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修行的基本条件

发布时间:2022-07-07 10:31:09作者:药师经全文

  修行的基本条件

  一、有一位合格、德行具足、慈悲、智慧、通达佛陀教法的善知识作指导,远离邪友邪见人!

  二、自己已具足坚定的信心,对因果业报非常明确,对轮回生死的过患产生坚定的出离,确实誓愿终生修持,当生了生死、出轮回苦海,具足坚定信念,对佛法僧(三宝)充满绝对的信心,誓愿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三、受持清净的戒律,放下杂染的凡情俗见,随时反省自心,远离恶业、恶语、恶心!坚定不移地走正解脱的道路,有错随时忏悔,保持清净。

  四、绝对真正的坦诚正直。对自己非常坦诚,对善知识非常坦诚,决不妄语伪饰,只说自己修行的真实状况,不论好坏,决不掩饰和大话,以便善知识随时指点,以免自误!

  五、努力精进,依正见,一门深入,克服自己的一切习气毛病。修行是一个过程,有耐心、恒心地修行下去,修行不是一日半月的工夫,而是活到老、修到老,努力战胜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习气, 直到真正解脱为止, 绝不放弃。不论中间遇到任何困难, 绝不后退, 必须有这种志气、骨气!

  如果具备了以上的几个条件,那么依八正道好好修行,这一生必能成就!

  世间是无常的,应无执无住。

  以平常心面对一切,逢苦不忧,遇乐不迷,无谄曲、无虚伪、诚实、正直,看破放下,淡泊寡欲,知足常乐,朴素无为,不为生老病死所困扰,放下贪嗔痴慢疑之习气,远离邪见、身见等之固执,修道者的生活将进退自如矣!我们与土地、墙壁、蔬菜、大小便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四大( 地、水、火、风) 元素构成, 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只是构成的缘起条件不同, 而呈现不同的外相, 但生死之间也只是四大( 地、水、火、风) 的聚散而已。假如能时刻不忘失四大元素生灭的平等空性, 则可脱离有限感官所面对事物表相虚幻不实的差别制约,而放下强烈谬执于表相而引生的一系列痛苦了! 当下洞见了实相, 当下即远离了痛苦, 当下忘失了洞见实相的正念, 当下即陷入了谬执假相的无明, 从而妄语、妄行、妄想, 造作一切苦恼矣! 故此苦恼与涅槃解脱只是当下之间,功夫即在此时此地!

  修行的目的是了生死,唯有了生死才能更进一步的度众生,否则是空话,自欺欺人。那么造成生死的是什么?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故此修行的要点就是断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业力,转变不正见为正见,唯正见清醒,才能有正念具足,任何修行中所出现的境况都无须贪恋、畏惧,重要的是时刻反省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是否越来越少,否则岂不是舍本逐末?在修行人来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莫过了生死,了生死就是断贪嗔痴等,除此以外,任何事都是次要的!如何了生死、断贪嗔痴等?勤修戒定慧是。

  用诸世间,不被世间所苦恼,保持若即若离。定慧观照力至为重要!

  物欲越浓,自心越昏浊,勤于人情世事之奔走,必疏于定慧等持之功夫!不到八风吹不动之境地,说有了生脱死之功夫,岂非矛盾?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老实修行,莫耍花招。捏妖作怪,离不开无常索命矣!

  光说不炼和盲修瞎炼这都是两种极端,都难以真实如实的了生死!这种弊端恰恰是修行人所容易犯的毛病!呜呼!真修行人切应远离此两种弊端、极端!

