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
发布时间:2023-07-08 09:32:34作者:药师经全文
金刚经要义
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来,就是要专心办道的。在这个七天当中,要得一个成就。所谓的成就,就是《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所谓理一心,跟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断见思烦恼,断证的功夫等于小乘阿罗汉。最低的成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前面两种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确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么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时中,我们现在所谓的二十四小时里面,心里面只有一声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念,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结七念佛,是有它殊胜目的之所在。佛七当中讲开示,这个打闲岔了,那有这种道理。讲开示,就把人心讲乱了,换一句话说,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在佛七当中,不但讲开示,还要讲一个半钟点?说实实在在话,就是因为大家在这里结七念佛,功夫成片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呢?妄想太多,杂念太多了!这是我们念佛同修这么多年来,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大家不要把这个等闲视之,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去年这一年,讲了一部《金刚经》,这是许多年来,至少有十几二十年了,我没有看过《金刚经》,大家要我来讲,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呢?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呢?没看破,没放下。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讲到今年年初,将《金刚经》细说一遍,我们总共用了两百四十八个小时,把《金刚经》讲圆满了。同修们找我讲《无量寿经》,我想了一想,这十年当中,我《无量寿经》总共讲过九遍,的确是说的很多了。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这个答案,当然最简单的、最普遍的是金刚般若。一切大乘经,像《楞严》、《楞伽》、《华严》、《法华》都详细的讨论到这些问题。《金刚经》上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绝不逊色于其它的大乘经论,这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巳经超越了宗派,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几几乎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这一部经典在中国佛教,确实是家喻户晓,人人读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诸位要记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些问题呢?大的问题来说,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十法界的问题、成佛做祖的问题,这是大的。没有智慧不能解决,没有智慧做不到!小的问题,我们现前身心安乐,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么?清净心。心地清净,心清净,你的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是眼前的好处。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这是小的。
我看许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来问我,病苦什么原因呢?|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净。诸位记住,病痛的根本原因,从妄念起来的,从烦恼起来的。我们中国俗话说:「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在忧虑烦恼当中,你怎么能不老呢?你怎么能不衰呢?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乐的时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们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教给我们要法喜充满,你的法喜跑到那里去了,你怎么会活的这么苦恼呢?这就是没有智慧,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们过去看《坛经》,对于六祖慧能大师,我们很赞叹,我们很感动,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你看他怎么说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见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里面,我们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生活在烦恼里面。这不就大错了!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菩提的样子,就是法喜充满,就是圆满的智慧。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能解决问题。
说到智慧,金刚般若是智慧里面最圆满的、最究竟的。金刚般若在什么地方?在生活当中。所以,《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现在生活上。这个经的发起跟一般经发起不一样,一般经典多半是放光现瑞,用这种来发起。而金刚般若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着衣持钵,这是出家人天天要干的事。人在社会里面,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无所事事,出家人做什么事呢?出家人就是托钵,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钵饭,搭衣持钵,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说明了,究竟圆满智慧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刚般若,托钵是金刚般若,吃饭是金刚般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用这个来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体会,要能够领悟,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智慧?这一桩事情,表演的最圆满、最周到的那要算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了。《金刚经》上是佛示现给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的,每一个人生活,跟《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没有两样,都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生活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叫学佛。我们回过头来,大家《无量寿经》念的很熟,《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这一句话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真如本性,是我们学佛的目标之所在,见性成佛。
第二个「住真实慧」,我们是不是安住在真实智慧当中,真实慧就是金刚般若。
第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们自己住真实智慧,然后才能给一切众生真实的恩惠。真实的恩惠,不是说拿到财物金钱去帮助,不是。做出一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你这个样子,能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进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学习,这就是真实智慧,这个惠是恩惠之惠。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可见得不单单是讲的,做出来了。
我们说的最简单,说的最浅显,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就是给我们作一个做人的最好的榜样,生活最好的榜样,工作最好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习就对了。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做佛弟子,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可不可以做为一切大众的好样子。这个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同学们,我们人要做人的好样子。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做生意,你有开店,你有公司行号,你在你这个行业里面,做最好的榜样,这叫佛弟子,这叫做学佛。想想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人做样子?可不可以叫一切众生都来效法我,都来学习我?如果我们学佛学的这么烦恼,学的这么苦,人家还敢学?看到我们早就跑掉了,吓走了!这一定要懂得,佛法不是单单讲理论,单单谈玄说妙,没有这回事情!佛法所讲的,都是讲的我们日常生活。所以这几天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等于说,这个十几年,几十年当中,我们藉这个机会做一个总检讨。我们的毛病到底犯在什么地方?归根结底来说,第一个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呢?看不破。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如果仔细把《金刚经》给它核对核对,就恍然大悟,他们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禅宗的虚云老和尚,我们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做到了什么呢?《金刚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观行的总网领,也就是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他们完全符合。不仅仅是大家晓得的,《金刚经》上两句话,佛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从这两句话开悟的。其实字字句句跟这两句同样的重要,当然这两句也非常之好。我们也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讨论,所以这是大家必须要把它记清楚的。
我们学佛,到底为的是什么?我学的是什么?我得到了些什么?常常这样反省,你就觉悟了。不反省,你就迷惑了。迷了,就继续搞六道轮回;觉悟了,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实实在在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这个要清楚。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本来是成佛的,本来是平等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语道破!十法界是怎么来的?妄想来的。你打妄想,原来是一真法界,这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了。再一有执着,那就更麻烦了,「执着」在十法界里头就变成六道轮回了。因此,破执着就超越六道;断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因此,佛法修行的纲领,不可以不知道。
总纲领是什么呢?你们一进佛门,就教给你了|三皈。三皈是传授学佛的总纲领、总方向。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里头回头。教你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误会,皈依佛,看到佛像里的佛,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信了!佛不是这个意思。《金刚经》上破一切执着,这个到后面会跟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觉。从哪里皈呢?迷惑颠倒,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皈依觉。从今以后,我要觉而不迷。
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能不能入得了呢?金刚般若就是佛知佛见。你有没有从一切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佛知见呢?这个叫皈依法。
第三个叫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我们今天讲的,心里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最后到身体的染污;再推到外面去,环境的染污,我们从一切染污里面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了。所以,佛法的修学,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法那里有迷信。
/> 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方法门道,无量无边,诸位要知道,都是修的觉、正、净。他修觉正净,这个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个方法、门道不是修觉正净,不是修觉正净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什么法门,决定是修觉、正、净的。
我们想想,我们每天这个生活是在觉、正、净里面,工作是在觉、正、净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是在觉、正、净里面,是不是这样子呢?如果不是的,那我们就错了!我们学的不是正法了!我们还是搞迷、邪、染,世法里面的迷、邪、染巳经太多了。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还得了吗?佛可没有这么教我们。《金刚经》上说的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给我们讲的很清楚,世法|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佛法|佛法还是因缘所生,所以佛法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教给我们,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执着。「应无所住」,这个「住」就是执着,并不是叫你世间法不要执着,佛法可以执着,那就错了!经上讲的很明白,佛法也不能执着,统统要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释迦牟尼佛生活,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潇洒?为什么生活的那么自在?他的生活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兑现了。我们今天学,就要学佛,就要学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接触外面的境界,充满了圆满的智慧,你的生活怎么不快乐,你怎么不欢喜,当然表现的是法喜充满。你生活的很快乐,别人看到,他就会感动。
我们住在加州,好象是前年,我们的邻居,一些外国人,问我们悟学,悟学懂英文。问她:「你们是干那一行的,为什么天天那么快乐?」他们看了羡慕,为什么生活的这么快乐?她还不会回答!我就教她,以后再遇到这个事情,我们学佛的,学佛就快乐!这是机会教育!所以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谁还敢进门!你看诸佛菩萨,法相庄严,教人看到令人羡慕,佛菩萨虽然表现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众生的烦恼太重,业障太重了!重在哪里呢?看不出来,没发现。在面前都不能发现,你就晓得,这个障碍多重!
世尊天天这样表演,从来没有间断,我们想,当然不能说是没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这桩事情,这一天须菩提尊者,他提出这桩事情。所以,他在大众当中,站起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稀有世尊。什么稀有,原来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证的,证的究竟圆满的果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把这个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叫稀有!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稀有,接着他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附嘱诸菩萨,菩萨是学生,佛怎样护念学生,做出来给学生们看,不是光会说,做出来给你看,让你在生活当中,去体验。生活当中去学习,去实践。这叫真的护念,这个是真的附嘱,附嘱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托付的意思,你们懂得了,明白了。你们做到了,还要教化一切众生,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换一句话说,要希望一切众生个个觉悟,个个都过到真实美满的智慧的生活,这是佛的本愿。佛为什么要有这个愿呢?因为佛觉悟了。佛明白了。我们糊涂、迷惑颠倒,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晓得!迷了!以为别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了,我何必管别人!这是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基本上的一个错误。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的慈悲,这个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关怀。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护关怀,无条件的。无缘-无缘就是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不一定示现在佛门里面,做法师、做居士,不一定!也示现做外道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领袖,变型外道,这都是其它宗教里面的首领,他是佛菩萨。他所教化众生,原理原则跟佛所讲的没有两样,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样,你仔细去观察,他的方向目标一样,这真正了不起。伟大!我今年二月一号接受澳洲昆斯兰少数民族事物局局长的邀请,他们在昆斯兰办了一个多元文化论坛,邀请我去做一次讲演,他这个论坛的目的,非常之可贵,我们如果拿佛法来说,这个人是佛菩萨,他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犹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犹太教,他这个论坛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他现在有十四个不同宗教团来参加,大家在一块开诚布公,如何能够团结,如何能够消除种族的隔阂,这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阂,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阂,因为现在澳洲开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后如何能在这个地方,和睦共处,互助合作,这个观念就是佛菩萨,这还得了吗?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们要求怎么来合作,这是我前几年在此地,也是佛七当中,讲演的时候,我也提出了一个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请我,我很欢喜,那一天跟十四个宗教的团体见面,我赞叹他们,他们是真正的菩萨,完全拋弃个人,来求这个社会的安定,求一切大众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够将来推展到澳洲其它的各个城市,慢慢再能够发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标,的确是世界和平。
但是和平不是喊口号,喊口号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把这些隔阂意见,把它化解消除,从各种不同的这个里面,找到它的共同点,你譬如它们这个宗教里面,神爱世人,他们讲求博爱,讲求爱世人;我们佛法讲慈悲,这是个共同点,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从这个共同体点出发,不同的地方,暂时放下。先来发扬光大共同点,然后我们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圆融出来,可不可以圆融,决定可以的,没有不能圆融的,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的,那有不能圆融的道理,华严经里面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我们达不到,是因为自己有业障,自己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所有一切隔阂都能够化解,你说这一个世界多么美好。是一个以色列人犹太教的教徒,在领导,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是真正菩萨,是佛菩萨示现的外道身。世界上依旧有很伟大的人在,这些人默默的在耕耘,我那一天参加之后,他们对我非常欢喜,当场就邀请我跟馆长,做为他们永久的会员,我们也答应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们说不能常常去,要我们派代表参加,他的会是每一个月聚会一次,来研究怎样叫这个社会能够得到和谐,各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够互相合作。互助合作,这个非常非常伟大的构想,这是任何宗教家听到都衷心的赞叹!
那么在金刚经上,须菩提看到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也就是究竟圆满旳智慧,或者说这个经上的术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表现在生活里面,那么我们同学当中。所以,他就对着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的同学。佛做到了,我们同学还没有做到!虽没有做到,我们发心了,这一点非常难得!发心了,当然他就做,没有不做的,没有不做的。但是没有佛那么样的圆满,没有佛做的那么样的自在,那原因在哪里呢?须菩提很聪明!真的是极其善巧方便!代大家问了两句话,那两句话就是毛病结症之所在,一个是云何应住。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想想,我们的病根,是不是这两个呢?前面第一个,这个心不晓得安在哪里。第二个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给断掉。降伏其心,就是断烦恼。由此可知,这个心不知道安住在哪里,这是妄想。念头太多,那是烦恼!念头是什么?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就是华严经讲的执着,妄想执着。云何应住。是解决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执着,这两个问题要是解决了,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这两个问,意思无限的深广,而且问的这个技巧,实在讲是太高明了。两个问题,佛在答复的时候,是把它归纳在一个。实在讲,两个问题是一体的两面。
