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雨(上成下刚法师法语)
发布时间:2022-10-11 11:59:37作者:药师经全文般若法雨
上成下刚法师法语
般若法雨再版序
长春般若寺方丈释成刚法师,系天台宗近代大德澍公长老的接法弟子。自一九八三年住持长春般若寺以来,除恢复道场,安处徒众,尤注重于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并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创建般若讲堂。几年来,先后给大家讲了《心经》、《金刚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大乘起信论》等,阐述大乘教理,令大家悟明实相,通达一心,诚为稀有。多年来成刚法师在修学佛法的实践中,颇有所悟,并随时记录,集而成册,名般若法雨。
在此,成刚法师以准确、有力、通俗的语言,着重地谈了自己对心的认识和降伏其心的方便办法。有其独到之处,诚为同参密藏,开佛知见之指南。今此书再版印行,令一切有情,同沾法益,是以为序。
佛历二五五二年七月十五日
长春般若寺讲堂
菩提篇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为了提携法界众生出离苦轮,我誓修无上觉道。
执持实相印,
引证一切法。
究竟得坚固,
金刚而不坏。
假使热铁轮,
在于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
退失所发愿。
学法沙门释成刚敬启
一九九四年二月八日
赞佛偈
释迦牟尼大救星,
降临火宅福众生。
甘露法雨纷纷下,
皆得清凉离烧薰。
※※
阿弥陀佛大慈父,
慈悲喜舍悉普度。
尽于未来无休息,
接引众生生净土。
※※
药师如来大医王,
十二宏愿普宣扬。
十方众生闻其名,
众病皆除永安康。
※※
弥勒尊佛大恩人,
龙华三会救迷津。
释迦法中结缘众,
度尽无余宏愿深。
※※
十方诸佛大导师,
无边苦海导痴迷。
咸令众生登彼岸,
永离沉溺出深渊。
学法沙门释成刚敬赞
佛历二五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四日
1、浊世的苦海茫茫,横无际涯,众生轮回六道,人身难得,若不早趁人身在,发奋念佛,努力修持,至于善事,求得往生,则死后与朽木不异。我今幸仗佛力护引,而得遇佛法,此良机得遇之难,诚如地狱门历劫关闭,今被佛打开,我走出狱门而得见光明。我受佛这无由之大恩如何报答?众生每日因饥渴而顿踣者不计其数,因罪或无罪利刀进腑、烈弹进脑、血溅冲天者不计其数……。呜呼!众生每生活一刻真难似大海捞针,所受之苦实不亚于黄连。然则诸佛至爱者众生,故为了使众生速脱苦难,进入极乐,我可以抛弃一切,乃至我的生命,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做到矢志不渝。
2、我于旷劫里轮回六道生死,此乃恶业所致也。轮回中死去生来,漂泊在渺茫无际的浊世和阴府,或人、或畜、或鬼……,盖随时去而变者,我身也,诚悲夫可畏哉!为谋生求食,贪著妄欲,而辗转反侧,受尽千难万苦,惊吓动魄。或损众、或益众、或恶死、或善生,然则善恶抵消后,是导致了灵魂罪过,还是培植了善根?犹未能测。往昔已去,多虑何益?唯取昔善以挥弘;弃昔恶以足戒,以此洗涤身心罪垢,为解脱解下第一道绳索。截至此时起,我要甘伏投诚归命于佛,愿佛力拯济。
3、信仰是我生之留恋的基础;是我活着的目的;也是我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保证。若是失掉了它,我虽生犹死,毫无意义,所以我决不能用简单、低级、琐碎的欲望,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而要把贱骨头、邪骨头、软骨头,从我的整个躯体中摘掉、剔除,更换上做人的骨质和注贮上丈夫的骨髓,为度脱众生,完成佛所赋予的使命,而贡献我的一切。我誓志出家,达佛深理,操起佛业,以绍隆三宝,使*轮常转,普度群黎,别无他志,命从誓言。
4、佛子舍身归三宝,归依三宝成佛道;佛子舍身度众生,度尽众生解佛忧;佛子舍身奉释迦,诚奉释迦酬佛祖。
5、佛令我往生佛国,我要于佛国供养佛;佛令我生居浊世,我要于浊世供养佛;佛令我下无间,我要于无间供养佛。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子奉佛不可令异。众生之苦有已时,佛之忧虑有已时,佛子奉佛无已时。
6、佛所教者,是为佛子所行者。佛未教者,非佛子所行者。是佛之道,佛子就是死,坚决也要走。一步要走,半步也要走;非佛之道,佛子就是死,坚决也不走,一步不走,半步也不走。
7、众生即是我,我即是众生,众生与我一体,我与众生不二,众生之苦即是佛子之苦也。众生若不得出苦,佛子终无出苦之日。众生皆得出苦轮,佛子甘愿受凌迟。自今以去,佛子每发一念,必济众生,决不为我设一计。
8、佛子誓断一切恶,一恶不留;佛子誓修一切善,一善不舍;佛子誓度一切众,一众不弃;佛子决不负佛,佛子决不以心损道,佛子决不于热闹场中忘却来路。
9、戒律乃佛教之根本;戒律乃善法之母体;戒律乃众生之九莲,故我要重戒如佛,以戒为命。有戒则有我,戒无我就除,誓与戒共存,同戒俱烈。我宁愿头足异处,誓不违佛一戒;宁愿就赴汤镬,誓不违佛一戒;宁愿剁掉四肢,誓不违佛一戒。
10、我身乃三毒之巢穴,为祸贼所隐匿,其据此常窥机而戳善,纵烦恼以就恶。故美德之所失,罪薮之所成,咸出于身。向使无身,何而有此?故人之大害者身也。然则我身无异粪土,而唯有秽气,爱身之道,故为是乎!呜呼!我身,诚应舍罪恶之物,无由惜也。故余者众欲我生,则我借身以行道;众欲我夭,则我诛身以鞭尸,除此无别思也。
11、众生所以骂我,是因为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若没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众生欲骂我,亦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众生骂我,是我的罪过。众生所以打我,是因为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若没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众生欲打我,亦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众生打我,是我的罪过。众生所以杀我,是因为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若没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众生欲杀我,亦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众生杀我,是我的罪过。