  念死无常,思三恶道苦,知众生实我历劫父母,想到:若不修行以自己历劫的业力唯有轮回,为出轮回,报无始父母众生恩,怎可不努力修行呢?明白世间大彻大悟唯有佛陀,唯有佛陀清净教法的传承才能救我出轮回,为得清净传承的教法必须依止具德的善知识。具足勇气和毅力,不愿自甘堕落,即使死也要朝着菩萨道的方向前进,跌倒了爬起来,决不妥协,不出轮回誓不罢休,必须有这种大决心!天地有至美而不言,本来如此的实相呈现在当下,真实不可思议,但无明妄执的心难以洞见,唯有大死大活(凡情俗见死绝,法身慧命现前)的当下,才能彻见如此至真、庄严不可思议的圣洁,远离垢净的分别,无碍无得、大圆满殊胜远离言说,这完全依赖平时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正念的不断观察修习,看破放下、制心一处、分明清醒,这是修行的正道。身内身外无非无常变幻不可实执,财、色、名、食、睡、称、讥、毁、誉、苦、乐、得、失皆如梦幻泡影。随缘了生死,正念莫忘失,安份尽责任,无怨对众生,此真修行人本色!

  独立的人格,远离财利、饮食、名誉、权势、欲望、享受的迷惑,有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是人世间的光辉,这是心灵最深处的圣洁!真修实证并不一定要言说,执持清净的戒律,过简朴的生活,莫忘失无常苦空的正念,这就是佛陀一再的叮嘱!注意自己的心行,断恶修善,清净自己的心地,警觉莫要大意,谨慎地了知因果,不被假相所迷惑,这就是修行。它可以是随时随地!当你忘失了自心的时候,修任何法门都不得力;当你具足了正念的时候,一门精进的修行必定成就!

  修行必须从心下手,这样立竿见影,杀、盗、邪淫、妄语即使没有付诸言语、行为也是小罪,应该立刻忏悔,提起正念,还复本心清净。莫逐妄想上下颠狂,放任自心,造诸恶业,即使修到驴年马月,也只是生死路上凡夫而已,自欺不得!

  心地上的功夫,要明白如何对治观照慈悲度嗔恨,喜舍度贪欲,不净度淫欲,智慧度愚痴,念观音的大无畏度一切恐惧!要深刻体会,依教奉行,必至彼岸矣!

\

  所有的修行都必须回归到心地,不要去心外寻找什么。这个世间反映在内心,在内心看见一切贪嗔痴乃至无常的本质的时候,无需要再走遍天下去寻找真理。

  不是为精进而精进,而是为了保持正念而精进;精进不是表面的,而是努力的保持正念的观照,时刻保持看破、放下、专注、明了的心,莫落散乱与昏沉!

  修行的要点,就是时刻省察自己是否忘失正念。当我们没有正念的时候,就会随着无明去造作各种引生烦恼痛苦的行为、心灵、语言;当正念在当下的时候,清醒理智的观照到如何去做及保持没有痛苦、烦恼的行为、语言、心灵,这就是当下正念的重要性!

  阅读有益的开示,并不能代替修行,修行必须从自心下手,注意语言和行为;假如不从自心下手,纵然会倒背如流,也只是鹦鹉学舌罢了!故说: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也许,别的事情可以别人代替,但修行的事,别人却无法代替!

  以戒为基,选择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一门精进,在正确地指导下修习,不要老是徘徊不定,换来换去,那样如何能成就?

  明白因果业力的深刻,执持清净的戒德,在戒德的基础上培养一门精进的专注(定力),由定力起观照,明察无常苦空的真相,看破身心内外的幻妄,放下谬执所引生的束缚和苦恼,这就是修行的过程!

  假如具备戒定慧的力量,就可让每一次烦恼种子的生起都转化为解脱!一百零八颗的念珠,即是把每一个烦恼都转化为觉醒的表法,当觉醒圆满的时候,就没有了烦恼,彻底实现了圆证菩提的功德!

  戒定慧开始的时候似乎是三者,但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三者是互即互入,一体不二,举一即三,自然而然的!修行时,出现任何贪嗔痴的境况,都应以平常心对待,好者莫贪,坏者莫惧,梦幻泡影,无常苦空,缘起无我,平等空性的正念莫要丢失。否则,又随业流转,被境所转了!一念未生时即清净本心,念起念灭即种子现行、法尘生灭,无执无住即契本心,不碍妙行!豁然认识本心,并不是完毕,习气翻腾,业力难断。故此,还须正念莫忘,痛下功夫,借境炼心,待到自然而然,无碍无得,方可随处自在矣!不然,还是被贪嗔痴所左右,做不得主,自欺不得!

