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宣化上人:关于正确看待经典和历史来源的开示

发布时间:2024-11-24 01:33:26作者:药师经全文
宣化上人:关于正确看待经典和历史来源的开示

宣化上人讲述

果更:对于佛经的来源,我有问题。我百分之百相信佛经的精神价值,但是关于传统所说的历史来源,有所存疑,譬如我不相信佛经从佛住世时流传到现在,一点都没有更改。我也相信修行可以得到菩提涅槃,但是对于经典来源的传统说法,我不完全相信。

上人:你既然不相信,那又有什么佛法可学?

果更:我是不相信经是从哪里来,我想不会每个字每个字,一个字都没丢,一个字都没加上,就传过来,有的学者批评这个历史方面的问题,有时他们很对。

上人:硕士、学士,他们有没有开悟?有没有哪一个成就道果了?

果更:当然没有学士开悟,这些学士完全不知道佛法;但是不可以完全不管历史的问题。

正法、不正法是一个问题,但是历史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可以完全不管历史,也不可以看不起这种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经典从哪里来的?”,他们说的是有意思的。

上人:“经典从哪里来的?”这并不是经典的意思。好像你问一个人从哪里来的?你只知道他从哪里来的。至于他是个什么人,能做什么,有什么用,你不知道。那你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来的,又有什么用!这是皮毛。你要知道每一部经典的义理是不是合乎道理,这才是要紧的。它若合乎道理,这就是佛法;若不合乎道理,邪知邪见,这就不是从佛来的。你不知道其义,就单知道这个人从什么地方来的,即使这个人从天上来的,他只会吃饭、睡觉、穿衣服,什么工也不能做,这也是个废人,是个死人,根本就没有用的。若这人从地里头钻出来的,但他不仅仅会吃饭、睡觉、穿衣服,还能做种种的工作,能帮助这个世界,那么这是个有用的人,是个活人。你们有什么见解?

果更:我完全同意。

上人:那你为什么要那么注意历史,那么注意它从什么地方来?我不问这经是谁说的?就是鬼说的,我觉得它有道理,我也相信;它就是佛说的,没有道理,我也不相信。我是信道理的,不信它从什么地方来的。

果更:我完全同意师父,我说这个,不是因为我反对师父,只是我看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的意见有一点不同,所以我要说一说,我看这个历史也有一点用,因为或者将来有什么问题发生,关于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人人都会明白。

上人:你不说我早就明白。

果更:我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情弄得很清楚。

上人:你要很清楚,就不要那么邋遢,不要把东西都丢了,能用的就留一留,好像plastic(塑胶袋),以前有很多来着,你不是说有二十个,现在大概一个也没有了,这东西一定是都丢了,用了一趟就不要了。这东西很好用,又很轻的,虽然不太好,但是留一留,都不一定占地方。玻璃瓶子反而留一点点可以了,不要那么多。主要就是厨房里不可以邋遢,不可以把厨房的东西都打烂了。你看就茶杯盖来说,这二、三十个人的,单单我那个就打烂了;那么其余的更可想而知,都会打烂了。这怎么打烂的?就是洗东西时不小心;若小心一点,哪个也不会坏的。做工作要保护东西,不是来破坏它,不要学着像美国人和日本人,什么东西都把旧的打烂了,买新的,用新的,那种方法未免太浪费了。

我们在这儿修道,这儿的人不一定个个都是好的,很多都是不守规矩的,可是只要愿意改过,愿意去毛病,哪一个都可以在一起同住的。除非你又不守规矩,又不听教化,这绝对是不可以同住的;你能改,哪个都可以的。即使就有人不守规矩,也不愿意改,但是对着我来说:“我愿意改!”我也相信他这个愿意改,不相信他不愿意改那个话,我给他多一点机会。即使知道他欺骗我,我也不相信他是欺骗我,你懂不懂这个意思?所以无论哪一个,能改过,我就欢迎他。他就以前做土匪的,杀过多少人的,只要说:“不做土匪了,我不杀人了。”我就相信他这话,不管他是真的、假的。哈!我不要等他哭起来,再相信他。所以谁若愿意欺骗我,很容易的。现在讲经了。

佛没有说经典,那么是谁说的?经典是佛说,弟子记录出来的。那么记录出来,当然有的记得很正确的,有的就不太清楚。你要是研究哪一句是佛说的,哪一句是弟子写出来的,这要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要研究它是谁说的,是谁写的,我们就信义理,义理圆满就是佛说的,不圆满就是魔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现在可以这么样说:“尽信经,则不如无经。”每一部经里边最重要的义理,只有一点点,你把重要的、正确的义理记得,就够了,不需要费很长的时间研究出来了,还没有什么大用。就像我方才说这一个人从天上来的,啊!又懒又馋,又好睡觉!你说这天上来的又怎么样?有一个从地里头出来的,但是他能做工,能有用,这是好的。

这个经典,无论哪一部经都有它的价值,都有它的重要性。我们只要知道那个重要性,这是最要紧的。根本佛在入涅槃时已经说过,说过什么?有人问他说:“佛啊!您说的经典怎么办呢?”佛说:“我连一个字也没说过,又从什么地方有经典呢?”一个字都没说,那佛是不是打妄语呢?不是的。这个意思就是叫人不要执着到经典上了,要即相离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这才对的。

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上人:“尽信书”,就是若你完全相信书上所讲的道理,“则不如无书”,那就莫如不要书了。书上所讲的道理不一定完全都对的,好像《书经》,孟子说:“吾于武成,取二三册而已矣。”他说我于《书经》〈武成篇〉,只取一两句就完了。为什么?他说如果全信,“武王伐纣,以至仁伐至不仁”,以最有道德的皇帝,伐那个最没有道德的皇帝,但是《书经》上说:“血流漂杵”,杀人的血,可以把铁杵都漂起来。你说那要杀多少人才能把铁杵漂起来?韦陀菩萨拿的宝杵是用金子做的,普通的杵是用铁做的,那得要多少人血,才可以把铁杵漂起来?没有这个道理!他也没有杀那么多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不会的,所以这个不需要信的。

那么佛经,也有很多是陪衬,好像讲那些须弥山、四大部洲,这只是讲一讲,叫人心量大起来,不要境界那么小;讲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世界。为什么要讲这个?就是叫你心量大起来,小不碍大,大不碍小,大小无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