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发布时间:2023-03-05 13:54:42作者:药师经全文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鬥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麁人所不能见。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若于舍心发明智能。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阿难,在此之上,还有五层天,称作五不还天,也叫五净居天,这五层天界的天人,已经完全断除了八十一品烦恼习气中的九品,没有对苦的恐怖执著,也没有对乐的追求执著,并且没有什么执心之处,因此也就可以说是在那些舍心已经发展到极致的那些天人中间安住着。”
《三藏法数》中说:“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
三果阿那含,就是不来,不来即不还,就是不再回到欲界受生受苦的意思。
“阿难,没有了对苦的痛苦恐怖之心,也没有了对乐的追求享受之心,也没有了什么争斗之心,这层天人就称作‘无烦天’。”
“前面的无烦天,虽然无苦心无乐心,但是毕竟还有苦乐的对境存在,而到了这个层面,根本就脱离了对境,仅仅只剩下了内心,就好像只有弩,只有弓,却没有箭一样,内心和外境不再相互作用,因此这层天人就称作‘无热天’。”
“十方世界刹那间可以全然清晰地看到,没有任何的障碍,更加没有任何的灰尘垢染,一切都是非常清净的所见,这层天人就称作‘善见天’。”
“善见天只能看到世界的表面,而当进一步的精见现前的时候,却能够毫无障碍的穿过土陶铁器等而无障碍的看个通透,这层天人就称作‘善现天’。”
“而当色性被观察分析到了极致的时候,就会进入到了无边无际的虚空,这层天人也称作‘色究竟天’。”
“阿难,这五不还天虽然同处于四禅天中,四禅天的天人,包括四禅天的天王在内,虽然可以知道五不还天的名字,却不能感知到任何五不还天的天人的存在。就好像在我们的人世间,那些旷野、深山等处的神圣道场等处,都有阿罗汉在住世持教,但是任何一个普通的世间凡夫,却什么都看不到,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层次的差异。”
“阿难,上面所讲到的这十八层天的天人,全部都是单独生活的,并不会有任何层面上的两两交合之事,但是却仍然具有形体上的牵累,因此,这整个的十八层天,统称为‘色界’,尚有微细色尘束缚的意思。”
色界,可以说是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的总称,位于欲界上方,色界的众生虽离淫欲,不著秽恶的色法,然尚为清净微细的色法所系缚,故为别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无色界,而称色界。
色界之天众无男女之别,其衣服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为食物。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浅深次第而分四地(即四禅天)。初禅诸天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二禅诸天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三禅诸天总称为离喜妙乐地,四禅诸天总称为舍念清净地。关于色界四禅天众生所居之处、身量、寿量,请参见《长阿含经》卷二十。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欲界六天到色界十八天的发展过程:人世间的众生,因为对异性之色欲的喜爱或者厌离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命终之后转升到欲界六天的层次的高低,或者说地位的高低,越是对异性色欲少,越是厌离心强烈,就越能够转升到高级的天界,可是就算是欲界最高的他化自在天,也还具有两性的交合,也还是要通过两性才能出生新的天人出来,在日常生活当中,仍然具有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等类似于人世间的种种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和欲界天距离人世间的距离有关系,越是距离人世间近的,就越表现的相似度高,其中以距离人间最近的四天王天最为明显。
随着欲念的逐渐淡化,在欲界中的层次也就越来越高,到了第六层他化自在天的时候,此天的异性欲念已经非常淡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随意变化第五层天他化天而取乐游戏。所以说,在整个的欲界六天当中,共同的特点就是从色欲这个角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外界的执著,或者说对外相的执著,或者说对外境的执著,或者说对色尘的执著。
而从色界的初禅天开始,已经完全没有了异性淫欲之乐了,所有的色界天人,根本就没有男相女相之分,所有的乐趣,全然集中在天界的享乐上面了。这个时候的层级差别,主要就表现在是否担心堕落回欲界的这种担心之苦的程度,以及所能够享受到的天界之乐的程度上面。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天人,虽然没有了两性的色欲,但是仍然有对外部妙色享用的贪图和执著。也就是说,欲界六天,是目光关注在两性色欲享乐上的普通人,而色界十八天,则是目光集中在内在的妙色享用上的普通人,从追求享用上面来说,都是有的,都是心思外散的。只不过越到色界的高层次天界,这种妙色就更加微细玄妙而已,但终究还是有色的羁袢。
但是有一点比较特殊的就是:色界最高层次的色究竟天,已经对异性之色,微妙之色,对境之色等全部都穷尽到了极致,已经到前面我们所讲述的“邻虚尘”的层次了,同时这个时候他还保持着舍念的清净,换一句话说,如果我们站在并不完全了义的层面,这个色究竟天正是最彻底的色,和最清净的心,同时具备的一个层次,是最接近色心不二的层次,是最接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层次,因此我们也就可以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为什么在藏传佛教的很多经典中都在讲述报身佛的宫殿往往都在色究竟天了。
因为色究竟天以下,色质粗大,舍心不纯,无色界却根本只有识,完全舍身,无身何来圆满报身呢?!