  随时觉照,若有贪嗔痴习气现前,及时看破放下,即是了生死的功夫。贪嗔痴起不觉不知,即是造生死业了!心若专注,妄念自消,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当你还没有发现贪嗔痴是如何让你轮回苦恼,一再受苦时,真正的修行不可能生起!

  人只有发现业力的可怕时,修行才真开始了!

  我们无数生累积的不净烦恼(贪嗔痴)非常深厚,假如只是暂时得到一点清净,就停下修行,或错误的以为自己已经大功告成,那是不可能净化较深乃至最深隐藏的烦恼的,遇境依然会起现行,烦恼依旧。必须努力再努力,直至诸漏永尽,不受后有。即使念佛往生,也须临终正念分明,毫不颠倒,故此平时反省自心,不离正念多么重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心,如果邪恶之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还复本心的清净;如果善念生起时,应当更好地培养和增长。修行的根本在于保持清净的了知,如实观察身心内外的真相,放下无必要的妄执所引生的忧患、苦恼!

  对于宁静的执著也是一种痛苦,但相对喧嚣杂染的世间,一位未具足戒定慧的人,却切须从内心中厌离世间喧嚣不净,具足一定清静的环境,作为修道的助缘的!

  心中生起什么,不论是干净的、不干净的,不要贪著和害怕,只要注视它,明白它是无常的、变化不实的,放下对它的贪著、害怕、追逐的执著,那么它自然生起也就自然消失,生灭、生灭……无常变化,这就是心的作用,无须要担忧、执著,一切现象只是如此的生灭而已,无所住、看破放下,这就是功夫,不需要作什么,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要想得到什么,也不要认为会失去什么,一切只是如此而已,功德本来具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放下追逐、执著、分别,了了分明,清楚明白的觉照现前,如如不动摇,这就是真正修行的功夫。“不为境转”,但凡夫业力深重,要经常地保持这种定慧的觉照并不容易,故此需要持之以恒地修行,直到转变业力的牵引,彻底地从苦海中解脱,才是罢休的时日!

  当我们时刻提起正念,反省贪嗔痴的业力所造成的生死烦恼时,在内心中透晰了无常苦空的现象本质的当下,一切喜欢、不喜欢乃至麻木不仁的心态终止了,坦然自在的解脱产生了,深刻地观照、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在明了、安稳的觉照中解脱业力的惯性,这就是修行的真正功夫!

  心打妄想就是失去当下的正念(佛号、咒或观呼吸、观心)而跑到过去的贪嗔痴或未来的贪嗔痴里出不来,看破放下、回到当下的观照,这才是修行!

  集中心意,专注于一个法门(如呼吸或念佛或持咒),就能产生定力,不要让心滑入惯性的攀缘、昏沉、亢奋、沮丧、犹疑、贪、嗔中,应保持清明觉照,安住一个法门上,如是持之以恒地专注修行,必能得一心不乱也!禅定来自于专注某个法门的正念没有忘失,从而达到一心不乱所造成的效果,必须明白!

  要专心修持所修持的法门,假如因心静下时产生幻境,不要执著,应明无常、缘起空性的真相,放下执著。感受只是感受,当感受生起的时候,只是看着它,不论是酸、痒、疼,只是觉知它、看着它,不起烦恼,生起的必然消失,不论时间停留有多久,总会消失。生灭无常,这就是实相,放下执著、烦恼,当下就是解脱。

  一心一意的专注某个善法门,放下身心世界的所有攀缘,了知身心世界莫非无常流变,故此不以为实,分分明明,专注不移,不为境转,如此则易达禅定矣!从定起观,无住无执,摧破烦恼,斯可了生死,功夫在当下。任何境况现前皆无常,不为所动,又分明清楚,即使做诸事,也随缘即了,心无留碍,然非压抑住心,令不起念,而是念生念灭,了知其无常无住,觉醒无迷,专注一心,了了分明,不为内外诸境所惑也!修行本是直接简明的,即无造作,当下清醒无迷即是,看破无常幻妄,放下贪嗔痴而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