通了之后提出报告,他所看到的境界让老师给作证、作见证,老师点头,没错,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就通过了,衣钵就给他了,他就是第六代祖了。所以真有无师自通的。无师自通的,顿悟的,中国历史只有惠能一个人;渐悟的很多,《五灯会元》里面就一千七百人,一千七百则公案,渐悟的。不管是顿悟、是渐悟,悟入的境界是相同,没有两样。
所以这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这么多开悟的人,开悟是真智慧,不是假的,这些人纵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东西,传统文化他接触到了,他没有否定,那就是他承认了,承认这个东西是善的、是好的,应该保留的、应该传给后代,这就对了。他有资格作审查,他有权讲话,没有智慧、没有福德的人不行,他说话不能算数。
今天这个时代,这些有大福德的佛菩萨阿罗汉还在不在?我相信在,在哪里?在中国那些名山,山上,他有道场,我们人间看不到,跟我们不同维次,有些有缘人偶尔去碰到了。
近代的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里面讲到,有个出家人朝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拜到山上看到有一个山洞,洞的门题有三个字,叫“金刚洞”。他看到了很好奇,也很欢喜,这里有个金刚洞,他就走进去。进去看里面别有天地,里面很大的空间,有宫殿、楼阁。可是看看里面也有不少人,他也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到大殿上去看,大殿上没有佛像,他不晓得什么意思,但是他在大殿上还是绕了三匝,那也是敬礼,没有佛像他就没有拜。离开的时候走出来了,听到有个小沙弥叫他名字,他很惊讶: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你怎么知道我名字?小沙弥告诉他,我师父叫我来叫你进去。跟着小沙弥进去,看到个老和尚,跟老和尚顶礼,问老和尚:怎么你们这里佛龛上没有佛像?他说我们不需要。那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就示现这个境界告诉他,以后庙里头没有僧,佛龛里头没有佛,会有这些事情出现。他说这地方很好,我能不能在这挂单?他说不行,你得要离开我这里,你不能在我这里住,以后有缘再来。辞别之后走了没多久远,遇到一个好像是西藏的喇嘛,住在一个小庙里头,天黑了,这小庙人告诉他你不能再走了,山上很危险,你在这住一晚上。住一晚上就谈到,他就问你们五台山有多少个出家人,他就告诉他,我们每年打千僧斋,都没有办法凑足一千人,几百个人而已。他说不对啊,我刚才看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有七八百人,他说没有这回事,没听说过,搞了半天、吵了半天,到最后有个人说:你莫非是见了文殊菩萨?他一听这话就流眼泪。真的,他见到文殊菩萨道场,这是特别有缘分的,他赶紧打着个灯去照的时候,再去找找不到了,这洞就不见了。
所以我们相信,文殊菩萨在五台,没离开;普贤菩萨在峨眉;地藏菩萨在九华;观音菩萨在普陀。这些菩萨、罗汉,中国大陆没有缘的人见不到。他坐镇在那里干什么?坐镇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少灾少难,我们虽然对不起菩萨,菩萨不会怪我们,菩萨知道,我们从小长大受的是错误的教育,所以才干错事情,菩萨要原谅,菩萨不计较这些。毕竟中国人过去老祖宗对得起菩萨。我们这辈人把老祖宗舍弃掉了,信心失掉了;对佛法的信心也失掉了,才遭受现在这个社会动乱,到处有这些小灾小难,没有什么大事情,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有多少人问我,现在大家慢慢警觉到了,地球上灾难越来越多,哪里比较平安?我给他介绍——中国平安。中国纵然有灾难,是小灾小难,你们要想躲避灾难就回到中国去。我说的是真话不是假话。这几年我住在香港,没有住在外国,也就是我看到这些事实真相。
【解】“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真体是自性,自性不生不灭,叫常,永远常住,“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
烦恼是什么?念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寂”,真的回归自性了。
【解】《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
“津”就是渡口、门径。不生不灭,名相放下了。名相不是真的,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为了方便听众的理解,假设一些名相,就是名词术语,所谓是讲经的一种工具、一种方便,不是真的,不可以执着。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教给我们:看经,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你所体会到的、领略到的,那也不是真的,也都是假的。是好事但是不必放在心上。