若有众生骂我,我给他念一声佛,使他种一句佛名之因,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众生代我消了罪。若有众生打我,我给他念二声佛,使他种二句佛名之因,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众生代我消了罪。若有众生杀我,我给他念三声佛,使他种三句佛名之因,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众生代我消了罪。所以从今以去,我这个罪恶的身体,谁愿意骂谁就骂,谁愿意打谁就打,谁愿意杀谁就杀,我若说一个不字,即是背离佛道,即是失佛妙旨,即是犯佛戒法,如是我便无由会佛大道。
12、佛在《首楞严经》里,向阿难及法会大众明确地开示,众生现前这一念生灭心即是生死的妄本,所以佛在本经七番破妄,是破之又破,直至无破可破,是妄心破尽。同时佛在《首楞严经》里,又向阿难及法会大众明确地开示,众生的眼根见性即是菩提的真本,所以佛在本经十番显真,是显之又显,直至无显可显,是真心显了。如是妄心破尽,真心显了,是妄灭真无,山穷水尽,生死无路,唯当下住足,将心歇去,大事毕矣。道路已明,所以不能趣者,犹是宿业牵缠。然一切事,焉能相代?成之与否,在于己之决了,谁能阻我了?谁能阻我不了?撒手而去,是阶无上之妙梯也,我当如是学。
13、心所到处,处即现前。处若现前,被处所逼。心无所到,十方不有。
14、欲识罪业相,所见无不是,此皆地狱苦,令我心胆寒。奈何世间心,而不彻底死?驱我无上尊,枉受生死轮。
15、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即是生死的妄本,一切生死、罪恶和痛苦,皆依他而得建立,所以他是生死的体、罪恶的体、痛苦的体。若离开现前这一念生灭心,则一切生死、罪恶和痛苦即无所依据,云消雾散。是知,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是第一恶,是最恶,是极恶。然而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所以能数数生起,是因为无始劫来,于六根中熏习和积聚了积重难返的贪嗔痴等生死虚习。习气成暴流,所以在这种习惯势力的作用下,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遇缘才得以数数发起现行,自劫家宝,致令穷子逃逝,流浪三界。今蒙大觉世尊的开示,得以返迷为悟,不再认贼为子。然知贼即不冤,当擒拿归案,令于利剑滴血斑。
16、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17、心是万恶之源。
18、除诸法实相,皆是魔罗网。
19、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不动不分别,是则为法印。
20、分别什么都是恶,分别善恶亦是恶,但不分别无有恶(分别即不净,不净即垢故)。
21、这一念心怎么生,怎么不好。这一念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这一念心生起,即是弄巧成拙。
22、对于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要冷湫湫地歇去,无所顾忌地歇去,毫不留情地歇去。
23、于什么上起心,则被什么所缚;于什么上不起心,则什么也不能缚。
24、若攀缘一法,则如鱼游网,是自投死门。何谓攀缘?对顺境作好想,起贪著;对逆境作坏想,起嗔恨,皆是攀缘。若能对境无心,了达本空,不取不舍,则无攀缘,如是乃可清净自活。
25、攀缘则心动,心动则不安,不安则烦恼,烦恼则痛苦。此之所致,不从天降,不由地长,亦非人与,所谓自作孽还自受也。
26、三祖僧粲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又云:“违顺相争,是为心病。止动归止,止更弥动。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27、见非真心,真心不见,若离分别,自然显现。
28、世间出世间,什么最好?什么最坏?曰:“不生心最好,生心最坏”。什么最苦?什么最乐?曰:“生心最苦,不生心最乐”。什么最善?什么最恶?曰:“不生心最善,生心最恶”。
29、心里所以不能畅通无阻,都是一念妄想执著在障碍。若能识破妄想,放下执著,心里即得坦然。
30、心安实相,贵在当事歇心,当念歇心,当下歇心。如是当事灭恶,当念灭恶,当下灭恶,则一切生死、罪业、痛苦,皆不得成就,是为最善。
31、歇心要猛地歇去,直下歇去,断然歇去,切莫留情,不可寻思。
32、一切法皆好,不与一切法作对,一切法皆是善友。
33、法本无有,亦不可说,岂有生灭?对于此理,忍可于心,不动不摇,则妄念不起也。
34、若用众生的肉眼看世间与出世间,皆为实有,是我与我之所在。若以佛的慧眼看世间与出世间,根本就不存在,犹如十方空,本来无所有。
35、对于五浊恶世的一切事物,若有一念放不下,亦透脱不出这个生死罗网。
36、借佛智慧眼,回头观世间,犹如虚空华,本来无所有。是故佛子不求善,不求不善;不求恶,不求不恶;不求逆,不求不逆;不求顺,不求不顺;不求罪,不求不罪;不求福,不求不福。佛子一切无所求,是故心坦然,以此回法界,是以报四恩。
37、我要把自己从狭隘、自私、愚昧当中解放出来。把全部身心贡献给众生,生要为众生而生,死要为众生而死,是为不负我佛之教。
38、狂心不歇,总是徒然。
39、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了达心外无法,名识心,故不著法求;了达心性不实,名达本,故不著心求。如是外不著法求,内不著心求,是一切无所求。一切无所求,是故得清净,清净即无为,故说为沙门。
40、三世诸佛所共证的本觉妙心,即众生的本来心,离一切尘缘之相,也没有自相可得。若能悟此者,即可亲见本来佛。
41、悟心即休,更无他术。
42、众生都是佛,我皆当恭敬。
43、起心灭心,皆归迷闷。是知,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祸害。
44、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
45、清净心佛,唤作一物即不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
46、若有一法在我的心里通不过,这说明生死的怨贼还占据我的心地。贼不得除,我终将死于非命,故我当以慧照现前,方便遣除之。
47、若起一念,我心即为一切境界所坏。若不起一念,则我心如虚空,是一切境界所不能坏也。是知,唯有于一切境界上都不起心,方能逃脱生死、罪业、痛苦之怨贼对我的劫杀,而出离分段与变易两种生死,保护法身慧命,不受到伤害,否则当下即作地狱囚也。
