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一句话说出信佛的标准,很多和尚都做不到,所以不要说自己信佛

发布时间:2023-09-18 01:31:11作者:药师经全文
一句话说出信佛的标准,很多和尚都做不到,所以不要说自己信佛

看过佛教经典《无量寿经》的朋友应该知道,经中记载了十六位在家等觉菩萨,去参加佛陀的讲经法会,其中有一位名叫善思惟菩萨,也许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但他却是指引学佛之人和弘法之人走向正途的老师,也是凡人拜师学艺,尊师重道的学习对象。从而也体现出信佛或尊师重道的标准在哪里。

所谓思维,就是要常常念及众生苦,佛家认为,我们一般凡夫生活在六道轮回里非常痛苦,迷惑颠倒,愚昧无知,造业受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但比起人类,三途的环境比人间还要苦很多倍。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超越三界脱离轮回,我们就要到三途受苦。

地藏菩萨在《地藏经》里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由此可见,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所干都是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情,这也是要去三途受苦的原因之一。

世间人看不清自己,看别人反而比看自己还清楚,就像自己两个眼睛只能往外面看,而不能往里面看。当看到别人制造业障遭受因果报应之时,才会反省该如何去避免痛苦,这就是凡人的思维。

那什么叫善思惟呢?佛经上说,与真如法性相应的就是善;与真如法性相违背的就是不善。也许这种说法一般人很难理解。简单来说,起心动念,所思所作,不违背《无量寿经》里的方法规则就是善。

比如近代印光大师所说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八个字,“伦”是同类、同伦的意思,中国古代教育是以五伦常为中心。基本的伦常从夫妇同处一室开始,房间外面才是家,家里面有父子、兄弟,家外面有社会,社会里有君臣、有朋友。五伦里有学佛一类的,而学佛里又分很多类,也就是俗话说的各个宗派。

所以,一个人站在某个位置,站在某个立场就代表着某种身份,从而做出对社会、对同伦有贡献的事情就叫尽自己的本分。比如,学佛之人自己依照经典依教奉行,然后再劝导别人。这也是世尊常常劝勉出家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原因。

受持,是指出家人要全部接受佛的言教,比如佛所讲的理论、佛所讲的方法、佛所讲的境界,全盘接受过之后,要做到永远保持不丧失、不变质,决定遵守,这是出家人的本分。做到本分之后,还要以身作则为人演说,教化众生。

古人常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由此可见,想要得到知识,就必须以恭敬心、真诚心,去向老师们求学。所以,一个人心目当中最景仰最佩服的人就是你的善知识,就是你的好老师,你最佩服他、最敬仰他,你跟他学,就能成功。

学佛也一样,如果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对菩萨没有恭敬心,对他们不佩服,就算天天跟着佛,天天念佛也学不到东西。

真正敬仰老师,能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即使老师自己没有成就,老师样样不如法,但他教的方法是对的,你也能成佛作祖,超越老师。但善知识(老师)所讲的,若是阳奉阴违,不但不能有成就,所谓是欺师灭祖,欺骗老师,罪业深重。因为老师是有师承的,祖祖相传,欺骗老师,就是瞧不起历代祖师,再往上去就是瞧不起佛菩萨。

而作为弘法的人,在别人面前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听众连连称赞,但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经上所说的,与佛所说的完全相违背,这都是不信佛的表现。

由此可见,信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要以为出家受戒,甚至从事弘法工作,就是真的信佛,有的人出家一辈子直到八九十岁了还不信佛。能统统做到佛在经上所讲的话,才是信佛的标准,所以世尊在《华严经》、在《大智度论》里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古大德在经典注疏里也说过「言行不相符,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

菩萨并非是真实存在的物体,它的级别就好比是一个班级的中班长。而善思惟菩萨只是万法之中的一种代表,是要告诉人们要用真正的方法,遵守真正的原则,从而去教导劝、导别人走向正确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