所以佛,在具体答复他,菩萨要怎样降伏其心。佛教菩萨,教菩萨诸位要记住,就是教我们!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你能够生这一个心,这就是佛心。这就是真心。一切众生之类,类是种种不同的类别,像我们现在眼前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这都是类别。一切众生之类,用什么心?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来看待。不能有分别,有分别就错了!分别执着,那个是麻烦的根本,烦恼的根本,众生分别,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不能脱离烦恼,如果,你要想超越轮回,脱离烦恼。怎么办呢?一切都不要分别、一切都不要执着,就行了。你就超越了。不执着;超越六道!不分别;超越十法界!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悲。所以,对于一切众生,要有诸佛菩萨一样的心怀,帮助别人,佛菩萨度众生,这经上也讲的很清楚,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与佛有缘,他肯接受就有缘,他不肯接受就没有缘。我们又常常听到,佛事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真慈悲,不会舍弃一个人,问题我们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这个肯的标准是要真的照做,那么帮助众生,不是帮助他一个阶段,帮助他到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就是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换句话说,我们要一直帮助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他要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帮助还没有尽到,这是应当要做的,这个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就是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要生这个样的心,生了心怎么样,生了心要无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你心有所住了,那就坏了。有所住什么?你着了相了。所以接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你看人家的心多干净,释迦牟尼佛穿衣是用这个心,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没有着相!释迦牟尼佛去托钵,天天吃饭,他也不着相!一举一动都给人做好样子。心里头干干净净,真的是一尘不染,也就是决定没有丝毫的分别执着,帮助一切众生,没有想到,哦!我对人有恩惠,我对人有帮助,没有。念头完全没有。所以才叫做无缘大慈,如果我帮助你常常念着你,我对你多少恩惠,那个就不是无缘了,那是有缘,有条件的!这无条件。这才能看出,诸佛菩萨伟大之处,第一个他这个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么紧接着,这一句特别提醒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个四句话,大家都很清楚,金刚经我相信每个同修都念过,其它的记不得,大概这个会记得,这四句会记得,可是这四句的意思呢?你能够透彻的明了,那真的就不见得了。这个四相给诸位说,包括了世出世间所有的法相,我们今天讲现象,所有一切现象,不出这四句,佛教给我们要离四相,离四相是离世出世间一切的法相,我相、人相,我相是执着自己,这个身体以为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以为这个是我,那个叫什么?那叫四见!后面会讲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把这个东西,当做我,这是错误的,这个可以说一切错误的根源,根本!与我对立的,都叫做人。所以这个人不是说我看做一个人,不是这个,那你把这个意思看的太窄小了。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包括在这个人,这个范围里面,可见得这个人相的范围,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个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称畜牲、称饿鬼、称地狱,都用这个人来代表,往上面去,诸佛菩萨,也用这个人来做代表。众生相的意思就深了,这所有的法相,这一切现象,他的真相是什么?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我们佛经里头的名词,叫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讲的宇宙人生,这是宇宙万有,用这个名词来说,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演变的,佛给我们讲,众缘合和而生,众生相。既然是众缘合和而生的,那个里头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没有自体,所谓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众生相含这个意思,告诉你相有!体是空的,体不可得!世法是众缘所生的,缘生缘起性空,般若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佛法也是缘起性空,所谓诸位要晓得,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佛法,六祖讲的好,本来无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来也没有。你看这众生相含义多深,所以听众生的时候,人就觉悟了,就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寿者相是说什么呢?是说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长短,这叫做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到底有多长,金刚经到最后,有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个如梦幻泡影就是众生相;如露亦如电,就是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有多久,像露水一样,像闪电一样,两个比喻,两个意思,你才晓得,这个金刚经字字句句含无量意,露水是讲它的相续相,譬如我们一个人在世界上能够活几十年,能够活一百年,那是如露,这是讲相续相,如电呢?电是讲真实相,不是讲相续相,如果不讲相续相,那像佛在仁王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就像闪电一样,所以现象存不存在呢?现象的确不存在,你从众生相跟寿者相就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晓得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整个结论来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们要问,因果是不是在万法之内?是的,没错。为什么说因果不空,诸位要晓得,因果是能变的,因是能变,果是所变。为什么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它就现佛法界,有菩萨的因就现菩萨法界,同样一个道理,有恶鬼的因就现恶鬼法界,有地狱因,就现地狱法界,所现的这些相,谁现的,自己心里变现的,就跟人作梦一样,你天天作梦,那个梦谁叫你做的,谁在那里主宰的,没有!自己念头变现的,我们今天讲,意识心变现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作美梦!人一天到晚贪瞋慢,嫉妒障碍,天天晚上作恶梦,梦里自己作的,没有人作主宰!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随缘变现的,随什么缘呢?业因这个缘变现的,有此可知,整个宇宙人生,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除了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真正看穿了,看明白之后,你怎么会不放下呢?人家怎么样对我坏,怎么样想整我,我都放下,为什么呢?我知道业果相续!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时候,真智慧现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你在表现在生活当中,就像六祖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有没有过,没有过,为什么没有过,因为这个相刹那生灭,只看到业果的相续,你才晓得金刚经上这个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实报土,实报土也是自性变出来的,清净心中,也没有一个实报土!它为什么会实报土呢?清净心变的,纯净之心,变的境界,实报土!清净心但不是纯净,变四圣净土,四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没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那是净而不纯,纯而不净,这个变六道的报土;所以我们今天的心,这个心是染而不净,那么佛最后这一句话说,有这四相就执着这四相,分别这四相,执着这个四相,这不是菩萨,这个标准很高。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就当菩萨了,但是我们受了菩萨戒当菩萨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菩萨的标准很多,我们不是金刚经上的标准,金刚经上是佛的标准,这个菩萨的标准是,就是通常我们在华严经上的标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这样的菩萨,所以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我们当中加几个字,则非一真法界的菩萨。就清楚了。因为十法界之内的,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那个佛也比不上金刚经上这个菩萨,他没有超过十法界,你想天台家所讲的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里面,没有明心见性,别教的佛超越了,别教的佛,是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也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跟通教佛都没有破无名,一品无明也没有破,那么这个地方讲则非菩萨标准在此地,我们要清楚。你要清楚,事实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放下了,不要人劝。你看不破,怎么劝也没用。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之后你才晓得,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没事,你晓得那个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没事情!没有忧虑的事,没有牵肠挂肚的,那个才叫真自在。那个时候,你过的日子,那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们现在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所以这一次,这一些找我讲金刚经的同修,他们也很有功德,来发心来祈请讲金刚经,那么这个经过去我也讲过好多遍,可是想想从前讲的,不行了。意思都没有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见不到!自己见不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喔!金刚经字字都放光明,其味无穷。
那么在生活上,要怎么做呢?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的层面,佛教给我们,佛在这个地方所讲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菩萨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范围广!这两个字,要用浅显的字句来讲,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这个意思。与法应无所住,这个法是世法佛法,都无住!无住就是不执着!世法佛法里面,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着,这个叫应无所住,我们今天样样分别,样样计较,这个不行!这个苦难有得受,金刚经这个法门,不是对普通人说的,佛在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上上乘人说,不是给普通人讲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圆顿的根性,一生就把问题彻底解决了,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祗劫,那个太麻烦了,大乘人就应当要遵守这个原则,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但是一切法呢?一切法,我们行。像最平常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哪里做起,穿衣吃饭做起,衣服没有洗干净,恶!为什么不洗干净?衣服没有折整齐,恶!为什么不把它折整齐?生活上,恶!杀、盗、淫是恶,那个里头别的也找不到!我擦桌子,桌子没擦干净,是恶!我吃饭,摆碗筷,碗筷摆的不整齐是恶!点点滴滴。那些恶是指这些事情。我们今天学佛,把断恶修善,把这个跟生活完全脱了节,你这个佛法学了有什么用处。你在你家庭里面,你家庭有长辈,有父母,你对待你父母的时候,没有尽到孝道,恶!一个不好的面孔给父母看到,恶!你要断这个恶。
你有子女,小孩学大人的榜样,你要做个好样子,给你儿女看,这个叫善!不是好样子,是恶!断恶修善从这里做起,这叫真正学佛!我们这个家庭,不能给邻居做一个好榜样,恶!你才晓得布施两字,包括我们一生,一个人从早到晚,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间,一生一世,点点滴滴都在这个布施里头,两个字包括尽了,你们看到布施,到道场去捐几个钱,那个叫什么。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才修了那么一点。你怎么能会成就?大错特错。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今天时间到了,这个行于布施,里头的意思长了,总要多说几句,让你们晓得,我们怎么过日子,怎样把我们的生活变成金刚般若,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变成佛菩萨一样,佛菩萨不是供在那个地方,佛菩萨就是自己本人,这个人叫做学佛,这个人在佛法当中,得真实的受用。
那么这几天,同修们有好多好多的问题不能解决,我们金刚经刚刚讲完,这个地方大概排了五天的时间,我五天的时候,跟诸位报告是金刚经的精华,你看我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讲一部金刚经,这五天也讲一部金刚经。
◎昨天讲到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怎样生活,也就是教导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世待人接物。佛只说了八个字,「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言语非常简单,可是内容是无尽的深广。不但是教我们怎么做人,这两句话把九法界众生的生活全都包括在其中,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做到,这就是菩萨,就是佛的真实的学生、如来弟子。
经文里面我们必须要明了的就是布施,布施包括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布施的意义就是舍,我们讲施舍。譬如你在家庭里面做一个家庭主妇,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那么你从早到晚忙着家务事,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每一天做同样的工作,做了几十年,又烦又累、怨声载道!那叫什么?那叫造业。你每天的生活起心动念,所做所为,全叫造业。可是你懂得佛法呢,那不一样了,在修布施波罗蜜,那怎么会一样。而这个布施的境界,非常广大,不要以为家里就是几个人,我为他们服务,那你那个心量就太小了,你的眼光也太小了,你只看到这么一点点,你不知道它影响有多大。
做这些家务事情,要劳力要体力,要去想应该怎么做,这个想是用智慧,身心都在行布施,照顾这一家人,让这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舒适,这是你行菩萨道,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对象,《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布施有外财有内财,劳力跟智慧都是属于内财,身外之物你赚了一些钱来布施,那是外财,内外都是舍。
由此可知,你去工作,你替别人作工,你在公司里面也是行菩萨道,将你自己本份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你对这个公司是布施;公司是服务大众,对于社会是布施。你才晓得这个像水的波纹一样,一个小石头投在水面上,那个波纹愈远愈广大了。同样是一个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会影响到旁边的邻居。昨天跟诸位说了,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让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一个人,就是一切人的好样子。我们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从事于经商,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最好的榜样,这叫佛法,佛法里面样样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世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说「我第一,你第二」,没有。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样,个个都是第一,没有说第二的,你们想想这个味道,这是《金刚经》上讲的「诸法如意」,世法平等,无有高下,有高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有高下就是二法了,可见得这个义理是无限的深广。
但是布施,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很多、很清楚、很明白,布施是修因,修因后面一定有果报,果报要不要求?不需要求,它自自然然现前,你不要也不行。财布施得的果报是财富,所以财富,你们在这个世间,说「你有这个机会能够赚钱」,没有这个道理,你有能力,你很聪明,你有方法,你有手段,全是假的!这一桩事情诸位要把了凡四训念通了,你就觉悟了,人的一生富贵穷通都是命里注定的,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命从哪里来的呢?命是前生造的因,这一生得果报。前生你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你得财富,前一生财布施你布施的很痛快,布施的很欢喜,这一生你得到的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不要操一点心,不要劳一点精神,这财富就来了。如果前世你布施,布施的很艰难,很痛苦,看到人家布施不好意思,布施之后又后悔,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得,赚得好辛苦。就这么个道理,因果决定是相应的,哪里是你有什么聪明,智慧,手法可以赚得到的!命里没有,你能够赚得到,那一切诸佛都要拜你做老师了,佛没有这个能力。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的果报。我们看到现前的果报就想着我前生造的因,这是佛法里头两句很有名的话,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
「预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作的是什么因。
「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报就是。
「预知来世果」,想想我来世应该怎么样子,果报如何呢?
「今生做者是」,你想到你这一生所做所为,起心动念,你就晓得,你来生是什么样的果报。这是真理,这才是说的实实在在的,所以财富哪里是你能赚到的。
那我们现在这一生没有财富,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现在修行不行呢?也来得及,你真的明白了,命里确实过去生没有,这一生生活艰难,如果肯修,你晚年物质生活不会缺乏。你说「我没有钱修」,我们这个心念会修,见到别人的好事我们看到心里欢喜、赞叹,不必要钱。看到人家的好事,我们忌妒、障碍,想尽方法去拦阻,那我们的罪业就造了。如果有机缘,我们尽心尽力能够帮助它,能够成就它,那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
做好事不一定要有钱,诸位要明了,多少真正做好事的,都是生活非常艰难的人,而世间这些大富大贵,他们做的那一些好事,往往不见得是真的,这《了凡四训》讲的透彻,讲善恶里面有真的、有假的、有半、有满,差别很大很大。没有钱的人,我们修一块钱的布施,那个福报就很大;有钱的人捐个十万八万,他无所谓的,不见得有你一块钱的福德大,原因在哪里呢?发心不一样。我们生活艰难,很清苦、很贫穷,这一点点拿出来,我们真诚恭敬,这个心是圆满的,功德是圆满的。富贵人家捐的钱虽然多,在他的财富来说,九牛一毛,没在乎,而且捐出来的时候多半是傲慢心。
举一个例子来说,以我们这个佛门里面来讲,大富长者我们这些出家人要对他恭敬,要对他接待,他的福报当时就报掉了,就没有了;贫苦人到这里来,捐个一块、二块,我们出家人没瞧得起他,他的福报圆圆满满保持着,这一恭敬、一礼敬就完了,报掉了,不一样!老天爷很公道,富贵的人不会永远富贵,贫穷的人不会永远贫穷。富贵人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没福了,为什么呢?愚痴,没有智慧。这一些道理事实真相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冷静、细心去观察,你就会看到。
这个世间是什么?就是一个因缘果报的相续现象而已。所以佛在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造作一切罪业,果报现前了,后悔来不及了;菩萨是个觉悟的人。这个里面菩萨跟众生,你懂得它的意思,菩萨是觉悟的人,众生是迷惑人,迷人造业他不怕,果报现前他害怕;觉悟的人他不怕果报,果报来了,那无可奈何,不受也得要受!逆来顺受,造因,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不能有一点恶心,不可以有一点点的恶意,你的果报怎么会不美满呢?念念想到利益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自己受苦好,吃亏就是享福。
世间人不明了,以为很多人侍候着,这个人有福报。我看法跟你们不一样,多少人侍候,我看到那个人很可怜,为什么呢?身体不好,需要人侍候,他没有健康的身体。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七十五岁都还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没有人照顾他。人家看到「喔,李老居士好可怜。」多少学生都要侍候他,他拒绝不接受,老师真正在享受,他健康,不需要人侍候,那叫健康。年岁大的人健康是真正的福报,他九十五岁以后才接受学生照顾他。健康是真正的福报,财富不见得是福报,健康的身体,身心清净、自在快乐,那叫真实的福报。
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如果你前生修法布施,你这一生得到的果报,聪明智慧,如果没有财布施,虽然聪明智慧,物质生活还很清苦,没学佛的时候我们不晓得,学了佛之后我们恍然大悟。我在台湾第一个教导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这个人有智慧,真聪明!前世修的法布施。但生活非常艰苦,就靠一点薪水过日子,他在台大教书拿点钱,买一点书的钱都没有,我们明白前生没有修财布施;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他的生活很苦。
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布施,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慈悲,仁慈,能够怜愍一切众生,能够教一切众生得到身心安稳,离开一些忧患恐怖,你做这种业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
诸位要知道,在因果定律里面,没有吃亏,没有上当的,也没有一个占便宜的。你说我吃了亏、上了当了,那你前生修的因里面有这个果报,绝对不可能的!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就安了,纵然我们被人骗了,被人欺负,被人悔辱了,我们的心很清净、很欢喜。为什么呢?帐了了,这个帐结掉了,再一次见面就很欢喜,冤结化解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真正聪明智慧的人,记住在这个世间不与任何一个人结怨,我们将来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为什么我们会跟一切众生结怨呢?大概不外两个关系,一个是习气、毛病,看不惯就不耐烦了,不一定这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习气,这个习气不好,分别执着,要放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的过失与我不相干,我要以清净心来对一切众生。另外一个就是利害,利害的冲突,这是跟一切众生结怨最大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在佛法上讲「缘」,这是恶缘。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呢?不明白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有没有利害?没有,确实没有。我命里头有多少财富,有多少的事业,任何人都挡不住;如果能挡得住,人家能破坏,那还能叫命运?那还能叫定律?不可能的!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说,真正明白道理,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用种种不正当手段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说多冤枉!不用这些手段,一样得到,绝对不是我用一种手段才得到,没这个道理,那是跟佛法完全相违背,所以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清净心生智慧,《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三种布施佛说的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细心观察,没错,佛讲的字字句句都正确。我们看我们周边的人,看这个社会上,这些大众,富贵人家,贫贱人家,仔细去观察,跟佛讲的一模一样,这才叫我们佩服佛菩萨!
可是更重要的,上面这一句「应无所住」,无所住是什么呢?住是执着,决定不执着,执着是个病。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佛在《华严经》上一句话说明|妄想执着。因为你打妄想,妄想变出了十法界,因为你有执着,执着变现出了六道轮回,所以你如果是破了执着,六道就没有了;断掉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这个事情,古今中外这些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边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万物的起源,他能不能找到?他可以找到那个边缘,他找不到真实。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他用思考。思考是妄想,他用妄想,他用执着。妄想、执着是有范围、有界限的,他不能突破,所以佛教里面断了妄想、分别、执着你就突破了,突破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的面目,事实真相。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无论是那一个法门,它的中心都是禅定。决定不是说参禅的人修禅定,哪个法门不是禅定?我们念佛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里面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定,名词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全是禅定。戒定慧,戒是方法,这个字是广义,不是狭义的。戒定慧三学,你看到这个戒是五戒、十戒、比丘戒,这就错了,这个范围太小了。戒当什么讲?方法,正确的方法。依着正确的方法,你能够得定,得定之后开智慧,智慧才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叫破迷开悟,要懂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能够勤修三种布施,又不着相,这就完全正确了,如果着相,修这三种布施,诸位要知道,你的果报在六道,人天里面享福,做人王、做天王,去干这些事情去!天人当中大富长者,他修这些,不能出三界,当然更不能超越十法界。而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问题解决了,我不住执着,就超越六道;我不住妄想,就超越十法界。
这个「应无所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我们无始劫以来念念都要住,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非常坚固的习惯。虽然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也不能把它舍掉,所以就难了。你看这个大小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不再执着这个身了,色身是我,就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几个人能把这个身体看破!依旧还是把这个身体当做自己,爱惜的不得了,所以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学佛,从来也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怎么晓得呢?因为你证得须陀洹果,你就证得了位不退了,不会退堕到凡夫位,纵然没有佛出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佛经上讲的这么透彻,所以须陀洹叫入流。
「入圣者之流」,我们无量劫来,经上跟我们讲的,经上给我们大家都授了记,无量寿经上我们读到阿阇王子这一章,佛说他们这五十个人,五十个人是小团体,阿阇王子这小团体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算他命好吧,每一次都得人身,每一次都遇到佛,四百亿佛还得了!你说这是多长的时间。这一次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希望「将来我要是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但往生的念头没起来。你才晓得,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生欢喜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阇王子。换句话说,你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决定不止四百亿,超过他太多了。为什么呢?你能够深心求生极乐世界,他还没动这个念头,所以这个法门,经上说的,一切诸佛说的,不是一尊、二尊佛说的,「难信之法」,《弥陀经》上讲,「不可少善根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这才了解那个善根有多厚,供养四百亿的善根多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生欢喜心,这应当要庆幸,不容易!