48、于一切法上都不建立妄想,则一切法即究竟坚固,一切法即不为一切妄想所坏,心即不为一切法所乱,如是内外皆寂,心境一如,是为妙契首楞严定。
49、心迷惑、染污即是众生;心觉悟、净化即是佛。
50、若起一念即是趣向生死。如同人之走路,方向错了,是徒奔遥远,而自取疲劳也。又如夜间自开房门,则贼得其便,乘虚而入,作乱危害,是无有穷尽也。若不起一念,即是趣向菩提,亦如同人之走路,方向对了,自可到达目的,而满所愿也。又如夜间房门关闭,则贼不得其便,虽欲作乱危害,亦无间可乘也,如是则可确保无虞,而安全无恙也。是知为道无他,但不起一念足矣,千万莫问其他,若再问其他,即是上魔之当,中贼之计,受其危害,不可挽救也。是故钢刀插入心,亦不动一念,如是安法忍,不负为佛子。
51、现在我心所信的是佛之实相正理,所行的是佛之菩提正道,所以我决不能被虚妄事缘所唆发的生死习气所动摇、所屈服,而损害我心所信的佛之实相正理,而离开我所行的佛之菩提正道。相反地,我要从中再一次地提高认识,坚固信心,于我心所信的佛之实相正理,及我所行的佛之菩提正道上,只能前进,而决不能后退。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52、佛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是知,修行就在于离一切相,若不能离一切相,即非修行。所谓离一切相,即是心体离念之谓也。
53、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所生”。
54、一比丘夜踏瓜皮,谓杀虾蟆,死入恶道故。
55、三毒之中,贪欲最毒。而诸衰之内,女色最衰,故遭之者,莫不丧法身而伤慧命,沦生死而受轮回。火来须避,此之谓也。
56、何谓极乐?清净心是。何谓地狱?染污心是。
57、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无论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不善不恶的,只要他一生起,即遮挡自性,使心地阴暗,所以他是生死的怨贼。就是他把众生长劫留在三界六道,拖着这块沉重的罪累,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这个生灭心可把众生坑苦了,所以必须降伏之。
58、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妄想习气再顽固、再发作、再痛苦、再难忍,我也决不能随顺妄缘,就此罢休,败退下来。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直至把它拖垮,甩到后边,自行灭去。
59、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是知,现前这一念生灭心,乃生死的根本。就是他起惑造业,把众生送进三界六道这个无边的大监狱,叫苦连天,所以现前这一念生灭心,不歇下来绝对不行,是非歇不可。
60、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都要全部收下,如大海接纳众流,全是一味,而作归宿。
61、我的心是空的,外面的一切境界也是空的,所以当外面的一切境界现前的时候,也是以空对空,是空空相会,一空无二空,谁障碍谁呢?了达此理,自然通达而无碍也。
62、若能心安实相,虽临命终时,过生死关,亦如风行虚空,了无障碍。
63、《起信论》云:“不觉念起,见诸境界,故说无明,乃至具有过恒河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即有过恒河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
64、《大智度论》云:种种取相,皆为虚妄,如玻璃珠,随前现色,自无定色。诸法亦如是,无有定相,随心而异。
65、坚决不立知见,一定不立知见,彻底不立知见,永远不立知见。以一切知见皆由生灭心作得,生灭心悉是生死的妄本,故不立之。
66、垢法说净,见法实相故。净法说垢,贪著净相故。
67、经云:“不可解者即般若。般若非可解,非不可解”。槃山和尚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月”。庞居士云:“学行非真道,徒劳形与躯。千生寻水月,终是枉功夫”。
68、举心即错,动念即乖。
69、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呢?心里无事即是平常心。
70、我要以实相之理法力,彻底地摧毁世间之分段与出世间之变易这两种生死,以结束无始劫来的颠倒惑乱。
71、无事要心安实相,以防恶起。有事更要心安实相,以令恶不生,如是则息灭恶源也。
72、佛说:诸行无常,法无定相。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今天虽在,明日难保,道业未成,色身先坏,不免轮回,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我要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修道上,借有限之生命,悟无量之妙法,以观人生究竟。决不能让贪嗔痴等生死怨贼,再占据我的身心,广行杀戮,危害无穷。
73、但有一念起时,不管是善是恶,当下瞥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心中本无此事,不得思前算后,绝不得怯弱。但得真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鞴之鹰,自得远走高飞也。
74、所谓修行,但于善恶、逆顺、罪福等一切境界上不生心,切莫寻思再有拟议。
75、无论什么境界现前,若稍有顾忌,则如同黑暗夜,即被贼所乘,若坦然无拘,则如光天化日之下,贼即无踪影。所谓生心,大小二鬼即有摸索处,不生心,阎罗老子拘不得。
76、我所以浊恶、染污、颠倒、障碍、迷闷,皆由现前这一念心使作。是知,现前这一念心若得歇灭,则一切生死惑乱皆云消雾散也。
77、心外无法,故外不住法;心性不实,故内不住心。如是外不住法,内不住心,是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则直契自性,即可面见本来之佛。唯此一法,最为亲切,最为殊妙,胜超一切。所谓众生本来是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者此也。我当为此舍身舍命,无所顾忌,忘我趋入,亲证实到,了却旷劫大事。
78、心者何也?染有以生。受者何也?苦乐是行。至人冥真体寂,空虚其怀,虽复万法并照,而心未尝有。苦乐是径,而未尝受,物我永寂,岂心受之可得?
