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当代佛教的使命——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4-12-31 01:33:29作者:药师经全文
当代佛教的使命——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

王雷泉教授

佛教在线成都讯 何谓佛教的使命?如何做“如来使”?

怎么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语境中的“宗教问题”?“法华精神”对人类宗教的未来有何影响?2018年7月19日上午,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雷泉教授,自沪远道而至,于座无虚席的文殊院文殊阁内,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当代佛教的使命——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的精彩讲座。

对宗教研究多年且颇有建树的王教授,从“当今世界语境中的‘宗教问题’”、“‘五眼’视角谈‘佛之知见’”、“法华精神与‘如来使’的实践”、“路在脚下,途中即是家舍”四个方面,旁征博引,简繁结合,透彻分析论证佛教在当今时代大格局下应荷担如来家业,佛教徒当为“如来使者”,以出世精神行入世之事,以《法华经》之法华精神这样的佛法智慧,对社会、文化、生命、宗教发展等方面,予以更多正面的影响和推动。

当今世界语境中的“宗教问题”

敦煌佛像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社会、文化出了问题。”而解决宗教问题还是要回到人自身。从根本上应肯定宗教对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重建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佛教思想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中,为当今宗教内、宗教间、宗教与世俗体系等的对话提供思想资源,推进各大宗教间的和谐相处。

王教授提出,从大的格局看,要有时代危机感和使命感。中国如果从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看,需要财富、正义和天良。从庄子、列子的思想学说,到《法华经》开启“道通为一”的道路,从东西方的思维模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康德的“应当”到龙树的“空”,从外求到内证,到站在东方禅宗立场上的“两圆相合”进路对心和理的契合提供更开阔的视野。佛教的觉悟是内心的觉悟,宗教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也在向渐达圆满发展。《法华经》这“绝妙说法”的宝典可破“我执”,其“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的慧解,追溯了宗教本质,表明正觉的佛教应以适合时代发展的契机方便取代不合时宜的方便之法。

从“五眼”视角谈“佛之知见”

三目金刚

有什么样的眼界和心量,就看到和拥有什么样的世界。提升人生的境界,就佛教徒的使命,即开佛的知见,见与佛齐;心包太虚,量周法界。

王教授以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佛教五眼说,表明如佛这样的觉悟者,其知见是对终极存在的透彻把握,其展现为开启和示导、了悟和证入两重通道。宗教为人而存在,人的超越性和世俗性两种属性,又使人间的宗教展现为如仰望星空般的信仰追求和向世俗社会传播的向上、向下的两种通道。

引人向善的宗教应有理性提纯和宽容的精神。《法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为佛教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和博大的视野胸怀。王教授说,六组慧惠能“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之语,可视为观察中国佛教史的一条主线,为当今宗教对话,共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富思想资源。而一切经教可作达解脱之渡船而非障碍,不然“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前念迷为凡夫,后念悟即佛,从而引申为“转物而不为物转”。

法华精神与“如来使”的实践

释迦摩尼佛像

法华精神体现在“会三归一”,即哲理上的普遍妥当性。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汇归于一的佛乘,包容一切。《法华经》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而真理要普遍,方法要简便,才可适应众生。

“本地垂迹”,即信仰上的永恒实存性。《法华经》以此理路,阐释法身、报身、化身的关系。佛陀觉悟的是中道觉悟实相之理,具永存性。众生是理上平等,事上差异。但众生同佛具一乘佛性,由佛菩萨等圣者引导,便可由迹达本。

“开权显实”,即方法上的圆融无碍。此可消除人类自作为是、唯我独尊的偏执。《法华经》开显一乘实相,偈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己,导师方便说。”王教授还以天台宗的三谛圆融真理观和方法论举例进行阐述。

“如来使”,即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来使”之称出自《法华经》“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菩萨行六度,修身、口、意、誓愿四种安乐行,是不畏邪恶艰难弘扬佛法使命的菩萨行者。而地涌菩萨可谓《法华经》信仰者的自我画像。

路在脚下,途中即是家舍

佛与菩萨壁画

菩萨具智慧、慈悲、愿力、行动力,本义为觉悟众生。自觉是智慧,使他觉是慈悲。“如来使”是一切有志于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菩萨行者。《法华经》开示理论至圆的一乘佛法,行动至简的方便万行。家舍即归宿。积小善而成佛道,在掌握普遍真理基础上,一切世俗思想及资生事业菩萨行者可从容施为,作为人间弘法之方便,终将回归实相大海,皆顺正法。

王教授总结说,《法华经》在哲学上论证了诸法实相的真理,方法上统一了出世法与世间法,亦展开为人间凡夫通向真理和终极神圣的菩萨行实践。宗教思想须超越狭隘的教派和宗教立场,以高超视野和广阔胸怀,化解一切人为的窒碍和樊篱,打开通向终极神圣的道路。

三个多小时的讲座,王教授讲得畅快淋漓,听者则津津有味、所思有余,最后的问答环节,大家以掌声、赞叹声为此次讲座画上了圆满句号。

文 字 | 妙 福

美 编 | 沉 沉

图 片 | 网 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