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原信阳县董家河乡车云山村的茶农们怀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真挚感情,由村里全体
发布时间:2023-08-03 01:34:16作者:药师经全文好茶寄给毛主席 回信下落牵挂人
1956年春,车云山茶农们怀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真挚感情,由全体共产党员亲手采制了两斤千佛塔的春茶邮寄给了毛主席。收到茶叶后,很快中央办公厅给车云山的茶农们回了信。
收到来信后,村里召开了群众大会,时任车云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当着乡亲们的面宣读了信的内容,乡亲们很受鼓舞。
宣读后,党支部书记把信交给时任出纳黄业永保管,并再三叮嘱他一定要珍藏好这一珍贵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1958年“大跃进”时期,高级合作社取消后成立了生产大队,原车云山高级茶叶合作社撤销分成了车云山、驼店、何湾三个生产大队。出纳黄业永是驼店人,回驼店大队任会计(后驼店又分成两个大队,即驼店和河口)。
时光飞逝,黄业永老人去世后,他的后人也不知道这封回信到底被珍藏在哪儿了。
献茶故事感动人 中央回信失而复得
1993年,时任信阳市委宣传部纪委书记的王天峻到车云山听当地老人讲述起给毛主席邮寄茶叶的这段往事后,写了《“贡茶”献给毛主席》一文,并发表在当年《党的生活》杂志上。当时王天峻写这篇文章时就想找到当年中央办公厅给车云山茶农的回信,然而时过境迁,回信还是没有下落。2005年,时任董家河乡乡党委秘书的张国栋是当时车云山村的联系乡干部,他在与村民交谈时,村民又多次提起给毛主席邮寄茶叶之事。张国栋仔细听完他们讲述的故事后说:“按这个时间计算,明年(2006年)正好是车云山村茶农向毛主席‘献茶’五十周年,为追忆过去,展望未来,展示毛主席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对车云山茶业发展的关怀和支持,鼓励广大茶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同时进一步宣传茶乡文化,应该召开一次纪念车云山茶农给毛主席‘献茶’五十周年座谈会。”
然而,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纪念这一段光荣的历史,都要首先找到当时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五十年了,这封信是否能完整保存下来,每个村民心中都有个大大的问号,于是大家找到当时参与“献茶”的唯一健在的席本荣同志(现已去世)。经他回忆,这封信应该还在当年黄业永处保管。然而,黄业永去世多年,这封信是否托付给了其他人保管,还不得而知。于是大家就循着这条线索找到了黄业永的儿子黄永坤。黄永坤回忆说,那封回信是他父亲这辈子最珍视的物件,自己也从未蒙面过。后来黄永坤在仔细整理他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用纸小心包裹了好几层的一个档案袋,打开一看,果然是当年的那封回信。获此消息,乡亲们无不欢欣鼓舞。
珍贵档案鉴历史 妥善保存传后世
这封信的信封用的是黄色的牛皮纸,信封竖书,右边用毛笔写道:河南省信阳县车云山高级茶叶生产合作社,中间用毛笔写:全体社员收,左边印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打开信封,里面的内文是竖着打印的:车云山信阳高级茶叶合作社全体社员,寄给毛主席的信和车云山毛尖茶都收到了,谢谢你们。中央曾有规定,不收受群众的礼物,所以你们以后不要再送了,此复敬礼。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三日,并加盖公章。
因为信封是牛皮纸材质,所以尽管经历了五十余载,依然没有出现破损且字迹清晰,信纸因为是很薄的材料纸,折叠的时候过长了,边角已经出现了些许破损。
找到信后,如何妥善保管,成了当时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村委会和黄永坤经过反复商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信原件还是由黄永坤继续保管。2006年2月,在筹备“纪念向毛主席献茶五十周年座谈会”时,在征得黄永坤的同意后将原件复印了若干份。因为是复印件,所以字迹有些模糊,于是村支部书记席本刚和村长周家军又把复印件拿到武汉,找到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处理。因此,如今人们所看到的大多都是这份复印件。今年2月,车云山的村民们提出,车云山茶文化厚重悠久, 相传武则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佛塔一座。1920年炒茶师吴彦远在车云山首创炒茶小把改大把,一锅改两锅以及抓条、甩条技术,信阳毛尖由此形成。1956年,车云山茶农给毛主席邮寄茶叶,2012年7月公布的我省首批“中原贡品”保护名录中,车云山成为全市首批认定的唯一一项,而明年又正好是车云山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100周年,要大力宣传车云山茶文化,这封珍贵的回信必不可少,它是车云山茶辉煌历史的见证,更包含着一代人珍贵的历史记忆。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封回信,今年7月,车云山村通过和档案管理的有关部门的联系,认真商讨了保存方案,并通过技术修复等手段,这一珍贵的历史档案原件终于完整地被保存下来。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