79、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80、心里若有障碍,即是妄想在作乱,没有得到降伏。怎样降伏?若了达妄想本空,不执著、不分别,面对妄想一念不生,即得超越障碍也。反之,则妄想加妄想,障碍重重,是无路可走也。
81、心里若有障碍,如路遇刀山火海。面对障碍,若生起一念,则不免刀山火海之苦也。若一念不生,即得超越,则化刀山火海为坦途也。
82、智境豁然,名为佛国。心迹才现,果报难逃。
83、宁神泯是非,现身安乐国。
84、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
85、经云:“宁作心师,不师于心”。
86、若有一万个众生,对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众生都能发慈悲心,只对其中的一个众生产生嗔恨,亦是阴私不除,举天黑暗,以举一念即是法界全体故。是故佛子发心学佛,当慈悲于一切,视法界众生,如我一人,无有异也。
87、一切法无我,我尚不有,更无我所。
88、女人之见财,犹贪蝇之见血无不吮;女人之见好,犹饿狼之见肉无不食;女人之毒烈,犹黑蛇之吐水无不害;女人之不轨,犹窜匪肆纵横无不扰。呜呼!女人即如此劣陋,而其为祟所以效者,是因其亦具有鬼之三技:一迷,二遮,三吓。一迷,谓饰粉状,弄色情,迷惑人;二遮,谓说花言,道巧语,遮挡人;三吓,谓发狠心,动辣手,陷害人。待三技施毕,则愚夫休矣。故女人杀人不用刀,可致人头足异处,血流满地;盗人不用劫,可致人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纵火不用柴,可致人功德烧尽,法财焚灰。乃至使人轮回六道,堕落三途,下至无间。呜呼!女人之恶,诚居宇宙间之首者,而有生之类无不为其祸也。佛说要远离女人,是知,远离女人即是第一之善法,即是第一之清净,即是第一之安稳,言不虚也。我当依教奉行。
89、佛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90、言视毒箭伤,近女履锋刃,身手触斩砍,受物捧刀轮,入家堕火宅,偕行迎风炬,同坐处深井,来书报死刑,思想心狂乱,如是堕三途。阎浮有毒树,触树见树形,嗅香闻树声,听名见画影,闻谈说拟议,悉中毒身死。
91、我要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满心欢喜地为佛法舍身舍命,无有二念。
92、有一法不能舍,也出离不了生死。
93、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事物,皆是以理成事。比如世间的汽车,首先必须通达汽车的原理,然后才能依理进行设计,把汽车造出来,若不通达汽车的原理,就是儭座金山,也造不出来汽车,所以是以理造车。同样的道理,出世间也是这样,因为悟明了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依理进行修证,所以使三世诸佛得成无上觉道。若不通达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三世诸佛亦不得成就,所以也是以理成佛。理法力不可思议者如是,愿闻者深思焉。
94、《思益经》云:“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
95、我要不憎、不爱、不痴、不忧、不怖、不疑。
96、我要心安实相,不立对待。
97、《大智度论》云:有念是魔业,无念是法印。
98、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99、佛子为道,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的心都不能急躁,而要缓和,缓和,再缓和,稳住心神,令其不乱。
100、 规矩是大众利益之所在,法不行无以立。没有规矩,则一切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势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危害,所以一切都要循规蹈矩,然后才能成方成圆。
101、 《思益经》云:“以心分别诸法,皆邪。不以心分别诸法,皆正”。
102、 今后之忏悔,要采取实相忏,即心观实相,罪即得灭也。
103、 所谓妄想执著,即指分别而言。所谓分别,即指于一切法上起对待——是非、憎爱、取舍……。妄本无体,执之成有。若离分别,则一切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皆云消雾散,即得清净。
104、 一切法皆以实相为体,实相散在诸法,能使诸法平等,超越对待。
105、 心里有事,即是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是故心里有事即有罪,有罪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祖师云:“平常心是道”。所谓平常心,即指心里无事,心里若无事,即清净本然,切莫他寻。
106、 何谓解脱?我法俱空。我空,则不见有能造业之人;法空,则不见有受果之处。只为妄执我法而造业,不出心境而受殃。但心境俱亡,即当处解脱。如不动一心,万缘俱寂。则见闻觉知分别之病全消,根本生死之灾,俱生我执永绝。
107、 《起信论》云: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
108、 众生所具的本来心,起念即失,不容计较。
109、 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若不歇下来,则障碍重重。如能歇下来,则处处皆通。
110、 若了达一切法无我,无我令谁生?生即不有,不有令谁死?是知生死虚妄,如同虚空华,本来无所有。
111、 若有一法,在我心里通不过,我即是委曲佛法,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未能依教奉行。
112、 一切境界,皆是妄想变现。离却妄想,了无所有。
113、 若不能万缘放下,心安实相,心波不能息,识浪不能平,生死不能断。
114、 妄心一动,浪窜十方。一法不平,万法纷纭。
115、 对于世间的一切,若有一法放不下,也出离不了世间。必须把世间的一切全部放下,方可不回世间酬还宿债。
116、 对境无心莫问禅。
117、 于外不染为禅,内心不动为定,故名禅定。
118、 天然本定,不假修成。凡不兼万有,独制一心者,皆非为圆。凡不即性,而别取功夫者,皆非为妙。
119、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谓尽十方世界,唯是一心,更无他法者是也。
120、 千念万念,犹如乱线,没有头绪。若以实相贯穿,即可得到理顺而通达一心也。
121、 若了达障碍,即是通达,是为得见法性,真解实相义。
122、 当念不分别,法法皆实相。
123、 经云:“诸业不造,自然成道”。又云:“有求皆苦,不求即乐”。
124、 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25、 我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体所造作的,当体即是真空实相,不容思拟、措置、憎爱、取舍,如我头已断,浊命不能再活。
126、 一切法皆是实相,都是平等的,是因为一念妄想在中间发挥了作用,所以才显出了诸法的差别相。若离开这一念妄想,则是法界大同。
127、 因为松树长在高山上,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变化,所以长得更加挺直茁壮。佛子为道也是这样,是因为经历了世间的一切善恶、逆顺、罪福等境界的磨练,而道心更加坚定,不动不摇。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言不虚也。是知一切法,皆是我的成道处,我应当珍重。
128、 佛子于浊世行道,亦如步履钢丝,稍有偏重,即会跌落。所以我一定要心安实相,掌握重心,度过险道。
129、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我要心安实相,以防不虞。在急风暴雨到来之际,我更要心安实相,以过生死牢关。坦途由是而就,彼岸不期自至。
130、 内乱外患相来逼恼之际,正是金要出矿之时,机遇难会,即在此刻,我当心安实相,聚以三昧之火,猛然烧之,如鍠出于器,直至获金而后已,即可得大富贵。
131、 我在学佛的道路上,若被一法折回来,就会败道丧身,一切破灭,所以我一定要心安实相,虽遇刀山火海,亦要有进无退。
132、 我在与生死恶魔的整个战斗中,若有一仗败了,就会全军覆灭,如石沉海底,永无浮升之日,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这场战斗中,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133、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若起了妄想,当下心安实相,觉即拉倒,决不纠缠,如石断裂,终不复合。
