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沙门形地藏菩萨善业泥像清赏
发布时间:2024-08-14 01:32:43作者:药师经全文唐代沙门形地藏菩萨善业泥像
□文/图 李凯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西市遗址出土的唐代沙门形地藏菩萨善业泥像,长方形,中有浅浮雕画面,四周有凸起的廓;长15.7、宽13.6、厚2.9厘米;形制规整,边缘干净,经过烧制,呈砖红色。画面中央为地藏菩萨,着袒右袈裟,半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持宝,从宝中放射出六道光芒,分别从身体两侧流出,为六道轮回的图景。左边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出:持法杖的天王、跏趺坐的天、立姿的舞人;画面右边:上为飞天、中为翼马、下为畜生,地藏菩萨身后有背光、头光,顶上覆以华盖。
关于地藏菩萨《地藏十轮经》中说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故称地藏。地藏信仰是中国佛教中一直盛行不衰的思潮,在石窟寺、壁画、雕刻、幡画中都大量出现。地藏菩萨是救度六道众生的,所以地藏菩萨通常与六道或五道轮回图表现在一起。所谓六道轮回指的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六道。天道,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快乐如意;人道,是要安忍世间苦乐之境,做秉持忠孝、仁信之人;地狱道,谓在地之下,是由于人活着尽做恶业,所以报尽命终,才到此受苦;饿鬼道,说人要是吝啬贪婪便会得到此报,饿鬼羸瘦丑恶,穷年累月,不得吃食,居海底山林,乐少苦多,苦海无边;畜生道,畜生覆身而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由他人畜养,故名畜生,报生此道是由于昔日作恶所至;梵语阿修罗,指人华言无信,怀猜忌心,常好斗战,所以降生此道,此道居天涯海角,远离人世,寂寥苦痛。佛教的轮回观念旨在教化信众,现世行善积德,来生便可进入天堂,否则会下地狱。地藏菩萨能主持轮回、普度众生,所以最受社会底层信众的顶礼膜拜。
宗教信仰是一种自律的行为,善男或信女在佛前求佛、发愿,愿望达成后便要还愿,还愿要有自觉的宗教行为和还愿的法物,善业泥像通常是作为佛教还愿物出现的佛教法物。它的制作方法是用净水将泥澄清,再以细绢过滤,再把颜色调匀,将泥里和进胶水,铸铜为范,由范成像。据历史记载,这种范制的泥佛像,一做就是数十万个,价格低廉。人们在清代发现了一种背后压印着“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字样的陶制小佛砖或小佛像,据传说,压印此文的泥像中还掺杂了得道高僧的骨灰,故称为“善业泥佛像”。所谓善业是与“恶业”、“不善业”的对称。佛教把身、口、意的十种恶行,称为十恶,又称作“十不善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即说离间语、破语)、恶口(即恶语、恶骂)、绮语(即杂秽语)、贪欲、嗔恚(即气愤)、邪见(即愚痴)。远离以上十恶,则为十善。
十善具有止恶行善之意义,故又称“十善戒”。所以根据这类佛像的自铭文和它属于对佛还愿的法物这双重意义,从清代开始人们便将此类陶佛砖或佛像称为善业泥像了,故此,这件唐代沙门形地藏菩萨善业泥像极具历史研究收藏价值。(作者系大唐西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