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定弘法师:傲慢很不容易觉察,但是它对修行又是极大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4-11-13 01:31:21作者:药师经全文
定弘法师:傲慢很不容易觉察,但是它对修行又是极大的障碍

定弘法师:傲慢很不容易觉察,但是它对修行又是极大的障碍



恭录自《修行与生活座谈会》第177集

修行,《楞严经》提到,有傲慢就容易着魔。增上慢是大魔,往往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很对,这就是增上慢。发展下去到最后呢——自以为是。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人家来劝谏都不能接受,我行我素,按照自己想的方法去修,修到最后就着魔了。这个情况我们也看到,真有不少。

我早年认识的一位老修行,他学了一辈子佛,无量寿经背的烂熟,还能讲,同修对他也很尊重,因为他是老修行,法器也敲的好,能够领众念佛作维那。但是最后常常发脾气,脾气很大,跟他的太太经常闹矛盾,最后走了相很不好。这都属于增上慢,以为自己修的很不错,所以就不能踏踏实实来检点反省改自己的毛病习气。不仅佛法强调对治傲慢,连孔子都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傲慢是修行的大障碍。

首先我们能够发现才能对治它。这往往是最难发现的。从别人身上发现傲慢,就能反观自己有没有傲慢,你去留意,傲慢的人有些什么特点?想想自己有没有?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特点如下:

(一)、比较自以为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他也不会主动去问别人“我有什毛病?我需要怎么改进?请你帮我提……?有没有这么问过人?如果没有,想想可能有傲慢了,甚至如果有人跟你提你有什么毛病习气,你是不服,你还会辩解,心里是抵抗,可能表面上“不错,谢谢你给我提的”心里不以为然,装出个好学的样子,实际上那还是傲慢。

(二)、还有在公共场合,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够审时度势,看看讲话场合适不适当?喜欢表现自己,甚至炫耀自己,也是傲慢的特点。

(三)、还有呢,作事下决定的时候,不会跟别人征求意见。自己决定了,立刻就做,不问问别人,特别是有经验的人,长者长辈,都不去请教。

(四)、在礼节上有缺失。见到人比较冷淡无礼,更不能主动跟人家行礼打招呼。尤其对长辈,见面了或者离开了,都不够礼数,都是属于傲慢,这些都要细细思维。

(五)、观察别人就要想着自己,最重要的是改自己的毛病。“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都是孔子教导。

假如一天下来没有能够反省自己的毛病习气,这就是最大的傲慢。为什么呢?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你还没有成圣成贤之前,肯定会有过失,要是自己没有过失,那是你自己粗心大意,傲慢!傲慢障碍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毛病。古人改过,春秋时期蘧伯玉,认真改过自新,到50岁了,反观自己前49年,还能反观自己很多过错。天天都在改过,哪有说没有过错。觉得没有过失就是最大的过失。傲慢!

(六)、在真正努力改过省查自己的人,他没有功夫去看别人的过错。如果还能看到别人有过错的人,这个人就是有傲慢心。他只有自己的过错没有别人的过错。

(七)修行最怕增上慢。它起源于哪里呢?起源于自己——有所得的心。

比如“我看到了殊胜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我见到阿弥陀佛了”很高兴很欢喜这都是有所得的心。这种心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发展成增上慢,甚至会着魔。最好的方法见如不见。慧远大师一生见到三次,从未跟人说,何等的定力,见如不见。心动了,觉得很好,你把它理解成佛的境界,好境界了,这是妄想,一有这种妄想,入邪途着魔了。修行用心很重要,始终要保持自己的清静心,如如不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