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卢志丹居士:等念冤亲,不憎恶人

发布时间:2024-07-13 01:34:29作者:药师经全文
卢志丹居士:等念冤亲,不憎恶人

在《八大人觉经》中,释迦牟尼佛说: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应当觉知:众生往往因为贫穷困苦,愁怨太多,所以才去做杀盗淫等各种恶事,造下了很多罪业。因此,菩萨在布施的时候,会平等地慈念对待一切众生,无论是冤家还是亲人,一视同仁;而且不会去计较别人过去的错误,也不会憎恨那些做过坏事的恶人。

佛家过法

第一个要度的就是他

往昔释迦牟尼佛为忍辱仙人时,遇歌利王割解其身体,对他百般侮辱,但他不曾生一念嗔恨心,即是真正住于忍辱地。往昔无量劫以前,释迦牟尼佛于山中修忍辱行,在山中无人干扰,又如何修忍辱行呢?他居于山中,纵使受一切蚊虫虎豹等侵袭,为避免吓怕它们,故忍辱而不反抗。

有一次,歌利王带同妃嫔大臣及侍从到山中狩猎。妃嫔们四处游览,遇到忍辱仙人,见其留须长发,貌甚怪异,即欲躲避。忍辱仙人叫她们不用惊慌,妃嫔们见他说话便留下来,问他何以在山中?忍辱仙人答:“我在山中修忍辱行。”妃嫔们听后,好奇而围着他,与他交谈。

此时,歌利王听闻妃嫔们在山中与人谈话声,便走来看个究竟。见妃嫔们与忍辱仙人畅谈,便妒火中烧,他问忍辱仙人在山中做什么?忍辱仙人回答他在山中修忍辱行,能忍受一切痛打辱骂而不反抗。

歌利王不相信,说:“世上那有受人打骂也能忍受的呢?”随即挥宝剑把忍辱仙人耳朵割下,但见其面色坦然,毫无愠色。

歌利王又把他另一只耳朵也割下,忍辱仙人仍能忍受。歌利王认为他在打妄语,那会有被割耳朵而不生嗔恨的人呢!又把忍辱仙人的鼻子割下,叫他说实话。忍辱仙人仍说能忍,歌利王又把他一只手割下,忍辱仙人仍能忍受。

歌利王说:“既然你能忍受,我就助你完成道业好了。”随著便把忍辱仙人另一只手也割下。后又把他两条腿也割下,忍辱仙人仍不生嗔恨。

歌利王问:“何以证明你不生嗔恨心呢?”忍辱仙人答:“若我生嗔恨心,将来就不能成佛,乃至堕地狱。若我没有生嗔恨心,我的耳朵、鼻子、四肢立即复原如初。”说罢,其耳朵、鼻子、四肢立即恢复原状。

这时歌利王大为震惊,以为面对妖怪,命令随从把忍辱仙人宰杀。这时,触怒护法善神,天即打雷降雹。歌利王大惊,向忍辱仙人求救。忍辱仙人为他向护法善神求情:“不要怪他,他是来考验我,成就我的道业。将来尽未来际,我成佛时,第一个人要度的就是他。”歌利王大受感动痛哭流涕,希望能于佛成道后成为佛第一个弟子。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先度的憍陈如,即昔日之歌利王。由此可见佛教中无仇无怨,没有不可解之冤。

梦窗禅师度将军

唐代高僧梦窗禅师有一次外出渡河,船已离岸了,一位带刀的将军才匆匆赶到,站在岸边大声吆喝,要船马上回来把他载过去。

全船的乘客见了他那凶煞的恶相,都不愿回船载他。只有梦窗禅师劝说船主: “既然船刚刚起航,离岸不远.还是给他一点方便吧。”
船主一看出家人说话,就答应了,将船撑过去载了那位将军。

谁也没有想到,那位将军蛮不讲理。一上船,就大声呼喝着要人给他让座。没人理他,他便举起鞭子,照梦窗禅师的头上抽了一下,还叫嚷说“和尚滚开,把座位让给我!”一鞭打下,梦窗禅师的头顶上出现一道深红色的鞭迹,片刻之间,鲜血就流了出来。

