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一念之间的善恶,成就不一样的果报
发布时间:2024-01-17 01:33:32作者:药师经全文在王舍城内,有一位极为富有的长者,一般人唤他“申日”。申日家有无数珍宝,他也愿意施舍财物,供养道人,但独独不愿意供佛与僧。一日,申日与这些嫉妒佛陀的道人们闲谈是非。“听说,现今王臣诸公百姓们最崇敬的就是佛了,但独独对我们一丁点都不敬重,分明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真是不公平啊!”一位道人如是抱怨。
听说,佛常常说自己能知过去未来事,具有他心通。不如,我们来试试他,看是否真是如此﹗”一位忿忿不平的道人随后说道。申日说:“那我们该怎么做呢?”“附耳过来!”只见一群人鬼鬼祟祟地交头接耳……。 听完之后,申日说:“嗯!这真是个好办法!就这么办,我即刻去礼请佛陀。”
申日有儿名旃罗法,年方十六,聪敏过人,善学佛法,已具宿命通,能知过去未来事。他一闻知父亲有此大逆不道的作为,连忙向父亲劝说:“父亲啊!佛已经知道您的心念,请悬崖勒马,千万别再相信那些恶人们的毒计了。”旃罗法的诚心并没有感动一意孤行的父亲。佛陀接受了申日的礼请,并对申日的心意大加称叹。隔日,便如约率领众弟子前往申日宅。
途中,佛放大光明,整个大地沐浴在一片祥和的金色光芒之中。“父亲,如今佛已经启程来我们家了,你看!十方光明如日当空啊!”旃罗法向父亲提醒,希望父亲能放弃阴毒的计画。“哼!我已经设好陷阱,天人也难以安然度过。”执迷不悟的申日仍坚持他的“试验”。当佛举足跨过门限,进入城内。忽然间,整座大城为之震动,箜篌乐器不鼓自鸣,缠绵病榻的人竟也不药而愈。
佛来到申日宅第前,申日先前设下的五丈火坑陷阱,忽然变成大水池,开满五色莲华,一华千叶,一华生百华,华华相连。弟子们蹈华踏叶前行,丝毫不受火坑的威胁。傻了眼的申日,心生大恐怖,头面着地,惊恐地自自言自语:“今天烹调的一切饭食,都下了毒,乞请慈悲的佛陀,让我重新再煮一次吧!”“不必重新炊煮,就让我食用这些毒饭毒菜。”
慈眉善目中透着威严的佛陀并不怪罪申日,同时转头对弟子们说:“你们先别食用,等候我的指示。”佛陀手持毒饭,持诵咒语说道:“天下有三毒,一贪,二瞋,三痴。佛无此三毒,一切毒药无处可入;若人至诚诵经习法,亦不受此毒。”言毕,饭食中的毒自然消去。佛说:“大众可食。”大众依言受供,安然无恙。惭愧得无地自容的申日,俯首于地,向佛忏悔说道:“慈悲的世尊﹗容我无礼之举,一时愚痴,听了他人话,欲加害于您,乞求您的宽恕﹗”佛陀扶起申日,并为申日讲经说法,让他脱去害人的毒衣,换上求道的衣袍。
后来申日精勤修行,不久便证得须陀洹果。吾辈凡夫,宿具三毒,往往见着了可喜之物,便欣然前求;若见他人有我所喜之物,或财色,或名闻,或利养,很难不生起嫉妒之心。《成唯识论》说,所谓的“嫉”是“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诚然,若我们随着烦恼习气起舞,只会让自己的心在嫉恨忧悲中坐困愁城。所以佛慈悲教导我们息灭内心的怨妒之火,发大愿,广修供养,随喜功德。转念之际,吾人即可从烦恼的黑林中走出,而沐浴在佛的大光明中。
个人感悟;在世间,对年轻人来说,还没走过的岁月,美名是前程似锦。“似锦”是鼓励话。对已走过三十岁到六十岁这段岁月的人来说,多半人是“不堪回首”,而被人生折磨得“柔肠寸断”“灰头土脸”“头破血流”的,更是不胜枚举。有在感情世界受伤的人说:“我已经耗尽所有的元气,再也没有一丝丝的力气可以再谈感情了。”在商场失利的人说:“赔上了祖产、青春,还拖累了父母、兄弟、好友、孩子,现在还负债累累。”
为家庭子女牺牲奉献的人则说:“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忙的忙,累的累。剩下老头子、老太婆,病的病,倒的倒。反正人生酬业,就是这样。”京剧有出“贩马记”,开头有段哭监,老生李奇身陷狱中哭道:“我李奇幼年丧父,中年克妻,老来丧子,这是我李奇三不幸也。”这样艰苦的人生,假使是你我,想想还有多少力气可以迈开步履,走下去?幸好这无常的世间是苦乐参半,个人随着业力的轻重,受福酬报。
“全福”与“全苦”的人毕竟是比较少,少的姑且不论,论多的吧!在苦乐中升升沉沉的你,还有多少力道与精神,能为自己打拼?“打拼什么?”“拼内功啊!”人一辈子,身在世网,事务纷繁。求富贵功名,求鱼水夫妻,求桂子兰孙,求家舍田园。想想大限一到,那一样可以带得走?那个人可以继续相随左右?唉!不但带不走,还“求不得”哪!能求的也只有增强自己的内在修为。
印祖云:“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这增强内在修为即是求出路,是个人毅力、忍力的大考验。印祖云:“多方帮忙各善举,乃外功。
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我们要穷尽生命中的力道,终日常修无间之功课。以如来万德洪名,薰自己之业识心。”真正为自己铺造通往西方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