所以学佛的人不相信净土,不愿意念阿弥陀佛,我常讲那是正常人,不奇怪!绝对正常。他要是一听到就相信,就立刻要求生净土,这是非常人,不是平常人,你才晓得那个善根、福德、因缘之厚!哪里是几生、几劫,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要自己庆幸,得来实实在在不容易。
佛教化众生,真正是真实、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众生善根没有这么厚,慢慢的培养,一世一世的帮助他。已经成熟了,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成熟的,给他种善根,所以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不能轻视。他今天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读到净土三经,看到阿弥陀佛的相,阿赖耶识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这一生虽然不能往生,来生来世、后生再遇到因缘,他还是会往生,我们怎么可以轻视这个人,怎么可以对他轻慢无礼?不可以!不能成就的原因,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依旧执着「我所」、「我所有的」,于是与一切众生就产生利害冲突了,谁吃亏呢?自己吃亏。连小乘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不但不能证果,而且把智慧障碍住了。真实的智慧都没有了,读经、闻法有没有懂得呢?不懂。为什么不懂呢?障碍。什么障碍?自私自利障碍住了。你看看佛在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我还是要住。为什么还是要住?这里头有业障。「行于布施」,依旧不肯行,这个就是智慧不开,不但读经看古人的批注不了解意思,往往还把意思解错了,我们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解错,太多太多了!
诸位同修要想学讲经,学讲经不难,但是要体会经典的真实义,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要问我能不能做得到呢?我可以说你可以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把名闻利养、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你放下的愈多,你看的意思就愈深愈广。你说我要多读多少、多参考多少、多查多少资料,一点用处都没有,这个要行!佛法自始至终着重在行,行是什么?放下。你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外面来的,我们就是被这些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把智慧盖住了,所以这个东西去掉一分,它就透一分;去掉二分,它就透二分,你去的愈多,你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就透得愈多。自性本具的智慧,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诸佛如来不敢轻视众生,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想想你自己的成就,我是个什么?如果我看到所有众生都是佛,那我就成佛了;我看到这些众生都是众生,还在一天到晚造罪业,业障深重,那我是什么?我的业障深重,我是众生。你能看一切众生是菩萨,你是菩萨;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妖魔鬼怪,自己就是妖魔鬼怪,佛法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境随心转,相随心转」,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行于布施要紧。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报、有财富、有智慧又健康长寿,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连我们对面住的这些外国邻居都需要,他来问我们,我们这个佛堂开幕的时候,我们open house邀请他们,他们都来了,很欢喜,问我们是学什么的?那时候有几位同修跟我作翻译,我就告诉他不要讲净土宗,那个他不懂,那就自己惹麻烦。他要是问,你就说我们学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阿赖耶识种子种进去了。他一定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说阿弥陀佛是快乐。他说我们要,他要快乐。极乐世界快乐、无量寿,阿弥陀佛长寿,他说他也要长寿。第三个意思心很清净,他说这三个他都要。所以我说很好,将来我们这道场上轨道了,这个英语人才比较多了,我说我们一定会替你们开一个班。他们都是基督徒,我说你们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这里来,这个地方有快乐、有长寿、有清净,你到我这里来会得到这三样东西,他很欢喜!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这最重要的就是无住。
无住要从哪里看起呢?「无住」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先要看淡,从这个地方下手。不要太认真,诸位要知道,太认真就是执着,我们明了佛法自始至终破执着而已,二种执着,人我执破了,就超越六道;法我执破了,就超越十法界,破两种执着而已。无论修学那个法门,一执着就错掉了!但是执着是毛病,是习气,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华严》里面讲的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累积发展就变成了所知障,执着发展就变成了烦恼障。烦恼从哪里来的?执着来的。所知障从那来的?妄想来的。这两种障碍自性,障碍自性的智慧,障碍自性的功德,障碍自性的本能,亏吃大了!还要搞这个事情,那真的叫没救了,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诸位要晓得,到此为止。他只能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把他自己破迷开悟、修行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剩下来事情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他帮不上忙。千万不要以为,我要依靠佛菩萨,仰赖诸佛菩萨,他们会保佑我。你去念念《楞严经》,看看释迦牟尼佛能不能保佑阿难,要靠自己!阿难原先打妄想,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以为「你们要苦修,不修不能成就,我没关系,我的大堂哥很喜欢我,将来他就会把禅定般若就会给我了」,遭了难之后才晓得,帮不上忙,才知道帮不上忙,所以这是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菩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只是经教,我们从这个里头去找出路,怎样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呢?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佛教给我们怎么做,就老老实实照做,佛教我们那些不能做,我们就决定不做,有好处没有坏处!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劝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呢?对于事实真相没有了解。以为身是真的,以为现前这个境界是真实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看法,总而言之,就叫它做妄想。所以佛告诉我们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在一切事相里面对人、对事、对物,心里面有迷惑的时候,或者有利害冲突的时候,有所瞋恚的时候,你想想佛这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多念几句,你的心就平静了,波浪就压平了,真的是虚妄,确确实实不存在!《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虚妄,不是实在的。那因果是不是诸法之一呢?没错,因果也是诸法,因果也是虚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呢?法相唯识家说相都是假的,识是真的,唯识。法相唯识,识是能变,相是所变,所变的是假的,能变是真的。性宗里面告诉我们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唯识,因是能变,果是所变,因果不空。十法界的现象怎么形成的?就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现象。没有这个因,那来的果呢?因此我们对于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怎么能不谨慎。觉悟的人畏因有道理,任何一个人对我不好,我不会介意,我很欢喜接受,我修善因,我修净因,我底下的果报好;别人得罪我,我也起心动念报复他,那个麻烦大了,你要晓得,这种报复愈报愈残酷,那个罪愈造愈重,最后两个一同堕阿鼻地狱,害自己也害别人!觉悟的人,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你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对我,我知道,是我过去大概用这些手段对待你,你今天对我,这帐就从此结了,就了了,没事了,你看心开意解这多欢喜!刚才讲没有吃亏的,没有占便宜的,结解开了,我成佛我头一个度你。
《金刚经》上有一段公案,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残酷无道,王是国王,要连起来讲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暴君!这个修行人在深山里面修道,这无缘无故遭到凌迟处死,这个修道的人是释迦牟尼佛前身,他发了一个愿决定没有一点怨恨心,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身就是歌利王。佛讲话兑现了,没有怨恨心,而且还第一个来度,为什么度你呢?报恩,诸位想想有什么恩?他这个凌迟处死有什么恩?成就菩萨忍辱波罗蜜。所以人家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帮助我,试验试验我这个忍辱有没有成功?别人看到这个多残酷,受极大的伤害;可是菩萨却是他对我极大的恩德,成就圆满忍辱波罗蜜,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这个恩德大了,所以成佛第一个度他。由此可知,是非善恶没有标准,在一念之间,一念极恶他念头一转就极善,善恶那有标准,那有界限!这才入了大乘,佛讲的不二法门。什么不二?善恶不二,邪正不二,是非不二。极高的智慧,没有高的智慧,你这个念头怎么能转得过来?何况相是虚妄的,我的身上是虚妄的,你割截是虚妄的,虚妄跟虚妄,他没痛苦。我们今天受点伤为什么叫痛呢?因为这个身是自己,执着身子就痛。如果不执着这个身是自己,你受的伤害谁痛呢?没有痛苦了。妄想、分别、执着你有受;菩萨没有受,苦乐忧喜舍都放下了。都放下了叫正受,正受在佛学名词里面叫三昧,三昧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没有正受,凡夫的受是苦乐忧喜舍,这是佛把它归纳这五大类。这五大类都不是正常的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切现象的真相搞清楚。
佛这个题目出出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如何把这个题目认识,在我们生活当中,境界当中证明佛讲这个话没错,我们就入境界了,现在我们听佛在经上这样说,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证实。所以不得受用,证实之后你就得大受用了。
接着佛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如来是什么?如来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怎样才明心见性呢?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证实了就是明心见性。怎么晓得我有没有证实呢?《金刚经》就是标准,所以五祖以后宗门里《金刚经》用做印证,印证就是做一个标准,你所达到的境界跟《金刚经》对照一下,完全符合,那就对了,你就明心见性了,如果跟《金刚经》所说的理论、境界不相应,那你达到的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用他来做证明,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无论修学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常常记在心上,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念佛,这一句佛号为什么念不好,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用《金刚经》这些开示都能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答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常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的现象不打妄想,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了,心就安了,还有稍稍的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没安。最怕的就是没有安以为是安,那个麻烦就大了。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一样,这个人生病,自己知道那里有病,好,他会找大夫去治疗,最怕生病不知道自己有病,这个就非常可怕,因为你有病不知道有病,你不会去治疗它,不会想到去对治,这个病积久了,再一发作没命了,没法子救了。这是智慧,知道毛病是智慧,我们佛门里面常常讲开悟。大家听到开悟都很玄,好象很稀奇,其实开悟是极其平常的话。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毛病叫开悟;把毛病改正过来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做法把它修正过来,那叫修行。大家必须要知道,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口里喊着阿弥陀佛叫修行,不是!那是样子,不是真修。真修是要改正自己错误的心性,要懂这个道理。如果口念弥陀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古德讲过「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讲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不叫修行。
不但世法要看淡、要放下,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着,佛法也不可以,不要以为佛法好!佛法是好,佛法像药一样,药好能够治人的病,可是你要晓得,你要是吃错了药,不但不能治病,还把老命送掉,佛法亦复如是。佛法如果不契机,伤害你法身慧命,所以《大智度论》、《华严经》上佛说「佛法无人说,虽智无人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能不能解佛法?不解。前面我讲的话你要是听懂了,记住了,我说这一句话你就明了。为什么世间人不解呢?世间人没有离开心意识,就是没有离开思惟、想象,这就不能解佛的真实义,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真心本性没有通过思考流出来的,一落到意识里面完全就错误掉了,所以不仅仅参禅离心意识,学教也要离心意识。怎么个离心意识法呢?心是阿赖耶识,意识末那识,识就是第六意识,它的作用你要晓得,第六意识分别,作用是分别,末那识的作用是执着,阿赖耶的作用是落印象。离心意识,不分别不用意识,不执着不用末那,不落印象不落阿赖耶识,这样才能够大开圆觉,参禅才能够大彻大悟,宗门说的离心意识参,所以这个参叫参禅。
为什么不叫研究呢?我们佛门里面教下讲参究,不叫研究,研究用意识,用分别、执着,参究不用分别、不用执着,用的是真心自性,对外面境界叫性境,不叫六尘,心意识对外面六尘,那里会一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特别教给我们,「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就像那个过渡一样,过渡用的竹筏,现在看不到了,没有这个了,中国大陆落后的地方还可以见到。那个筏是用竹子编的,也有用木头编的,木编的我们叫木排,过渡过去之后就不要了,佛就说了,佛的讲经说法就像过渡时用的那个筏一样,你到达彼岸就不要了,佛这个比喻是在《阿含经》里头常说的。那么今天在《金刚般若》里头又用这一句话来说,诸位要晓得,意思不一样。小乘里面讲,过了河不要了,不再执着了;大乘法里,你正在筏上也不执着它,这个意思比小乘经上讲的意思要深得多了,如果你懂得这个意思,大乘佛法的精神你就能找到了,这是什么?空有两边不着。空有两边同时,那个真得大自在了,所以《般若经》上讲的离相、即相是同时的,你看前面不是说过了,应无所住|离相了,而行布施|即相,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生活过得更美好,工作做得更积极,它不是消极的,更积极。以前我们工作生活为自己,现在我们工作、生活为一切众生,为社会、为众生造福,那个心量不一样。为自己做,马虎一点无所谓;为大家做,不做好对不起人。你看那个心变了,虽然尽心尽力去做,不着相,应无所住,心里头若无其事,这叫做大慈大悲,没有任何条件。生活无条件、工作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大乘佛法的纲要。确确实实契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佛法要不要呢?要!就在修学当中就舍,就不执着,你才懂得这个意思,不要听到这个法尚应舍,好了,佛法、世间法我统统丢掉了,什么都不干了。那你就错解如来真实义了,佛说的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变成消极了,变成不负责任,学佛四众同修,四众是一家,四众没有分彼此,四众我们的责任是相同的,没有高下的,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
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出了一位妙善法师,人家称他做金山活佛,真有这个人。台湾煮云法师他写了个传记,但是煮云法师跟他没有见过面,听别人讲的,传说的,这个书小册子给乐观法师看到了,乐观法师一看到错误百出,很多地方不是确实的,乐观法师跟妙善法师很熟,他们在一起住过,曾经三度在一起住过,最长的一段时间是二个多月,所以对妙善法师很熟悉,乐老写的那个金山活佛神异录,那个可靠性是真的。这一位大德心地清净平等,他说他跟别人不一样的,有一点像济公活佛,人很潇洒,很随便,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一生从来不洗澡,一生都没有洗过澡,夏天一件衣服,冬天还是这件衣服,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吃东西很随便,人家给他什么就吃什么,多少也没有一定。有一天有一些同修在家里请他吃饭,每一个人盛了一碗饭来供养师父,师父吃了,他就欢喜了,那个人又盛了一碗,一次吃了十八碗,旁边还有人说不行,师父吃太多了,那么多了,一大堆了,他一点都不在乎。好象旁边是乐观法师那天在,乐老看到就慌了,你吃这么多怎么得了,怎么能受得了?他在旁边吵吵闹闹,他说:「你知不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怎么讲法?」他听得懂,任何在家的信徒见到他跟他顶礼,他一定跪在地上还礼,从来没有说坐在那里接受人家一拜,没有。他都趴在地上顶礼。最初乐观法师看到很不高兴,好象你这个出家人,怎么可以这个样子,乐观法师心里动这个念头,他知道了,他过了两天问乐观法师:「你对于我这个行为有点不满意是不是?」他是平等心,他是清净心,他不是装模作样,他是真修行,但是完全不在形式上,形式上你完全看不到,你看到他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他吃的东西很奇怪,人家掉在地上的东西,他都捡来吃,供养他的钞票,他把它都吃掉,你说钞票多少人摸过,这细菌还得了,他也没事,他身上一文钱也没有,不接受人的供养,供养钱全部吃掉。民国初年我们佛教出了这个奇人。他念佛,劝人念佛。他在金山寺,他还有个道场,就是南京栖霞山,他就两个道场,他不常住,每一年道场打七的时候他会去,不打七的时候他不会去,打七回去干什么呢?去送米,去送菜。他到外面去化缘,化好供养道场,供养常住,所以常住也很喜欢他,为什么呢?他帮助常住很多,可是平常没有法会的时候,他在那里不晓得,找不到他,都是在居士家里头混,今天到这个家里,明天到那个家里。他到那个居士家里,那居士两三天前就晓得,怎么晓得?做梦他来了,一梦到他来了,一两天他决定会到。
所以我们要晓得,修行要真正下功夫,表面上这些形式是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最重要的早晚功课,早课就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这样做早晚课有真实的功德,决定不是早晨把经咒念给佛菩萨听一遍,晚上又念给他听一遍,什么意思也不晓得,完全不能依照奉行。就像小朋友给父母面前背书一样,早晨背了我功课交代了,晚上又背一遍,我们要这样做早晚课,有罪过,没好处!泥塑木雕的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你是存的什么心,还自以为有功德,自以为功课没有缺,你说你可怜不可怜!所以我们在佛堂做功课,看到佛像如同真佛,早晨念的这个经咒是提醒自己,我一天要照这个去做,晚上做晚课反省,我这一天有没有照佛菩萨交代的去做。做到的,明天要继续再做,没有做到的,明天赶紧要做,这才叫朝暮二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诸位要晓得,是念给自己听的,警惕自己、反省自己,要知道。
法跟非法同时,没有先后,前面讲无住跟生心同时,生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生心,生什么心?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六度万行之心,就是生这个心,就常行布施。无住是不着相,所以它是同时的,不是分成两个阶段的。你把它看成两截,你就错了,那就不是佛所说的意思了,说话有的时候说在一边,你懂那边的意思,那么这个地方讲「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说明佛法尚且不可以执着。为什么呢?「因缘所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何况世间一切法?世间一切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的现象也是因缘所生,刚才讲了十法界是妄想所生,六道轮回执着所生,这都是有因有果!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意思愈往后面讲愈清楚、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光阴过得很快。佛七今天是第三天了,这个几天,我们所讲的《金刚经》里面一些重要的经文,它的意思很深很广,最怕是错会了经义。如果说错会了,不但我们得不到利益,反受其害,那这也是《般若经》讲解的难处。这种困难我们在过去古德记载里面,唐朝时候,这些讲经的法师就有这个感触,所以讲《般若经》的人就不多了,在历代,讲这个经的人不多,可是这个经又不能不讲,要讲呢就一定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不致于叫听者产生误会,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