梦窗禅师默默地忍耐了这一切,静静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让到一旁立着。

船到对岸后,梦窗禅师静静地走到河边清洗头上的血迹。将军从别人口中得知事情的严重后,感到十分愧疚,就走过去,向梦窗禅师赔礼,并责骂自己一顿。

谁料梦窗禅师竟毫不介意的样子,微笑着对那位将军说: “不必道歉。 我知道,出门在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好的。

将军被梦窗禅师的涵养感动得涕泗横流,决心从此多行善举。

人生活法

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这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别人骂我、打我,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是一个修行上如何除我执的问题。《金刚经》上说:“知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没有人我之分,也就没有别人骂我打我这件事,这样才能了生死,出轮回。否则,就被我执障碍住了。这既是高深的理论问题,在实践中又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逐步达到境界。我们真正能离开我相,认识到确实无我,我只是四大的假合,地、火、水、风四大元素凑拢来的。这个躯壳,四大分离后,哪里去找我、打我、侮辱我的这些事,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有我相,遇到问题,就会结怨结仇。佛教讲“怨亲平等”,真正懂得怨与亲是互相转化的,就不会与他人结怨结仇。

当代高僧净空法师说:“人生在世,第一功德是要懂得化敌为友,化冤为亲。你在一生当中,心里面对一切人、一切众生没有丝毫怨恨的念头,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要学不记冤仇,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修行的根本。别人对我有误会,对我有伤害,决定不可以放在心上。怎样才能做到这个境界?必须要有相当的觉悟。”“佛教给我们,觉而不迷,不跟任何人结怨。不但大的怨不能结,小小的不高兴都不可以有,为什么?有小怨就慢慢结成大怨,这是要警惕的。”

“菩萨所为,忍辱为大。” “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虽是凡夫俗子,无法做到菩萨、丞相的境界,肚子里驶不了什么船,但总能养几条金鱼吧!面对冲突,只要耐心一点,遇事先深深地吸两口气,再让脑子左右转一转,换一个角度,多替别人想一想,将自己那满腔的怒火化为浊气吐出来,就会抑制住报复的冲动,让自己活得和平些。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发生冲突,有些人常常会不顾一切地争个胜负,“他骂我一句,我必骂他两旬,他打我一下,我还他两下,他拍我一砖,我敲他一棍……”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睚眦必报地针锋相对,只会使冲突升级,使形势恶化。而另外一些人则在遭遇别人的侮辱或伤害之后,采取忍耐、宽容的态度,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

其实,不仅佛陀和梦窗禅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以忍耐消解冲突。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涌动着善良和宽容的本性。我们之所以不能忍耐、宽容他人的侮辱和伤害,是因为我们通常只为自己着想,而很少去为别人着想,让利己之心蒙蔽了善良的本性。

报纸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报道: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亲理当要求他为其子抵命,这在法律,在人情上,都无可厚非。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反倒替对方着想,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仇人”的母亲,同命相怜使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宽恕了那个青年,并代他向法官求情。这位母亲的伟大在于她那颗伟大的心灵!

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我们就能做到以德报怨,化冤为亲。

用佛眼看待你的敌人和冤家,他就是佛,你会感恩他给你带来痛苦的同时,更带来了你对人生的反思,对自我的超越和事业的成功。

见过密宗菩萨像的人,会发现菩萨是多面的。笑颜如花、愤怒如仇、凶恶如鬼……密宗是快速成就的法门,因为它调动一切手段,打掉你的贪婪、嗔恚、陋习等等,助你一生成就。

有时候,菩萨度化众生的一个手段,就是百般折磨你,让你痛苦莫名,让你厌离这个世界,从而勘破红尘假象,寻找人生真谛。

愤怒的父母、严厉的教师、丑陋的同事、刁蛮的配偶,等等,都可能是你身边的菩萨,即使他们不是菩萨,但也要把他们当菩萨看待。因为他们给你提供了一个检验自己的德行、磨练自己心性和能力的机会。

如果能常常如此观照,心就清静了;清静心所折射出来的宽容、友爱、上进的光芒,终究会包容他,感化他,化敌为友,化冤为亲,携手前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