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悟道有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24-07-19 01:30:17作者:药师经全文
参禅悟道有三重境界:
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只是山。
三重境界,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是执着的境界。
这是没有参禅时的凡夫俗子的见解。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破除世俗的见解,我们局限于感官的认识,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如见到美女、美酒、美元,就魂不守舍,意醉神迷,生起种种贪求、执著之心。我们将山水看做是实实在在的山水,不知道它们原来是因缘所合成的事物,不知道它们的本性是空的。这样,外界的事物扰乱了我们的心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目盲、耳聋、口爽,这就是凡夫俗子的执着境界。第二重境界, 见山不是山 ,是虚无的境界。
通过一段时间的参禅,随着认识提高,我们对宇宙万象的真实相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并且,这不可得亦不可得。
我们感悟到: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我们感悟到荣华犹如花间露,富贵好比草上霜;感悟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感受了。这时候眼中的美女、美酒、美元,与前一阶段就大不一样了。美女是什么?一堆碳水化合物罢了;美酒是什么?H2O1嘛;美元是什么?一堆废纸,做卫生纸还嫌脏!
这第二重境界是对第一重境界的否定。在第一重境界中,我们什么都要要要,在第二重境界中,我们对什么都扔扔扔,这就陷入了虚无。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修行,进入第三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淡定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用不着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绿水依然,而修炼有成的人,已经修成了金刚不动的禅心,用淡定从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这时,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们对它们清清楚楚地觉察,却不计较,不执着,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的“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坛经》所说的:“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这就是人生的三个境界:执着的境界;虚无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我们之所以对同样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通过修炼,我们的心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运用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一个新的审视。
当我们参禅之前,我们的生活,是世俗的生活,见到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容易被它们迷惑,这叫“见山是山”。
当我们开始参禅时,我们将世俗的生活全部抛弃,将一切俗世的功名看破、放下、抛掉,这叫“见山不是山”。
当我们参禅大彻大悟时,我们在形式上重新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重新过世俗的生活,但我们的心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珍惜一切,善待一切,欣赏一切,但不执著,不计较,不贪求。我们继续求名,继续谋利,但和在第一阶段的求名求利有了本质的不同,有了霄壤之别,这就叫:“求名要求万世名,谋利要谋天下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我们的胸怀更博大,我们的人格更精纯,我们的爱心更加浩瀚无涯!
希望大家修炼好自己,去感受去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这样的生命才是智慧的生命,才是清醒的生命,才是超越了执着、超越了虚无的从容淡定的生命!
达照法师:参禅悟道三个境界
参禅受用要分三个境界。
第一步就是破本参
破本参是破什么?就是你看一念不生之前,参住这个话头,追究这个疑团。疑团打破了,悬崖撒手,丧身失命,天地广大,无家可归,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立足。所以禅师说:去年穷不算穷,去年穷是没有立锥之地,今年穷才算穷,今年穷连锥也没有了,去年那个锥还不知道往哪里下,现在连锥都没了。
就是昨天告诉大家的:“念佛是谁问者知”,问的这个人,不但所参的那个一念不生之前的境界,犹如虚空幻影,原来看镜子里面有东西,看了半天你才知道,镜子只是一个反光作用,里面啥也没有,那个是所看的没有,能看的也彻底透过了。放下自在、能所双亡就是达到了打破本参的境界。
所以参禅要悟道,悟到什么?就是所参的这个东西,现在我们用语言讲来实实在在,大家去感受也明明白白,可是你参,再参下去,参到最后,你发现能参所参虚空粉碎,因为虚空还有个概念,这个概念也粉碎了,不但没有立锥之地,而且是这个锥也没有了,放舍根尘,无牵无挂。
悟道的这个人如果过去听过无我的道理,相似地在境界上体会过,已经认准无我的涅槃是生命的真相,而现实的种种五欲六尘纯是幻想的结果,因为世间的价值观念随时在改变,没有一定,真理是不变的,不停地在改变的这些全是客尘烦恼,他懂得这个道理,一旦是参破了,他是如获至宝、欢天喜地,可以庆快平生;如果还没有听过这种法,没有做过思维观察,那一旦看到了能所双亡、无我无人,他内心自然生起极大的悲感,为什么要伤心、痛哭流涕?就是过去无量劫以来,把这个“我”当着宝贝,所有的一切都围绕“我”去展开,而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一切法原本无“我”,过去随时随处紧抓不放的宝贝,好像被摔破了,怎能不伤心呢,这是悟道的破本参的人。
第二步破重关
如果大家发过大乘的菩提心,希望在自我解脱的时候,能够回转根尘,回到现实度一切众生,使众生也从种种痛苦颠倒当中解脱出来,那么就需要破重关。
重关怎么破?事实上破重关就是不住涅槃、无话可说。本来看到涅槃是无相的,大家如果有大菩提心的善根,当你一旦看到了无我,身心的重担卸下来,你接下来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度一切众生,你已经没有各种忧伤痛苦,就很想去为众生分担这种忧伤痛苦。
但是分担的时候又难免会做错了一些事情,后得分别智不够,所以菩萨在破重关的情况下,要修习一大阿僧祇劫,那不是简单的,那个跟我们现在要了生死的难度不相上下。我们要了生死,还是自己一个人的生死问题,菩萨要在破重关以后,要能够圆融自在,那要为一切众生解决问题,这谈何容易啊!
对他好他粘着了,对他不好他又脱离了,就像你手上抓的鸟,抓紧了它死掉了,放松了它又跑掉了,自己用功是如此,你要度众生也是如此。你对他好,他马上把你当亲人看,粘着了,使他增长了另一重执著,你对他稍微冰冷一点呢,他跑得远远地,又不接近你,又不喜欢听法了。
所以度众生对于破重关的菩萨来说,是他要学习的课程,从这里悟到的是大乘的菩提道,只到第三个阿僧祇劫圆满,才是真正地圆融自在。
第三步破牢关
我们大家如果有大乘根性,度众生的愿望又非常的强烈,参禅参到关键时刻,不但自己在参无我,同时也在参一切众生的无我,不但自己定力好了以后,慢慢观察到自己的身心感受都是有前因后果,而且也看到了其他众生在事相上各种各样的前因后果,他生这个病原因在哪里,他会有这种烦恼,他的毛病在哪里,慢慢地观察,慢慢地呈现,慈悲心越重心越细。
当你一旦打破虚空,那就本参重关一起透,只是两个念头:第一个念头自我没有了,第二个念头众生也是无我,两个念头就经历了两大阿僧祇劫,所以禅宗有破重关的功夫,当然末后牢关是圆成佛道,那么我们大家就要知道,参禅悟道几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