前面曾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是不是要把法给舍掉了呢?舍掉那就不学佛!不学佛行!所以一定要明了它的真实义在什么地方。佛是怕我们执着,佛法一定要学,一定要行,但是不能执着。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如是。我们这个身体还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一天还是要生活,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工作,还是要应酬,不能把这些东西统统舍掉,舍掉了那是错误的。尤其是大乘菩萨,诸位想想,菩萨把这些事情都舍掉了,都放下了,那还度什么众生呢?菩萨要度众生,就要接触大众,就要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你看在这个四摄法里头,不是说的很清楚,四摄法是佛教菩萨摄受众生的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要布施,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呢?众生见到你生欢喜心,愿意听你的教导,这就有缘,缘成熟。你很想帮助他,乐意帮助他,他拒绝,他排斥,这就是没有缘。佛确确实实有能力度一切众生。我们过去在初学佛的时候,对于佛法当中,疑惑的地方非常非常多。一般比较大的疑惑,我们觉得怀疑,佛是不是真的有圆满的智慧?佛是不是真的有圆满的能力?我们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这万德万能是赞叹他的话,还是事实?我们也曾听说,佛亦有所不能,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万德万能是赞叹不是真的。如果这个赞叹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个话就不可信了,不能采信。不能采信,那就属于妄语的范围,佛不打妄语,佛教我们不打妄语,如果从这个地方来观察,尤其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要以这个角度来观察。佛法里面,对佛的赞叹,决定是言行一致的,决定没有夸张。我们要问,假设有一个众生,造五逆十恶之罪,命终决定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佛有没有能力立刻教他成佛?如果佛有这个能力,那佛的万德万能我们就同意,就不会怀疑。如果这样罪恶的人,佛能够帮助他离开三恶道,生三善道,这没什么了不起,问问能不能成究竟圆满佛。我们仔细读诵大乘经,这一个答案终于找到了,在哪里呢?《金刚经》里,《无量寿经》里,《弥陀经》里面,都给我们清晰明确的答案,佛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造作一切罪业的众生为什么不能得度呢?这不能怪佛,怪众生不听话,不肯接受!那有什么办法呢?《楞严经》上讲的很彻底,「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看看一个字就解决了。狂心是什么呢?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就是究竟圆满佛。佛哪里说没有能力呢?确实有能力,确实有智慧。告诉众生,众生不肯相信,不肯放下。所以这个责任,不在佛那一边,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佛确实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能力。《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信佛,那个信不是普通的信,前半部给我们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一句是从理上说的。后半部告诉我们「信心不逆」,那是从事上说的,理事是一不是二,这个「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做就不行,那才叫信心不逆。什么样的人能成就呢?信的人就成就。尤其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讲,十方一切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临终那个一念是关键。不能往生的人,当然总免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谁做主宰呢?就是临终的一念。临终一念善,生三善道;临终一念恶,就堕三恶道,临终那一念是关键,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平常念佛用功,这是在练习、在训练。真正用功得力的时候,就是临终一念,希望保持临终这一念正念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愿心求生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这就决定成就。
可是佛告诉我们,修行人,修慧当然重要,修福也非常重要,要是没有福,会有障碍。所以成佛,佛叫二足尊,足是圆满的意思,尊是尊贵的意思,这个二就是智慧、福德,这两样都圆满。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不可以不修福,没有福报的人,修行障碍重重,有许多的障碍。有福报的人,障碍就少。所以福跟慧同等的重要。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修慧,「无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一切都放下。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所以无住是修慧,生心是修福,「生心」佛讲的很清楚,「而行布施」,布施是修福。修福我们要不要享福呢?享福是非常危险的一桩事情。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菩萨不受福德。我们仔细去观察,行菩萨道的人,修福他决定不享福,为什么?享福最容易迷惑。迷惑之后,没有不造罪业的。所以福报要给一切众生去享,自己不要享受。这是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教菩萨就是教导我们。
其实世间人所谓的福报,福报那有标准。前面曾经给诸位提起过,有许许多多人来侍候,那是福报吗?一般人看到是福报,年岁大的人没有人照顾,自己还要烧饭,还要洗衣服,我们看到没有福报。我的看法跟大家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老年没有人侍候,自己能照顾自己,就显示出他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健康是福报!多少人侍候,一身的病痛,那来的福报?健康是真正的福报。所以,你要是很冷静,面面去观察,自自然然,这个道理你就明了了,心开意解,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那么经上这一句话我们就不能够错会它的意思,「法尚应舍」这一句话的用意,是叫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佛的教诲,一定要认真去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而生其心,不把它挂在心上,若无其事,这个就是法尚应舍,这个意思不可以错会。接着佛必须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要说清楚,不说清楚,单单讲个法尚应舍,为什么要舍?佛说了,无有定法,佛为一切众生说法,给诸位说,没有定法。没有定法,意思就是说,法是缘生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一天讲经说法没有预备,我今天要讲什么,明天要讲什么,没有准备的。如果要有准备,那就是定法。没有定法。师生们聚集在一堂,没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就静座。有问题的时候,随时提出来,随时提出问题,佛随时为大家解答,以后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了。经典是这么来的,所以是众生有疑惑,佛为他解答,哪有定法呢?
我们知道,世尊当年这一些学生们,我们常常在经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这一些常随弟子,还包括一些在家的护法,都是诸佛菩萨倒驾慈航而来的,他们是来唱戏的,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众生的,真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里佛就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佛与佛有没有嫉妒?没有!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其它这些古佛示现做他的学生,同一个目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目的在此地。就像唱戏,那一个唱主角,那个唱配角,没有关系,前台跟后台不一样。在后台,可能唱配角的,甚至于打龙套,扛大旗的,是他的老师,学生在唱主角。这是我们在戏台上常常见到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就像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看这些弟子当中,最出名的,知名度最高的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不是普通人。居士当中,维摩诘长者,金粟如来再来的,都是成了佛的,示现在家居士,做佛的在家弟子,我们从这个地方,应该要得到启示,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佛法不仅仅四众是一家,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是一家,几个人知道呢?如果明了是一家,不但我们四众里头没有排斥,对外教都没有排斥。
譬如像天主教、基督教我们最常见的,过去我在学佛法的时候,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每逢寒暑假,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差不多我都会参加,我们图书馆附近就有教堂,这一些教堂里面的信徒,常常到我这里来找麻烦,那时候我在图书馆工作,我还没出家,说我们佛教是迷信,拜偶像,跟魔鬼在一起,将来都要堕落,说的话很难听。长篇大论,我有一次就碰到这么一个狂人,我碰到了心里很欢喜,我们机会来了。那一天正在阅览室里面,很多人在那里,看佛书的人不多,看报纸杂志的人很多。他在阅览室里面批评佛教,我给他沏了一杯好茶,供养他,让他润润喉咙,痛痛快快的讲,他兴高彩烈的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都在旁边点头,是是是…。点了两个钟点,我旁边这些同修看到了,这糟糕了,那时候,他叫我徐居士。他说今天怎么搞的,这个样子,一点答辩的能力都没有了。我都是是是…点头,让他尽量发挥,发挥到最后,两个钟点他很累了,我就问他,我说:「你还有没有讲的了?」他说可以了。我最后说了几句话,我说:「在台湾信佛的人这么多,你如果能把佛法,佛教真正批判驳倒了,救度这一批众生,你的功德很伟大!这么多拜偶像的,迷信的人,你能够把他救回来,你了不起!」他听了很得意,我赞叹他。然后我问他,我说:「我请教你一个小问题。」他说好,他神气十足。「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这个文章看一遍。」「那当然的!当然!」我说:「你批评佛教,佛教经典你有没有看过?」他就傻了。我说:「这个地方每个星期三讲经,你有没有来听过?」他又傻了,没听过。我说:「你说的话有问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对于佛教一无所知,你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的狂言,你不怕在座的这些人笑话你吗?」我这几句话一说,他满面通红。所以,我这几句话,他搞两个小时,我只两三分钟就把他解决掉了,最后那些同学说你怎么说的?我说让人家发的足了,一棒打下去,他就会醒!所以,我欢迎你来批评,欢迎你来解救这些学佛迷信之人,但是你的条件一定要来读大藏经,一定要来听经,然后你才能够真正抓到这个佛教里头的弱点,你来攻击它,来批评它。如果,你一无所知,信口雌黄,这是不足以为人采信,显得你很轻薄。这个人算很不错,是个外省人,到第二天,把他教堂的牧师带来见我,那个态度就很温和,很客气。所以佛法的心量非常广大,对于所有一切宗教,甚至于恶意毁谤、批评我们的人,我们都不放在心里,我们一样用爱心、用关怀来帮助他。对外道,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同门的。
所以,佛的示现,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不是以口劝我们。度化众生是好事情,你在这个地方,已经设立讲堂讲经,我们大家帮你忙,不一定要我上台这个功德才是我的,哪有这个道理,谁做都好。别人做比我做更好,为什么呢?做的人很辛苦!我们不要受这个辛苦,我们功德是一般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在我自己经验当中,我讲经,法师到我这来听经,鼓励信徒来听经,我一生只遇到一个|香港的圣一法师。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圣一法师来听了三天,就号召他的信徒,劝导他的信徒要到我这个道场来听经,非常难得!我们看圣一法师的行持,实在讲,跟早年的虚云老和尚没有两样。圣一法师是参禅的,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所有一切供养,都拿到大陆去修庙,所以大陆的佛教叫他做财神菩萨。对于大陆佛教的复兴,最有贡献的就是他老人家,他是潮洲人,住在香港大屿山,这个人为佛法,没有私心。我们也曾遇到不少的道场,劝信徒不要来听经,很多!劝信徒不要来听经。可是我们的态度,决定是对众生有利的。
我在加州有一个同修写一封信给我,他刚刚出家,师父教给他要读哪一些经典,怎么样修行的方法。他写一封信来问我,因为没有出家之前,一直听我的录音带,都老实念佛,问我怎么办?师父讲的跟我讲的不一样。我写一封信告诉他,一定要听师父的教导,你跟那一个师父出家,一定要听那个师父的教导,你才会有成就,师父对你一定要负责任,他要把你引入歧途,他背因果责任,所以你选择道场,选择师父要谨慎,你跟这个师父有缘,跟这个道场有缘,一定要以真诚心去学习,这样才有成就,不能三心二意。所以,我劝他,把我的那个东西可以当作参考,甚至于可以放下,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们帮助他成就,我们不破坏他的道场。绝对不可以说,你师父那个不如法,我这个如法。那成什么话!那就是自赞毁他,菩萨戒里头这一条是重戒!梵网戒里面没有,瑜珈戒本里头这个列在第一条,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是堕阿鼻地狱,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心愿,念念为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我们对于道场要赞叹,对道场的法师要赞叹,对于道场的信徒要赞叹。《华严经》上显著的例子,你看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一个自赞毁他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从这些地方学,要把心量拓开,要懂得赞叹别人,就是赞叹诸佛菩萨,就是赞叹佛法。现在,尤其是年轻的法师,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少了,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李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才懂得。很好,走到那里,人家都欢迎。
我在香港,《楞严经》讲完了,圣一法师请我到他那个道场里面去参观,给大家讲讲开示,他是个禅宗道场,我到那个地方,给那些禅和子讲什么开示呢?我不能说念佛好,那可不象话!所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他在那里跟老法师参禅,已经参了二十多年了,我们怎么可以动摇他的信心呢?所以我们到那里去,简短的开示当中,赞叹禅。我以前讲过《金刚经》,讲过《六祖坛经》,《大珠和尚语录》,永嘉禅宗《证道歌》,禅宗的东西我讲的不少,口头禅还行,所以我极力赞叹禅宗,赞叹圣一法师,赞叹他们修行的大众,使他们对于道场,对于领导的法师更有信心,这是我们帮助他。如果说参禅很难成就,念佛好,那你不就是破坏人家道场,谁还敢接近你!所以我到那边去很受人欢迎,就是说我们赞叹别人。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找我,也邀请我到他道场跟同学们结结缘,请我去讲演,演培法师是学唯识的,修弥勒净土。我到那里去讲开示,总不能讲弥陀净土,弥陀净土一字都不提,赞叹弥勒菩萨,赞叹弥勒净土,《华严经》上五十三参,倒数第三位就是弥勒菩萨,善财参访弥勒菩萨,我在那里取点内容来跟大家介绍,赞叹演培法师,赞叹道场,赞叹大众,这是礼貌,这是互相帮助,使他们的信徒感觉到,外面的法师对我们的和尚,对我们的师父都如此的赞叹,这样的敬佩,使他们对于这个主持教学的和尚能够更加深信心,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缘份。他来邀请就是缘份;他不邀请,我到那里去,这不可以。他不邀请,没有缘份。他来邀请就是缘份,所以有缘,我们就要认真努力去帮助他,帮助这个道场,成就这个道场。
我们这一赞叹,当然后头还有问题,像在香港,我这个赞叹禅,就有一些人来问我,法师,禅既然这么好,你为什么念佛?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这根性不如他们,他们是上上根,我是中下根。我说的都是实话,宗门接引的上上根人,我不是上上根人。禅我懂得,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我回过头来老实念佛,希望带业往生。所以要记住,我们四众同修,无论到那一个道场,一定是赞叹这个道场,一定是拥护这个道场,使这个道场所有信徒,对这个道场形成一个中心。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众生、光大佛法,决定不可以有自私的念头,有自私的念头,麻烦了。《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要知道,不但大乘佛法,连小乘佛法都包括在其中。《金刚经》里面讲的,须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都离相,都破执着,无论你修得怎么好,你的我相没有放下,就出不了轮回;出不了轮回,说实在话,没有成就,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疏忽。
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打滚,日子不好过!纵然修福,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冷眼观察这个世间人,富贵、贫贱一样苦,贫贱人苦,富贵人不苦吗?富贵人的苦处比贫贱人还要苦,你这个做总统,做这个帝王的,哪个不辛苦?哪有我们自在!所以诸位冷静去观察,你的心就平静,你就开智慧了,你才能够真正照见事实的真相,在世法里面,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超越因果的定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个定就是因果的定律,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缘非常殊胜,现在一般话来说,我运气很好。运气好是世间讲的话,在佛法里讲,缘殊胜。我遇到的几位,都是真正好的善知识,所以,没有走冤枉路。我学佛是二十六岁,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才开始看佛经,我看佛经不到一个月,有一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我接受他老人家指导三年,在这个中间,我还有一位同事,叶辉西先生,他介绍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跟李老师同年,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叶先生跟朱老是同乡,那个时候,他在台北创办了台湾印经处,在那个时代,台湾的佛经非常缺乏,要得一本经书相当不容易,我们有很多想读的书,都要去抄。台北的善导寺藏书比较完备一点,我们借这个藏经自己来抄写。所以,学的很辛苦,但是学的很有受用,我认识朱老,朱老已经是七十岁了,他对我们很爱护,常常讲故事给我们听,那些故事,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那真实,不是假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说,战争当中,所死亡的都是命里注定的。说明我们世间看的是横死的,横死也是命中注定的,决定没有一个冤枉的。他给我们说了一个事实,这在战前,在抗战之前,他在苏州,做一个银行的经理,那一个银行我忘掉了,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大概四十年前的事情,他做一个银行的经理,没有事情的时候,下了班常常有几个好朋友在一块打麻将玩,其中有一个朋友是走阴差的,真是事实,不是假的。做阴差的时候,晚上他就到鬼道里面去上班,天亮的时候,他就又回来,所以这个人很辛苦,日夜都要上班,白天是在人间上班,晚上到鬼道里去上班,这个叫走阴差,在大陆上真的是有。这是证明饿鬼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在鬼道里面,上海是一个普通的县,苏州的城隍,好比是省长一样的,管一个省,上海是管一个县。有一天苏州督城隍,收到上海城隍送来一批生死簿,不少人,那么这个走阴差的朋友,他就好奇,就去翻翻,这一翻之后,就很疑惑,他大惑不解,这个名字里头五个字、六个字的,一大批,第二天,他就把这个事情给朱老几个朋友闲聊的时候,就说出了有这么一桩事情,他们都猜不到,这想中国人的名字最多四个字,复姓四个字,但是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所以没有答案,谁也猜不到。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于是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批生死簿,是一二八事件,日本人在上海这个战役里面死亡的名册,三个月前就送到苏州去了,哪有冤枉的呢?命里不该死,子弹打到身上都没事,这说出来是世间没有冤枉死的,这就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该死在什么地方,该死在什么时候,命里早就注定了,没有横死的。
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来,就是要专心办道的。在这个七天当中,要得一个成就。所谓的成就,就是《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所谓理一心,跟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断见思烦恼,断证的功夫等于小乘阿罗汉。最低的成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前面两种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确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么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时中,我们现在所谓的二十四小时里面,心里面只有一声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念,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结七念佛,是有它殊胜目的之所在。佛七当中讲开示,这个打闲岔了,那有这种道理。讲开示,就把人心讲乱了,换一句话说,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在佛七当中,不但讲开示,还要讲一个半钟点?说实实在在话,就是因为大家在这里结七念佛,功夫成片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呢?妄想太多,杂念太多了!这是我们念佛同修这么多年来,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大家不要把这个等闲视之,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去年这一年,讲了一部《金刚经》,这是许多年来,至少有十几二十年了,我没有看过《金刚经》,大家要我来讲,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呢?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呢?没看破,没放下。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讲到今年年初,将《金刚经》细说一遍,我们总共用了两百四十八个小时,把《金刚经》讲圆满了。同修们找我讲《无量寿经》,我想了一想,这十年当中,我《无量寿经》总共讲过九遍,的确是说的很多了。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这个答案,当然最简单的、最普遍的是金刚般若。一切大乘经,像《楞严》、《楞伽》、《华严》、《法华》都详细的讨论到这些问题。《金刚经》上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绝不逊色于其它的大乘经论,这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巳经超越了宗派,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几几乎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这一部经典在中国佛教,确实是家喻户晓,人人读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诸位要记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些问题呢?大的问题来说,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十法界的问题、成佛做祖的问题,这是大的。没有智慧不能解决,没有智慧做不到!小的问题,我们现前身心安乐,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么?清净心。心地清净,心清净,你的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是眼前的好处。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这是小的。
我看许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来问我,病苦什么原因呢?|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净。诸位记住,病痛的根本原因,从妄念起来的,从烦恼起来的。我们中国俗话说:「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在忧虑烦恼当中,你怎么能不老呢?你怎么能不衰呢?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乐的时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们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教给我们要法喜充满,你的法喜跑到那里去了,你怎么会活的这么苦恼呢?这就是没有智慧,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们过去看《坛经》,对于六祖慧能大师,我们很赞叹,我们很感动,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你看他怎么说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见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里面,我们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生活在烦恼里面。这不就大错了!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菩提的样子,就是法喜充满,就是圆满的智慧。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能解决问题。