134、 对于生死大事,要早为计议,从快成办,切莫拖拉,乃至忘怀。
135、 我要大死一场,把世间的一切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世界、身心、浊命,……,这些世间心,统统死掉。没有大死,就没有大活,所以非死不可。
136、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只要我心安实相,就会了无障碍,如车水马龙,行于大街,畅通无阻。
137、 无始劫来,我所以轮回生死,不得出离,皆坐心不端、意不正。今后我要以心安实相来端正之。
138、 我活着的时候,就要把妄心、色身浊命,彻底地死掉,以免现在费事,临终麻烦。
139、 一切法,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我要对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的一切法,思拟、措置、憎爱、取舍,我即是自行葬送法身慧命,所以对于一切法,我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140、 对于一切法,我活着的时候若不能心安实相,畅通无阻,得大自在,死了以后,一定是神识溃乱,障碍重重,苦不堪言,所以我决不能寄希望于死后,而要成办于现实。
141、 所谓实相,即三轮体空义,能空所空,并空亦空。能空之心是空的,所空之境是空的,并空之智亦是空的,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142、 只有心安实相,才能彻底地灭恶生善,脱罪出苦。
143、 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言不虚也。就是我们最至爱的身心与外面的草木,都是平等的,无二无别的。我们的身心,并不比外面的草木高贵,外面的草木也并不比我们的身心低贱。为什么呢?我们的身心是空的、无我的、不可得的;外面的草木也是空的、无我的、不可得的。然而一空无二空,一无我无二无我,一不可得无二不可得。那么我们的身心与外面的草木有什么不平等的呢?是知,我们的身心与外面的草木本来平等,无二无别。以此类知,十方世界无不皆然。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法界的真谛,宇宙的奥妙。于此透过者,方可逍遥法外,得大自在,作出世大雄。
144、 自今以去,只能使众生欢喜生善,不能令众生嗔恨造恶。
145、 若失却正念,魔即乘虚而入。是故要时刻提起正念,令其常现前。
146、 佛说:不起一心,有大功德。是知,令我起心者,皆是生死处,所以我应法镜高悬,当面照破,切莫前往,自入险道,为贼所劫。
147、 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祸害,切莫用此心,亦如惜水人,善修于池塘,勿使得遗漏。
148、 农民种地为吃饭;工人做工为穿衣;做官治国为安民;商人交易为富饶。若农民种不好地;工人做不好工;做官治不好国;商人交不好易,皆是不务正业。同样的道理,佛子修道为治心。佛子若不把道修好,更是不务正业。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是知,把心治好,是世间与出世间的第一大事。是故,我当禀佛之教,好自为之。
149、 生死由心想生,是由妄想变现的。若离开妄想,生死亦如龟毛兔角,了无所有,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取得或舍掉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生死呢?假如我对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生死强作取舍,即如同盗贼,于光天化日之下,公开行抢非己所有一样,纯属颠倒梦想,大逆不道,又怎么能逃脱王法的制裁呢?一法如此,法法皆然,理无二致。学佛的人,没有什么可说的,当下歇心,方契妙道。
150、 所谓一大事因缘: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一实相也。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是也。
151、 佛子发心出家,学佛,修无上觉道,就是为了提携法界众生出离苦轮。为众生而勤修戒定慧,为众生而常行六度四摄,为众生而发奋念佛,乃至为众生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佛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是知,若不为了提携法界众生出离苦轮,则佛子发心出家,学佛,修无上觉道,即没有依据。佛子只有解脱法界众生,佛子才能最后解脱自己。佛子若不能解脱法界众生,佛子也不能最后解脱自己。所以佛子发心出家,学佛,修无上觉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慈悲、救度、安乐一切众生,佛子就是要以度脱众生为己任。
152、 三世诸佛,于世间出世间,没有自己的事情可做,唯为度脱法界众生,而非生现生,非灭现灭,非于生死之虚,非于灭度之实。佛子为道,当如是学。
153、 众生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是举体皆罪、举体皆苦、举体皆生死,是无一善处、无一乐处、无一涅槃处。是知,这一念生灭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不生一心最为殊妙,妙同于佛。若不如此,则身心溃乱,罪苦交加。犹火上浇油,甚于地狱,痛烈难忍。是故自今以往,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都要不生一心,安住是中,以随顺觉性,保绥法忍。此事于修道中最为关键,我当摒除一切,唯此为务,不负我佛婆心之教。
154、 我若不能于一切法上心安实相,我当下即一败涂地,现前即做地狱人也。故我心里再浊恶、再染污、再障碍、再颠倒、再迷闷,被业火所烧,为痛苦所逼,痛烈难忍,乃至失掉身命,我也要坚决地忍耐下去,安住不动,不生一心。直至妄情被业火烧尽,恶习被众苦逼走,借以全部、彻底、干净地平息心上的一切生死惑乱,而通达解脱的道路。愿诸佛共鉴,我决不负佛。
155、 唯有心安实相,方能使一切罪恶停止下来,乃至微细之业亦不得成,除此无他选择。
156、 于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上,我若不能心安实相,或起一心,即是自掘坟墓,自我葬送,一切皆完,悔之无地。是故,我当心安实相,以自活命,如鱼住水,而不离也。
157、 尽十方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灭、无常、可坏之法。唯独实相,无相不相,本源真如,金刚不坏,湛然常住。今佛发明,令我悟入,使我得于五浊恶世有了主意,能于生死险道之中自作主张,免遭怨贼之所杀害及与劫夺,安全无恙得渡苦海。此乃真为世与出世无上法宝,百千万劫难得遭遇,我今庆幸而能得之,诚如天王所赐华屋及与大宅,故我今当倍加珍惜及与爱护,端秉一心,安住其中,不动不摇,直到圆满无上菩提,得以报答我佛大恩。是故自今以至未来,除此一法,其余一切尽行舍弃,如丢粪土而不顾也。
158、 我要做一个什么说道都没有的人。
159、 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心平气和。
160、 我虽然还活在世间,然而就象我已经死了,没有我一样。
161、 我要万缘放下,一切不介入。
162、 放下,放下,再放下,放下也放下。
163、 生死大事未办,什么事都不能干。
164、 一念不生,即关闭一切恶门。
165、 我要勇于心安实相,降心灭恶。对于这一大事因缘,虽遇刀山火海,亦要无所顾忌,亲证实到。
166、 现前这一念心,即是心头之火,决不能让它点燃。
167、 心里有事即是魔境。
168、 我心一不能装人,装人憎爱多;二不能装事,装事是非多;三不能装物,装物贪厌多。心不装人、不装事、不装物,是心无所装,但心无所装足矣。
169、 苦也是好,乐也是好,不苦不乐也是好,一切皆好,故无拣择。
170、 一念不生,即是空却三界这个无边的大监狱;一念不生,即是关闭六道生死这个大恶门;一念不生,即是枯干五浊恶世这个大苦海。
