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静法师: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发布时间:2024-11-15 01:30:05作者:药师经全文《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前谓诸佛怜悯,垂念众生,施设教化。只以机宜不同,致使如来所说亦异。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则有多门。于多门中,求其至直捷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而念佛复有多种之不同。
(一)实相念佛。观能念之心,当下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亦了不可得,空观也。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宛然,历历明明,假观也。正历历明明,而当处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历历明明,中观也。又实相无相,即空观。实相无不相,即假观。
不相无相,无相不相,即中观。非空假中,而即空假中,唯一实相。(二)观像念佛。如观佛形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上肉髻相,眉间白毫相,乃至足下千辐轮相等是。
(三)观想念佛。如十六观经中之观日轮悬鼓等,作诸悬想者是。
(四)持名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念无间,字字分明。如是执持名号,名持名念佛。
如是观像、观想、实相、持名等。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便,至容易最稳健,最妥当者,则莫若持名念佛之一法,为方便中之方便,径路中之径路也。若其他念佛法门,须有一定之净室,还须种种手续,法则仪轨,方可入观。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一切处,一切时,乃至行住坐卧,出入往返,迎宾送客,皆可念佛。
又观想观像,境界甚细,须观境分明。而吾人心甚粗浊。心粗境细,不易入手。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易行。
实相念佛,须明理。若见理不真,易入歧途。或招魔境。非若持名念佛,信愿行切,即得往生,为最稳当。
因持名念佛,仗佛光照触,有四十里光明,群魔潜踪。故于一切法门中,求其最妥当者,亦莫如持名念佛。然持名虽易,亦须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而后可。故经中先明依正庄严,楼台殿阁,罗网行树,以启信。
次明须发愿。故经云已发愿,则已生。今发愿,则今生。既有信愿,然后专心念佛,以期往生。故经又云,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往生。此之谓三资粮。念佛具此,决定往生。故云一切法门中,念佛为最直捷。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持名为最稳当。然持名一法,言其易,则愚夫愚妇,三岁孩童,俱能持念。言其难,则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所谓欲彻底全彰,难乎其难,八十老翁行不得者此也。虽然如是吾人持名念佛,不问其难易与否,只须放下身心,蓦直念去,信愿恳切,水到渠成,自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