说到智慧,金刚般若是智慧里面最圆满的、最究竟的。金刚般若在什么地方?在生活当中。所以,《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现在生活上。这个经的发起跟一般经发起不一样,一般经典多半是放光现瑞,用这种来发起。而金刚般若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着衣持钵,这是出家人天天要干的事。人在社会里面,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无所事事,出家人做什么事呢?出家人就是托钵,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钵饭,搭衣持钵,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说明了,究竟圆满智慧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刚般若,托钵是金刚般若,吃饭是金刚般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用这个来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体会,要能够领悟,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智慧?这一桩事情,表演的最圆满、最周到的那要算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了。《金刚经》上是佛示现给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的,每一个人生活,跟《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没有两样,都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生活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叫学佛。我们回过头来,大家《无量寿经》念的很熟,《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这一句话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真如本性,是我们学佛的目标之所在,见性成佛。
第二个「住真实慧」,我们是不是安住在真实智慧当中,真实慧就是金刚般若。
第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们自己住真实智慧,然后才能给一切众生真实的恩惠。真实的恩惠,不是说拿到财物金钱去帮助,不是。做出一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你这个样子,能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进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学习,这就是真实智慧,这个惠是恩惠之惠。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可见得不单单是讲的,做出来了。
我们说的最简单,说的最浅显,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就是给我们作一个做人的最好的榜样,生活最好的榜样,工作最好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习就对了。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做佛弟子,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可不可以做为一切大众的好样子。这个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同学们,我们人要做人的好样子。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做生意,你有开店,你有公司行号,你在你这个行业里面,做最好的榜样,这叫佛弟子,这叫做学佛。想想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人做样子?可不可以叫一切众生都来效法我,都来学习我?如果我们学佛学的这么烦恼,学的这么苦,人家还敢学?看到我们早就跑掉了,吓走了!这一定要懂得,佛法不是单单讲理论,单单谈玄说妙,没有这回事情!佛法所讲的,都是讲的我们日常生活。所以这几天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等于说,这个十几年,几十年当中,我们藉这个机会做一个总检讨。我们的毛病到底犯在什么地方?归根结底来说,第一个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呢?看不破。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如果仔细把《金刚经》给它核对核对,就恍然大悟,他们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禅宗的虚云老和尚,我们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做到了什么呢?《金刚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观行的总网领,也就是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他们完全符合。不仅仅是大家晓得的,《金刚经》上两句话,佛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从这两句话开悟的。其实字字句句跟这两句同样的重要,当然这两句也非常之好。我们也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讨论,所以这是大家必须要把它记清楚的。
我们学佛,到底为的是什么?我学的是什么?我得到了些什么?常常这样反省,你就觉悟了。不反省,你就迷惑了。迷了,就继续搞六道轮回;觉悟了,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实实在在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这个要清楚。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本来是成佛的,本来是平等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语道破!十法界是怎么来的?妄想来的。你打妄想,原来是一真法界,这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了。再一有执着,那就更麻烦了,「执着」在十法界里头就变成六道轮回了。因此,破执着就超越六道;断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因此,佛法修行的纲领,不可以不知道。
总纲领是什么呢?你们一进佛门,就教给你了|三皈。三皈是传授学佛的总纲领、总方向。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里头回头。教你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误会,皈依佛,看到佛像里的佛,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信了!佛不是这个意思。《金刚经》上破一切执着,这个到后面会跟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觉。从哪里皈呢?迷惑颠倒,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皈依觉。从今以后,我要觉而不迷。
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能不能入得了呢?金刚般若就是佛知佛见。你有没有从一切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佛知见呢?这个叫皈依法。
第三个叫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我们今天讲的,心里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最后到身体的染污;再推到外面去,环境的染污,我们从一切染污里面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了。所以,佛法的修学,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法那里有迷信。
/> 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方法门道,无量无边,诸位要知道,都是修的觉、正、净。他修觉正净,这个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个方法、门道不是修觉正净,不是修觉正净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什么法门,决定是修觉、正、净的。
我们想想,我们每天这个生活是在觉、正、净里面,工作是在觉、正、净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是在觉、正、净里面,是不是这样子呢?如果不是的,那我们就错了!我们学的不是正法了!我们还是搞迷、邪、染,世法里面的迷、邪、染巳经太多了。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还得了吗?佛可没有这么教我们。《金刚经》上说的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给我们讲的很清楚,世法|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佛法|佛法还是因缘所生,所以佛法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教给我们,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执着。「应无所住」,这个「住」就是执着,并不是叫你世间法不要执着,佛法可以执着,那就错了!经上讲的很明白,佛法也不能执着,统统要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释迦牟尼佛生活,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潇洒?为什么生活的那么自在?他的生活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兑现了。我们今天学,就要学佛,就要学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接触外面的境界,充满了圆满的智慧,你的生活怎么不快乐,你怎么不欢喜,当然表现的是法喜充满。你生活的很快乐,别人看到,他就会感动。
我们住在加州,好象是前年,我们的邻居,一些外国人,问我们悟学,悟学懂英文。问她:「你们是干那一行的,为什么天天那么快乐?」他们看了羡慕,为什么生活的这么快乐?她还不会回答!我就教她,以后再遇到这个事情,我们学佛的,学佛就快乐!这是机会教育!所以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谁还敢进门!你看诸佛菩萨,法相庄严,教人看到令人羡慕,佛菩萨虽然表现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众生的烦恼太重,业障太重了!重在哪里呢?看不出来,没发现。在面前都不能发现,你就晓得,这个障碍多重!
世尊天天这样表演,从来没有间断,我们想,当然不能说是没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这桩事情,这一天须菩提尊者,他提出这桩事情。所以,他在大众当中,站起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稀有世尊。什么稀有,原来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证的,证的究竟圆满的果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把这个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叫稀有!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稀有,接着他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附嘱诸菩萨,菩萨是学生,佛怎样护念学生,做出来给学生们看,不是光会说,做出来给你看,让你在生活当中,去体验。生活当中去学习,去实践。这叫真的护念,这个是真的附嘱,附嘱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托付的意思,你们懂得了,明白了。你们做到了,还要教化一切众生,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换一句话说,要希望一切众生个个觉悟,个个都过到真实美满的智慧的生活,这是佛的本愿。佛为什么要有这个愿呢?因为佛觉悟了。佛明白了。我们糊涂、迷惑颠倒,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晓得!迷了!以为别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了,我何必管别人!这是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基本上的一个错误。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的慈悲,这个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关怀。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护关怀,无条件的。无缘-无缘就是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不一定示现在佛门里面,做法师、做居士,不一定!也示现做外道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领袖,变型外道,这都是其它宗教里面的首领,他是佛菩萨。他所教化众生,原理原则跟佛所讲的没有两样,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样,你仔细去观察,他的方向目标一样,这真正了不起。伟大!我今年二月一号接受澳洲昆斯兰少数民族事物局局长的邀请,他们在昆斯兰办了一个多元文化论坛,邀请我去做一次讲演,他这个论坛的目的,非常之可贵,我们如果拿佛法来说,这个人是佛菩萨,他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犹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犹太教,他这个论坛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他现在有十四个不同宗教团来参加,大家在一块开诚布公,如何能够团结,如何能够消除种族的隔阂,这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阂,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阂,因为现在澳洲开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后如何能在这个地方,和睦共处,互助合作,这个观念就是佛菩萨,这还得了吗?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们要求怎么来合作,这是我前几年在此地,也是佛七当中,讲演的时候,我也提出了一个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请我,我很欢喜,那一天跟十四个宗教的团体见面,我赞叹他们,他们是真正的菩萨,完全拋弃个人,来求这个社会的安定,求一切大众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够将来推展到澳洲其它的各个城市,慢慢再能够发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标,的确是世界和平。
但是和平不是喊口号,喊口号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把这些隔阂意见,把它化解消除,从各种不同的这个里面,找到它的共同点,你譬如它们这个宗教里面,神爱世人,他们讲求博爱,讲求爱世人;我们佛法讲慈悲,这是个共同点,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从这个共同体点出发,不同的地方,暂时放下。先来发扬光大共同点,然后我们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圆融出来,可不可以圆融,决定可以的,没有不能圆融的,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的,那有不能圆融的道理,华严经里面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我们达不到,是因为自己有业障,自己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所有一切隔阂都能够化解,你说这一个世界多么美好。是一个以色列人犹太教的教徒,在领导,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是真正菩萨,是佛菩萨示现的外道身。世界上依旧有很伟大的人在,这些人默默的在耕耘,我那一天参加之后,他们对我非常欢喜,当场就邀请我跟馆长,做为他们永久的会员,我们也答应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们说不能常常去,要我们派代表参加,他的会是每一个月聚会一次,来研究怎样叫这个社会能够得到和谐,各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够互相合作。互助合作,这个非常非常伟大的构想,这是任何宗教家听到都衷心的赞叹!
那么在金刚经上,须菩提看到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也就是究竟圆满旳智慧,或者说这个经上的术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表现在生活里面,那么我们同学当中。所以,他就对着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的同学。佛做到了,我们同学还没有做到!虽没有做到,我们发心了,这一点非常难得!发心了,当然他就做,没有不做的,没有不做的。但是没有佛那么样的圆满,没有佛做的那么样的自在,那原因在哪里呢?须菩提很聪明!真的是极其善巧方便!代大家问了两句话,那两句话就是毛病结症之所在,一个是云何应住。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想想,我们的病根,是不是这两个呢?前面第一个,这个心不晓得安在哪里。第二个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给断掉。降伏其心,就是断烦恼。由此可知,这个心不知道安住在哪里,这是妄想。念头太多,那是烦恼!念头是什么?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就是华严经讲的执着,妄想执着。云何应住。是解决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执着,这两个问题要是解决了,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这两个问,意思无限的深广,而且问的这个技巧,实在讲是太高明了。两个问题,佛在答复的时候,是把它归纳在一个。实在讲,两个问题是一体的两面。
所以佛,在具体答复他,菩萨要怎样降伏其心。佛教菩萨,教菩萨诸位要记住,就是教我们!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你能够生这一个心,这就是佛心。这就是真心。一切众生之类,类是种种不同的类别,像我们现在眼前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这都是类别。一切众生之类,用什么心?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来看待。不能有分别,有分别就错了!分别执着,那个是麻烦的根本,烦恼的根本,众生分别,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不能脱离烦恼,如果,你要想超越轮回,脱离烦恼。怎么办呢?一切都不要分别、一切都不要执着,就行了。你就超越了。不执着;超越六道!不分别;超越十法界!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悲。所以,对于一切众生,要有诸佛菩萨一样的心怀,帮助别人,佛菩萨度众生,这经上也讲的很清楚,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与佛有缘,他肯接受就有缘,他不肯接受就没有缘。我们又常常听到,佛事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真慈悲,不会舍弃一个人,问题我们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这个肯的标准是要真的照做,那么帮助众生,不是帮助他一个阶段,帮助他到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就是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换句话说,我们要一直帮助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他要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帮助还没有尽到,这是应当要做的,这个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就是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要生这个样的心,生了心怎么样,生了心要无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你心有所住了,那就坏了。有所住什么?你着了相了。所以接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你看人家的心多干净,释迦牟尼佛穿衣是用这个心,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没有着相!释迦牟尼佛去托钵,天天吃饭,他也不着相!一举一动都给人做好样子。心里头干干净净,真的是一尘不染,也就是决定没有丝毫的分别执着,帮助一切众生,没有想到,哦!我对人有恩惠,我对人有帮助,没有。念头完全没有。所以才叫做无缘大慈,如果我帮助你常常念着你,我对你多少恩惠,那个就不是无缘了,那是有缘,有条件的!这无条件。这才能看出,诸佛菩萨伟大之处,第一个他这个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么紧接着,这一句特别提醒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个四句话,大家都很清楚,金刚经我相信每个同修都念过,其它的记不得,大概这个会记得,这四句会记得,可是这四句的意思呢?你能够透彻的明了,那真的就不见得了。这个四相给诸位说,包括了世出世间所有的法相,我们今天讲现象,所有一切现象,不出这四句,佛教给我们要离四相,离四相是离世出世间一切的法相,我相、人相,我相是执着自己,这个身体以为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以为这个是我,那个叫什么?那叫四见!后面会讲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把这个东西,当做我,这是错误的,这个可以说一切错误的根源,根本!与我对立的,都叫做人。所以这个人不是说我看做一个人,不是这个,那你把这个意思看的太窄小了。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包括在这个人,这个范围里面,可见得这个人相的范围,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个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称畜牲、称饿鬼、称地狱,都用这个人来代表,往上面去,诸佛菩萨,也用这个人来做代表。众生相的意思就深了,这所有的法相,这一切现象,他的真相是什么?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我们佛经里头的名词,叫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讲的宇宙人生,这是宇宙万有,用这个名词来说,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演变的,佛给我们讲,众缘合和而生,众生相。既然是众缘合和而生的,那个里头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没有自体,所谓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众生相含这个意思,告诉你相有!体是空的,体不可得!世法是众缘所生的,缘生缘起性空,般若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佛法也是缘起性空,所谓诸位要晓得,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佛法,六祖讲的好,本来无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来也没有。你看这众生相含义多深,所以听众生的时候,人就觉悟了,就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寿者相是说什么呢?是说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长短,这叫做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到底有多长,金刚经到最后,有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个如梦幻泡影就是众生相;如露亦如电,就是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有多久,像露水一样,像闪电一样,两个比喻,两个意思,你才晓得,这个金刚经字字句句含无量意,露水是讲它的相续相,譬如我们一个人在世界上能够活几十年,能够活一百年,那是如露,这是讲相续相,如电呢?