“常寂”,与自性相应。自性它有“隐”“现”不同,“隐”的时候一法不立,“现”的时候能生万法。它在哪里?它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没有一法能超越自性,我们全在自性里。自性没有大小、没有先后,就是说,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是没有办法去想象的,你想不到。你不想,会明白,开悟之后完全明白了;你越想越错,越想妄念越多,慢慢就堕落到六道去了。言语说不清楚,真相是要离言说,离思维,你就见到了。
【解】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
我们今天修净土,这“一处”就是阿弥陀佛。心放在佛号上,佛号就是我们的心,心就是佛号,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就能见性成佛。
【解】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
这是很深的禅定,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现出来了。我们细心看他的碟、看他的《永思集》,看的遍数多了,慢慢的体会到老人修行功夫的渐进,他不是顿悟,他是渐进。我看了大概有五六十遍,我的体会,老和尚应该是在二十五岁前后得“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也就是说他心里头干净,所有一切染污放下了,只有一句佛号,这叫“成片”。这种功夫就决定得生净土。阿弥陀佛多半在这个时候,会在定中或是梦中跟他见面,告诉他一些信息,主要的是他还有多长寿命,佛会告诉他,到你寿命终了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往生,你自己心定了踏实了,知道极乐世界那里已经注册了。不但莲花上有你的名字,讲堂上有你的座位,就等着你去,这是“成片”。
如果他还没走,他功夫向上提升,我相信,五年、十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乱”,往生到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上辈往生。这地位就高了,再向上提升,顶多十年,得“理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那就是法身菩萨。
所以海贤老和尚从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理一心”,大概是二十年,这属于“渐修”。你看常常跟他在一起的人,留下来老和尚一些形象,我们听到的、听闻到的,老和尚一生没有跟人发过脾气,一生没有毁谤过人,一生没有跟人红过脸,你怎么样羞辱他、毁谤他、辱骂他,他不会生气,你伤害他没有怨恨。所以人家提到忍辱波罗蜜,都赞叹老和尚忍辱波罗蜜可修到家了,真能忍,为什么?你想想看看,四十岁到大彻大悟,什么都清楚了,这个世间相,这个是假相,他不会当真。所以他很欢喜。
他来干什么?来做好榜样的,本来早就该往生了,阿弥陀佛让他多住几年,告诉他他修的很好,多住几年给佛门弟子做榜样、给念佛人做榜样,他是奉阿弥陀佛之命来表法的,应该是。我们相信是阿弥陀佛告诉他,到哪一天你见到有一本书,这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手上拿着照相的这本书,见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接他往生了。
二0一三年一月,有几个同修到来佛寺去看他,带了这么一本书,他看到有人带书来了,就问,这书是什么书?人家说,这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他高兴的不得了,好像盼望多年,盼望的宝贝出现了,赶快穿袍搭衣,手上捧着这本书要求别人给他照相。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要求别人给他照相过,一次都没有,只有这一次。这一张照了之后第三天,他就走了。所以我们想到,是阿弥陀佛给他约定的,看到这本书你表法功德圆满了,阿弥陀佛接他去了,这本书给我们做证明的。
老和尚给我们表法的最重要的,第一个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真有,他去过,他看过好几次,不是假的;第二个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真有,我相信他跟阿弥陀佛至少见面十次以上,九十二年,他想见佛,想看极乐世界,只要动念头,极乐世界就现前,他就能看到,“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什么都知道。
老师曾经警告他,剃头的那天、传法的那天,传法就传给他“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叫他一直念下去;又告诉他,明白了(“明白了”就是“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不能说,不能乱说,不能说。所以他一生不说。