171、 若同一个境界现在两个人的面前,其中的一个人面对这个境界,心里产生了障碍、烦恼、痛苦。而另一个人面对这个境界,却依然清净、解脱、安乐。其中的一个人所以面对这个境界,心里产生了障碍、烦恼、痛苦,是因为这个人在这个境界上,取了法相,而生心动念,建立了生灭妄想。而另一个人所以面对这个境界,依然清净、解脱、安乐,是因为这个人面对这个境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没有建立生灭妄想。一个人是障碍、烦恼、痛苦;另一个人是清净、解脱、安乐,界限截然。据此证明妄想本空,是可以断除的。现在我们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为本修因,所以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们也不在这个境界上建立生灭妄想,即是以不生不灭之清净心为本修因,所起的不生不灭之修证。由于因是不生不灭,所起之修证亦是不生不灭,日久天长,自得趣入不生不灭佛之果地也。
172、 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实相者即无相之相,印者即印定之义,谓以实相印,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故菩萨能以此实相印,照了一切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无碍,为众生种种演说也,故名般若,亦名智慧。
一、实相般若,即指众生所具本觉妙心之实相理体,绝诸对待,离一切虚妄之相,即一切种智也。所谓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谓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所谓知一切道,即指知一切诸佛之道法也。所谓知一切种,即指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二、观照般若,即指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理体,发起始觉照明之智用也,即照了诸法,无一切虚妄之相,悉皆空寂,即一切智也。所谓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所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即指佛所说之法相、佛所说之名字,皆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开出,对于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能诠之名字能知能解也。所谓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即指外道所说之法、所说之名字,皆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对于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能诠之名字亦能知能解。
三、方便般若,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菩萨教化众生应机利物,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也,即道种智也。所谓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也。
四、文字般若,文字即能诠之文;般若即所诠实相之理,而此实相之理,非文莫显,是名文字般若。
五、金刚般若,金刚者,金中最刚,比喻也。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以显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坚固不坏,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无所障碍,慧日之下,无有暗处。般若之用,锐利能断,能断众生难断之惑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17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即是人间好时节。
174、 只有心安实相,才能彻底地灭恶生善,脱罪出苦。
175、 一切知见都不生,是名佛之知见。所谓佛之知见,即众生所具之本觉妙心也。
176、 无信是名真信;无求是名真求;无得是名真得。
177、 实相对于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它的平等作用就表现在它能使一切法超越对待。由于实相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用,所以它能使我们狂心顿歇,解脱一切烦恼的纠缠,契合清净的觉性。随着观行的深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就会自然显发。
178、 一切法皆是实相,正确认识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正确对待。若有一丝含糊或疏忽,即会招致魔障,导致惑乱,陷入灾难,其结局不可收拾。譬如万万法中,其中乃至若有一法,不能以实相慧照了,使其得到理顺,亦要重蹈上述覆辙。极乐与地狱界限截然,我一定要遵行慎之,切不可以疏忽,如是才能彻底拔出三界六道这条苦根。
179、 经云:“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解:若信一切法,则执著一切法。执著一切法,则随生死流。随生死流即是众生。若不信一切法,则不执著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则不随生死流。不随生死流即是入圣流。圣流即是佛,佛即是般若,故曰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一切心不生。一切心不生,则清净心生。清净心即是般若,故曰般若生。
注:1、一切法不信,其中也包括不信般若,若不包括不信般若,则一切法不信即不成立。
2、若信般若这一法,则执著般若这一法。执著般若这一法,即是没离般若之相。没离般若之相,即背离般若。
3、般若是离一切相的,在般若的体上也没有一法可得。
4、包括般若在内的一切法都不信了,起个假名信般若,即无信而信之义。有信都是妄想,无信是名真信。于此透过者,然后方可坐穿两种生死牢关。
180、 众生信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离分段生死。二乘信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离变易生死。佛不信世间的一切法,亦不信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佛不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亦不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佛能出离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得大自在。
181、 什么是佛?佛者觉义,觉悟的人就是佛。所谓觉悟就是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说能按着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于认识的正确,所以能正确地对待。由于能正确地对待,所以最后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三世诸佛能出离三界六道,而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佛不是指事相而言,而是指心觉悟净化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觉悟净化到什么程度,意识形态能处在什么位置上,来发现自己的果报。由于心觉悟净化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四圣之分。佛是极净,一点恶的气氛不留,也就是说心清净即是佛。