电是讲真实相,不是讲相续相,如果不讲相续相,那像佛在仁王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就像闪电一样,所以现象存不存在呢?现象的确不存在,你从众生相跟寿者相就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晓得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整个结论来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们要问,因果是不是在万法之内?是的,没错。为什么说因果不空,诸位要晓得,因果是能变的,因是能变,果是所变。为什么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它就现佛法界,有菩萨的因就现菩萨法界,同样一个道理,有恶鬼的因就现恶鬼法界,有地狱因,就现地狱法界,所现的这些相,谁现的,自己心里变现的,就跟人作梦一样,你天天作梦,那个梦谁叫你做的,谁在那里主宰的,没有!自己念头变现的,我们今天讲,意识心变现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作美梦!人一天到晚贪瞋慢,嫉妒障碍,天天晚上作恶梦,梦里自己作的,没有人作主宰!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随缘变现的,随什么缘呢?业因这个缘变现的,有此可知,整个宇宙人生,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除了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真正看穿了,看明白之后,你怎么会不放下呢?人家怎么样对我坏,怎么样想整我,我都放下,为什么呢?我知道业果相续!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时候,真智慧现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你在表现在生活当中,就像六祖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有没有过,没有过,为什么没有过,因为这个相刹那生灭,只看到业果的相续,你才晓得金刚经上这个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实报土,实报土也是自性变出来的,清净心中,也没有一个实报土!它为什么会实报土呢?清净心变的,纯净之心,变的境界,实报土!清净心但不是纯净,变四圣净土,四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没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那是净而不纯,纯而不净,这个变六道的报土;所以我们今天的心,这个心是染而不净,那么佛最后这一句话说,有这四相就执着这四相,分别这四相,执着这个四相,这不是菩萨,这个标准很高。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就当菩萨了,但是我们受了菩萨戒当菩萨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菩萨的标准很多,我们不是金刚经上的标准,金刚经上是佛的标准,这个菩萨的标准是,就是通常我们在华严经上的标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这样的菩萨,所以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我们当中加几个字,则非一真法界的菩萨。就清楚了。因为十法界之内的,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那个佛也比不上金刚经上这个菩萨,他没有超过十法界,你想天台家所讲的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里面,没有明心见性,别教的佛超越了,别教的佛,是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也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跟通教佛都没有破无名,一品无明也没有破,那么这个地方讲则非菩萨标准在此地,我们要清楚。你要清楚,事实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放下了,不要人劝。你看不破,怎么劝也没用。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之后你才晓得,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没事,你晓得那个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没事情!没有忧虑的事,没有牵肠挂肚的,那个才叫真自在。那个时候,你过的日子,那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们现在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所以这一次,这一些找我讲金刚经的同修,他们也很有功德,来发心来祈请讲金刚经,那么这个经过去我也讲过好多遍,可是想想从前讲的,不行了。意思都没有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见不到!自己见不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喔!金刚经字字都放光明,其味无穷。
那么在生活上,要怎么做呢?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的层面,佛教给我们,佛在这个地方所讲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菩萨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范围广!这两个字,要用浅显的字句来讲,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这个意思。与法应无所住,这个法是世法佛法,都无住!无住就是不执着!世法佛法里面,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着,这个叫应无所住,我们今天样样分别,样样计较,这个不行!这个苦难有得受,金刚经这个法门,不是对普通人说的,佛在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上上乘人说,不是给普通人讲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圆顿的根性,一生就把问题彻底解决了,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祗劫,那个太麻烦了,大乘人就应当要遵守这个原则,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但是一切法呢?一切法,我们行。像最平常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哪里做起,穿衣吃饭做起,衣服没有洗干净,恶!为什么不洗干净?衣服没有折整齐,恶!为什么不把它折整齐?生活上,恶!杀、盗、淫是恶,那个里头别的也找不到!我擦桌子,桌子没擦干净,是恶!我吃饭,摆碗筷,碗筷摆的不整齐是恶!点点滴滴。那些恶是指这些事情。我们今天学佛,把断恶修善,把这个跟生活完全脱了节,你这个佛法学了有什么用处。你在你家庭里面,你家庭有长辈,有父母,你对待你父母的时候,没有尽到孝道,恶!一个不好的面孔给父母看到,恶!你要断这个恶。
你有子女,小孩学大人的榜样,你要做个好样子,给你儿女看,这个叫善!不是好样子,是恶!断恶修善从这里做起,这叫真正学佛!我们这个家庭,不能给邻居做一个好榜样,恶!你才晓得布施两字,包括我们一生,一个人从早到晚,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间,一生一世,点点滴滴都在这个布施里头,两个字包括尽了,你们看到布施,到道场去捐几个钱,那个叫什么。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才修了那么一点。你怎么能会成就?大错特错。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今天时间到了,这个行于布施,里头的意思长了,总要多说几句,让你们晓得,我们怎么过日子,怎样把我们的生活变成金刚般若,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变成佛菩萨一样,佛菩萨不是供在那个地方,佛菩萨就是自己本人,这个人叫做学佛,这个人在佛法当中,得真实的受用。
那么这几天,同修们有好多好多的问题不能解决,我们金刚经刚刚讲完,这个地方大概排了五天的时间,我五天的时候,跟诸位报告是金刚经的精华,你看我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讲一部金刚经,这五天也讲一部金刚经。
◎昨天讲到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怎样生活,也就是教导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世待人接物。佛只说了八个字,「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言语非常简单,可是内容是无尽的深广。不但是教我们怎么做人,这两句话把九法界众生的生活全都包括在其中,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做到,这就是菩萨,就是佛的真实的学生、如来弟子。
经文里面我们必须要明了的就是布施,布施包括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布施的意义就是舍,我们讲施舍。譬如你在家庭里面做一个家庭主妇,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那么你从早到晚忙着家务事,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每一天做同样的工作,做了几十年,又烦又累、怨声载道!那叫什么?那叫造业。你每天的生活起心动念,所做所为,全叫造业。可是你懂得佛法呢,那不一样了,在修布施波罗蜜,那怎么会一样。而这个布施的境界,非常广大,不要以为家里就是几个人,我为他们服务,那你那个心量就太小了,你的眼光也太小了,你只看到这么一点点,你不知道它影响有多大。
做这些家务事情,要劳力要体力,要去想应该怎么做,这个想是用智慧,身心都在行布施,照顾这一家人,让这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舒适,这是你行菩萨道,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对象,《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布施有外财有内财,劳力跟智慧都是属于内财,身外之物你赚了一些钱来布施,那是外财,内外都是舍。
由此可知,你去工作,你替别人作工,你在公司里面也是行菩萨道,将你自己本份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你对这个公司是布施;公司是服务大众,对于社会是布施。你才晓得这个像水的波纹一样,一个小石头投在水面上,那个波纹愈远愈广大了。同样是一个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会影响到旁边的邻居。昨天跟诸位说了,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让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一个人,就是一切人的好样子。我们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从事于经商,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最好的榜样,这叫佛法,佛法里面样样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世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说「我第一,你第二」,没有。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样,个个都是第一,没有说第二的,你们想想这个味道,这是《金刚经》上讲的「诸法如意」,世法平等,无有高下,有高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有高下就是二法了,可见得这个义理是无限的深广。
但是布施,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很多、很清楚、很明白,布施是修因,修因后面一定有果报,果报要不要求?不需要求,它自自然然现前,你不要也不行。财布施得的果报是财富,所以财富,你们在这个世间,说「你有这个机会能够赚钱」,没有这个道理,你有能力,你很聪明,你有方法,你有手段,全是假的!这一桩事情诸位要把了凡四训念通了,你就觉悟了,人的一生富贵穷通都是命里注定的,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命从哪里来的呢?命是前生造的因,这一生得果报。前生你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你得财富,前一生财布施你布施的很痛快,布施的很欢喜,这一生你得到的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不要操一点心,不要劳一点精神,这财富就来了。如果前世你布施,布施的很艰难,很痛苦,看到人家布施不好意思,布施之后又后悔,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得,赚得好辛苦。就这么个道理,因果决定是相应的,哪里是你有什么聪明,智慧,手法可以赚得到的!命里没有,你能够赚得到,那一切诸佛都要拜你做老师了,佛没有这个能力。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的果报。我们看到现前的果报就想着我前生造的因,这是佛法里头两句很有名的话,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
「预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作的是什么因。
「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报就是。
「预知来世果」,想想我来世应该怎么样子,果报如何呢?
「今生做者是」,你想到你这一生所做所为,起心动念,你就晓得,你来生是什么样的果报。这是真理,这才是说的实实在在的,所以财富哪里是你能赚到的。
那我们现在这一生没有财富,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现在修行不行呢?也来得及,你真的明白了,命里确实过去生没有,这一生生活艰难,如果肯修,你晚年物质生活不会缺乏。你说「我没有钱修」,我们这个心念会修,见到别人的好事我们看到心里欢喜、赞叹,不必要钱。看到人家的好事,我们忌妒、障碍,想尽方法去拦阻,那我们的罪业就造了。如果有机缘,我们尽心尽力能够帮助它,能够成就它,那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
做好事不一定要有钱,诸位要明了,多少真正做好事的,都是生活非常艰难的人,而世间这些大富大贵,他们做的那一些好事,往往不见得是真的,这《了凡四训》讲的透彻,讲善恶里面有真的、有假的、有半、有满,差别很大很大。没有钱的人,我们修一块钱的布施,那个福报就很大;有钱的人捐个十万八万,他无所谓的,不见得有你一块钱的福德大,原因在哪里呢?发心不一样。我们生活艰难,很清苦、很贫穷,这一点点拿出来,我们真诚恭敬,这个心是圆满的,功德是圆满的。富贵人家捐的钱虽然多,在他的财富来说,九牛一毛,没在乎,而且捐出来的时候多半是傲慢心。
举一个例子来说,以我们这个佛门里面来讲,大富长者我们这些出家人要对他恭敬,要对他接待,他的福报当时就报掉了,就没有了;贫苦人到这里来,捐个一块、二块,我们出家人没瞧得起他,他的福报圆圆满满保持着,这一恭敬、一礼敬就完了,报掉了,不一样!老天爷很公道,富贵的人不会永远富贵,贫穷的人不会永远贫穷。富贵人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没福了,为什么呢?愚痴,没有智慧。这一些道理事实真相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冷静、细心去观察,你就会看到。
这个世间是什么?就是一个因缘果报的相续现象而已。所以佛在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造作一切罪业,果报现前了,后悔来不及了;菩萨是个觉悟的人。这个里面菩萨跟众生,你懂得它的意思,菩萨是觉悟的人,众生是迷惑人,迷人造业他不怕,果报现前他害怕;觉悟的人他不怕果报,果报来了,那无可奈何,不受也得要受!逆来顺受,造因,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不能有一点恶心,不可以有一点点的恶意,你的果报怎么会不美满呢?念念想到利益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自己受苦好,吃亏就是享福。
世间人不明了,以为很多人侍候着,这个人有福报。我看法跟你们不一样,多少人侍候,我看到那个人很可怜,为什么呢?身体不好,需要人侍候,他没有健康的身体。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七十五岁都还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没有人照顾他。人家看到「喔,李老居士好可怜。」多少学生都要侍候他,他拒绝不接受,老师真正在享受,他健康,不需要人侍候,那叫健康。年岁大的人健康是真正的福报,他九十五岁以后才接受学生照顾他。健康是真正的福报,财富不见得是福报,健康的身体,身心清净、自在快乐,那叫真实的福报。
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如果你前生修法布施,你这一生得到的果报,聪明智慧,如果没有财布施,虽然聪明智慧,物质生活还很清苦,没学佛的时候我们不晓得,学了佛之后我们恍然大悟。我在台湾第一个教导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这个人有智慧,真聪明!前世修的法布施。但生活非常艰苦,就靠一点薪水过日子,他在台大教书拿点钱,买一点书的钱都没有,我们明白前生没有修财布施;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他的生活很苦。
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布施,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慈悲,仁慈,能够怜愍一切众生,能够教一切众生得到身心安稳,离开一些忧患恐怖,你做这种业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
诸位要知道,在因果定律里面,没有吃亏,没有上当的,也没有一个占便宜的。你说我吃了亏、上了当了,那你前生修的因里面有这个果报,绝对不可能的!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就安了,纵然我们被人骗了,被人欺负,被人悔辱了,我们的心很清净、很欢喜。为什么呢?帐了了,这个帐结掉了,再一次见面就很欢喜,冤结化解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真正聪明智慧的人,记住在这个世间不与任何一个人结怨,我们将来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为什么我们会跟一切众生结怨呢?大概不外两个关系,一个是习气、毛病,看不惯就不耐烦了,不一定这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习气,这个习气不好,分别执着,要放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的过失与我不相干,我要以清净心来对一切众生。另外一个就是利害,利害的冲突,这是跟一切众生结怨最大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在佛法上讲「缘」,这是恶缘。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呢?不明白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有没有利害?没有,确实没有。我命里头有多少财富,有多少的事业,任何人都挡不住;如果能挡得住,人家能破坏,那还能叫命运?那还能叫定律?不可能的!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说,真正明白道理,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用种种不正当手段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说多冤枉!不用这些手段,一样得到,绝对不是我用一种手段才得到,没这个道理,那是跟佛法完全相违背,所以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清净心生智慧,《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三种布施佛说的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细心观察,没错,佛讲的字字句句都正确。我们看我们周边的人,看这个社会上,这些大众,富贵人家,贫贱人家,仔细去观察,跟佛讲的一模一样,这才叫我们佩服佛菩萨!
可是更重要的,上面这一句「应无所住」,无所住是什么呢?住是执着,决定不执着,执着是个病。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佛在《华严经》上一句话说明|妄想执着。因为你打妄想,妄想变出了十法界,因为你有执着,执着变现出了六道轮回,所以你如果是破了执着,六道就没有了;断掉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这个事情,古今中外这些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边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万物的起源,他能不能找到?他可以找到那个边缘,他找不到真实。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他用思考。思考是妄想,他用妄想,他用执着。妄想、执着是有范围、有界限的,他不能突破,所以佛教里面断了妄想、分别、执着你就突破了,突破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的面目,事实真相。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无论是那一个法门,它的中心都是禅定。决定不是说参禅的人修禅定,哪个法门不是禅定?我们念佛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里面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定,名词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全是禅定。戒定慧,戒是方法,这个字是广义,不是狭义的。戒定慧三学,你看到这个戒是五戒、十戒、比丘戒,这就错了,这个范围太小了。戒当什么讲?方法,正确的方法。依着正确的方法,你能够得定,得定之后开智慧,智慧才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叫破迷开悟,要懂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能够勤修三种布施,又不着相,这就完全正确了,如果着相,修这三种布施,诸位要知道,你的果报在六道,人天里面享福,做人王、做天王,去干这些事情去!天人当中大富长者,他修这些,不能出三界,当然更不能超越十法界。而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问题解决了,我不住执着,就超越六道;我不住妄想,就超越十法界。
这个「应无所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我们无始劫以来念念都要住,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非常坚固的习惯。虽然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也不能把它舍掉,所以就难了。你看这个大小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不再执着这个身了,色身是我,就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几个人能把这个身体看破!依旧还是把这个身体当做自己,爱惜的不得了,所以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学佛,从来也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怎么晓得呢?因为你证得须陀洹果,你就证得了位不退了,不会退堕到凡夫位,纵然没有佛出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佛经上讲的这么透彻,所以须陀洹叫入流。
「入圣者之流」,我们无量劫来,经上跟我们讲的,经上给我们大家都授了记,无量寿经上我们读到阿阇王子这一章,佛说他们这五十个人,五十个人是小团体,阿阇王子这小团体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算他命好吧,每一次都得人身,每一次都遇到佛,四百亿佛还得了!你说这是多长的时间。这一次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希望「将来我要是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但往生的念头没起来。你才晓得,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生欢喜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阇王子。换句话说,你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决定不止四百亿,超过他太多了。为什么呢?你能够深心求生极乐世界,他还没动这个念头,所以这个法门,经上说的,一切诸佛说的,不是一尊、二尊佛说的,「难信之法」,《弥陀经》上讲,「不可少善根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这才了解那个善根有多厚,供养四百亿的善根多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生欢喜心,这应当要庆幸,不容易!