偶尔现一点小神通,表演的真好,真让我们叹为观止,真的是圆圆满满,圆满了阿弥陀佛对他的期望,给我们证明极乐世界真有,“信愿持名”是真的不是假的。
更重要的,对我们最大帮助的,是这么多年我们学的这个夏老的会集本,多少人批评、多少人毁谤,说这是错误,不应该会集,念这个本子没有功德,不能往生。这个书就是护持会集本的,举出许许多多证据证明会集本上每一个字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是真经。这是夏莲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功夫,三年会集,然后十次修订,最后完成定本。我们今天所读到的,所会集的都是原文,没有改动经典一个字,所以字字是真经,如同佛说,没有两样。
第二个,为我们证明,夏莲居老居士是正知正见,老居士有智慧,没有用自己的意思来注解,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述,也是集注,你看每一句都有括号,说明出处,这几句话从哪来的,正知正见,大家没话说。
第三个是给我们作见证,我们这些年来依照这个本,依照这个注解修行,没有错误,一定要坚持下去,将来决定得生净土,是传这个信息给我们的,让我们信心十足,让那些毁谤的人再无话可说了,所以《僧赞僧》这本书就是护持净宗。
夏莲老给我们的“净宗学会”这一个法门的,“净宗学会”是他老人家意思。我跟念老第一次见面,他就把这一个事情嘱咐给我,让我在海外弘法的时候顺便让大家组成“净宗学会”,以前都是“莲社”、“念佛堂”,统一都称为“净宗学会”。教学的用“学院”,“学院”只有一个。“学会”在美国加拿大有二三十个,在南洋多,南洋单单马来西亚就有一百多个;现在欧洲也不少。
末法时期,这个法门可靠,靠得住,容易学,但是它难信。所以让海贤老和尚表法,让我们断疑生信,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决定要成就。所以是不执着言说相,不执着名字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这就是禅定,念佛三昧,所以叫深,如是三昧,故云深也。
【解】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
什么是妙?非有非无,非空非有,一切境界相如幻如化,不要执着,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就好,不要认真。只有一桩事情认真——念佛认真、求往生认真,其他的都不认真,都不放在心上。
【解】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
这个“正定”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所说的“何其自性,本无动摇”,我们的自性没动过、没有摇晃过,所以这叫“正定”。
【解】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
这是《遗教经》上一句话,很好懂。举了一个比喻,修行人要跟这个比喻,爱惜水的这人家一样,把你池塘修好,不要让水漏掉。“行者”,修行人,“为智慧水故”,要修禅定,有定,智慧就不会漏掉;如果没有定,智慧不会现前,现前是烦恼,这个不能不知道。
【解】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来,无论是因中修行的、果上圆满的,他得到,我们也全得到。一定要信经上所说的,如来没有妄语,不会骗我。临终“十念必生”,第十八愿。
第十二愿,“定成正觉”,第十三愿,“光明无量”,十五愿,“寿命无量”,十七愿,“诸佛称赞”,十八愿,“十念必生”,善导大师说这个五愿是阿弥陀佛对一切苦难众生最真实的大愿。
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没有关系,待遇相同。品位有高下,待遇是平等的。什么待遇?最高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我们要知道,生到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怎么样?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弥陀佛是平等的。佛有多大智慧,他加持你,你跟他一样,他有多大的神通,你也有多大的神通,这个地方怎么能不去?!这个世间,不要是说人间,往上去二十八层天,都不值得留恋,决定要往生净土,生净土是每个人都有把握的,只要你真信、真愿意,资格就取到了。念佛当然越多越好,少念也没关系,都能往生,只要不计较品位,十念必生。
这个“十念”有两种,一种临命终时十念;另外一种,我们早晚就念十句。早上起来念十句阿弥陀佛,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声阿弥陀佛,跟十八愿相应,非常简单,真是中国人所说的“大道至简”,佛门的“大道至简”无过于此经、无过于净宗。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摘自《2014大经科注》第234集201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