也相当于说:色究竟天以下,属于色边,无色界,属于空边识边,只有色究竟天,属于居中的双运层面,属于中道(当然这并不是最究竟的说法,仅仅是相对了义的说法,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把色究竟天当成了成就的最高果位了,那可就太冤枉我了!)。
“阿难,在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之上,还有两种可以发展的情况出现:一是在舍心更加彻底究竟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出了清净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光芒作用下,就真正的超脱出了尘老的轮回,而成就了四果阿罗汉,并且得以回小向大,踏上了菩萨道的修行道路,这就称作大阿罗汉。最终的究竟果位——无上菩提,最终一定会证得。”这种情况,就相当于是完全明白了刚才所说的色空关系、色心关系的心开意解的证悟了,可以说是真正的不二圆融了,达到无学地步了。
“而另外一种,如果这个色究竟天人,继续发展自己的舍心,但是却没有能够正确证悟,反而认为最微细的色身还是障碍,在这种念力作用下,就会完全打破这个微细色身的障碍,完全进入了空中,这个层次的天人就称作‘空处’。”
“在微细色身的障碍消除之后,就会毫无障碍的存在,也不会什么都没有,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还全部保留着,另外还有部分第七识的残留,这个时候称作‘识处’。”
“等到空色都消亡,就连识心也都被灭除的时候,十方世界完全都是一片寂静,没有任何的来往起伏,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层次的天人称作‘无所有处’。”
“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好像还有一个能够识别的识性存在,好像这个识性还在不断地在无穷无尽的寂静的十方世界中发挥着作用,好像又有好像没有,好像穷尽了又好像没有穷尽,这个层次的天人称作‘非想非非想处’。”
“好像这种的好象穷尽了虚空又好像没有没有穷尽虚空真理的状态,从前面所讲的五不还天直到这里,好像是已经完全穷尽了天地的道理,但是却还属于不正确的层面,可以把这些天人称作‘不回心钝阿罗汉’。”他们并没有来发出来智慧,属于愚钝之类。
“从前面所讲的无想天等外道天,一直追求真空之理,而从来不懂得回光返照,一直都会处于迷惘的烦恼漏失当中,此后就会重新进入轮回中受苦了。”
“阿难,前面所一一讲述的各个层次的天界天人,都是属于凡夫的果位,等到各自的果报享受完毕之后,仍然会进入无尽的轮回中不断地上升下降。”
“而在那些层层天界的天王,则基本上都是菩萨所做,他们凭借着自己精进修持真正的三摩地正定,逐渐地上升福德和智慧,并且不贪图种种享乐,而是时刻回向给最上乘的修行道路的成就。”
“阿难,上述这四层天人,偏属于空,身心都被灭尽,仅仅留下了禅定之性,并不会显现出任何果报之色,因此这四层天统称为‘无色界’。”
“而这个无色界,也是因为没有真正明白本来玄妙的明觉真心,而在妄念假象的基础上,更加虚妄错误地发展出来了虚妄,乃至产生了整个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间也会随着各自的虚妄的业力发展而在不同的道中上下起伏,沉沦不定,每一个众生都会根据各自的业力以及同分业力而先后轮转于不同的道中,这就是轮回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