所以学佛的人不相信净土,不愿意念阿弥陀佛,我常讲那是正常人,不奇怪!绝对正常。他要是一听到就相信,就立刻要求生净土,这是非常人,不是平常人,你才晓得那个善根、福德、因缘之厚!哪里是几生、几劫,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要自己庆幸,得来实实在在不容易。
佛教化众生,真正是真实、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众生善根没有这么厚,慢慢的培养,一世一世的帮助他。已经成熟了,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成熟的,给他种善根,所以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不能轻视。他今天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读到净土三经,看到阿弥陀佛的相,阿赖耶识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这一生虽然不能往生,来生来世、后生再遇到因缘,他还是会往生,我们怎么可以轻视这个人,怎么可以对他轻慢无礼?不可以!不能成就的原因,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依旧执着「我所」、「我所有的」,于是与一切众生就产生利害冲突了,谁吃亏呢?自己吃亏。连小乘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不但不能证果,而且把智慧障碍住了。真实的智慧都没有了,读经、闻法有没有懂得呢?不懂。为什么不懂呢?障碍。什么障碍?自私自利障碍住了。你看看佛在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我还是要住。为什么还是要住?这里头有业障。「行于布施」,依旧不肯行,这个就是智慧不开,不但读经看古人的批注不了解意思,往往还把意思解错了,我们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解错,太多太多了!
诸位同修要想学讲经,学讲经不难,但是要体会经典的真实义,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要问我能不能做得到呢?我可以说你可以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把名闻利养、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你放下的愈多,你看的意思就愈深愈广。你说我要多读多少、多参考多少、多查多少资料,一点用处都没有,这个要行!佛法自始至终着重在行,行是什么?放下。你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外面来的,我们就是被这些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把智慧盖住了,所以这个东西去掉一分,它就透一分;去掉二分,它就透二分,你去的愈多,你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就透得愈多。自性本具的智慧,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诸佛如来不敢轻视众生,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想想你自己的成就,我是个什么?如果我看到所有众生都是佛,那我就成佛了;我看到这些众生都是众生,还在一天到晚造罪业,业障深重,那我是什么?我的业障深重,我是众生。你能看一切众生是菩萨,你是菩萨;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妖魔鬼怪,自己就是妖魔鬼怪,佛法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境随心转,相随心转」,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行于布施要紧。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报、有财富、有智慧又健康长寿,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连我们对面住的这些外国邻居都需要,他来问我们,我们这个佛堂开幕的时候,我们open house邀请他们,他们都来了,很欢喜,问我们是学什么的?那时候有几位同修跟我作翻译,我就告诉他不要讲净土宗,那个他不懂,那就自己惹麻烦。他要是问,你就说我们学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阿赖耶识种子种进去了。他一定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说阿弥陀佛是快乐。他说我们要,他要快乐。极乐世界快乐、无量寿,阿弥陀佛长寿,他说他也要长寿。第三个意思心很清净,他说这三个他都要。所以我说很好,将来我们这道场上轨道了,这个英语人才比较多了,我说我们一定会替你们开一个班。他们都是基督徒,我说你们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这里来,这个地方有快乐、有长寿、有清净,你到我这里来会得到这三样东西,他很欢喜!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这最重要的就是无住。
无住要从哪里看起呢?「无住」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先要看淡,从这个地方下手。不要太认真,诸位要知道,太认真就是执着,我们明了佛法自始至终破执着而已,二种执着,人我执破了,就超越六道;法我执破了,就超越十法界,破两种执着而已。无论修学那个法门,一执着就错掉了!但是执着是毛病,是习气,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华严》里面讲的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累积发展就变成了所知障,执着发展就变成了烦恼障。烦恼从哪里来的?执着来的。所知障从那来的?妄想来的。这两种障碍自性,障碍自性的智慧,障碍自性的功德,障碍自性的本能,亏吃大了!还要搞这个事情,那真的叫没救了,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诸位要晓得,到此为止。他只能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把他自己破迷开悟、修行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剩下来事情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他帮不上忙。千万不要以为,我要依靠佛菩萨,仰赖诸佛菩萨,他们会保佑我。你去念念《楞严经》,看看释迦牟尼佛能不能保佑阿难,要靠自己!阿难原先打妄想,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以为「你们要苦修,不修不能成就,我没关系,我的大堂哥很喜欢我,将来他就会把禅定般若就会给我了」,遭了难之后才晓得,帮不上忙,才知道帮不上忙,所以这是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菩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只是经教,我们从这个里头去找出路,怎样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呢?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佛教给我们怎么做,就老老实实照做,佛教我们那些不能做,我们就决定不做,有好处没有坏处!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劝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呢?对于事实真相没有了解。以为身是真的,以为现前这个境界是真实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看法,总而言之,就叫它做妄想。所以佛告诉我们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在一切事相里面对人、对事、对物,心里面有迷惑的时候,或者有利害冲突的时候,有所瞋恚的时候,你想想佛这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多念几句,你的心就平静了,波浪就压平了,真的是虚妄,确确实实不存在!《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虚妄,不是实在的。那因果是不是诸法之一呢?没错,因果也是诸法,因果也是虚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呢?法相唯识家说相都是假的,识是真的,唯识。法相唯识,识是能变,相是所变,所变的是假的,能变是真的。性宗里面告诉我们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唯识,因是能变,果是所变,因果不空。十法界的现象怎么形成的?就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现象。没有这个因,那来的果呢?因此我们对于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怎么能不谨慎。觉悟的人畏因有道理,任何一个人对我不好,我不会介意,我很欢喜接受,我修善因,我修净因,我底下的果报好;别人得罪我,我也起心动念报复他,那个麻烦大了,你要晓得,这种报复愈报愈残酷,那个罪愈造愈重,最后两个一同堕阿鼻地狱,害自己也害别人!觉悟的人,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你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对我,我知道,是我过去大概用这些手段对待你,你今天对我,这帐就从此结了,就了了,没事了,你看心开意解这多欢喜!刚才讲没有吃亏的,没有占便宜的,结解开了,我成佛我头一个度你。
《金刚经》上有一段公案,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残酷无道,王是国王,要连起来讲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暴君!这个修行人在深山里面修道,这无缘无故遭到凌迟处死,这个修道的人是释迦牟尼佛前身,他发了一个愿决定没有一点怨恨心,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身就是歌利王。佛讲话兑现了,没有怨恨心,而且还第一个来度,为什么度你呢?报恩,诸位想想有什么恩?他这个凌迟处死有什么恩?成就菩萨忍辱波罗蜜。所以人家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帮助我,试验试验我这个忍辱有没有成功?别人看到这个多残酷,受极大的伤害;可是菩萨却是他对我极大的恩德,成就圆满忍辱波罗蜜,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这个恩德大了,所以成佛第一个度他。由此可知,是非善恶没有标准,在一念之间,一念极恶他念头一转就极善,善恶那有标准,那有界限!这才入了大乘,佛讲的不二法门。什么不二?善恶不二,邪正不二,是非不二。极高的智慧,没有高的智慧,你这个念头怎么能转得过来?何况相是虚妄的,我的身上是虚妄的,你割截是虚妄的,虚妄跟虚妄,他没痛苦。我们今天受点伤为什么叫痛呢?因为这个身是自己,执着身子就痛。如果不执着这个身是自己,你受的伤害谁痛呢?没有痛苦了。妄想、分别、执着你有受;菩萨没有受,苦乐忧喜舍都放下了。都放下了叫正受,正受在佛学名词里面叫三昧,三昧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没有正受,凡夫的受是苦乐忧喜舍,这是佛把它归纳这五大类。这五大类都不是正常的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切现象的真相搞清楚。
佛这个题目出出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如何把这个题目认识,在我们生活当中,境界当中证明佛讲这个话没错,我们就入境界了,现在我们听佛在经上这样说,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证实。所以不得受用,证实之后你就得大受用了。
接着佛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如来是什么?如来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怎样才明心见性呢?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证实了就是明心见性。怎么晓得我有没有证实呢?《金刚经》就是标准,所以五祖以后宗门里《金刚经》用做印证,印证就是做一个标准,你所达到的境界跟《金刚经》对照一下,完全符合,那就对了,你就明心见性了,如果跟《金刚经》所说的理论、境界不相应,那你达到的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用他来做证明,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无论修学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常常记在心上,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念佛,这一句佛号为什么念不好,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用《金刚经》这些开示都能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答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常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的现象不打妄想,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了,心就安了,还有稍稍的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没安。最怕的就是没有安以为是安,那个麻烦就大了。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一样,这个人生病,自己知道那里有病,好,他会找大夫去治疗,最怕生病不知道自己有病,这个就非常可怕,因为你有病不知道有病,你不会去治疗它,不会想到去对治,这个病积久了,再一发作没命了,没法子救了。这是智慧,知道毛病是智慧,我们佛门里面常常讲开悟。大家听到开悟都很玄,好象很稀奇,其实开悟是极其平常的话。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毛病叫开悟;把毛病改正过来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做法把它修正过来,那叫修行。大家必须要知道,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口里喊着阿弥陀佛叫修行,不是!那是样子,不是真修。真修是要改正自己错误的心性,要懂这个道理。如果口念弥陀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古德讲过「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讲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不叫修行。
不但世法要看淡、要放下,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着,佛法也不可以,不要以为佛法好!佛法是好,佛法像药一样,药好能够治人的病,可是你要晓得,你要是吃错了药,不但不能治病,还把老命送掉,佛法亦复如是。佛法如果不契机,伤害你法身慧命,所以《大智度论》、《华严经》上佛说「佛法无人说,虽智无人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能不能解佛法?不解。前面我讲的话你要是听懂了,记住了,我说这一句话你就明了。为什么世间人不解呢?世间人没有离开心意识,就是没有离开思惟、想象,这就不能解佛的真实义,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真心本性没有通过思考流出来的,一落到意识里面完全就错误掉了,所以不仅仅参禅离心意识,学教也要离心意识。怎么个离心意识法呢?心是阿赖耶识,意识末那识,识就是第六意识,它的作用你要晓得,第六意识分别,作用是分别,末那识的作用是执着,阿赖耶的作用是落印象。离心意识,不分别不用意识,不执着不用末那,不落印象不落阿赖耶识,这样才能够大开圆觉,参禅才能够大彻大悟,宗门说的离心意识参,所以这个参叫参禅。
为什么不叫研究呢?我们佛门里面教下讲参究,不叫研究,研究用意识,用分别、执着,参究不用分别、不用执着,用的是真心自性,对外面境界叫性境,不叫六尘,心意识对外面六尘,那里会一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特别教给我们,「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就像那个过渡一样,过渡用的竹筏,现在看不到了,没有这个了,中国大陆落后的地方还可以见到。那个筏是用竹子编的,也有用木头编的,木编的我们叫木排,过渡过去之后就不要了,佛就说了,佛的讲经说法就像过渡时用的那个筏一样,你到达彼岸就不要了,佛这个比喻是在《阿含经》里头常说的。那么今天在《金刚般若》里头又用这一句话来说,诸位要晓得,意思不一样。小乘里面讲,过了河不要了,不再执着了;大乘法里,你正在筏上也不执着它,这个意思比小乘经上讲的意思要深得多了,如果你懂得这个意思,大乘佛法的精神你就能找到了,这是什么?空有两边不着。空有两边同时,那个真得大自在了,所以《般若经》上讲的离相、即相是同时的,你看前面不是说过了,应无所住|离相了,而行布施|即相,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生活过得更美好,工作做得更积极,它不是消极的,更积极。以前我们工作生活为自己,现在我们工作、生活为一切众生,为社会、为众生造福,那个心量不一样。为自己做,马虎一点无所谓;为大家做,不做好对不起人。你看那个心变了,虽然尽心尽力去做,不着相,应无所住,心里头若无其事,这叫做大慈大悲,没有任何条件。生活无条件、工作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大乘佛法的纲要。确确实实契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佛法要不要呢?要!就在修学当中就舍,就不执着,你才懂得这个意思,不要听到这个法尚应舍,好了,佛法、世间法我统统丢掉了,什么都不干了。那你就错解如来真实义了,佛说的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变成消极了,变成不负责任,学佛四众同修,四众是一家,四众没有分彼此,四众我们的责任是相同的,没有高下的,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
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出了一位妙善法师,人家称他做金山活佛,真有这个人。台湾煮云法师他写了个传记,但是煮云法师跟他没有见过面,听别人讲的,传说的,这个书小册子给乐观法师看到了,乐观法师一看到错误百出,很多地方不是确实的,乐观法师跟妙善法师很熟,他们在一起住过,曾经三度在一起住过,最长的一段时间是二个多月,所以对妙善法师很熟悉,乐老写的那个金山活佛神异录,那个可靠性是真的。这一位大德心地清净平等,他说他跟别人不一样的,有一点像济公活佛,人很潇洒,很随便,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一生从来不洗澡,一生都没有洗过澡,夏天一件衣服,冬天还是这件衣服,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吃东西很随便,人家给他什么就吃什么,多少也没有一定。有一天有一些同修在家里请他吃饭,每一个人盛了一碗饭来供养师父,师父吃了,他就欢喜了,那个人又盛了一碗,一次吃了十八碗,旁边还有人说不行,师父吃太多了,那么多了,一大堆了,他一点都不在乎。好象旁边是乐观法师那天在,乐老看到就慌了,你吃这么多怎么得了,怎么能受得了?他在旁边吵吵闹闹,他说:「你知不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怎么讲法?」他听得懂,任何在家的信徒见到他跟他顶礼,他一定跪在地上还礼,从来没有说坐在那里接受人家一拜,没有。他都趴在地上顶礼。最初乐观法师看到很不高兴,好象你这个出家人,怎么可以这个样子,乐观法师心里动这个念头,他知道了,他过了两天问乐观法师:「你对于我这个行为有点不满意是不是?」他是平等心,他是清净心,他不是装模作样,他是真修行,但是完全不在形式上,形式上你完全看不到,你看到他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他吃的东西很奇怪,人家掉在地上的东西,他都捡来吃,供养他的钞票,他把它都吃掉,你说钞票多少人摸过,这细菌还得了,他也没事,他身上一文钱也没有,不接受人的供养,供养钱全部吃掉。民国初年我们佛教出了这个奇人。他念佛,劝人念佛。他在金山寺,他还有个道场,就是南京栖霞山,他就两个道场,他不常住,每一年道场打七的时候他会去,不打七的时候他不会去,打七回去干什么呢?去送米,去送菜。他到外面去化缘,化好供养道场,供养常住,所以常住也很喜欢他,为什么呢?他帮助常住很多,可是平常没有法会的时候,他在那里不晓得,找不到他,都是在居士家里头混,今天到这个家里,明天到那个家里。他到那个居士家里,那居士两三天前就晓得,怎么晓得?做梦他来了,一梦到他来了,一两天他决定会到。
所以我们要晓得,修行要真正下功夫,表面上这些形式是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最重要的早晚功课,早课就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这样做早晚课有真实的功德,决定不是早晨把经咒念给佛菩萨听一遍,晚上又念给他听一遍,什么意思也不晓得,完全不能依照奉行。就像小朋友给父母面前背书一样,早晨背了我功课交代了,晚上又背一遍,我们要这样做早晚课,有罪过,没好处!泥塑木雕的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你是存的什么心,还自以为有功德,自以为功课没有缺,你说你可怜不可怜!所以我们在佛堂做功课,看到佛像如同真佛,早晨念的这个经咒是提醒自己,我一天要照这个去做,晚上做晚课反省,我这一天有没有照佛菩萨交代的去做。做到的,明天要继续再做,没有做到的,明天赶紧要做,这才叫朝暮二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诸位要晓得,是念给自己听的,警惕自己、反省自己,要知道。
法跟非法同时,没有先后,前面讲无住跟生心同时,生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生心,生什么心?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六度万行之心,就是生这个心,就常行布施。无住是不着相,所以它是同时的,不是分成两个阶段的。你把它看成两截,你就错了,那就不是佛所说的意思了,说话有的时候说在一边,你懂那边的意思,那么这个地方讲「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说明佛法尚且不可以执着。为什么呢?「因缘所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何况世间一切法?世间一切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的现象也是因缘所生,刚才讲了十法界是妄想所生,六道轮回执着所生,这都是有因有果!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意思愈往后面讲愈清楚、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光阴过得很快。佛七今天是第三天了,这个几天,我们所讲的《金刚经》里面一些重要的经文,它的意思很深很广,最怕是错会了经义。如果说错会了,不但我们得不到利益,反受其害,那这也是《般若经》讲解的难处。这种困难我们在过去古德记载里面,唐朝时候,这些讲经的法师就有这个感触,所以讲《般若经》的人就不多了,在历代,讲这个经的人不多,可是这个经又不能不讲,要讲呢就一定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不致于叫听者产生误会,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
