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与生活禅
发布时间:2023-11-21 01:33:53作者:药师经全文中国佛教,由于受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影响,被蒙上神秘与消极的色彩,出现了一些脱离世间的倾向,佛教成了专为超度死人的仪式,佛教徒被人称为“避世主义者”。近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针对此种流弊,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主张佛法要化导人世间、改善人世间。太虚大师的思想现在成了佛教的主流,我们都应该顺应这一主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理解佛法、修行佛法,去建设这个世间,改善这个世间,并觉悟在这个世间。
“人生佛教”思想,其核心思想是:立足于人生,趣向于佛陀。
具体的讲,以皈依三宝、奉行五戒十善的人乘为基础,结合报答四恩、修学四无量心、四摄六度的菩萨行,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人生佛教”的思想。人生佛教是最现实的,但有些人有误解,以为只是把人做好就行了,太虚大师当时提出时还遭到一些毁谤,说太虚大师很片面,只看人生,其实不是那回事。人生佛教不只停留在人生上,而是直通佛乘的,它有四个阶段: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法界圆明,这是由人到佛的四个环节。包括了从人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一直到佛乘的全部内容。
太虚大师讲过“人生佛教、真现实论、真菩萨行、菩萨学处”。这是太虚大师根据印度的佛法和中国传统的佛教,对佛法进行融贯,并结合现代做出新的判摄后,提出的适应当代佛教的伟大思想,为当今学人明确指出了一条契机契理的修行之路。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他把做人与学佛、人格的成就与佛格的圆满完全融为一体、打成一片。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内容,简单说来就是“完人、超人、超超人”的三级做人观。太虚大师讲,做一个人,首先要做一个完人,就要遵守三皈五戒十善,明因识果,保持人身,完成人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以后就要做超人,超人就要修解脱行,少欲知足,宁静淡泊,求身解脱、心解脱、慧解脱;超人以后要做超超人,超超人就是菩萨,就要具足大悲、大智、大愿、大无畏的精神,发菩提心,修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去救苦救难,度脱一切苦厄,这就是成佛的因。完人、超人、超超人,成佛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佛陀就是一个超超人,完成人格的第一人。
除了太虚大师,其他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有类似的表述,比如六祖惠能大师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宋代大慧宗杲禅师的“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弘一律师的“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乃至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所极力倡导的“人间佛教”的思想,这些都表明世出世间法圆融无碍。
做人是学习佛法的第一等要事。学佛的目的,无非是藉由戒、定、慧三学的熏修,远离贪、嗔、痴三毒的恼害,完成身、口、意三业的净化。这是学佛与做人的总纲领,也是佛法教化的总目标和如何做人的大方向。所谓人间佛教,即以此为根本;所谓生活禅,即由此而展开。
生活禅,是净慧老和尚提出来的修行理念,是要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四个要点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生活禅,是巧把尘劳作佛事,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以求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是以世间法为度人之方便、出世之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