什么是众生呢?众生者迷也,迷惑的人就是众生。所谓迷惑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能按着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于错谬地认识,所以错谬地对待。由于错谬地对待,所以导致错谬的结果。所以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众生也不是指形相而言,是指心往迷惑、浊恶、污染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迷惑、浊恶、污染到什么程度,意识形态能处在什么位置上,来发现自己的果报,由于迷惑、浊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六道之分。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们的佛性与诸佛的佛性,无二无别。那么为什么佛的受用、佛的光明、佛的智慧、佛的妙用不得现前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佛性在缠,被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所纠缠,所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不得显发。但是由于众生在迷,无法认识,所以不能自返。
大觉世尊为了使众生返迷为悟,所以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因为众生心上有八万四千种病,所以才变现三界六道根身器界的苦果。佛为了医治众生的心病,是对病说药,说了八万四千法门,除了对病说药,佛没有另外说法。佛说三世诸佛,离开众生色心,无一法可得,这就是说,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说的都是众生身心那些事,除了众生身心的那些事,佛没有另外说法。
众生心上有贪心,贪心是三毒之一,它能毒害人的法身,杀害人的慧命,使人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所以佛为了医治众生贪心这种生死大病,而对病说药,说要广行布施,把我们的一切钱财、名利、身命、佛法,众生所需,一切给与,如是即可断除悭贪。
众生心上有嗔恨心。嗔恨心也是三毒之一。为了对治嗔恨心这种心病,佛对病说药,说要广行慈悲,乃至代众生受无量苦,令众生毕竟得安乐,如是即可断除嗔恨。
众生心上有愚痴心,不信因果,不信作恶得恶,作善得善,愚痴邪见,愚痴心也是三毒之一。佛为了医治众生愚痴心这种心病,而对病说药,说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开佛知见,如是即可断除愚痴。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这样建立的。人要过河,就得需要船,没有船过不了河。同样,众生要渡过生死苦海,就得有佛的法船,乘佛的法船方可到达涅槃的彼岸。佛是药到病除,非病非药。当众生的八万四千种心病都得到了彻底的医治,也就与佛一样,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了,如是再也不会进入三界六道,被生老病死所逼迫了。
182、 我之身心,与众有共,我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我,我与众生不二,众生与我一体。佛以慈悲为体,视众生一如家人,而欲灭度之。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使令一切众生毕竟得安乐。我是佛的弟子,当秉佛遗教,作如是学,对一切众生,心要慈悲爱念,语要柔和善顺,身要代众生受无量苦。
183、 没有善恶、没有罪福、没有逆顺、没有憎爱、没有取舍、没有生死、没有苦乐、没有染净、没有悟迷,乃至没有生佛……,平等绝待,是名无住,做一个具有佛陀品格的人。
184、 罪性本空,莫作罪想,罪即菩提,所以者何?若以罪为罪,则心自然生垢。心生垢,则垢能累之。垢能累之,则是罪垢众生。若不以罪为罪,则心不生垢。心不生垢,是垢不能累,此即净心。如是心净则众生净也。是知,但莫造业足矣,若畏罪即堕生死苦轮。
185、 迷则全实相而为罪相,悟则全罪相即是实相。
186、 清净大觉性,如日放光明,普照于十方,非动亦非静。
187、 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是发菩提心。
188、 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没有我的份,我若欲得一法,即犯大盗,如是我便逃脱不了生死恶魔对我的擒拿,故我于二六时中,决定不能依寄一物。
189、 天下无可畏之事(一切空故),人自怯耳(妄想生故)。
190、 若心中尚有逆来顺受这一念,而成就法忍,则是有漏忍,是世间善,所以者何?未离相故。若心中不假逆来顺受这一念而成就法忍,则是无漏忍,是出世妙善,所以者何?已离相故。
191、 佛说:“假使热铁轮,在于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修道非如是,断无有成就。
192、 怕死不免死,所以者何?以怕死即是生死,虽然前一个生死结束了,但由于有怕死之心,所以又导致了后一个生死,故曰不免死。不怕死不死,所以者何?以不怕死即没有生死,虽然前一个生死结束了,但由于没有怕死之心,所以就不能导致后一个生死,故曰不死。所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者是也。
193、 死神到来,结束浊命,如除恶病,唯此为快。
194、 学佛的真义,不是要你去追求什么,而是要你把一切追求都歇下来,其中包括世间与出世间的,然后才能透过五蕴山——色受想行识,开拓出佛的境界。
195、 众生骂我、打我、杀我,这就是我的大解脱场,我的最吉祥处,我的无上菩提,我当如是庄严道场,净佛国土。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即此义也。
196、 了则业障本来空,不了仍须还宿债。
197、 众生诽谤我、逼迫我、陷害我,这就是我的解脱,除此我没有解脱;这就是我的吉祥,除此我没有吉祥:这就是我的菩提,除此我没有菩提,所以者何?以众生皆在帮我成道故。
198、 身有病痛,虽有能知之心,知此病痛,乃根尘相对所生之妄识,即妄心也,非我本觉清净心而有此痛,即佛性上根本没有痛与不痛。
199、 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悉是本地风光,无非极乐,本来如如。
200、 烦恼即菩提者,何也?曰:烦恼、菩提悉是假名,同一空故,不可得故,平等性故。如是无烦恼可舍,无菩提可取,不取不舍,心无所住,如是任运,即可流入佛之性海。
201、 什么是实相?无相不相名为实相。无相即无生死相,所谓生死相,即指三界六道而言。在实相的理体上,即清净的觉性上,根本没有这些事情。三界六道皆是妄心现相,如病目生华,空中本来无华,因眼有病看花了,妄有华现,若是以佛的清净眼看,如太清虚空,了无所有。不相即不涅槃相,所谓涅槃相即指四圣而言。是对六凡说有四圣,是对待法,六凡不立,四圣亦是假名虚设,虚妄不实,无一法可得。凡圣皆非,非亦无有,是名实相。又心外无法,故外无所求。心性不实,故内无所得,如是内外皆寂,是名实相。
202、 执持实相印,即可摧毁一切妄想——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离却实相,即堕灾难,大苦即现前,痛烈亦难忍。是故自今以去,即遇失命因缘,亦要心安实相,如是法身慧命方可安全无恙。
203、 舍恶取善、舍逆取顺、舍罪取福、舍死取生、舍苦取乐,乃至舍凡取圣,皆是惑乱心性、败坏不安之相,终归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以佛者觉义故,觉悟的人,心是清净的,没有这些事情。
204、 实相不落对待,亦即心无所住。
205、 我就是失掉身命,心里也不能有一物。
206、 生心或分别即落对待,落对待即覆盖本觉佛性,如乌云遮蔽太阳,举天黑暗,所以什么心都不能生。
207、 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法皆是实相。若有一法非实相者,亦是梦幻。
208、 宁可执持实相死,不可废却实相生。
209、 今后要用实相摧碾一切妄想。
210、 当念不分别,法法皆实相。
211、 诸法实相,是我得渡生死苦海之坚牢船也,所以我要安住其中,不动不摇,而到彼岸。
212、 《法句经》云:“不起一心,有大功德”。
213、 法身遍一切处,即诸法实相义,以一切法皆以实相为体故。诸法之相,虽千差万别,但都住在真如的法位上,故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14、 把心歇下来,没有什么说的。坚执为碍,放下即通。草动即痛,泰山即安,了却犹有这个在。
215、 我不仅要安住在风平浪静里,而且要挺立在急风暴雨中,逢场而作戏,自在亦无穷。
216、 观诸法实相,一法不立,心依何住?心若无住,则生死如空中钉橛矣。
217、 实相者乃绝待不可思议之境界,非思维之可及,又非语言之可表,乃证悟边事,贵在契合。
218、 动即是灾难,彻底失败;不动即是幸福,胜利在望,所以习气再拱也不动。
219、 说到做不到,苦恼不减少。解行得相应,医病真妙药。我今得契合,更知本师恩。
220、 道外无事,事外无道。
221、 取顺舍逆,皆是败坏不安之相也。
222、 本自无缚,何用求解?