前面曾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是不是要把法给舍掉了呢?舍掉那就不学佛!不学佛行!所以一定要明了它的真实义在什么地方。佛是怕我们执着,佛法一定要学,一定要行,但是不能执着。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如是。我们这个身体还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一天还是要生活,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工作,还是要应酬,不能把这些东西统统舍掉,舍掉了那是错误的。尤其是大乘菩萨,诸位想想,菩萨把这些事情都舍掉了,都放下了,那还度什么众生呢?菩萨要度众生,就要接触大众,就要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你看在这个四摄法里头,不是说的很清楚,四摄法是佛教菩萨摄受众生的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要布施,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呢?众生见到你生欢喜心,愿意听你的教导,这就有缘,缘成熟。你很想帮助他,乐意帮助他,他拒绝,他排斥,这就是没有缘。佛确确实实有能力度一切众生。我们过去在初学佛的时候,对于佛法当中,疑惑的地方非常非常多。一般比较大的疑惑,我们觉得怀疑,佛是不是真的有圆满的智慧?佛是不是真的有圆满的能力?我们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这万德万能是赞叹他的话,还是事实?我们也曾听说,佛亦有所不能,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万德万能是赞叹不是真的。如果这个赞叹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个话就不可信了,不能采信。不能采信,那就属于妄语的范围,佛不打妄语,佛教我们不打妄语,如果从这个地方来观察,尤其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要以这个角度来观察。佛法里面,对佛的赞叹,决定是言行一致的,决定没有夸张。我们要问,假设有一个众生,造五逆十恶之罪,命终决定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佛有没有能力立刻教他成佛?如果佛有这个能力,那佛的万德万能我们就同意,就不会怀疑。如果这样罪恶的人,佛能够帮助他离开三恶道,生三善道,这没什么了不起,问问能不能成究竟圆满佛。我们仔细读诵大乘经,这一个答案终于找到了,在哪里呢?《金刚经》里,《无量寿经》里,《弥陀经》里面,都给我们清晰明确的答案,佛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造作一切罪业的众生为什么不能得度呢?这不能怪佛,怪众生不听话,不肯接受!那有什么办法呢?《楞严经》上讲的很彻底,「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看看一个字就解决了。狂心是什么呢?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就是究竟圆满佛。佛哪里说没有能力呢?确实有能力,确实有智慧。告诉众生,众生不肯相信,不肯放下。所以这个责任,不在佛那一边,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佛确实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能力。《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信佛,那个信不是普通的信,前半部给我们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一句是从理上说的。后半部告诉我们「信心不逆」,那是从事上说的,理事是一不是二,这个「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做就不行,那才叫信心不逆。什么样的人能成就呢?信的人就成就。尤其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讲,十方一切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临终那个一念是关键。不能往生的人,当然总免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谁做主宰呢?就是临终的一念。临终一念善,生三善道;临终一念恶,就堕三恶道,临终那一念是关键,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平常念佛用功,这是在练习、在训练。真正用功得力的时候,就是临终一念,希望保持临终这一念正念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愿心求生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这就决定成就。
可是佛告诉我们,修行人,修慧当然重要,修福也非常重要,要是没有福,会有障碍。所以成佛,佛叫二足尊,足是圆满的意思,尊是尊贵的意思,这个二就是智慧、福德,这两样都圆满。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不可以不修福,没有福报的人,修行障碍重重,有许多的障碍。有福报的人,障碍就少。所以福跟慧同等的重要。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修慧,「无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一切都放下。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所以无住是修慧,生心是修福,「生心」佛讲的很清楚,「而行布施」,布施是修福。修福我们要不要享福呢?享福是非常危险的一桩事情。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菩萨不受福德。我们仔细去观察,行菩萨道的人,修福他决定不享福,为什么?享福最容易迷惑。迷惑之后,没有不造罪业的。所以福报要给一切众生去享,自己不要享受。这是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教菩萨就是教导我们。
其实世间人所谓的福报,福报那有标准。前面曾经给诸位提起过,有许许多多人来侍候,那是福报吗?一般人看到是福报,年岁大的人没有人照顾,自己还要烧饭,还要洗衣服,我们看到没有福报。我的看法跟大家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老年没有人侍候,自己能照顾自己,就显示出他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健康是福报!多少人侍候,一身的病痛,那来的福报?健康是真正的福报。所以,你要是很冷静,面面去观察,自自然然,这个道理你就明了了,心开意解,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那么经上这一句话我们就不能够错会它的意思,「法尚应舍」这一句话的用意,是叫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佛的教诲,一定要认真去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而生其心,不把它挂在心上,若无其事,这个就是法尚应舍,这个意思不可以错会。接着佛必须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要说清楚,不说清楚,单单讲个法尚应舍,为什么要舍?佛说了,无有定法,佛为一切众生说法,给诸位说,没有定法。没有定法,意思就是说,法是缘生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一天讲经说法没有预备,我今天要讲什么,明天要讲什么,没有准备的。如果要有准备,那就是定法。没有定法。师生们聚集在一堂,没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就静座。有问题的时候,随时提出来,随时提出问题,佛随时为大家解答,以后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了。经典是这么来的,所以是众生有疑惑,佛为他解答,哪有定法呢?
我们知道,世尊当年这一些学生们,我们常常在经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这一些常随弟子,还包括一些在家的护法,都是诸佛菩萨倒驾慈航而来的,他们是来唱戏的,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众生的,真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里佛就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佛与佛有没有嫉妒?没有!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其它这些古佛示现做他的学生,同一个目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目的在此地。就像唱戏,那一个唱主角,那个唱配角,没有关系,前台跟后台不一样。在后台,可能唱配角的,甚至于打龙套,扛大旗的,是他的老师,学生在唱主角。这是我们在戏台上常常见到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就像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看这些弟子当中,最出名的,知名度最高的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不是普通人。居士当中,维摩诘长者,金粟如来再来的,都是成了佛的,示现在家居士,做佛的在家弟子,我们从这个地方,应该要得到启示,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佛法不仅仅四众是一家,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是一家,几个人知道呢?如果明了是一家,不但我们四众里头没有排斥,对外教都没有排斥。
譬如像天主教、基督教我们最常见的,过去我在学佛法的时候,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每逢寒暑假,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差不多我都会参加,我们图书馆附近就有教堂,这一些教堂里面的信徒,常常到我这里来找麻烦,那时候我在图书馆工作,我还没出家,说我们佛教是迷信,拜偶像,跟魔鬼在一起,将来都要堕落,说的话很难听。长篇大论,我有一次就碰到这么一个狂人,我碰到了心里很欢喜,我们机会来了。那一天正在阅览室里面,很多人在那里,看佛书的人不多,看报纸杂志的人很多。他在阅览室里面批评佛教,我给他沏了一杯好茶,供养他,让他润润喉咙,痛痛快快的讲,他兴高彩烈的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都在旁边点头,是是是…。点了两个钟点,我旁边这些同修看到了,这糟糕了,那时候,他叫我徐居士。他说今天怎么搞的,这个样子,一点答辩的能力都没有了。我都是是是…点头,让他尽量发挥,发挥到最后,两个钟点他很累了,我就问他,我说:「你还有没有讲的了?」他说可以了。我最后说了几句话,我说:「在台湾信佛的人这么多,你如果能把佛法,佛教真正批判驳倒了,救度这一批众生,你的功德很伟大!这么多拜偶像的,迷信的人,你能够把他救回来,你了不起!」他听了很得意,我赞叹他。然后我问他,我说:「我请教你一个小问题。」他说好,他神气十足。「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这个文章看一遍。」「那当然的!当然!」我说:「你批评佛教,佛教经典你有没有看过?」他就傻了。我说:「这个地方每个星期三讲经,你有没有来听过?」他又傻了,没听过。我说:「你说的话有问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对于佛教一无所知,你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的狂言,你不怕在座的这些人笑话你吗?」我这几句话一说,他满面通红。所以,我这几句话,他搞两个小时,我只两三分钟就把他解决掉了,最后那些同学说你怎么说的?我说让人家发的足了,一棒打下去,他就会醒!所以,我欢迎你来批评,欢迎你来解救这些学佛迷信之人,但是你的条件一定要来读大藏经,一定要来听经,然后你才能够真正抓到这个佛教里头的弱点,你来攻击它,来批评它。如果,你一无所知,信口雌黄,这是不足以为人采信,显得你很轻薄。这个人算很不错,是个外省人,到第二天,把他教堂的牧师带来见我,那个态度就很温和,很客气。所以佛法的心量非常广大,对于所有一切宗教,甚至于恶意毁谤、批评我们的人,我们都不放在心里,我们一样用爱心、用关怀来帮助他。对外道,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同门的。
所以,佛的示现,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不是以口劝我们。度化众生是好事情,你在这个地方,已经设立讲堂讲经,我们大家帮你忙,不一定要我上台这个功德才是我的,哪有这个道理,谁做都好。别人做比我做更好,为什么呢?做的人很辛苦!我们不要受这个辛苦,我们功德是一般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在我自己经验当中,我讲经,法师到我这来听经,鼓励信徒来听经,我一生只遇到一个|香港的圣一法师。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圣一法师来听了三天,就号召他的信徒,劝导他的信徒要到我这个道场来听经,非常难得!我们看圣一法师的行持,实在讲,跟早年的虚云老和尚没有两样。圣一法师是参禅的,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所有一切供养,都拿到大陆去修庙,所以大陆的佛教叫他做财神菩萨。对于大陆佛教的复兴,最有贡献的就是他老人家,他是潮洲人,住在香港大屿山,这个人为佛法,没有私心。我们也曾遇到不少的道场,劝信徒不要来听经,很多!劝信徒不要来听经。可是我们的态度,决定是对众生有利的。
我在加州有一个同修写一封信给我,他刚刚出家,师父教给他要读哪一些经典,怎么样修行的方法。他写一封信来问我,因为没有出家之前,一直听我的录音带,都老实念佛,问我怎么办?师父讲的跟我讲的不一样。我写一封信告诉他,一定要听师父的教导,你跟那一个师父出家,一定要听那个师父的教导,你才会有成就,师父对你一定要负责任,他要把你引入歧途,他背因果责任,所以你选择道场,选择师父要谨慎,你跟这个师父有缘,跟这个道场有缘,一定要以真诚心去学习,这样才有成就,不能三心二意。所以,我劝他,把我的那个东西可以当作参考,甚至于可以放下,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们帮助他成就,我们不破坏他的道场。绝对不可以说,你师父那个不如法,我这个如法。那成什么话!那就是自赞毁他,菩萨戒里头这一条是重戒!梵网戒里面没有,瑜珈戒本里头这个列在第一条,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是堕阿鼻地狱,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心愿,念念为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我们对于道场要赞叹,对道场的法师要赞叹,对于道场的信徒要赞叹。《华严经》上显著的例子,你看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一个自赞毁他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从这些地方学,要把心量拓开,要懂得赞叹别人,就是赞叹诸佛菩萨,就是赞叹佛法。现在,尤其是年轻的法师,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少了,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李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才懂得。很好,走到那里,人家都欢迎。
我在香港,《楞严经》讲完了,圣一法师请我到他那个道场里面去参观,给大家讲讲开示,他是个禅宗道场,我到那个地方,给那些禅和子讲什么开示呢?我不能说念佛好,那可不象话!所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他在那里跟老法师参禅,已经参了二十多年了,我们怎么可以动摇他的信心呢?所以我们到那里去,简短的开示当中,赞叹禅。我以前讲过《金刚经》,讲过《六祖坛经》,《大珠和尚语录》,永嘉禅宗《证道歌》,禅宗的东西我讲的不少,口头禅还行,所以我极力赞叹禅宗,赞叹圣一法师,赞叹他们修行的大众,使他们对于道场,对于领导的法师更有信心,这是我们帮助他。如果说参禅很难成就,念佛好,那你不就是破坏人家道场,谁还敢接近你!所以我到那边去很受人欢迎,就是说我们赞叹别人。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找我,也邀请我到他道场跟同学们结结缘,请我去讲演,演培法师是学唯识的,修弥勒净土。我到那里去讲开示,总不能讲弥陀净土,弥陀净土一字都不提,赞叹弥勒菩萨,赞叹弥勒净土,《华严经》上五十三参,倒数第三位就是弥勒菩萨,善财参访弥勒菩萨,我在那里取点内容来跟大家介绍,赞叹演培法师,赞叹道场,赞叹大众,这是礼貌,这是互相帮助,使他们的信徒感觉到,外面的法师对我们的和尚,对我们的师父都如此的赞叹,这样的敬佩,使他们对于这个主持教学的和尚能够更加深信心,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缘份。他来邀请就是缘份;他不邀请,我到那里去,这不可以。他不邀请,没有缘份。他来邀请就是缘份,所以有缘,我们就要认真努力去帮助他,帮助这个道场,成就这个道场。
我们这一赞叹,当然后头还有问题,像在香港,我这个赞叹禅,就有一些人来问我,法师,禅既然这么好,你为什么念佛?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这根性不如他们,他们是上上根,我是中下根。我说的都是实话,宗门接引的上上根人,我不是上上根人。禅我懂得,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我回过头来老实念佛,希望带业往生。所以要记住,我们四众同修,无论到那一个道场,一定是赞叹这个道场,一定是拥护这个道场,使这个道场所有信徒,对这个道场形成一个中心。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众生、光大佛法,决定不可以有自私的念头,有自私的念头,麻烦了。《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要知道,不但大乘佛法,连小乘佛法都包括在其中。《金刚经》里面讲的,须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都离相,都破执着,无论你修得怎么好,你的我相没有放下,就出不了轮回;出不了轮回,说实在话,没有成就,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疏忽。
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打滚,日子不好过!纵然修福,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冷眼观察这个世间人,富贵、贫贱一样苦,贫贱人苦,富贵人不苦吗?富贵人的苦处比贫贱人还要苦,你这个做总统,做这个帝王的,哪个不辛苦?哪有我们自在!所以诸位冷静去观察,你的心就平静,你就开智慧了,你才能够真正照见事实的真相,在世法里面,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超越因果的定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个定就是因果的定律,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缘非常殊胜,现在一般话来说,我运气很好。运气好是世间讲的话,在佛法里讲,缘殊胜。我遇到的几位,都是真正好的善知识,所以,没有走冤枉路。我学佛是二十六岁,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才开始看佛经,我看佛经不到一个月,有一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我接受他老人家指导三年,在这个中间,我还有一位同事,叶辉西先生,他介绍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跟李老师同年,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叶先生跟朱老是同乡,那个时候,他在台北创办了台湾印经处,在那个时代,台湾的佛经非常缺乏,要得一本经书相当不容易,我们有很多想读的书,都要去抄。台北的善导寺藏书比较完备一点,我们借这个藏经自己来抄写。所以,学的很辛苦,但是学的很有受用,我认识朱老,朱老已经是七十岁了,他对我们很爱护,常常讲故事给我们听,那些故事,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那真实,不是假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说,战争当中,所死亡的都是命里注定的。说明我们世间看的是横死的,横死也是命中注定的,决定没有一个冤枉的。他给我们说了一个事实,这在战前,在抗战之前,他在苏州,做一个银行的经理,那一个银行我忘掉了,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大概四十年前的事情,他做一个银行的经理,没有事情的时候,下了班常常有几个好朋友在一块打麻将玩,其中有一个朋友是走阴差的,真是事实,不是假的。做阴差的时候,晚上他就到鬼道里面去上班,天亮的时候,他就又回来,所以这个人很辛苦,日夜都要上班,白天是在人间上班,晚上到鬼道里去上班,这个叫走阴差,在大陆上真的是有。这是证明饿鬼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在鬼道里面,上海是一个普通的县,苏州的城隍,好比是省长一样的,管一个省,上海是管一个县。有一天苏州督城隍,收到上海城隍送来一批生死簿,不少人,那么这个走阴差的朋友,他就好奇,就去翻翻,这一翻之后,就很疑惑,他大惑不解,这个名字里头五个字、六个字的,一大批,第二天,他就把这个事情给朱老几个朋友闲聊的时候,就说出了有这么一桩事情,他们都猜不到,这想中国人的名字最多四个字,复姓四个字,但是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所以没有答案,谁也猜不到。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于是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批生死簿,是一二八事件,日本人在上海这个战役里面死亡的名册,三个月前就送到苏州去了,哪有冤枉的呢?命里不该死,子弹打到身上都没事,这说出来是世间没有冤枉死的,这就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该死在什么地方,该死在什么时候,命里早就注定了,没有横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