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国际佛教大会演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发布时间:2024-07-16 01:32:55作者:药师经全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在2018国际佛教大会做主旨演讲(图片来源:深圳弘法寺)
2018国际佛教大会现场(图片来源:深圳弘法寺)
2018国际佛教大会现场(图片来源:深圳弘法寺)
编者按:2018年4月28日,以 尼泊尔蓝毗尼:佛陀诞生地、佛教及世界和平发源地 为主题的2018国际佛教大会在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尼泊尔中华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在大会上做主旨演讲,提出了三点想法。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部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时逢佛诞2562年纪念暨联合国卫塞节,我们在佛陀故乡 蓝毗尼圣地,隆重聚会,探讨佛法与和平,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佛教信众,对尼泊尔人民、对蓝毗尼圣地,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如果没有这片神奇的土地,没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没有勤劳智慧的尼泊尔人民,就不会产生出伟大的佛陀,也不会出现影响深远的佛教思想。2500多年来,佛陀的思想带给无数众生以祥和,带给八方世界以安宁。
佛教传入中国的漫漫历程,是一部中尼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长卷。公元403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大师来到蓝毗尼,据法显大师的著作《佛国记》的记载,他到来之时,佛陀出生时的无忧树依然茂盛,二龙浴太子的神泉还在流淌。公元636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也亲到蓝毗尼,除无忧树、神泉之外,玄奘大师还亲眼看到了阿育王所立大石柱。这详细记载在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之中。有唐一代,到过蓝毗尼的中国高僧,还有义净、玄照、道希等百余名,他们的著作,成为今天研究佛教历史的宝贵文献。其中义净大师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最为详尽。义净大师有诗为证: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
与此同时,从尼泊尔远赴中国弘法的高僧也不计其数。包括广为人知的佛?跋陀罗、阿罗婆多尊者等。他们为中国人民送去佛教经典、佛祖舍利、佛教建筑,又把中国科技、文化带回了尼泊尔,为中尼两国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远赴中国修建的白塔,迄今仍然耸立在北京;今天在尼泊尔还可以看到中国汉代的造纸术。
中尼两国建交以来,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历代领导人之间都保持着密切往来。
特别是2016年奥利总理阁下访华,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亲切会面,开启了中尼两国友谊的新篇章,2017年5月于红大使代表中国政府与贵国签署了《关于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在新时期开展全方位密切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 为两国传统友谊打开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合作空间。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国家领导人指出, 一带一路 将为各国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呼吁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特别值得各位注意的是,两个星期以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我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与佛陀精神完全契合。2500多年来,佛陀的思想带给无数众生以祥和,带给八方世界以安宁。世世代代的佛教徒谨遵佛陀教诲,每天祈愿 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 ,时时致力于 与一切众生乐,拔一切众生苦。 佛教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利益了无量无边众生。佛教信众为清净自性,为消弭战争,为实现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毋庸讳言,我们面临的世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加之领土争议、民族矛盾、宗教摩擦和强权政治,恐怖事件和局部冲突时有发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很多老朋友知道,我是佛教临济宗的第45代传承人,如果从摩诃迦叶算起,我是第72代传人。从释迦牟尼佛、摩诃迦叶尊者到达摩祖师,从六祖大师到我的师父本焕老和尚,再到我,2500多年,72代传承,经历无数风雨,一脉相承,香火相传,从未间断。
今天刚刚走进蓝毗尼圣地的时候,我心底不由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佛陀再次走到这里,面对当今的世界,佛陀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开示?
我想佛陀会一如既往地倡导和平,宣讲慈悲、智慧、平等、宽容、无我、利他;更会再次宣说,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万物互为因果、互相依存, 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 。
我们可以看到,佛陀 众生即我 的思想与中国国家领导人所倡导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全契合。今天的世界,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日益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利益相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必然的时代潮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今天,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纪念佛陀诞辰,庆祝国际卫塞节,作为佛陀弟子,我谈三点想法,供各位嘉宾借鉴。
第一,三大语系佛教,原本一家,应该永远不忘佛陀教诲,守望佛陀的故乡。
蓝毗尼,作为佛陀的故乡,是全世界佛教徒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努力守望着这片精神家园。
《增一阿含经》说: 四河入海,不复河名;四姓出家皆为释种 。佛在世时,说八万四千种法门,为治八万四千种烦恼。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佛教法门的多样性不是佛教发展的障碍,而是全世界佛教徒共有的宝贵财富。众所周知,物种多样性是自然界发展的基础,如果只有一个、两个物种,世界就会灭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只有一种、两种文化,人类社会恐怕已经接近末路;同样,佛教多样性,是佛教2500多年来绵延不绝的动力,也是未来佛教繁荣昌盛的基础。为此,我们要尽力共同尊重佛教多样性,保护佛教多样性,传承佛教多样性。与此同时,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陀随机所说。唯一不变的,是佛法大义,是戒定慧,是慈悲喜舍。因此,我们佛教徒无论走了多远,都要时刻记得佛陀的教诲,都要牢记蓝毗尼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故乡。
我们近年来筹建 南海佛教大数据 ,力图记录、保存、传承不同宗派佛教典籍、仪轨、思想、文化,为各国佛教研究、发展、传承提供基础性服务。
第二、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包容,达成共识,为世界和平不懈努力。
和平 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所有善良人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世界各大宗教共同的教义。《古兰经》说: 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也应当倾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 《圣经》说: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 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世界各大宗教之间,宗教领袖之间,应该建立密切对话的机制,随时就世界发展出现的热点问题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引导信众和人民,避免狂热和冲动,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和人类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 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 ,成功举办了四届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与各国宗教人士共同认真探讨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达成多项共识,为地区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佛教界应该积极努力,与其他宗教之间建立起慈善互动机制,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社会提供公益慈善服务,是各大宗教的传统美德。佛教一向主张弘法与利生并重;伊斯兰教秉持 敬主爱人 的慈善理念;天主教和基督教认为爱与怜悯是神的本性。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历史悠久,有广泛的信仰基础、较高的社会公信度。鼓励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是各国政府的一致态度。
面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地区冲突,经常需要各个宗教之间互动,协同行动。在尼泊尔政府亲切关怀之下,这些年我们 中华寺 发展良好,同时,为了感恩佛陀恩德,报答这片热土,我们也为当地社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我们实施的 光明行 活动,为尼泊尔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受到当地民众的好评。
接下来,我们愿意与尼泊尔以及各国宗教界人士一起,在抵御自然灾害,改善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民、受灾群众、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在发展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方面,与各国宗教界一起,为地区人民谋求福祉,为国际社会做贡献,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地区的繁荣发展,为了众生福祉不懈努力。
最后,我把我师父,本焕长老的座右铭送给各位,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
阿弥陀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