223、 害怕就有鬼,疑心魔所摄,忧愁地狱囚。然而忧愁、恐惧、疑惑是我最严重的心病,我受其危害久矣,今天我要以佛所赐的金刚般若彻底摧毁之。
224、 治乱曰修,不停曰行,不停止地治乱,故名修行。
225、 坏人大事者,皆由生起现前这一念使作。若不生起现前这一念,则一切无能坏人大事者。
226、 对于过去的一切要全部忘掉,决不回头看。
227、 自今以去,佛子是善也实相、恶也实相、逆也实相、顺也实相、罪也实相、福也实相、苦也实相、乐也实相、生也实相、死也实相、佛也实相、魔也实相、极乐也实相、地狱也实相,如是乃至一切皆实相。佛子决定忍可于心,不动不摇。
228、 钢丝弹簧受压,不能动弹,一旦压力减除,马上又还原了。断习不是要断外缘,而是要从内心去根除它。观心而不能彻悟,但求苟安,如贼子关在柜中,但求苟延性命,不求出离,终不能幸免于难。
229、 入定缘理,心安实相。出定随缘,说法不谬。
230、 但不生心,更无他法。
231、 一切法毕竟空寂,境界现前,当起慧照,不生法相,如是方可趣入大解脱场,步入最吉祥处。
232、 心若无有,苦无所依,是故说言,无心即无苦。
233、 牛不作有角想,兔不作无角想,有无同一空故。若作有无想,即是性颠倒,大苦即现前,痛烈亦难忍。
234、 佛说:“视倒正如六龙舞”。六条龙在空中舞,哪是正?哪是倒啊?论正、论倒本身就是颠倒。不论正,不论倒,妄心歇下来,离了正倒之相,就是般若。
235、 一切法皆是本有家珍,不容更作取舍,若息妄求真,何异离波觅水。
236、 若人求道,是人失道,只是平常,思拟即差。
237、 满一切众生愿。
238、 十法界如太清虚空,了无所有。若有一法,即遮挡自性,不得见佛,以佛者觉义故。
239、 本来无一物,我以何安立?我即不安立,余者皆假名。本灭枝亦丧,虚空为消殒。微妙不思议,我已知所归。难遇是逍遥,速令佛子游。
240、 怨怨无休止,自古有是法。不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莫见长,莫见短。
241、 妄本空不须灭,真本有不须复,平常心即是道。
242、 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243、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
244、 动念息念,皆归迷闷。
245、 心平气和,境空心定。法力所使,安心不动。
246、 事乃火之薪,常灼人热恼。无事即无火,无火得清凉。万法皆空寂,即是无事义。若解是义者,随遇得解脱。
247、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心要纯正,入佛知见。
248、 何谓众生知见?曰:生灭心是。何谓佛知见?曰:不生不灭的本觉佛性是。
249、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心介事缘,必堕灾难。一法不立,心亦不生。一切皆空,所向皆通。
250、 我就是即刻死掉也要忍,不仅要忍,而且要满心欢喜地死去,没有挂碍。
251、 攀缘即是染污,染污即是生死。修道本为清净,清净切莫攀缘。
252、 凡圣染净之法,如太清虚空,本无所有,若见一法非实相者,亦是梦幻,即是自投罗网,灾难亦无穷矣。真尚不立,何况于妄?真妄同一空故,假名欲何谁?
253、 悟者,以无分别智,彻见一切法之底源,本无高下,故能在在处处皆是一般一般的清净。迷者,妄生分别,则见山高水深,处处不平,故障碍重重,常在系缚,不得解脱也。
254、 悟者在处一般,故能随所在处恒安乐。
255、 不空不通,非空不可。净极光通达,净极即空义。
256、 一切皆佛。
257、 无心即空,空即是定。
258、 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259、 空即通,不空即障。
260、 若起贪著、嗔恨、愚痴、恐惧、忧愁、疑惑等心,不仅是罪根深扎、孽台高筑,酝酿着未来的灾难,而且会立刻引起四大不调,气不周运,血液毒变,百病丛生,现前的大苦即会接踵而至,痛烈亦难忍也。是故佛子守心城,不可不森严壁垒也。
261、 无事谓无事,有事亦无事。有无皆假名,体性同一空。刀山不为碍,火海亦畅通。皆是清凉地,无异于太虚。
262、 疑惑、忧愁、恐惧皆是灾难,我不应以此而自作障碍。因为在实相的理体上,即清净的觉性上,没有这些事情,故我当以慧照现前,彻底灭除之。
263、 什么是菩提心?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所以佛子无论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都要如是发心。
264、 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之中都有我,而我没有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是在其中而无我。
265、 我已经死了,既然我已经不存在了,就再不能刮刮碰碰。
266、 众生可以不对,我不可以不对。众生可以说对和不对,我不可以说对和不对。要以慈眼视众生,不能见众生一丝一毫的罪过,亦不说众生一个不字。
267、 要想到我,一切罪恶、痛苦、生死即接踵而至,所以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想到我,一定要把我彻底破除。
268、 为了佛法,为了众生,我可以下地狱。
269、 不见可欲,其心不乱,但不是功夫,本习依然潜伏在藏识中,遇缘即发,如石压草,石下滋生,制御复难,危害犹甚,所以者何?犹有魔在。若达魔即佛,本应礼拜,一切冰消,是谓短兵相接,堪做出世英雄。
270、 我一定改变生死业识。
271、 经云:“菩萨设被砍截手足身分,亦不应起恶言,所以者何?我求无上菩提,为拔有情生死众苦,令得安乐,何容于彼翻为恶事”?又云:“菩萨当斗争、嗔恚、骂詈,便自改悔。我当忍受一切众生履践如桥梁,如聋如哑,云何以恶语报人?我不应坏是甚深无上菩提”。佛的亲切教诲,佛子一定依教奉行。
272、 众生可以对我不好,我不可以对众生不好。今后在我的心上,不能有一丝嗔恨的阴影,令慈悲的光明全部显发。
273、 不能一念见众生过,众生有过,当生怜悯,起诸方便,令其出不善处。
274、 从今天起,我已经舍身舍命,所以众生无论怎样对待我,我也不管了。
275、 要修正自己,使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于每一刹那都要保持与佛法相应。尽此一生乃至未来际,做到一念不错、一言不错、一行不错。
276、 佛性在缠即是众生,佛性出缠即是佛。但复本来性,更无一法新。
277、 佛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所以佛子的心量若不能容纳一切,乃至比虚空还大,佛子的道业就不能成就。
278、 欲要把心上的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彻底摧毁,恢复本来的清净觉性,当观诸法实相,非此不能决了无始劫来的生死大病。
279、 一刻也不能忘记慈悲众生,要用自己慈悲的思想、语言、行为,令众生欢喜,令众生生善,令众生出苦,令众生得乐。
280、 于一切善恶、逆顺、罪福等境界,我都要做到不浊恶、不染污、不障碍、不颠倒、不迷闷,清净自活,如是才能真正发起无缘大慈,以利益众生。
281、 圣心无寄,犹空无依。
282、 一切境界过不去,可谓无禅。一切境界过得去,可谓有禅。动念息念,皆是惑乱心性。就地不动,才是本地风光。
283、 观心之法,染净皆不可念,如眼不容物,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十恶五逆、地狱铜床、万德庄严、极乐黄金,亦直下不顾,可谓云消雾散,慧日之下,无有暗处,是名真观心,可见自性佛。
284、 于一切法,心里若有恐惧、忧愁、疑惑等情绪,由事显理,是见思严重。以果验因,是我执强烈,正在生死,于界外涅槃尚且遥远,渺不可睹。是故,当及时努力,生大惭愧,勇猛精进,以期早日透出生死牢关,得见天日。
285、 好莫作好想,所以治贪爱;坏莫作坏想,所以治嗔恨。好坏同一空,了却憎爱苦,无明无所养,慧日照太清,何期不见性?
286、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但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287、 一切皆不分别。
288、 我心要柔和善顺,卑躬谦下。
289、 《楞伽经》云:“名相常相随,而生诸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