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大和尚开示普贤十愿——普皆回向
发布时间:2024-07-15 01:34:48作者:药师经全文为什么要“普皆回向”呢?要把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回向一切众生。这个菩提属于众生,没有众生一切我们都不能成佛。众生就是我们成佛的菩提华果。——本焕长老
回向众生 舍一得万
普贤菩萨教我们要发广大心,将所修的功德回向给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可能有人会问:若将功德都回向给他人,是否会减损自己的功德?
《维摩诘经》说:“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回向就如同无尽灯一样,以一灯去点燃百千盏灯,并不会因此而减弱了自身的光明,反而因为灯灯无尽,光光相照,而转增为不灭的大光明藏。
比如弘法寺在汶川与玉树的地震灾区举办传灯法会,本焕长老将他的心灯传给每一个人后,他的灯并没有丝毫减弱,反而让大家都得到了光明与温暖。
在《四十二章经》中也有一个譬喻:“譬如有一把火炬,经过数千百人取火,将它用来煮熟食物或除去暗冥,这把火炬的光明依然如故。”
回向的功德也是如此,甚至越回向越广大。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若在未来世中,有人在佛法中种下善根,或是布施供养,或是修补塔寺,或是装理经典,乃至渺小如汗毛、尘沙的善事,只要发心回向法界众生,这些人的功德,能于百千生中享受最美妙的快乐。若只是回向给自家眷属或自身,那只能享有三生之乐;因为回向法界众生,则功德翻千万倍,这就是‘舍一得万’的果报!”故知以自己一毫之善,回向法界众生,功德不会有所减损,反而因此更能得到增长。
以四弘愿回向的行法
《华严经疏》云:“又皆愿利生,皆成佛德。见恶必令其断,见善必令其具,即四弘誓愿之行也。”何谓四弘誓愿?
一者,未离苦者愿令离苦。
二者,未得乐者愿令得乐。
三者,未发菩提心断恶修善者,愿令早发菩提心。
四者,未成佛者,愿令早日成佛。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须菩提问佛说:“若不供养诸佛、不具足善根、也不得真知识,这样可以成佛吗?”
佛回答: “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种善根、得真知识,一切种智尚难得;何况不供养诸佛、不种善根、不得真知识?”
有位比丘到一个村落,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但他最后没有乞到饮食,就托空钵回来了。这时他看见有只饥饿的狗卧在那,比丘就用木杖打它说:“你这畜生真是愚痴,我以种种因缘,尚且家家乞食不得,何况你躺卧在这而渴望能得到食物?”
这故事说明,我们供养诸佛、具足善根、得真知识,尚有可能因无方便力,无法得圣道;更何况不修善法之人。所以菩萨以四弘誓愿回向众生为方便,愿令众生断恶修善,免堕三涂,得生善处,究竟成佛。
以代苦回向的行法
菩萨视众生犹如独子,见其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希愿代受,令众生成就菩提。但众生的苦是自己造业所招,自心所变现的,菩萨怎么能代苦呢?论典中说有七种代苦的方法:
观苦生悲
《瑜伽师地论》中有个问题说:“菩萨从胜解行地(也就是资粮位及加行位)要增进到净胜意乐地(也就是见道位)时,是如何超越诸恶趣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菩萨有三种功德,令他能超越恶道。”
1. 心安住于清净的世间禅定(四禅)。
2. 已善修成佛的资粮(修六度)。
3. 对于多苦的众生,广修悲心,无有其余的染污心(如求回报等)。
修诸苦行
菩萨为了利生,开始求法时,广修苦行,即名为“代”。之后,又能做众生修道的增上缘,也叫做“代受”。
留惑润生
菩萨留惑润生,不疾证涅槃,常住世间受轮回之身,与众生同事,并且为其说法,令众生不造苦的因缘,由于“因”亡,则“果”丧,所以名为“代受”。
自堕恶道
假设有众生要造无间恶业,菩萨无法制止,于是菩萨宁可造作杀业,自受恶趣苦报,令他免于无间大苦,这就名为“代受”。
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载:菩萨虽守净戒律仪,但如见一盗贼为贪财故,欲杀众多生命,或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欲造更多无间业;菩萨为使彼恶人不受地狱之苦报,及救多数众生生命,遂以善心、无记心,或怜愍心杀害其命,宁可自己堕地狱,不令彼受无间苦。
常处恶趣
由于菩萨初发心,愿代众生受苦,乃至成佛,常处在恶趣,救护众生,如地藏菩萨。乃至在世间饥荒时,菩萨出生为大鱼,令众生食,免除饥苦。
为大家献上一则禅门公案,有人问赵州禅师:“大师福慧双修,德行圆满,百年之后还会下地狱吗?”赵州答:“最终还是得下地狱。”
又问:“以师父您的修持德行,怎么还会下地狱呢?”
赵州说:“我若不下地狱,谁来教化济度你呢?”
契同真如
由于菩萨的大愿,契合真如;众生之大苦,亦同法性。以真如愿,契入真如苦,依此道理融通,称为“代受”。
法界为身
如经书所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普贤菩萨以法界为身,而一切众生皆是法界,因此众生受苦,即是菩萨受苦,故名为“代”。
回向,是菩萨最善美的祝福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菩萨为度众生愿成佛,所以所修的回向,应以四种无尽的心愿来实践,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因为众生无尽,故回向亦无有穷尽。
佛在《杂阿含经》中告诉摩诃男说:“莫恐!莫怖!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譬如大树顺下、顺注、顺输。”这是说,倘若大树是倾向东方生长,在被砍下时也一定会朝东方倒。同样的,若菩萨经常将所修的善业,回向于善处,命终之后,即得往生于彼善处。
菩萨若能普代,何故犹有众生受苦?
A有缘方能代其苦:如佛亦有三不能。(无缘不能度,定业不可转,众生度不尽)如《大智度论》云:“诸佛菩萨功德力能度一切众生,但以众生无和合因缘故。譬如大火常有烧力,但以薪不近,故不得烧,近则能烧。”因此要有因缘,方能代苦。
B定业不可代受:众生造业,有定业和不定业二种,不定业才可代受。(何谓定业?1、造业之动机为强烈行为者;2、无间断而郑重造作者;3、造业之对象为有恩之父母、有功德之佛法僧者。)
C以苦教化:若受苦有益于众生,则令其受。如父母为欲令子女得到更好的教导,特别托付给严师一样,但这种秘密的利益,非凡夫小智之人能所了知。
在《华严经》的净行品中,也有许多能帮助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善巧发愿、回向的内容,例如洗脸时,就发愿回向众生:“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要吃饭时就回向:“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或如天气炎热时,则回向:“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总结以上所说,我们知道世间的一切存在皆是无常法,唯有藉由回向方能令所修的善法,尽未来际常住不坏。回向是菩萨最善美的祝福,唯有以此真诚的祝福,才能发挥利他的功德。因此,我们除了积极修善之外,更应该要无有穷尽地学习十大愿王的普皆回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最后祝福大家,早日成佛。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