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等于包治百病,学佛了以后也可能会抑郁症
发布时间:2024-10-28 01:31:57作者:药师经全文文:静怡苑心灵乐园
好歹
心灵乐园现在也算是
远近闻名,享誉国内外
那么
你知道心灵乐园
是怎么来的吗?
先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
因为有很多想要学佛的宝宝觉得一些学佛团体的管理制度有些严格而退出学佛团体,为了让他们能够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至于再次回到迷茫的世间中,所以想到可以找到一种方式,让大家可以快乐学佛、轻松学佛。学佛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方式不仅仅针对佛教徒,非佛教徒也能从中得到佛法的帮助和利益。
还有一个缘起,就知者甚少了。
几年前,有一位师兄,我们姑且称她为小慈。小慈身边被抑郁症困扰的朋友们井喷式增长,因为担心朋友们的情绪波动太大,这位师兄只能每天陪睡、陪聊、陪倾听,她还会半夜三更接到电话:“亲爱的,我现在好难受,想跟你聊一聊……”有时正在陪A的时候,B又跑来求助,几个回合下来,由于精力消耗太多,加之睡眠不足,小慈白天黑夜都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
“这样下去不行,他们抑郁症还没好,我可能就死了。”小慈暗暗思忖,“如果能有一个地方让有抑郁情绪的人都能在一起相互取暖就好了。”于是,小慈把抑郁症抱团取暖和开办一个快乐学佛、轻松学佛道场的想法结合起来,告诉了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两位上师,没想到立刻得到了上师们的一致认可,并提议让小慈师兄带头做这件事,成立一个可以让现代人的心灵得以栖息的乐园,并分别为之赐名“心灵乐园”和“静怡苑”。于是,小慈便承包了这个“项目”,静怡苑·心灵乐园就这样诞生了。
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乐园建立的初衷,这里是我们的道场,我们把她当成一个可以让心得到温暖的地方,到这里来的人,几乎都是学佛的师兄,还有为数不少的金刚道友,我们之间关系亲密,甚至有着胜于家人的紧密关系。有时候也会有被吸引的亲友团加入,虽然他们是非佛教徒,但是也都乐在其中。
但在温暖的阳光下,还有阴影投射的角落。
平台君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是平台君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陪伴,但是他们先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他们吃药、做心理咨询,情况时好时坏。平台君心里一直盘算着怎样让他们学佛,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但是,佛法真的能够治愈抑郁症吗?
修行人也会有抑郁症
其实能固定来乐园的人儿不在多数,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观察到宝宝们的“情绪动向”,所以,我们发现了好几个人可能有抑郁症,还有个别宝宝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他们全部都是学佛多年的佛教徒,还有一些是精进的老修行。
就在这个月,一位学佛的师兄因为抑郁症跳河自尽了,在离世之前,她曾经联系过一位她信任的道友,想要去找她,但是因为时间太晚,道友担心她路上安全,便让她明天再来,可还没有等到明天,她便选择了“离开”。道友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以泪洗面,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导致她走到这一步。
乐园的宝宝大多不认识这位师兄,但是她的离世对大家的内心造成了又一次“震动”。
就在前不久,乐园一位义工的表姐,因为抑郁症自杀了。
再往前推,我们还知道好几位修行多年的老师兄,在百日放生作为发心义工全程参加,一日不落。或者在学佛团体担任重要发心岗位,在道友的心里,无论是闻思修还是做发心工作,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表率。可被抑郁症困扰的他们,哪怕知道自杀后果有多可怕,也因为无法承受痛苦的煎熬,纷纷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有的没有成功,但也被送往医院,长期住院治疗。
抑郁的佛教徒,该咋办
有调查说,在中国,每13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被抑郁症所困扰,还有一些人,在抑郁症的边缘徘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抑郁症呢?抛开复杂的、多样化的缘由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就是:没有战胜自我。
▌加强实修
佛教不正是与“我”斗争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佛教徒没有战胜自我呢?因为佛法的确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归纳而言: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倘若能深入地去体悟、去践修前12个字,也能让我们的内心彻底改头换面,无坚不摧。但是,仅仅明白这些道理,是无法战胜自我的,因为大家应该都深有体悟:“明白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经常看到有人说:“我现在学佛了,就不抑郁了。”我们在学佛初期,的确会有“法喜充满”的感觉,这有点像是与佛法的“热恋期”,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的每一个细胞察觉到的都是佛法的能量。但是,这些都是佛法的道理和“认同感”带给我们的,如果缺乏实修,这样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
所以学佛不仅仅是浮于表面,与“让别人觉得我是个好佛教徒”相比,更重要的是全面接纳,直面好的、坏的自己,用修行来对治习气,如果觉得坐下来很困难,每次2分钟也是很好的进步。乐园最近也在体验:3分钟实修:来玩一把3分钟变30分钟的游戏。
▌敞开心扉,去倾诉
“学佛怎么能得抑郁症呢?”其实这种观点就和“学佛了怎么还能有烦恼呢?”一样无聊。其实学佛的人和世间不学佛的人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我们多了一个“治病”的途径。
所以说,在成佛之前,我们有烦恼、痛苦、忧愁,有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都是正常的。所以,当我们有这些情况出现,无需自我否定,也无需感觉自卑和内疚,找一个信任的人,可以是师兄道友,可以是师父,可以是亲人好友,去诉说,寻求倾听和陪伴。
▌恭喜,这是精进时来的考验
修行精进的时候,内心会显现出“魔王波旬”的干扰,阻止我们奔向解脱,想让你从精进修行的路上退失。这种干扰,可能是肉体上的病痛,也可能是名利、地位、权力、财富受损,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折磨……
这些情况的出现,或许是重罪轻报,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是业障翻起来了。
”那怎么办呢?祈祷上师三宝,继续座上修!(祈祷上师三宝可以是修上师瑜伽、修莲师心咒、莲师祈祷文等等。)并告诉自己:“只有通过实修才能够将业障和内心的坏分子疏导出去,只有修行才能做到!”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种自我暗示,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在菩提树下战胜魔王波旬示现成佛的。
结语
作为佛教徒,一定要走出“一学佛就不抑郁”的误区,否则,这会让被抑郁困扰的佛教徒不敢发声,于是在困局中越陷越深,这样一来,自我了结生命的悲剧不知还要上演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